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5681U -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445681U
CN221445681U CN202322863537.8U CN202322863537U CN221445681U CN 221445681 U CN221445681 U CN 221445681U CN 202322863537 U CN202322863537 U CN 202322863537U CN 221445681 U CN221445681 U CN 221445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pressure test
pipe
ro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635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章兴
石燕栋
王曼琳
李文凯
江帆
苏旭明
张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635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445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445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445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压力试验工装,用于与压力装置配合进行管材的内压力试验,包括:中心杆,中心杆为细长杆件;两个套筒,用于连接压力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套筒分别套设在中心杆的两端,至少一个套筒沿中心杆的轴向可移动;若干个张紧机构,若干个张紧机构沿中心杆的外周均匀分布,管材套设在若干个张紧机构外侧,张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套筒相向移动使张紧机构张紧管材的内壁,以提供内压力。本申请提供的压力试验工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材压力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管材的压力试验通常采用气压或水压试验方法,此类试验方法以水或空气为压力介质,测试前需要对试验管材加装封头并检查其密封性,符合标准后才能开始试验。现有的水压、气压试验方法仍存在以下缺陷:1)试验设备结构复杂,试验流程繁琐,试验周期长,成本高;2)试验管材破坏时,液体介质流出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而气体介质破坏瞬间能量高、危险性大,对设备、人员以及场地安全防护的要求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试验工装,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试验工装,用于与压力装置配合进行管材的内压力试验,包括:中心杆,中心杆为细长杆件;两个套筒,用于连接压力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套筒分别套设在中心杆的两端,至少一个套筒沿中心杆的轴向可移动;若干个张紧机构,若干个张紧机构沿中心杆的外周均匀分布,管材套设在若干个张紧机构外侧,张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套筒相向移动使张紧机构张紧管材的内壁,以提供内压力。
其中,张紧机构包括两个张紧杆和张紧块,两个张紧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套筒可转动连接,两个张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张紧块的两端可转动连接,张紧块用于张紧管材的内壁。
其中,张紧块的形状、尺寸与管材的内壁相匹配。
其中,管材为圆柱型管材,张紧块为扇型结构。
其中,张紧块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翻边,用于支撑管材的两端,翻边自张紧块的端部沿张紧块的径向向外延伸。
其中,套筒的一端设有空腔,用于套设中心杆,套筒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用于连接驱动机构。
其中,张紧杆通过转动组件与套筒的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转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套设中心杆,第二连接部套设第一连接部的套杆部,转动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凸起,若干个凸起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部靠近张紧杆的一端外侧;张紧杆的一端设有U型件,U型件夹设在对应的凸起的两侧并通过第一转轴与凸起转动连接。
其中,张紧块的内壁中部沿张紧块的轴向设有转动基座,转动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同一个张紧机构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两端分别夹设两个张紧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第二转轴与张紧杆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与张紧块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包括中心杆、两个套筒、若干个张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效率高。
同时,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通过驱动张紧机构张紧管材提供内压力,无需借助气体、液体等介质产生内压力,无污染、安全性高。
此外,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可根据待试验的管材更换不同规格的张紧块,适用范围广,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试验工装100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压力试验工装100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张紧机构130与中心杆110的连接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申请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端部”、“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压力试验工装100,用于与压力装置配合进行管材的内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工装100包括中心杆110、两个套筒120、若干个张紧机构130,两个套筒120用于连接压力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套筒120分别套设在中心杆110的两端,至少一个套筒120沿中心杆110的轴向可移动;若干个张紧机构130,管材套设在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外侧,张紧机构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120可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套筒120相向移动使张紧机构130张紧管材的内壁,以提供内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装置为万能试验机,包括两个驱动机构,分别为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上驱动机构和下驱动机构,当待试验的样品安装在上驱动机构和下驱动机构之间后,万能试验机通过控制上驱动机构和/或下驱动机构移动以提供试验所需的力,即压力试验工装100安装在万能试验机的两个驱动机构之间后,万能试验机控制两个驱动机构相向移动,对压力试验工装100的两端施加压力,以提供试验所需的压力。