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65707U - 一种镶件及模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镶件及模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65707U CN221365707U CN202323252637.3U CN202323252637U CN221365707U CN 221365707 U CN221365707 U CN 221365707U CN 202323252637 U CN202323252637 U CN 202323252637U CN 221365707 U CN221365707 U CN 2213657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rt
- mold
- core
- positioning
- core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镶件及模芯,一种镶件包括一体连接的镶件头部、镶件主体及镶件底部,所述镶件头部朝镶件主体的一侧面设置定位凹槽;所述镶件主体的外径小于镶件头部;所述镶件主体设置凸条,所述凸条沿镶件主体的轴向分布;所述凸条开设导槽;所述镶件底部的外径小于镶件主体。本实用新型设置镶件结构,该镶件在合模状态下与内芯组件插接相连,在合模过程中先驱动镶件从内芯组件中分离,从而达到快速且高效脱离的目的;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镶件利用开模方向的插接定位结构与径向的抵压结构,实现内芯组件从定位状态及活动状态中快速且便捷的切换,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达到高效、快速的脱模,且保证球状类产品的一次性注塑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镶件及模芯。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中空球状类产品的一次性注塑成型加工,为了适配产品的中空结构,设置内芯,为了内芯的有效脱出,需将内芯拆分或分割;常见的分割方案是将完整的球状模芯分割呈多瓣结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多瓣结构设计的内芯无法有效从定位状态及活动状态中快速且便捷的切换,致使产品脱模遇到层层阻碍,导致产品脱模困难,直接影响产品加工效率,也增加了产品加工成本。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模芯结构达到方便脱模、快速脱模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镶件及模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镶件,其包括一体连接的镶件头部、镶件主体及镶件底部,其中:
所述镶件头部朝镶件主体的一侧面设置定位凹槽;
所述镶件主体的外径小于镶件头部;
所述镶件主体设置凸条,所述凸条沿镶件主体的轴向分布;
所述凸条开设导槽;
所述镶件底部的外径小于镶件主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条为第一凸条;
所述导槽沿第一凸条的方向设置,且朝镶件底部的一端为开口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镶件主体还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与凸条对称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二定位凹槽形状不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镶件底部的外径延其轴向逐渐减小。
一种模芯,其包括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具有中空孔,所述中空孔内插装有插芯,所述插芯为所述的镶件;
所述内芯组件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与镶件的定位凹槽插接;
所述内芯组件设置有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与镶件的导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芯组件由活动模片与下模滑块组成,其中:
多个所述活动模片与多个所述下模滑块交错分布;
所述活动模片设置所述定位凸块;
所述下模滑块设置所述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从导槽的开口端滑入或滑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块包括第一定位凸块及第二定位凸块,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与镶件的第一定位凹槽配合插接;
所述第二定位凸块与镶件的第二定位凹槽配合插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模滑块与镶件中镶件主体的外表面相抵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模芯还包括前模芯及后模芯,其中:
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相扣合,并具有成型大腔;
所述内芯组件置于所述成型大腔内;
所述镶件穿过所述前模芯,并插入内芯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置镶件结构,该镶件在合模状态下与内芯组件插接相连,在合模过程中先驱动镶件从内芯组件中分离,从而达到快速且高效脱离的目的;另,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镶件利用开模方向的插接定位结构与径向的抵压结构,实现内芯组件从定位状态及活动状态中快速且便捷的切换,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达到高效、快速的脱模,且保证球状类产品的一次性注塑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镶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一;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二;
