CN221469105U - 一种美体内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美体内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69105U
CN221469105U CN202322332790.0U CN202322332790U CN221469105U CN 221469105 U CN221469105 U CN 221469105U CN 202322332790 U CN202322332790 U CN 202322332790U CN 221469105 U CN221469105 U CN 22146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st
abdomen
layer
cup
underw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27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Eti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Eti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Eti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Eti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27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6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6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69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美体内衣,涉及到女性内衣的技术领域。一种美体内衣,包括分体式的内衣本体,内衣本体包括内衣体、腰封以及束裤体。其中,内衣体、腰封以及束裤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发热层,发热层具有能提高人体自身温度,促进使用人员体内血液循环的功能,从而不仅能发热保暖,提高穿着舒适性,而且能加快使用人员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塑形修身。

Description

一种美体内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性内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美体内衣。
背景技术
美体内衣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采用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的立体剪裁,采用弹性面料,依照人体曲线剪裁,从而使美体内衣穿着时能紧贴皮肤,达到塑形修身的效果。其目的在于调整女性体内脂肪分布,塑造优美曲线,对丰胸、收腹、减腰、提臀、美腿效果及其明显,更显出女人的性感迷人。
目前一般的美体内衣为了能达到更好的塑形修身效果,都会选用弹性较强的布料,并紧紧勒住的胸部、腰部或腹部等赘肉较多的位置,以展示出较为完美的身体曲线。但是这样通过弹性布料直接勒住身体,不仅穿着时会感到不适,而且容易造成血液流动不顺畅,久而久之,可能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美体内衣的穿着舒适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美体内衣。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美体内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美体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能提高人体自身温度;具体的,所述发热层包括对应胸部位置设置的第一发热层,或者对应腰腹位置设置的第二发热层,或者对应小腹位置设置的第三发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衣本体对应人体胸部、腰腹以及小腹等位置设置发热层,并用于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仅能提高使用人员自身的体温,达到发热保暖效果,使其在穿着内衣本体时感到温暖舒适,而且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塑形修身。
可选的,所述发热层包括有生物陶瓷面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陶瓷面料一般是通过在透气弹性布料表面涂覆熔融生物陶瓷氧化物的印花涂层所制得,从而使得发热层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弹性。而生物陶瓷面料通过生物陶瓷氧化物释放远红外线,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仅能提高使用人员自身的体温,使其在穿着内衣本体时感到温暖舒适,而且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塑形修身。其次,由于生物陶瓷面料是由透气亲肤布料为主体布料,所以在穿着内衣本体时,发热层不仅亲肤顺滑,减少发热层与身体之间的摩擦,提高舒适性,而且发热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持透气干爽,使穿着内衣本体时不易感到闷气。