其中,控制两个驱动机构相向移动,可以通过控制下驱动机构保持静止,控制上驱动机构向下移动;或者也可以通过控制上驱动机构保持静止,控制下驱动机构向上移动;或者还可以通过同时控制上驱动机构向下移动,控制下驱动机构向上移动,从而对压力试验工装100的两端施加压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装置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压力设备,只要能提供试验所需的压力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杆110为细长杆件,具体为实心细长金属杆件,横截面为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心杆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矩形等其他形状,或者也可以为空心管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2所示,套筒120的一端设有空腔1210,用于套设中心杆110并使套筒120可沿中心杆110可移动,套筒120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122,用于连接压力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套筒120分别套设在中心杆110的两端,至少一个套筒120沿中心杆110的轴向可移动。空腔1210的轴向长度限制了套筒120沿中心杆110可移动的最大行程,进而限制了压力试验工装100的最大测试行程。具体地,加装有待试验样品的压力试验工装100安装至压力装置的两个驱动机构之间且位于初始位置时,此时中心杆110的底端抵接位于下方的套筒120的空腔1210的底壁,中心杆110的顶端与位于上方的套筒120的空腔1210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即为压力试验工装100的最大测试行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段122为螺杆,外表面均匀设置螺纹,连接在套筒120另一端的中心位置,可以使压力装置施加的压力作用在压力试验工装100的两个套筒120另一端的中心位置处,避免由于施加压力偏心,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螺杆外表面设置的螺纹,便于驱动机构的夹具稳固夹持螺杆,避免由于夹持不稳导致试验过程中压力试验工装100发生打滑,产生安全隐患,导致试验失败。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20为圆柱型结构,空腔1210也为圆柱型空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套筒及空腔也可以为立方体等其他结构,只要能套设在中心杆的端部且可沿中心杆的轴向可移动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若干个张紧机构130配合用于与管材内壁接触,管材套设在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外侧,张紧机构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120可转动连接,压力装置的两个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两个套筒120相向移动使张紧机构130张紧管材的内壁,以提供试验所需的内压力。
张紧机构130包括两个张紧杆131和张紧块132,两个张紧杆1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套筒120可转动连接,两个张紧杆131的另一端分别与张紧块132的两端可转动连接,张紧块132用于张紧管材的内壁。
张紧杆131通过转动组件121与套筒120的一端转动连接。结合图4所示,张紧杆131为板件结构,张紧杆131的一端设有U型件1311,用于连接转动组件121。转动组件1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211、第二连接部1212、转动连接部1213,第一连接部1211包括相连的套杆部12111和台阶部12112,台阶部12112自套杆部12111远离套筒120的一端向外延伸,使第一连接部1211整体呈T型圆柱结构,套杆部12111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第一容纳腔,且套杆部12111的内壁尺寸稍大于中心杆110的外壁尺寸,便于套设中心杆110并使套杆部12111沿中心杆110可移动;第二连接部1212为圆柱型结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贯通的第二容纳腔,第二连接部1212的内壁尺寸稍大于套杆部12111的外壁尺寸,便于套设第一连接部1211的套杆部12111,第二连接部1212套设在套杆部12111外周且抵接至台阶部12112;转动连接部1213包括若干个凸起12131,若干个凸起12131间隔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212靠近张紧杆131的一端外侧,且若干个凸起12131沿中心杆110的环向均匀分布,用于分别与若干个张紧杆131的U型件1311转动连接。套筒120的内壁尺寸稍大于第二连接部1212的外壁尺寸,便于套设卡接在第二连接部1212的外周且抵接在转动连接部1213上。凸起12131与U型件1311上对应设置通孔,U型件1311夹设在对应的凸起12131的两侧并通过第一转轴1312与凸起12131转动连接。每个张紧机构130的两个张紧杆131均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分别与两个套筒120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张紧机构130与套筒120的可转动连接。若干个凸起12131沿中心杆110环向均匀分布,使得若干个张紧机构130也沿中心杆110的环向均匀分布,进而可以使压力装置施加的压力通过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均匀分布在管材内壁,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张紧块132的内壁中部沿张紧块132的轴向设有转动基座1320,转动基座1320包括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相对间隔设置,用于配合转动连接张紧杆131,且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的轴向长度略小于张紧块132的轴向长度,避免转动基座1320的轴向长度过长影响张紧杆131的转动。