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27797U - 电堆及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堆及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27797U
CN221327797U CN202323129915.6U CN202323129915U CN221327797U CN 221327797 U CN221327797 U CN 221327797U CN 202323129915 U CN202323129915 U CN 202323129915U CN 221327797 U CN221327797 U CN 221327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late
stack
co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299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299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27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27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27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堆及燃料电池,电堆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堆芯设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外壳,外壳限定出装配空间,装配空间具有相对的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第二敞开端具有内翻边,外壳与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以使第一端板遮挡第一敞开端,外壳套设于第二端板和堆芯的外侧,且第二端板封堵第二敞开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堆,电堆的装配过程中,压装设备适于通过第二敞开端穿设于外壳,以使电堆的压装、封装同一位置进行,减少转运工序,提升电堆的装配效率,第二端板封堵第二敞开端以利用第二端板作为封装的一部分,同时避免在装配空间内部设有用于将第二端板和外壳固定装配的装配件,提升装配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堆及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堆及具有该电堆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电堆装配过程中,需在压装工位先对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进行压装,而后再将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的组合体转运至封装工位以对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的组合体进行封装,导致电堆的装配效率低,并且在现有技术中,第二端板与现有的外壳配合装配时需在装配空间中设有装配件,通过装配件以将第二端板和现有的外壳配合装配,装配件会占用装配空间的一部分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堆,提升电堆的装配效率、能量密度且实现电堆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堆,包括:
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相对且间隔开,堆芯设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
外壳,外壳限定出装配空间,装配空间具有相对的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第二敞开端具有内翻边,外壳与第一端板固定连接以使第一端板遮挡第一敞开端,外壳套设于第二端板和堆芯的外侧,且第二端板封堵第二敞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堆,电堆的装配过程中,用于对电堆进行压装的压装设备适于通过第二敞开端穿设于外壳,以使电堆的压装工序和封装工序位于同一位置进行,避免电堆的装配过程中移动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堆芯的组合体,减少转运工序,提升电堆的装配效率。
另外,第二端板适于封堵第二敞开端,以利用第二端板作为封装的一部分,相较于现有技术,避免在装配空间内部设有用于将第二端板和外壳固定装配的装配件,避免装配件占用装配空间的内部空间,提升装配空间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装配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大体积的堆芯,以提升电堆的能量密度,且由于外壳具有第二敞开端,能够减小外壳的质量,实现电堆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内翻边与第二端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内翻边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端板具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电堆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于内翻边和第二端板之间,以密封内翻边和第二端板间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二端板和/或内翻边具有安装槽,第一密封件安装于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外壳具有外翻边,外翻边围绕第一敞开端设置,外翻边与第一端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外翻边具有第三安装孔,第一端板具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四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电堆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于外翻边和第一端板之间,以密封外翻边和第一端板间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电堆还包括:防塌腰板,第一端板包括叠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板体的横截面积,第一板体位于外壳的外侧,第二板体位于装配空间内,防塌腰板连接在第二板体和第二端板之间,且防塌腰板与第二板体、第二端板和堆芯均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包括上述的电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堆芯和防塌腰板的装配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堆芯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的封装过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和压装设备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电堆1;第一端板11;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二端板12;堆芯13;外壳2;装配空间20;内翻边20a;外翻边21;第一密封件31;第二密封件32;安装槽41;密封槽42;第一安装孔51;第二安装孔52;第三安装孔53;第四安装孔54;防塌腰板6;固定件7;绝缘膜8;夹具设备200;压装设备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1,该电堆1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且燃料电池可以应用于车辆等用电装置上,例如:车辆、飞行装置、储能柜等用电装置,本申请以燃料电池应用在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1包括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堆芯13和外壳2,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相对且间隔开,堆芯13设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之间,外壳2限定出装配空间20,装配空间20具有相对的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第二敞开端具有内翻边20a,外壳2与第一端板11固定连接以使第一端板11遮挡第一敞开端,外壳2套设于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的外侧,且第二端板12封堵第二敞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用于对电堆1的部分结构进行封装,外壳2是保证电堆1密封,起到保护作用的器件,第一端板11构造为进气口端板和盲端端板中的一个,第二端板12构造为进气口端板和盲端端板中的另一个,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端板11构造为进气口端板,第二端板12构造为盲端端板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6所示,电堆1组装的过程中,沿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的堆叠方向(即图4-图6中所示的Z向),首先采用夹具设备200对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进行限位,以使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沿Z向依此排布,而后采用压装设备300将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压装装配,在压装设备300对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压装的过程中,压装设备300与适于与第二端板12抵接,且压装设备300适于沿Z向朝向靠近第一端板11的方向移动,以使压装设备300将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压装配合,而后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固定配合。