可选的,所述内衣本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内衣本体包括内衣体、腰封以及束裤体;所述第一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内衣体的内侧,所述第二发热层位于所述腰封的内侧,所述第三发热层位于所述束裤体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体式结构不仅方便了使用人员穿着,而且使用人员能按照自身需要采用不同的搭配,单独穿着或任意组合穿着均可以,提高内衣本体的多样组合性。其次,内衣体、腰封以及束裤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发热层,无论使用人员如何搭配穿着,对应穿着的部位仍能保持发热保暖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内衣体包括前胸部,所述前胸部包括罩杯以及下围,所述第一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前胸部朝向人体的一侧;
所述罩杯与所述第一发热层之间设置有杯垫以及侧托层,所述杯垫埋设于所述罩杯的杯心位置;所述侧托层设置于所述罩杯的侧面,所述侧托层的一端埋设在所述第一发热层与所述杯垫之间,所述侧托层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发热层并朝向所述罩杯的耳仔延伸,所述侧托层为棉质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杯垫能塑造胸部形状,使胸部看起来更饱满和均匀,有利于提高内衣体的美体修身效果。而由于第一发热层是由亲肤顺滑的生物陶瓷面料构成,面料较为滑腻,所以埋设在第一发热层与罩杯之间杯垫容易发生移动甚至跑杯,而通过侧托层的一端将杯垫和第一发热层隔开,棉质面料的侧托层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来固定杯垫,有利于使杯垫能贴合罩杯,不易发生移动甚至跑杯。而且侧托层能为罩杯的侧面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使罩杯的侧面能更好地对胸部进行承托,有利于提高内衣体的承托性。
可选的,所述罩杯靠近下围的一侧连接有托圈,所述托圈用于与人体胸部的根部位置相抵,所述内衣体还包括设置于前胸部两侧的后比,所述后比与所述前胸部之间连接有内衣支撑条,所述托圈与所述内衣支撑条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棉绒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人员穿戴内衣体时,托圈与使用人员胸部的根部位置相抵,使罩杯能充分包裹乳房,进而使内衣体能对胸部进行充分承托。其次内衣支撑条能使后比以及下围保持伸展状态并充分贴合使用人员的身体,预防下围或后比因身体运动而往上收卷,造成穿戴的不适。而且棉绒颗粒将托圈、内衣支撑条分别与使用人员的身体隔开,能有效减少托圈、内衣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身体之间的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腰封包括前腹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腹部两侧的两个后腰部,两个所述后腰部之间能通过第二锁定组件相互扣接,所述第二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前腹部朝向人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封为后扣式结构,从而使用人员在穿着腰封时,腰封的后腰部能将腹部多余的赘肉往后腰的位置聚拢推拉,从而达到收腹修身的效果。而且第二发热层设置于前腹部朝向人体的一侧,从而能对使用人员的腹部进行发热保暖,有利于促进腹部中各器官的血液循环。
可选的,所述前腹部与所述后腰部之间设置有腰封支撑条;所述前腹部包括腰腹区以及设置于所述腰腹区两侧的侧腰区,所述腰腹区与所述侧腰区之间设置有前腹支撑条;两个所述后腰部均设置有后腰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封支撑条、前腹支撑条以及后腰支撑条相互配合,使腰封在穿着时能始终保持伸展状态,前腹部和后腰部均能充分贴合使用人员腰腹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而且腰封支撑条、前腹支撑条以及后腰支撑条能对使用人员的腰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持腰椎挺立,有利于预防腰椎弯曲,从而达到塑型修身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腰封支撑条、所述前腹支撑条以及所述后腰支撑条朝向人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棉绒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绒颗粒能将腰封支撑条、前腹支撑条以及后腰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腰腹隔开,预防各支撑条与腰腹之间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腰封的穿着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束裤体包括小腹部以及后臀部,所述第三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小腹部的内侧,所述后臀部对应人体尾椎位置设置有能量石,所述能量石与所述第三发热层相互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发热层设置于小腹部的内侧,能对使用人员的小腹位置进行发热保暖,从而能促进使用人员的小腹血液循环,有利于小腹缓解不适。