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与张紧杆131上对应设置通孔,在同一个张紧机构130中,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的两端分别设置通孔用于夹设两个张紧杆131另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第二转轴1323与张紧杆131转动连接,该两个张紧杆131沿张紧块132的同一条轴线方向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张紧块内壁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转动基座,分别与张紧块两端的张紧杆转动连接,只要能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1312和第二转轴1323均采用插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也可以采用销钉等转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基座1321、第二基座1322与张紧块132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324,即第一基座1321远离第二基座1322的一侧与张紧块132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324,第二基座1322远离第一基座1321的一侧与张紧块132内壁之间也设有加强筋1324,加强筋1324的设置可以提高张紧块132的机械强度,避免试验过程中张紧块132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破坏,导致试验失败。
张紧块132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翻边1325,用于支撑管材的两端,翻边1325自张紧块132的端部沿张紧块132的径向向外延伸。在同一个张紧块132上,两个翻边1325之间的距离与待试验的管材的轴向长度相等,即当管材套设在张紧块132外周,且各张紧块132配合张紧管材内壁时,两个翻边1325相互朝向的一侧分别抵接管材的两端,进一步限定管材与张紧块132的相对位置,避免后续压力试验过程中,管材发生移位脱落,导致试验失败。
在本实施方式中,待试验的管材为圆柱型管材,张紧块132对应设置为扇型结构,张紧块132的形状、尺寸与管材的内壁相匹配,可以使张紧块132均匀、稳定支撑管材的内壁,避免由于二者接触不均匀产生应力集中点,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管材的形状、尺寸选择不同形状结构的张紧块,只要二者形状、尺寸互相匹配,张紧块能够均匀、稳定支撑管材内壁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紧机构130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张紧机构130沿中心杆110的外周均匀分布,可以使压力装置施加的压力通过张紧机构130的张紧块132均匀分布在管材内壁,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张紧机构也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等,根据实际试验需求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121的各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其中,转动组件121的第二连接部1212与转动连接部12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211的台阶部12112上设置若干个连接孔,第二连接部1212上对应设置若干个连接孔,通过在台阶部12112上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接部1212上对应的连接孔中穿设螺栓等紧固件即可实现转动组件121的装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的台阶部和转动连接部上对应设置连接孔来实现转动组件的装配,具体可根据转动组件的装配尺寸调整;或者转动组件的各组件之间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配时,首先将转动组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1套设在中心杆110的一端的外周,并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再将第二连接部1212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211的套杆部12111的外周,并使第二连接部1212与转动连接部1213连接的端部抵接第一连接部1211的台阶部12112,此时转动连接部1213也部分抵接台阶部12112,使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的相对位置固定;然后在台阶部12112上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接部1212上对应的连接孔中穿设螺栓等紧固件,实现转动组件121与中心杆110的组装;然后将一个套筒120套设卡接在第二连接部1212的外周,并使套筒120的一端抵接转动连接部1213,使套筒120与转动组件121的相对位置固定,另一个套筒120同样按照上述方式连接在中心杆110的另一端;最后将通过前述连接方式预先组装好的张紧机构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组件121的转动连接部1213转动连接,即可实现压力试验工装100的装配,整个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力试验工装各组件的装配顺序可根据需求适当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所示,其中一个套筒120沿中心杆110的轴向可移动,定义为第一套筒123,另一个套筒120与中心杆110的相对位置固定,定义为第二套筒124,即装配时将中心杆110的一端部抵接第二套筒124的空腔1210的底壁,使第二套筒124与中心杆110的相对位置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两个套筒均沿中心杆的轴向可移动,根据具体试验需求调整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材的内压力试验方法,采用压力试验工装100进行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待试验的管材安装在压力试验工装的外周。
在本步骤中,将待试验的管材安装在压力试验工装100的若干个张紧机构130的外周。具体地,首先通过人工控制第一套筒123沿中心杆110的轴向朝着远离第二套筒124的方向移动,使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受到第一套筒123的拉力而发生收缩,便于套设待试验的管材;然后将待试验的管材套设在若干个张紧块132的外周,且使管材位于各张紧块132的两个翻边1325之间;再通过人工控制第一套筒123沿中心杆110的轴向朝着靠近第二套筒124的方向移动,使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受到第一套筒123的压力而发生扩张,预张紧待试验的管材内壁,从而完成待试验的管材安装。
在本步骤之前,还需要在待试验的管材外周粘贴若干应变片,用于后续通过压力装置的应变仪连接上述应变片,以获取内压力试验过程中管材的应变数据。应变片的具体粘贴位置以及粘贴步骤可根据具体试验要求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步骤之前,还需要预先组装压力试验工装100,具体包括步骤S111至步骤S113。