另外,如图5所示,压装设备300对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进行压装的过程中,压装设备300通过外壳2的第二敞开端穿设于外壳2,以使压装设备300适于与第二端板12抵接接触,在压装设备300的作用下,以使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固定配合形成组合体。压装设备300完成对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压装后,以使夹具设备200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堆芯13均分离,此时压装设备300可以保持对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施加压力,避免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移动,并且外壳2沿Z向朝向靠近第一端板11移动,外壳2沿Z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从第一敞开端移入装配空间20中,且第一端板11的部分结构也适于从第一敞开端移入装配空间20中,另外,由于压装设备300处于对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压装的状态,且由于外壳2沿Z向运动,因此压装设备300通过第二敞开端移出装配空间20,同时第二端板12位于装配空间20内且适于封堵装配空间20的第二敞开端,第一端板11封堵装配空间20的第一敞开端,而后采用固定件7将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分别与外壳2固定装配,从而实现外壳2用于封装电堆1的效果。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1,外壳2具有第二敞开端,用于对电堆1进行压装的压装设备300适于第二敞开端穿设于外壳2,以使在电堆1的装配过程中,电堆1的压装工序和封装工序位于同一位置进行,避免在电堆1的组装过程中对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的组合体移动,减少转运工序,提升电堆1的装配效率。
另外,由于第二端板12适于封堵第二敞开端,以利用第二端板12作为封装的一部分,采用固定件7将第二端板12与外壳2固定装配,相较于现有技术,避免在装配空间20内部设有用于第二端板12和外壳2固定装配的装配件,避免装配件占用装配空间20的内部空间,提升装配空间20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装配空间20内可以容纳更大体积的堆芯13,以提升电堆1的能量密度,且由于外壳2具有第二敞开端,能够减小外壳2的质量,实现电堆1轻量化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7所示,内翻边20a与第二端板12固定连接,且第二端板12适于与内翻边20a抵接,以使第二端板12封堵第二敞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堆的封装过程,沿外壳2沿Z向朝向靠近第一端板11移动的过程中,远离第一敞开端的内翻边20a适于与位于装配空间20内的第二端板12抵接,以使第二端板12封堵第二敞开端,并且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通过固定件7以固定装配,从而实现第二端板12和外壳2固定装配的效果,以使第二敞开端可靠地封堵第二敞开端,以利用第二端板12作为封装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7所示,内翻边20a具有第一安装孔51,第二端板12具有与第一安装孔5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孔51可以构造为贯穿内翻边20a的通孔,第二安装孔52可以构造为沉孔,第二安装孔52从第二端板12面向内翻边20a一侧表面朝向第二端板12的内部凹陷,另外,固定件7可以构造为螺钉,螺钉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第二安装孔52的内周壁具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螺接配合,以使固定件7适于与第二端板12螺接,由此,第二端板12与内翻边20a固定装配的过程中,以使第一安装孔51与第二安装孔52对应设置,以使固定件7穿设于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通过固定件7以将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固定装配,以实现外壳2用于电堆1的封装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电堆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1,第一密封件31设于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之间,以密封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间间隙,以使外壳2用于电堆1的封装时,避免装配空间20和外部环境间通过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间所形成的间隙连通,保证电堆1的封装效果,以提升电堆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31构造为环形件,且第一密封件31设于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之间时,第一密封件31在装配空间20的周向上形成密封,保证电堆1的封装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二端板12和/或内翻边20a具有安装槽41,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均具有安装槽41,或者是,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中的一个具有安装槽41,且第一密封件31安装于安装槽41,以在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固定装配时,第一密封件31设于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之间,以密封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间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堆1以图7中方向放置时,图7中所示的Z向为电堆1的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均具有安装槽41,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设于第二端板12的安装槽41与设于内翻边20a的安装槽41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对应设置,以在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固定装配时,第一密封件31的一部分结构位于设于第二端板12的安装槽41中,第一密封件31的另一部分结构位于设于内翻边20a的安装槽4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均具有安装槽41,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设于第二端板12的安装槽41与设于内翻边20a的安装槽41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错开设置,电堆1包括两个第一密封件31,以在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固定装配时,其中一个第一密封件31设于第二端板12的安装槽41中,另一个第一密封件31设于内翻边20a的安装槽41中。