而且配合能量石改善血液流动,能进一步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束裤体的发热保暖效果。
可选的,所述束裤体还包括具有多层结构的裆部,所述裆部包括靠近人体一侧的抗菌层以及设于外侧的透气层,所述抗菌层包括有尼龙竹炭纤维面料,所述透气层包括有氨纶纤维面料,所述透气层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纤维面料的透气层不仅使裆部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有效地保持私处透气干爽,而且尼龙竹炭纤维面料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性能,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能有效地对使用人员的私处进行保护,有利于提高束裤体的穿着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具备以下任意一项有益效果:
1、通过在内衣本体对应人体胸部、腰腹以及小腹等位置设置发热层,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仅能提高使用人员自身的体温,使其在穿着内衣本体时感到温暖舒适,而且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塑形修身。
2、通过将内衣本体分为内衣体、腰封以及束裤体,不仅方便了使用人员进行穿着,而且使用人员能按照自身需要采用不同的搭配,单独穿着或任意组合穿着均可以,提高内衣本体的多样组合性。
3、通过设置棉绒颗粒将内衣本体上较硬的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身体隔开,例如托圈、内衣支撑条、腰封支撑条等,能有效预防这类较硬的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身体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正面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内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内衣体展开状态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罩杯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其中已隐藏了第一发热层。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肩带的搭接部的截面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腰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腰封展开状态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束裤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束裤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美体内衣的束裤体的正面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衣体;11、前胸部;111、罩杯;1111、杯垫;1112、侧托层;112、侧比;113、下围;114、托圈;12、后背部;121、后比;13、第一锁定组件;131、第一锁钩;132、第一锁扣;14、肩带;141、搭接带;1411、亲肤层;1412、弹性层;142、连接带;143、调节扣环;15、内衣支撑条;2、腰封;21、前腹部;211、腰腹区;212、侧腰区;213、前腹支撑条;22、后腰部;221、后腰支撑条;23、第二锁定组件;231、第二锁钩;232、第二锁扣;24、腰封支撑条;3、束裤体;31、小腹部;311、下腹区;312、侧腹区;32、后臀部;321、臀部区;322、托臀区;323、第一提臀带;324、第二提臀带;33、裆部;331、抗菌层;332、透气层;3321、透气孔;34、裤腿部;341、内侧区;342、外侧区;343、透气区;35、能量石;4、发热层;41、第一发热层;411、罩杯区;412、胸腹区;42、第二发热层;43、第三发热层;5、棉绒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美体内衣。