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8335U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48335U
CN221448335U CN202323117744.5U CN202323117744U CN221448335U CN 221448335 U CN221448335 U CN 221448335U CN 202323117744 U CN202323117744 U CN 202323117744U CN 221448335 U CN221448335 U CN 22144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fixed
solar cell
cell module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177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新敏
相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oy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oy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oy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oy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177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4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4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4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主框架和主动齿轮,所述主框架的下端中部固定有连接横柱,且连接横柱的左右两端固定有连接转轴,所述主框架的下方固定有与连接转轴转动连接的U型连接架,且U型连接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主动齿轮位于连接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连接杆靠近主动齿轮的一端固定有握块。该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主框架、连接横柱、连接转轴、次动齿轮、U型连接架、连接杆、主动齿轮、握块、连接转座一、支撑主柱、安装底座、连接转座二和多级电动伸缩杆的设置让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能根据地形和不同季节的光照角度,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以让其达到最大的光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一般是由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它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而太阳能组件主要分为晶硅太阳能组件和薄膜太阳能组件。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其安装的角度大多是固定的,所以不便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方向进行改变,而由于不同的季节光照角度不同和地形的缘故,使太阳光不能完全照射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上,故让其达不到最大的光能利用,从而造成太阳能的浪费和使用效率较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太阳能电池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电池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主框架和主动齿轮,所述主框架的下端中部固定有连接横柱,且连接横柱的左右两端固定有连接转轴,所述主框架的下方固定有与连接转轴转动连接的U型连接架,且U型连接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主动齿轮位于连接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连接杆靠近主动齿轮的一端固定有握块,所述主动齿轮的上方安装有与连接转轴固定连接的次动齿轮,所述U型连接架的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一,且连接转座一的下端固定有支撑主柱,所述支撑主柱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底座,所述U型连接架远离连接转座一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二,且连接转座二的下端固定有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的多级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次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为啮合连接,且主框架、连接横柱、连接转轴与次动齿轮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的内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合页,所述主框架通过连接合页转动连接有框板。
进一步的,所述框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主框架远离连接合页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主柱的外部表面固定有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框架、连接横柱、连接转轴、次动齿轮、U型连接架、连接杆、主动齿轮、握块、连接转座一、支撑主柱、安装底座、连接转座二和多级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可利用多级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使与支撑主柱转动连接的带有主框架的U型连接架能发生角度的改变,同时在主动齿轮与次动齿轮的啮合作用下,可让U型连接架上的主框架能再次发生角度上的调整,二种结构的设计使主框架内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能根据地形和不同季节的光照角度,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以让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达到最大的光能利用率,从而避免了由于安装角度的固定,而造成太阳光浪费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槽、连接合页、框板、通孔、紧固螺钉和螺纹孔的安装可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与安装槽的卡合连接与紧固螺钉和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使人们能方便的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安装在主框架上,或从主框架上拆除下来,以便后期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的维护工作,其结构简单,方便人们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多级电动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次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连接横柱;3、连接转轴;4、次动齿轮;5、U型连接架;6、连接杆;7、主动齿轮;8、握块;9、连接转座一;10、支撑主柱;11、安装底座;12、连接转座二;13、多级电动伸缩杆;14、安装槽;15、连接合页;16、框板;17、通孔;18、紧固螺钉;19、螺纹孔;20、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1、控制箱。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
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主框架1和主动齿轮7,主框架1的下端中部固定有连接横柱2,且连接横柱2的左右两端固定有连接转轴3,主框架1的下方固定有与连接转轴3转动连接的U型连接架5,且U型连接架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主动齿轮7位于连接杆6的外部表面,连接杆6靠近主动齿轮7的一端固定有握块8,主动齿轮7的上方安装有与连接转轴3固定连接的次动齿轮4,U型连接架5的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一9,且连接转座一9的下端固定有支撑主柱10,支撑主柱10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底座11,U型连接架5远离连接转座一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二12,且连接转座二12的下端固定有与安装底座11固定连接的多级电动伸缩杆13,次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7为啮合连接,且主框架1、连接横柱2、连接转轴3与次动齿轮4为一体化结构,主框架1、连接横柱2、连接转轴3、次动齿轮4、U型连接架5、连接杆6、主动齿轮7、握块8、连接转座一9、支撑主柱10、安装底座11、连接转座二12和多级电动伸缩杆13的设置让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能根据地形和不同季节的光照角度,进行相应的角度调整。