步骤S111:组装张紧机构。
在本步骤中,首先将一个张紧杆131不设置U型件1311的另一端放置在一个张紧块132的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之间,且使张紧杆131上的通孔与第一基座1321和第二基座1322端部的通孔对应设置,并在上述通孔中穿设固定第二转轴1323,使第二转轴1323依次穿设第一基座1321上的通孔、张紧杆131上的通孔和第二基座1322上的通孔,并通过螺母等限位件连接第二转轴1323的两端,从而实现张紧杆131与张紧块132的组装;然后再将另一个张紧杆131通过上述方式组装在张紧块132的另一端,使两个张紧杆131沿该张紧块132的同一条轴线方向设置,从而完成一个张紧机构130的组装;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张紧机构130组装完成。
在本步骤之前,需要根据具体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张紧块132,即根据待试验的管材的形状、尺寸选择相应规格的张紧块132,如此可使压力试验工装100的适用范围更广,有效降低成本。
步骤S112:组装中心杆、转动组件和套筒,形成预装配体。
在本步骤中,首先将转动组件121的第一连接部1211套设在中心杆110的一端的外周,并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再将第二连接部1212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211的套杆部12111的外周,并使第二连接部1212与转动连接部1213连接的端部抵接第一连接部1211的台阶部12112,此时转动连接部1213也部分抵接台阶部12112,使第一连接部1211和第二连接部1212的相对位置固定;然后在台阶部12112上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接部1212上对应的连接孔中穿设螺栓等紧固件,实现转动组件121与中心杆110的组装;再将第二套筒124套设卡接在第二连接部1212的外周,并使第二套筒124的一端抵接转动连接部1213,使第二套筒124与转动组件121的相对位置固定,然后将中心杆110的一端部抵接第二套筒124的空腔1210的底壁,使第二套筒124与中心杆110的相对位置也固定,如此即可实现第二套筒124、一个转动组件121和中心杆110一端的组装;第一套筒123、另一个转动组件121与中心杆110另一端同样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组装,从而形成预装配体。其中,由于本申请设置第一套筒123沿中心杆110可移动,因此第一套筒123无需抵接中心杆110的另一端。
步骤S113:组装张紧机构和预装配体,形成压力试验工装。
在本步骤中,首先将一个张紧机构130的其中一个张紧杆131的U型件1311夹设在一个转动组件121的转动连接部1213的其中一个凸起12131上,使U型件1311与凸起12131上的通孔对应设置,并在上述通孔中穿设固定第一转轴1312,使第一转轴1312依次穿设U型件1311的其中一个通孔、张紧杆131上的通孔和U型件1311的另一个通孔,并通过螺母等限位件连接第一转轴1312的两端,从而实现张紧杆131与转动组件121的组装;然后再将该张紧机构130的另一个张紧杆131也通过上述方式组装在另一个转动组件121的转动连接部1213的其中一个凸起12131上,从而实现一个张紧机构130与两个转动组件121的组装;重复上述步骤,使所有张紧机构130的张紧杆131均与两个转动组件121上的凸起12131对应连接,从而将张紧机构130和预装配体组装形成压力试验工装10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步骤S111至步骤S113的顺序可根据压力试验工装100的实际装配需求进行调换,只要最终能完成压力试验工装100的装配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S200:将压力试验工装安装在压力装置的两个驱动机构之间。
在本步骤中,将压力装置的上驱动机构的夹具夹紧压力试验工装100的第一套筒123的螺纹段122,并将压力装置的下驱动机构的夹具夹紧压力试验工装100的第二套筒124的螺纹段122,从而将压力试验工装100安装在压力装置的两个驱动机构之间,等待试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装置为万能试验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压力试验工装固定在万能试验机的两个驱动机构之间,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压力设备,只要根据压力设备的结构对应安装压力试验工装100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S300:根据试验要求驱动压力装置的两个驱动机构相向移动,直至管材发生破坏,获取试验结果。
在本步骤中,控制下驱动机构和第二套筒124保持静止,根据待试验的管材的具体试验要求,控制上驱动机构按照一定速度向下移动,带动压力试验工装100的第一套筒123沿中心杆110持续向下移动,使若干个张紧机构130受到第一套筒123的压力进一步张紧待试验的管材内壁,产生内压力。在试验过程中,随着上驱动机构不断向下移动,作用在管材内壁的内压力持续增大,直至管材发生破坏,试验结束,压力装置获取试验结果。其中,上驱动机构的移动速度可根据具体试验要求进行调整,获取的试验结果可以是试验加载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管材的破坏应力等数据。
为了进一步验证压力试验工装100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采用压力试验工装100对目标管材(内径200mm、外径212mm)进行内压力试验,并采用水压试验方法对同规格管材进行内压力试验,两种试验均对应取样三组,分别获取试验数据。其中,本申请内压力试验中,管材发生破坏则试验终止,获取管材破坏应力数据;水压试验中,管材发生漏水则试验终止,获取管材漏水压力数据,然后将其换算成管材破坏应力与本申请内压力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
对比发现,通过内压力试验工装100对管材进行内压力试验的试验结果与水压试验的试验结果相当,三组试验结果的误差最高不超过4%,因此,通过内压力试验工装100获取的试验结果可靠。
此外,对比试验周期发现,通过水压试验对管材进行内压力试验需要预先切割管材并对管材进行车削加工、在管材端部安装端部附件形成密封腔体、对密封腔体进行密封性检测等步骤才能开始试验,操作繁琐,整个试验周期大约需要3-5天时间,耗时较长;通过压力试验工装100对管材进行内压力试验仅需切割管材样品即可开始试验,操作简便,整个试验周期仅需2-3小时即可,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例如在管材产品的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先进行预生产,取样检测进行内压力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后再继续生产,以免最终生产的产品不达标而造成原料、时间浪费。显然,与水压试验相比,通过内压力试验工装100对样品进行内压力试验,可大幅度缩短取样检测时间,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表1本申请内压力试验与水压试验结果对比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包括中心杆、两个套筒、若干个张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大幅度缩短试验周期,效率高。