参照图1和图2,一种美体内衣,包括内衣本体,内衣本体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发热层4,其中发热层4具有远红外发射性能,能通过发射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能提高人体自身温度,达到发热保暖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层4选用生物陶瓷面料,其中,生物陶瓷面料是通过在透气亲肤布料表面涂覆熔融生物陶瓷氧化物的印花涂层所制得,从而发热层4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亲肤顺滑性,在穿戴内衣本体时,发热层4贴合人体皮肤,不仅亲肤顺滑,提高内衣本体穿着的舒适性,而且还能保持透气干爽。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穿戴,内衣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的,内衣本体包括内衣体1、腰封2以及束裤体3。其中,内衣体1用于承托和聚拢使用人员的胸部,以修饰胸部曲线;腰封2用于拉紧收拢使用人员的腰腹上多余的赘肉,以修饰腰腹的曲线,其中腰腹对应使用人员肚脐以上的腰部位置;束裤体3用于收拢小腹、托臀以及收腿,以修饰使用人员小腹、臀部和大腿的曲线,其中小腹对应使用人员肚脐以下的下腹腔位置。具体的,发热层4包括第一发热层41、第二发热层42以及第三发热层43,其中,第一发热层41设置于内衣体1上,对应促进使用人员的胸部血液循环;第二发热层42设置于的腰封2上,对应促进使用人员的腰腹位置的各器官的血液循环;第三发热层43设置于束裤体3上,对应促进使用人员的小腹以及子宫的血液循环。
参照图3和图4,内衣体1包括前胸部11以及后背部12,其中,前胸部11用于承托使用人员的胸部,后背部12用于收拢使用人员的背部,使背部的赘肉聚拢到使用人员的胸部位置,进一步展示出使用人员的胸部曲线,达到塑形修身的效果。
参照图3,前胸部11包括一对罩杯111、缝接于罩杯111两侧的侧比112、缝接于两个罩杯111下方的下围113。其中,罩杯111用于对使用人员的胸部进行承托,侧比112用于定型和聚拢侧乳,下围113用于提高内衣体1的穿戴稳定性以及提高塑形修身效果。具体的,下围113朝向远离罩杯111的方向延伸3cm-6cm的宽度,从而能更好地将使用人员的胸腹部分进行包裹,在本实施例中,下围113延伸的宽度为5cm。
参照图4,第一发热层41包括罩杯区411以及胸腹区412,其中罩杯区411设置于罩杯111朝向人体的一侧,且位于罩杯111杯心的位置;胸腹区412设于下围113朝向人体的一侧。第一发热层41用于对使用人员的胸部进行发热保暖,有利于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
参照图4和5,罩杯111的内侧设置有杯垫1111,杯垫1111可拆卸埋设在第一发热层41与罩杯111之间,杯垫1111用于塑造胸部形状,使胸部看起来更饱满和均匀。
参照图4和5,由于第一发热层41是由亲肤顺滑的生物陶瓷面料构成,面料较为滑腻,所以在穿戴内衣体1时,埋设在第一发热层41与罩杯111之间杯垫1111容易发生移动甚至跑杯。为了预防杯垫1111发生移动甚至跑杯,罩杯111的内侧还设置有侧托层1112。其中,侧托层1112的缝接于罩杯111靠近侧比112的一侧,侧托层1112的一端埋设在第一发热层41与罩杯111之间,并将杯垫1111与第一发热层41隔开。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侧托层1112选用棉质面料,相比生物陶瓷面料,棉质面料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来固定杯垫1111,使杯垫1111能贴合罩杯111,不易发生移动。
参照图4和5,侧托层1112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发热层41并朝向罩杯111的耳仔延伸,侧托层1112远离第一发热层41的一端能贴合使用人员的胸部,使罩杯111的侧面不易发生跑杯。而且侧托层1112为罩杯111的侧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力,使罩杯111的侧面能更好地对胸部进行承托。
参照图4和图5,罩杯111的下周侧缝接有托圈114,托圈114沿着罩杯111的弧度延伸,托圈114的内部的设置有钢丝,从而在承托胸部时能保持托圈114的形状不易变形。当使用人员穿戴内衣体1时,托圈114抵接于使用人员胸部的根部位置,使罩杯111充分包裹乳房,从而有利于内衣体1充分地对胸部进行承托,减轻使用人员的负担。托圈114朝向人体的一侧表面植有亲肤柔软的棉绒颗粒5,棉绒颗粒5能将托圈114与使用人员的胸部隔开,预防托圈114与胸部之间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
参照图3和图4,罩杯111的耳仔位置连接有肩带14,肩带14的另一端与后背部12连接。具体的,肩带14包括搭接带141以及设置于搭接带141两端的连接带142,搭接带141与两端的连接带142之间可拆卸连接,搭接带141通过两端的连接带142分别与罩杯111与后背部12连接,穿着内衣体1时,搭接带141搭在使用人员的肩膀。
参照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142选用普通的棉质肩带14材料即可,宽度为10cm,以保持肩带14具有一定的连接性。搭接带141为具有多层结构的肩带14材料,其中包括亲肤层1411以及夹在中间的弹性层1412,具体的,亲肤层1411选用棉质面料,弹性层1412选用弹力布面料。亲肤层1411朝向人体的一侧表面植有棉绒颗粒5,棉绒颗粒5将搭接带141与使用人员的肩膀隔开,预防搭接带141与肩膀之间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搭接带141的宽度为15cm,搭接带141增大了肩带14与肩膀搭接时的接触面积,减少对肩膀的压强,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而且有利于预防肩带14产生勒痕。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搭接带141与后背部12之间的连接带142上还设置有调节扣环143,调节扣环143能通过调节连接带142的长度来调节的肩带14的整体长度,使内衣体1能更好贴合使用人员的身体。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扣环143可设置在连接搭接带141与罩杯111之间的连接带142上。