图5是图2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镶件的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Q处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具有镶件及模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0、前模镶件;11、镶件头部;12、镶件主体;13、镶件尾部;14、第一凸条;15、第二凸条;16、导槽;17、第一定位槽;18、第二定位槽;19、冷却孔;
110、顶板;120、前垫板;130、前模板;
210、底板;220、方铁;230、后垫板;240、后模板;250、顶出板组;260、顶针;
310、前模芯;320、后模芯;330、后模滑块;331、滑芯油缸;332、导向凸条;340、活动模片;341、第一定位凸块;342第二定位凸块;
410、第一滑块;411、第一斜杆;412、第一芯子;420、第二滑块;421、第二斜杆;422、第二芯子;430、第三滑块;431、第三斜杆;432、第三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镶件,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能相对模芯进行滑动抽出或插入,用以配合产品脱模及模具合模,达到生产加工特定类型的产品需求,解决现有问题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达到高效、便捷且低成本的加工作业。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镶件为一体式结构的部件,其包括一体连接的镶件头部11、镶件主体12及镶件尾部13。所述镶件内设置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为冷却孔19,冷却孔19从镶件头部11朝镶件尾部13方向开设。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镶件头部11类似圆柱状体,沿其轴向依次由端头层、设置层及装配层组成,所述端头层的外径大于设置层的外径,所述设置层的外径大于装配层的外径,换言之:端头层、设置层及装配层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端头层的厚度小于设置层的厚度以及装配层的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装配层设置有装配用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槽17及第二定位槽18,所述第一定位槽17与第二定位槽18分别置于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见图2),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槽17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18对称分布。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7呈矩形状,并分布于镶件主体12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槽18呈圆形,并分布于镶件主体12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个所述第一定位槽17均朝向相对靠近的倾斜设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镶件头部11还设置有辅助装配的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两个所述平面对称分布。具体的:所述两个平面分别设置在镶件头部11的端头层,每个平面为端头层的切面。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镶件主体12类似柱状,其包括中心部以及第一凸条14、第二凸条15,所述第一凸条14及第二凸条15均由中心部沿其径向延伸所得。具体的:所述第一凸条14凸出于中心部设置,并未超出所述镶件头部11的装配层直径范围,所述第一凸条14的径向截面类似等腰梯形,并在第一凸条14上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第一凸条14沿轴向分布的端面处,并沿轴线贯穿第一凸条14,形成导槽16,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导槽16靠近所述镶件底部的一端为开口端,可从开口端导入至导槽16内,并沿导槽16方向进行往复滑动;所述第二凸条15凸出于中心部设置,并未超出所述镶件头部11的装配层直径范围,所述第二凸条15的径向截面类似等腰梯形,第二凸条15与第一凸条14对称分布,但第二凸条15沿镶件主体12的径向高度小于第二凸条15沿镶件主体12的径向高度。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镶件尾部13类似圆柱状,与镶件主体12的中心部一体连接;所述镶件尾部13的外径沿镶件的轴向逐渐减小。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模芯包括前模芯310及后模芯320;所述前模芯310开设圆弧状的成型凹槽,所述后模芯320开设成型贯通孔,所述成型凹槽与成型贯通孔连通,形成成型大腔,于所述成型大腔内还设置有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与成型大腔之间具有成型间隙,该成型间隙为产品成型用成型腔。
所述模芯还包括模芯组件,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内芯组件呈球状,其有活动模片340及后模滑块330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组件由四个活动模片340与四个后模滑块330围合而成,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与四个后模滑块330相互交错分布,即:一个所述活动模片340的两侧紧邻两个后模滑块330设置,一个所述后模滑块330与的两侧紧邻两个活动模片34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任一所述活动模片340与相邻的任一所述后模滑块330之间紧贴,利用相互挤压的结构紧贴在一起。