同时,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通过驱动张紧机构张紧管材提供内压力,无需借助气体、液体等介质产生内压力,无污染、安全性高。
此外,本申请的压力试验工装可根据待试验的管材更换不同规格的张紧块,适用范围广,有效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力试验工装,用于与压力装置配合进行管材的内压力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为细长杆件;
两个套筒,用于连接所述压力装置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中心杆的两端,至少一个所述套筒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可移动;若干个张紧机构,若干个所述张紧机构沿所述中心杆的外周均匀分布,所述管材套设在若干个所述张紧机构外侧,所述张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套筒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所述套筒相向移动使所述张紧机构张紧所述管材的内壁,以提供所述内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两个张紧杆和张紧块,两个所述张紧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套筒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张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张紧块的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张紧块用于张紧所述管材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块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管材的内壁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为圆柱型管材,所述张紧块为扇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块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翻边,用于支撑所述管材的两端,所述翻边自所述张紧块的端部沿所述张紧块的径向向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空腔,用于套设所述中心杆,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用于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杆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套筒的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所述中心杆,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套杆部,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凸起,若干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张紧杆的一端外侧;所述张紧杆的一端设有U型件,所述U型件夹设在对应的所述凸起的两侧并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凸起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块的内壁中部沿所述张紧块的轴向设有转动基座,所述转动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同一个所述张紧机构中,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的两端分别夹设两个所述张紧杆的另一端的两侧并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张紧杆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张紧块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CN202322863537.8U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Active CN221445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3537.8U CN2214456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63537.8U CN2214456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445681U true CN221445681U (zh) 2024-07-30

Family

ID=9207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63537.8U Active CN2214456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445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0919B (zh) 一种实现管道和法兰精准焊接方法
CN111043421B (zh) 一种管道精准对接、快速锁紧接头
CN221445681U (zh)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
CN116296882A (zh) 一种防爆软管检测设备及其试验方法
CN115625476A (zh) 一种金属管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CN117470670A (zh) 一种压力试验工装及管材的内压力试验方法
CN110332859B (zh) 一种适用于引信装配的通用夹紧装置
CN209647985U (zh) 一种四工位旋转切换装置
CN115351810A (zh) 一种电气设备检修用机械手装置
CN218931555U (zh) 一种管道人孔安装固定装置
CN219348480U (zh) 管材静液压检测装置
CN211013834U (zh) 一种墙体抗拉液压手动泵
CN113125264A (zh) 一种软电缆拉断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474059A (zh) 一种压力管道检测系统
CN215393882U (zh) 一种可调力自定位的机械夹具
CN111644490A (zh) 管端校形装置及管端校形方法
CN117484449A (zh) 一种拆卸装置
CN219420130U (zh) 一种用于固定不同直径电缆的固定装置
CN115854153B (zh) 一种搪玻璃波纹管式放料阀
CN220680688U (zh) 一种阀座拆装工装及阀门
CN220555821U (zh) 一种大直径旋挖桩声测管定位器
CN220015971U (zh) 一种电机试验台架传动连接机构
CN215881389U (zh) 一种管道法兰焊接试压工装
CN221517651U (zh) 筒式凹槽密封腔拆卸安装工具
CN114484074B (zh) 一种便携、顶升式管道对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