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端板12具有安装槽41为例进行说明,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安装槽41设于第二端板12面向内翻边20a的一侧表面,且第一密封件31安装于安装槽41中,第二端板12和内翻边20a固定装配时,第一密封件31与安装槽41、内翻边20a均抵接,使得第一密封件31密封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间所形成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安装槽41构造为环形槽,以使构造为环形的第一密封件31适于安装于安装槽41中,且以使第一密封件31在装配空间20的周向上形成密封,保证电堆1的封装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7所示,外壳2具有外翻边21,外翻边21围绕装配空间20的敞开端设置,外翻边21与第一端板11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外壳2用于对电堆1封装的过程中,外壳2沿Z向朝向靠近第一端板11移动,且外翻边21适于与第一端板11抵接,以使第一端板11封堵装配空间20的第一敞开端,并且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通过固定件7以固定装配,使得第一端板11能够可靠地封堵第一敞开端,从而实现外壳2用于封装电堆1的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包括叠置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第一板体111垂直于Z向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板体112垂直于Z向的横截面积,以在第一板体111连接有第二板体112的一侧表面限定出抵接面,外壳2与第一端板11配合装配时,第一板体111位于外壳2的外侧,第二板体112位于装配空间20内,且外翻边21与抵接面抵接,以使第一端板11封堵第一敞开端。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为分体件(即第一端板11由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组合装配形成),或者是,第一端板11一体成型件(即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1可以为金属件,第二板体112可以为绝缘件,以使第一端板11与堆芯(13)绝缘连接。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板12垂直于Z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板体111垂直于Z向的横截面积,第二端板12可以装配于装配空间20内且封堵第二敞开端,第一板体111装配于装配空间20外且封堵第一敞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7所示,外翻边21具有第三安装孔53,第一端板11具有与第三安装孔53对应的第四安装孔54,如图7所示,第四安装孔54设于第一板体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三安装孔53可以构造为贯穿外翻边21的通孔,第四安装孔54可以构造为沉孔,第四安装孔54从第一端板11面向外翻边21一侧表面朝向第一端板11的内部凹陷,另外,固定件7可以构造为螺钉,螺钉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第四安装孔54的内周壁具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螺接配合,以使固定件7适于与第一端板11螺接,由此,电堆1与外壳2固定装配的过程中,以使第三安装孔53与第四安装孔54对应设置,以使固定件7穿设于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通过固定件7以将电堆1和外壳2固定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电堆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2,第二密封件32设于外翻边21和第一端板11之间,以密封外翻边21和第一端板11间间隙,以在电堆1和外壳2固定装配时,避免装配空间20和外部环境通过外翻边21和第一端板11间所形成的间隙连通,保证电堆1的封装效果,以提升电堆1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7所示,第一端板11和/或外翻边21具有密封槽42,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均具有密封槽42,或者是,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中的一个具有密封槽42,且第二密封件32安装于密封槽42,以在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固定装配时,第二密封件32设于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之间,以密封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间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均具有密封槽42,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设于第一端板11的密封槽42与外翻边21的密封槽42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对应设置,以在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固定装配时,第二密封件32的一部分结构位于设于第一端板11的密封槽42中,第二密封件32的另一部分结构位于设于外翻边21的密封槽4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均具有密封槽42,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设于第一端板11的密封槽42与设于外翻边21的密封槽42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错开设置,电堆1包括两个第二密封件32,以在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固定装配时,其中一个第二密封件32设于第一端板11的密封槽42中,另一个第二密封件32设于外翻边21的密封槽42中。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端板11具有密封槽42为例进行说明,沿电堆1的第一方向,密封槽42设于第一端板11面向外翻边21的一侧表面,且第二密封件32安装于密封槽42中,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固定装配时,第二密封件32与密封槽42、外翻边21均抵接,使得第二密封件32密封第一端板11和外翻边21间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电堆1还包括防塌腰板6,防塌腰板6连接在第二板体112和第二端板12之间,以使限制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的相对位置,且通过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可以限制堆芯13相对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可靠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6所示,电堆1组装的过程中,压装设备300将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压装装配后,且将防塌腰板6连接在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以使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可靠的装配,限制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夹具设备200与电堆1分离,防塌腰板6可以对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限位,以便于外壳2对电堆1进行封装。
另外,通过设有防塌腰板6以对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限位,能够保证电堆1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电堆1的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升电堆1的可靠性。例如,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堆1的燃料电池应用于车辆,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无法避免振动的工况,因此,通过设有防塌腰板6以对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进行限位,以使燃料电池应用于车辆时,避免因车辆振动而导致电堆1失效的问题,提升电堆1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防塌腰板6与第二板体112、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均抵接。