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内芯组件为中空体,其中空腔内插入有一插芯,所述插芯为上述的镶件,所述镶件插入内芯组件。具体的: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分别为第一活动模片340及第二活动模片340,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模片340夹持在同一后模滑块330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模片340夹持在同一后模滑块330两侧。
详细的: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镶件的镶件头部11抵压在内芯组件上,镶件主体12及镶件底部插入内芯组件上;所述第一活动模片34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凸块341,第一定位凸块341与第一定位凹槽相适配,且插入第一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二活动模片34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342,第二定位凸块342与第二定位凹槽相适配,且插入第二定位凹槽内,使得镶件能有效卡入内芯组件的内腔。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中任一所述后模滑块330抵在镶件主体12之上,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中的一个为定位后模滑块330,定位后模滑块330朝内芯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凸条332,该导向凸条332与镶件的导槽16相适配,镶件主体12及镶件底部插入内芯组件之后,所述导向凸条332滑入导槽16内,并沿导槽16方向相对的滑动位移。
如图6至图7所示,上模模芯在合模状态下:镶件整体穿过前模芯310,镶件头部11抵在内芯组件的一端,镶件主体12及镶件尾部13均插入呈中空球状的内芯组件,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中的定位后模滑块330的导向凸条332插入镶件主体12中第一凸条14的导槽16内,所述第一定位土块插入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凸块342插入第二定位凹槽,四个后模滑块330抵于镶件主体12的外表面。
如图6至图7所示,上模模芯在开模过程中:镶件被驱动从内芯组件内抽出(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镶件穿过前模芯310设置),镶件主体12被驱动,导向凸条332与导槽16相对滑动,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分别从第一定位凸块341、第二定位凸块342出分离,从而实现镶件从内芯组件内完全脱出。
上述镶件及模芯均使用在同一模具,以下加工中空球状产品统称为球通,加工球通的模具结构如下: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球通模具为注塑模具,其包括模架及模芯,所述模芯装入模架内,所述模芯具有与球通相适配的成型腔,注射机将胶液注射至所述成型腔内,胶液在成型腔内冷却成型,从而将球通加工成型。因产品具有体积大的特点,为了确保注射过程中成型腔能够有效且均匀布满胶液,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通模具为热流道模具。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模架包括能够相对分离进行开模运动的前模组及后模组,所述前模组能被驱动朝远离后模组的方向进行直线位移,从而达到产品脱出过程中必要的开模运动。具体的:前模组包括顶板110、前垫板120及前模板130,所述顶板110通过前垫板120与前模板130连接,所述前模板130朝后模组的一侧开设凹槽;所述后模组包括底板210、方铁220、顶出板组250、顶针260、后垫板230及后模板240,两个所述方铁220对称分布于底板210上,并与底板210连接,所述后垫板230与两个方铁220固定连接并与方铁220叠设,所述后模板240与后垫板230连接并与后垫板230叠置,所述底板210、后垫板230及两个方铁220围合呈一顶出空腔,所述顶出板组250置于顶出空腔内,其顶出行程是底板210与后垫板230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顶针260与顶针260板组固定连接并由顶针260板组驱动进行顶出位移,所述顶针260穿过后垫板230、后模板240伸入模芯;所述后模板240沿开模运动方向设置通孔,用以装配模芯。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模芯包括前模芯310、后模芯320及内芯组件,所述前模芯310装入所述前模板130的凹槽内,所述前模芯310与前模板130固定连接,换言之:所述前模芯310与前模组同步进行开模运动;所述后模芯320装入所述后模板240设置的通孔内;所述前模芯310开设圆弧状的成型凹槽,所述后模芯320开设成型贯通孔,所述成型凹槽与成型贯通孔连通,形成成型大腔,于所述成型大腔内还设置有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与成型大腔之间具有成型间隙,该成型间隙为球通的成型腔。
具体的: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内芯组件呈球状,其由活动模片340与后模滑块330组成,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与四个后模滑块330相互交错分布,即:一个所述活动模片340的两侧紧邻两个后模滑块330设置,一个所述后模滑块330与的两侧紧邻两个活动模片34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任一所述活动模片340与相邻的任一所述后模滑块330之间紧贴,利用相互挤压的结构紧贴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内芯组件为中空体,其中空腔内插入有一插芯,所述插芯的一端穿过前模芯310与前模板130连接,形成前模镶件,所述的前模镶件为前述的镶件10,当前模板130被驱动进行开模运动时,所述前模插芯同样随着前模组及前模芯310同步进行开模位移。