参照图4,后背部12包括两个后比12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后比121的第一锁定组件13,其中,两个后比121分别缝接于前胸部11的两侧,且两个后比121远离前胸部11的一端能通过第一锁定组件13可拆卸连接。后比121与前胸部11之间缝接有内衣支撑条15,内衣支撑条15用于支撑内衣体1,使下围113以及后比121在穿着内衣体1时始终保持伸展状态,并充分贴合使用人员的身体。内衣支撑条15朝向人体的一侧表面植有棉绒颗粒5,棉绒颗粒5能将内衣支撑条15与使用人员的侧胸隔开,预防内衣支撑条15与侧胸之间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穿着舒适性。
参照图4,第一锁定组件13包括第一锁钩131以及若干排第一锁扣132,第一锁钩131能与若干排第一锁扣132相互对应扣接,并分别设置于两个后比121远离前胸部11的一端。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第一锁钩131与不同排的第一锁扣132相互扣接,使内衣体1能适配于不同胸围,不易掉落。
参照图7和图8,腰封2包括前腹部21、两个后腰部22以及连接两个后腰部22的第二锁定组件23,其中,两个后腰部22分别缝接于前腹部21的两侧,且两个后腰部22远离前腹部21的一端能通过第二锁定组件23可拆卸连接。前腹部21与两个后腰部22之间缝接有腰封支撑条24,腰封支撑条24用于支撑腰封2,使腰封2在穿着时充分贴合使用人员的侧腰且不易卷边。
参照图7和图8,前腹部21包括腰腹区211以及侧腰区212,其中,侧腰区212设置于腰腹区211的两侧,腰腹区211与侧腰区212之间设置有前腹支撑条213,前腹支撑条213用于支撑前腹部21,使前腹部21在穿着腰封2时始终保持伸展状态,并充分贴合使用人员的胸部下方的腰腹位置。具体的,前腹支撑条213采用弧形结构,前腹支撑条213的弧形开口朝向两侧的后腰部22,当使用人员穿着腰封2时,两条前腹支撑条213呈现出上宽下窄的结构形态,从而表现出胸大腰细的视觉效果。
参照图7和图8,第二发热层42设置于腰腹区211朝向人体的一侧,用于对使用人员的腹部进行发热保暖,有利于促进腹部中各器官的血液循环。
参照图8,两个后腰部22均缝接有后腰支撑条221,后腰支撑条221用于对后腰部22进行支撑,使后腰部22在穿着腰封2时始终保持伸展状态,并充分贴合使用人员的腰椎位置。在使用人员穿戴腰封2时,后腰部22的下端对应穿戴于使用人员尾椎以上的位置,预防腰封2在穿戴时包裹到臀部从而造成使用人员的不适。
参照图8,为了减少腰封支撑条24、前腹支撑条213以及后腰支撑条221与使用人员腰腹之间的摩擦,腰封支撑条24、前腹支撑条213以及后腰支撑条221朝向人体的一侧均植有棉绒颗粒5,棉绒颗粒5能将各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腰腹隔开,预防各支撑条与腰腹之间发生直接摩擦,有利于提高腰封2的穿着舒适性。
参照图8,第二锁定组件23包括第二锁钩231以及若干排第二锁扣232,第二锁钩231能与若干排第二锁扣232相互对应扣接,并分别设置于两个后腰部22远离前腹部21的一端。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第二锁钩231与不同排的第二锁扣232相互扣接,使腰封2能适配于不同腰围,不易掉落。
参照图9和图10,束裤体3为四角束裤的结构款式,束裤体3包括小腹部31、后臀、裆部33以及裤腿部34。其中,小腹部31用于对收腹,后臀部32用于聚拢提臀,裆部33用于保护私处,裤腿部34用于将使用人员的大腿上多余脂肪转移至臀部,进一步提托臀型,使臀部造型在视觉效果上更加丰满高翘,达到塑形修身的效果。
参照图9和图11,小腹部31包括下腹区311以及下腹区311两侧的侧腹区312,其中下腹区311对应穿戴于使用人员小腹的中心位置,即对应子宫的位置。第三发热层43设置于下腹区311朝向人体的一侧,用于对使用人员的小腹以及子宫进行发热保暖,有利于促进女性子宫的血液循环。
参照图10和图11,后臀部32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能量石35,其中能量石35位于人体尾椎的位置,并与第三发热层43相对。能量石35能释放负离子,改善血液流动,再配合第三发热层43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束裤体3的发热保暖效果。
参照图10,后臀部32包括臀部区321以及设置于臀部区321周侧的托臀区322。其中,臀部区321采用单层的弹性层1412结构,托臀区322采用双层的弹性层1412结构,从而托臀区322能将使用人员臀部周围的脂肪往臀部中间拉紧收拢,让使用人员的臀部造型更加圆润丰满,展示出更好的臀部曲线。
参照图10,臀部区321的中间缝接有第一提臀带323,第一提臀带323的一端与后臀部32的上端连接,另一端沿臀部区321向下朝向裆部33延伸。第一提臀带323的两侧均缝接有第二提臀带324,第二提臀带324的一端与后臀部32的上端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至裤腿部34的下端。第一提臀带323和第二提臀带324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将臀部往上提拉,有利于预防臀部下垂。