如图2所示,主框架1的内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4,主框架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合页15,主框架1通过连接合页15转动连接有框板16,框板16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17,主框架1远离连接合页1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9,且螺纹孔19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钉18,安装槽14、连接合页15、框板16、通孔17、紧固螺钉18和螺纹孔19的安装便于人们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进行安装和拆除更换的操作,主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支撑主柱10的外部表面固定有控制箱21。
工作原理:该太阳能电池组件,首先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使用时人们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地形的影响,对主框架1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进行朝向的调节,如果是进行南北方向的调节,便可手握U型连接架5一侧外壳上的凸出的握块8,并将其转动(可进行正反转),此时通过连接杆6与握块8相连接的主动齿轮7会发生同步的旋转,其的转动会与上方的次动齿轮4发生啮合连接,随着二者的连接和U型连接架5与连接横柱2的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转轴3与次动齿轮4固定连接的连接横柱2便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主框架1发生角度上的改变,从而让主框架1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能实现向南北方向的朝向,如果是需要进行东西方向的调节,便可通过上述的方法,先将主框架1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进行调平,接着在利用支撑主柱10上的控制箱21启动安装底座11上的多级电动伸缩杆1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多级电动伸缩杆,并且其伸缩的长度足可完成对主框架1角度的调节),让其发生伸缩,这时通过连接转座一9与支撑主柱10转动连接的U型连接架5(U型连接架5通过连接转座二12与多级电动伸缩杆13输出端转动连接),便会在多级电动伸缩杆13的带动下发生角度上的改变,从而让主框架1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能实现向东西方向的朝向,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的长期使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会发生损坏的现象,这时人们便可转动主框架1上框板16表面的紧固螺钉18,将其从主框架1上的螺纹孔19内和框板16上的通孔17内旋出,之后再通过连接合页15转动框板16,接着再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与安装槽14的卡合连接,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从主框架1上的安装槽14内抽出,换上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便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主框架(1)和主动齿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中部固定有连接横柱(2),且连接横柱(2)的左右两端固定有连接转轴(3),所述主框架(1)的下方固定有与连接转轴(3)转动连接的U型连接架(5),且U型连接架(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主动齿轮(7)位于连接杆(6)的外部表面,所述连接杆(6)靠近主动齿轮(7)的一端固定有握块(8),所述主动齿轮(7)的上方安装有与连接转轴(3)固定连接的次动齿轮(4),所述U型连接架(5)的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一(9),且连接转座一(9)的下端固定有支撑主柱(10),所述支撑主柱(10)的底部固定有安装底座(11),所述U型连接架(5)远离连接转座一(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座二(12),且连接转座二(12)的下端固定有与安装底座(11)固定连接的多级电动伸缩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7)为啮合连接,且主框架(1)、连接横柱(2)、连接转轴(3)与次动齿轮(4)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内侧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合页(15),所述主框架(1)通过连接合页(15)转动连接有框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板(16)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17),所述主框架(1)远离连接合页(1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9),且螺纹孔(19)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钉(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柱(10)的外部表面固定有控制箱(21)。
CN202323117744.5U 2023-11-20 2023-11-20 太阳能电池组件 Active CN22144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17744.5U CN221448335U (zh) 2023-11-20 2023-11-20 太阳能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17744.5U CN221448335U (zh) 2023-11-20 2023-11-20 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48335U true CN221448335U (zh) 2024-07-30

Family

ID=9206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17744.5U Active CN221448335U (zh) 2023-11-20 2023-11-20 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4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066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装置
CN212677117U (zh) 一种平单轴联动式的光伏跟踪系统
CN221448335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115231U (zh) 一种光伏电站设备定位装置
CN113175758B (zh) 一种智能光电光热太阳能装置
CN211018724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调节机构
CN118413187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CN219893229U (zh) 一种可调光伏发电装置
CN118432514A (zh) 一种追日太阳能发电系统及其使用装置
CN215990652U (zh) 一种新型悬挂于墙体外立面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4119883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太阳能路灯
CN210273937U (zh) 一种混凝土屋顶光伏电站支架
CN2111518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与调节角度的光伏板安装架
CN209118142U (zh) 一种可感光调节太阳能板装置
CN209388191U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21549884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21467625U (zh) 一种自动转向装置
CN221487620U (zh) 一种太阳能板组件支架
CN218269627U (zh) 一种跟日式太阳能灶
CN222073034U (zh) 一种太阳能支撑架
CN218940993U (zh) 一种晶元串联的单晶硅光伏发电板
CN221058237U (zh) 一种防积灰全面屏光伏组件
CN221223026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21202425U (zh) 一种太阳能辐射收集面板
CN218829772U (zh) 一种快速组装式光伏板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