在前模组与后模组合模状态下时,所述前模镶件插入内芯组件内,所述内芯组件中的任一活动模片340或/和后模滑块330与前模镶件相抵,从而限制活动模片340或/和后模滑块330的位置;在前模组与后模组处于开模状态下时,所述前模镶件从内心组件内抽出,同时后模滑块330被驱动聚合位移,每个活动模片340为活动结构,利用机械臂将球通及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同步抓取脱模,完成产品脱模。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内芯组件中任一所述后模滑块330是可滑动位移的,其被驱动沿滑轨方向进行滑动,从而达到适应产品脱模及模具合模等需求。具体的:所述后垫板230设置滑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滑槽,滑槽内装配有滑芯油缸331;所述后模滑块330与滑轨滑动连接,并与滑芯油缸331连接,换言之:所述滑芯油缸331驱动所述后模滑块330沿滑轨的设置方向滑动位移;本实施例中,内芯组件具有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及四个活动模片340,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呈十字形状分布,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在开模后,朝内心组件的中心方向(即: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相互聚集且靠近),致使每个后模滑块330从两个活动模片340脱离,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成为活动的组件。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内芯组件中任一所述活动模片340插入所述后模垫板的通孔内,并与顶针260相抵,被顶针260驱动进行顶出位移。具体的:所述活动模片340的一端具有圆柱状的插入段,所述插入段从后垫板230开设的通孔内插入,所述顶针260朝模芯方向插入后垫板230内,顶针260的端处与活动模片340的插入段相抵;当前模组被驱动朝远离后模组进行开模位移后,是顶出板组250被驱动朝后垫板230方向顶出位移,依次驱动顶针260、活动模片340沿开模方向进行同步的顶出位移,直至每个后模垫板的插入段从后垫板230完全脱出,致使每个活动模片340能够完全脱出,以与球通被抓取脱模。本实施例,所述活动模片340为四个,四个所述活动模片340相互间隔且围合呈类似圆球状的结构。
如图6至图8所示,还包括抽芯机构,所述抽芯机构包括滑块、芯子及斜杆,所述滑块与芯子连接,所述滑块内开设驱动斜孔,所述斜杆通过镶块与前模板130连接并伸入所述驱动斜孔内。具体的:所述后模板240开设抽芯滑轨,所述滑块与抽芯滑轨滑动连接,并沿抽芯滑轨方向驱动芯子进行抽芯滑动,从而将芯子从冷却成型后的球通的通口内抽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芯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抽芯机构分别为第一抽芯机构、第二抽芯机构及第三抽芯机构。详细的:第一抽芯机构包括第一滑块410、第一芯子412及第一斜杆411,所述后模板240设置第一抽芯滑轨,所述第一滑块410与第一抽芯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块410内插装有第一斜杆411,第一斜杆411的端头通过镶块与前模板130连接;第二抽芯机构包括第二滑块420、第二芯子422及第二斜杆421,所述后模板240设置第二抽芯滑轨,所述第二滑块420与第二抽芯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滑块420内插装有第二斜杆421,第二斜杆421的端头通过镶块与前模板130连接;第三抽芯机构包括第三滑块430、第三芯子432及第三斜杆431,所述后模板240设置第三抽芯滑轨,所述第三滑块430与第三抽芯滑轨滑动连接,第三滑块430内插装有第三斜杆431,第三斜杆431的端头通过镶块与前模板130连接;当前模组被驱动进行开模位移的过程中,前模板130驱动第一、第二、第三斜杆411、421、431,被驱动的第一、第二、第三斜杆411、421、431驱动第一、第二、第三滑块410、420、430分别沿第一、第二、第三抽芯滑轨方向进行抽芯滑动位移,实现第一、第二、第三芯子412、422、432进行抽芯脱出。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抽芯滑轨开设在后模板240上,与后模滑块330配合的滑轨(即:滑槽)开设在后垫板230上,按照图2至图5所示的方向而言,所述后模板240置于所述后垫板230之上;所述后垫板230及后模板240也是沿开模方向依次设置。
如图1至图8所示,上述球通模具的具体开模过程如下:
步骤一:开模:前模组被驱动朝远离后模组方向进行直线位移,实现开模位移,当前模组进行开模位移的过程中所述前模芯310、前模镶件、与第一斜杆411、第二斜杆421及第三斜杆431同步进行开模位移;
被驱动的第一斜杆411、第二斜杆421及第三斜杆431同时驱动第一滑块410、第二滑块420及第三滑块430分别沿第一抽芯滑轨、第二抽芯滑轨及第三抽芯滑轨滑动位移,同步驱动第一芯子412、第二芯子422、第三芯子432进行抽芯位移,为球通进行脱模做出准备;
被驱动的前模镶件从内芯组件内抽出,从而接触对后模滑块330及活动模片340的位置限制,同样为球通进行脱模做准备。
步骤二:聚合:滑芯油缸331驱动后模滑块330朝内芯组件的中心处滑动位移,四个所述后模滑块330同时被驱动并朝内芯组件的中心滑动位移,实现四个后模滑块330呈聚合状态进行滑动,聚合的目的是将每个活动模片340从定位状态释放,也就是解除对活动模片340两侧夹持力的解除。
步骤三:顶出:顶出板组250被驱动从底板210朝后垫板230方向进行位移,进而依次驱动顶针260、活动模片340依次沿开模方向(即:顶针260的顶出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将活动模片340从后垫板230内脱出,从而解除后模组活动模片340的限制。
步骤四:抓取:利用机械臂驱动抓手将成型后的球通与四个活动模片340同时被抓出,再将置于球通内的四个活动模片340分别或同时取出。
步骤五:合模:先利用机械臂抓取四个活动模片340并装入后模组内,四个后模滑块330分散滑动,每个后模滑块330插入两个活动模片340之间的夹缝内,前模组朝后模组方向进行合模位移,合模的过程中前模镶件、第一滑块410、第二滑块420及第三滑块430均被驱动进行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镶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体连接的镶件头部、镶件主体及镶件底部,其中:
所述镶件头部朝镶件主体的一侧面设置定位凹槽;
所述镶件主体的外径小于镶件头部;