参照图9和图11,裆部33包括抗菌层331以及透气层332,其中,抗菌层331设于靠近人体的一侧,用于保护使用人员的私处;透气层332设于裆部33的外侧,并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321,用于保持抗菌层331以及使用人员私处的透气干爽,从而提高使用人员穿着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抗菌层331采用尼龙竹炭纤维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保持私处透气干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性能,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有效地对使用人员的私处进行保护;透气层332采用透气弹性面料,具体为氨纶纤维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提高束裤体3的穿着舒适性。
参照图9和图10,裤腿部34包括内侧区341、外侧区342以及透气区343。其中,内侧区341对应使用人员大腿内侧的位置,外侧区342对应大腿外侧的位置,透气区343位于内侧区341与外侧区342之间。内侧区341和外侧区342相比透气区343具有较强的弹性,能将大腿内外两侧的脂肪往中间拉紧收拢,从而能对大腿进行塑型。透气区343用于让使用人员的大腿保持透气干爽,从而提高束裤体3的穿着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美体内衣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在内衣本体对应人体胸部、腰腹以及小腹等位置上设置发热层4,发热层4中的生物陶瓷氧化物能释放远红外线,并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仅能提高使用人员自身的体温,使其在穿着内衣本体时感到温暖舒适,而且能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塑形修身。
其中,通过在内衣体1的罩杯111以及下围113设置第一发热层41,对使用人员的胸部进行发热保暖,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通过在腰封2的腰腹区211设置第二发热层42,对使用人员的腰腹进行发热保暖,促进腰腹附近的器官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通过在束裤体3的下腹区311设置第三发热层43,对使用人员的小腹进行发热保暖,促进小腹以及子宫的血液循环。
当使用人员穿着内衣本体时,棉绒颗粒5将较硬的支撑条与使用人员的身体隔开,例如托圈114、内衣支撑条15,腰封支撑条24、前腰支撑条以及后腰支撑条221等,预防这类较硬的支撑条与身体发生直接摩擦,造成使用人员的不适,提高内衣本体的穿着舒适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包括内衣体(1)、腰封(2)以及束裤体(3),所述内衣本体朝向人体的一侧缝接有由能发射远红外线的生物陶瓷面料层构成的发热层(4),其中,所述生物陶瓷面料层由在透气亲肤布料表面涂覆熔融生物陶瓷氧化物所制得,所述发热层(4)包括第一发热层(41)、第二发热层(42)、以及第三发热层(43);所述内衣体(1)包括前胸部(11),所述前胸部(11)包括罩杯(111)以及下围(113),所述第一发热层(41)包括罩杯区(411)以及胸腹区(412),其中所述罩杯区(411)设置于所述罩杯(111)朝向人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罩杯(111)杯心的位置;所述胸腹区(412)设于所述下围(113)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腰封(2)包括前腹部(2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腹部(21)两侧的两个后腰部(22),两个所述后腰部(22)之间能通过第二锁定组件(23)相互扣接,所述前腹部(21)包括腰腹区(211)以及侧腰区(212),其中,所述侧腰区(212)设置于所述腰腹区(211)的两侧,所述第二发热层(42)设置于所述腰腹区(211)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束裤体(3)包括小腹部(31)以及后臀部(32),所述小腹部(31)包括下腹区(311)以及所述下腹区(311)两侧的侧腹区(312),其中所述下腹区(311)对应穿戴于使用人员小腹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发热层(43)设置于所述下腹区(311)朝向人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111)与所述第一发热层(41)之间设置有杯垫(1111)以及侧托层(1112),所述杯垫(1111)埋设于所述罩杯(111)的杯心位置,所述侧托层(1112)设置于所述罩杯(111)的侧面,所述侧托层(1112)的一端埋设在所述第一发热层(41)与所述杯垫(1111)之间,所述侧托层(111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发热层(41)并朝向所述罩杯(111)的耳仔延伸,所述侧托层(1112)为棉质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111)靠近下围(113)的一侧连接有托圈(114),所述托圈(114)与人体胸部的根部位置弧形相对应,所述内衣体(1)还包括设置于前胸部(11)两侧的后比(121),所述后比(121)与所述前胸部(11)之间连接有内衣支撑条(15),所述托圈(114)与所述内衣支撑条(15)朝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棉绒颗粒(5)。