防塌腰板6将第一端板11、堆芯13和第二端板12三者之间限位时,防塌腰板6所面向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的一侧表面适于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堆芯13抵接接触,以避免堆芯13相对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移动,进一步地提升电堆1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与防塌腰板6配合装配的表面、第二端板12与防塌腰板6配合装配的表面、堆芯13与防塌腰板6抵接的表面共面,以使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配合装配时,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均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7所示,防塌腰板6与配合装配第一端板11配合装配时,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的第二板体112固定配合,以实现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固定配合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7所示,第二板体112的横截面积与第二端板12的横截面积、堆芯13的横截面积均相等,以在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固定配合形成组合体时,第二板体112的周壁、第二端板12的周壁和堆芯13共面,以在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配合装配时,防塌腰板6与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均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堆芯13包括多个依此堆叠排布的单电池,通过防塌腰板6面向堆芯13一侧的表面适于与堆芯13抵接,从而可以避免多个单电池之间错位,提升堆芯13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堆1还包括绝缘膜8,绝缘膜8设置在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之间,以使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之间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板12构造为盲端端板,绝缘膜8可以包覆于第二端板12面向堆芯13的一侧表面,以在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配合时,绝缘膜8设置在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堆1,燃料电池可以应用于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构造为车辆、储能站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电堆1所描述的特征和优点同样适用于该用燃料电池,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堆(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所述第一端板(11)和所述第二端板(12)相对且间隔开,所述堆芯(13)设于所述第一端板(11)和所述第二端板(12)之间;
外壳(2),所述外壳(2)限定出装配空间(20),所述装配空间(20)具有相对的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所述第二敞开端具有内翻边(20a),所述外壳(2)与所述第一端板(1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端板(11)遮挡所述第一敞开端,所述外壳(2)套设于所述第二端板(12)和所述堆芯(13)的外侧,且所述第二端板(12)封堵所述第二敞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边(20a)与所述第二端板(1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边(20a)具有第一安装孔(51),所述第二端板(12)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1),所述第一密封件(31)设于所述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之间,以密封内翻边(20a)和第二端板(12)间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12)和/或所述内翻边(20a)具有安装槽(41),所述第一密封件(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具有外翻边(21),所述外翻边(21)围绕所述第一敞开端设置,所述外翻边(21)与所述第一端板(1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21)具有第三安装孔(53),所述第一端板(11)具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53)对应的第四安装孔(5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2),所述第二密封件(32)设于所述外翻边(21)和所述第一端板(11)之间,以密封所述外翻边(21)和所述第一端板(11)间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塌腰板(6),所述第一端板(11)包括叠置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所述第一板体(1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板体(112)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板体(111)位于所述外壳(2)的外侧,所述第二板体(112)位于所述装配空间(20)内,所述防塌腰板(6)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112)和所述第二端板(12)之间,且所述防塌腰板(6)与所述第二板体(112)、第二端板(12)和堆芯(13)均抵接。
10.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堆(1)。
CN202323129915.6U 2023-11-20 2023-11-20 电堆及燃料电池 Active CN221327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29915.6U CN221327797U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堆及燃料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29915.6U CN221327797U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堆及燃料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27797U true CN221327797U (zh) 2024-07-12

Family

ID=9179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29915.6U Active CN221327797U (zh) 2023-11-20 2023-11-20 电堆及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27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885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81663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70141365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US2012000351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2002809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6899347B2 (ja) 蓄電装置
JP2003031206A (ja)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端子
US20230352786A1 (en) Accommodating apparatus,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battery
JPH0864199A (ja) 電 池
EP3086382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78757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055727A1 (en) Top cover assembly of cell, cell, and power battery
CN113328194A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CN103165857B (zh) 二次电池
CN221327797U (zh) 电堆及燃料电池
JP2023137007A (ja)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59581A1 (ja) 蓄電素子
WO2022255100A1 (ja) 蓄電装置
WO2019131481A1 (ja) 蓄電素子
EP3477731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8827557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电池
JP734723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9435924U (zh) 液流电池电堆
CN117728088B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顶盖组件的装配方法
CN214153025U (zh) 软包钢壳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