所述镶件主体设置凸条,所述凸条沿镶件主体的轴向分布;
所述凸条开设导槽;
所述镶件底部的外径小于镶件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为第一凸条;
所述导槽沿第一凸条的方向设置,且朝镶件底部的一端为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主体还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与凸条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第一定位凹槽及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第二定位凹槽形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底部的外径延其轴向逐渐减小。
6.一种模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芯组件,所述内芯组件具有中空孔,所述中空孔内插装有插芯,所述插芯为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镶件;
所述内芯组件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与镶件的定位凹槽插接;
所述内芯组件设置有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与镶件的导槽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组件由活动模片与下模滑块组成,其中:
多个所述活动模片与多个所述下模滑块交错分布;
所述活动模片设置所述定位凸块;
所述下模滑块设置所述导向凸条,所述导向凸条从导槽的开口端滑入或滑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包括第一定位凸块及第二定位凸块,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与镶件的第一定位凹槽配合插接;
所述第二定位凸块与镶件的第二定位凹槽配合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滑块与镶件中镶件主体的外表面相抵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还包括前模芯及后模芯,其中:
所述前模芯与后模芯相扣合,并具有成型大腔;
所述内芯组件置于所述成型大腔内;
所述镶件穿过所述前模芯,并插入内芯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52637.3U CN221365707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镶件及模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52637.3U CN221365707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镶件及模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65707U true CN221365707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5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52637.3U Active CN221365707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镶件及模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65707U (zh) |
-
2023
- 2023-11-30 CN CN202323252637.3U patent/CN2213657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56394A (zh) | 一种能使产品快速脱模的塑胶模具 | |
CN221365707U (zh) | 一种镶件及模芯 | |
CN214188239U (zh) | 一种用于吸尘器软管连接头的高效注塑模具 | |
CN113752493A (zh) |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 |
CN210116135U (zh) | 注塑模具的滑块多方向抽芯机构 | |
CN221365654U (zh) | 一种球通模具 | |
CN216001294U (zh) | 一种汽车门把手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0969792U (zh) | 具有仿形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108819127B (zh) | 滑块驱动拉块强制脱模机构 | |
CN220864655U (zh) | 顶出脱扣模具 | |
CN213137656U (zh) | 铝合金斜行位模具 | |
CN216804115U (zh) | 行位下滑的模具结构 | |
CN219686437U (zh) | 一种侧抽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20995320U (zh) | 按键配件的成型模具 | |
CN221339322U (zh) | 一种模内放置套管的注塑模具 | |
CN221605027U (zh) | 一种弧形产品的二次开模模具 | |
CN110877439A (zh) | 一种产品顶出脱模装置及其产品顶出脱模方法 | |
CN220482474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 |
CN218399274U (zh) | 双向顶出模具 | |
CN21745477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用多滑块联动机构 | |
CN216683196U (zh) | 一种脱模组件及注塑模具 | |
CN221315021U (zh) | 限位抽芯的注塑模具 | |
CN215661666U (zh) | 一种二次行位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16579031U (zh) | 细长芯子防偏心注塑模具 | |
CN220146583U (zh) | 一种一体脱模的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