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腹部(21)与所述后腰部(22)之间设置有腰封支撑条(24);所述前腹部(21)包括腰腹区(211)以及设置于所述腰腹区(211)两侧的侧腰区(212),所述腰腹区(211)与所述侧腰区(212)之间设置有前腹支撑条(213);两个所述后腰部(22)均设置有后腰支撑条(221)。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封支撑条(24)、所述前腹支撑条(213)以及所述后腰支撑条(221)朝向人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棉绒颗粒(5)。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臀部(32)对应人体尾椎位置设置有能量石(35),所述能量石(35)与所述第三发热层(43)相互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美体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裤体(3)还包括具有多层结构的裆部(33),所述裆部(33)包括靠近人体一侧的抗菌层(331)以及设于外侧的透气层(332),所述抗菌层(331)包括有尼龙竹炭纤维面料,所述透气层(332)包括有氨纶纤维面料,所述透气层(332)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321)。
CN202322332790.0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美体内衣 Active CN22146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2790.0U CN22146910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美体内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2790.0U CN22146910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美体内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69105U true CN221469105U (zh) 2024-08-06

Family

ID=9235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2790.0U Active CN221469105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美体内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69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7901B2 (en) Full torso maternity garment
EA030480B1 (ru)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типа бюстье
US20170065003A1 (en) Support underwear
CN219894690U (zh) 一种透气收腹内裤
CN221469105U (zh) 一种美体内衣
CN108338423B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男士运动短裤
CN210726720U (zh) 一种车缝罩杯无缝塑身一体内衣
JP2003239105A (ja) 体形補整用下着
CN215684896U (zh) 一种透气抗菌内裤
US7491113B2 (en) Post-surgical comfort brassiere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10759584U (zh) 一种抗菌内裤
KR102034847B1 (ko) 기능성 바디 슈트
CN210054663U (zh) 一种抑菌、防辐射无缝塑身衣
CN212117090U (zh) 一种孕妇用的内裤
CN215303099U (zh) 一种防走光的立体包裹型文胸
CN201563614U (zh) 束身保健内衣
CN219982185U (zh) 一种轻薄透气型塑身内衣
CN214509438U (zh) 一种束腰四角内裤
CN210747308U (zh) 一种高弹性透气内衣
CN220529297U (zh) 一种新型塑身连体衣
CN221599249U (zh) 一种适合丰腴胸形且带遮暇腋下副乳的美胸塑形内衣
CN216088951U (zh) 一种具有透气功能的塑身打底裤
CN222675507U (zh) 一种内衣套装
CN215013639U (zh) 一种舒适透气的针织内衣
JP2005281944A (ja) 女性用体形補正下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