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13614U -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13614U CN221313614U CN202323249605.8U CN202323249605U CN221313614U CN 221313614 U CN221313614 U CN 221313614U CN 202323249605 U CN202323249605 U CN 202323249605U CN 221313614 U CN221313614 U CN 2213136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fixedly connected
- driving
- position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包括转动连接有驱动板的底座,驱动板上周向开设有多个驱动槽,驱动槽内插接有定位杆,定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待加工件设置于多个夹板之间,从而在转动驱动板时利用改变夹板与待加工件之间距离实现对待加工件的固定,同时,底座上端设置有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内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中段转动连接有随动杆,随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磨削机构,并且,驱动杆通过拉绳与驱动板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对待加工件的夹持过程与磨削过程随着驱动杆转动同步进行,使得操作人员仅需要一次操作步骤即可实现整体的加工过程,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保温杯由内外双层不锈钢焊接制造而成,焊接之后用真空技术把内胆与外壳之间夹层中的空气抽出,然后通过磨削机构对焊缝进行打磨抛光。
由于在打磨过程磨削机构与保温杯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因此,需要设置相应的夹持机构实现对保温杯的固定同时。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放置保温杯,磨削机构在初始状态下与保温杯上沿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因此磨削机构上方一般还需设置相应的气缸或者类似的位移机构实现磨削机构的上下位置,在夹持固定之后带动磨削机构下移实现打磨抛光。
现有的技术装置一般都是将夹持机构与位移机构分离,操作人员在将保温杯放置于指定位置之后,先起到夹持机构,然后在启动位移机构实现磨削过程,多次操作步骤不仅提升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而且增加了加工实现,费时费力。
因此,我们希望具有一种能够同步实现夹持以及磨削机构向下位移的保温杯磨口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具有同步实现夹持与位移,减少操作步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装置需两次操作,费时费力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内部通过上下轴向的支撑轴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板,驱动板上周向开设有多个驱动槽,并且,每个驱动槽两端与驱动板中心轴线之间距离不等,每个驱动槽内都插接有一个上下轴向的定位杆,所述底座上端针对定位杆周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Ⅰ,每个定位杆上端插接于对应定位槽Ⅰ内,并且,每个定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待加工件设置于多个夹板之间,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一端凸出安装壳体外且固定连接有握把,驱动杆另一端位于安装壳体内通过定位轴与安装壳体转动连接,驱动杆中段转动连接有随动杆,随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磨削机构,磨削机构与驱动板同轴,所述安装壳体后侧通过内部中空的支撑杆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杆中心位置插接有拉绳,拉绳两端通过设置于支撑杆上的通槽凸出支撑杆外,定位轴与驱动板通过拉绳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内部设置有从动杆,从动杆与驱动杆靠近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半齿轮,并且,两个半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磨削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板,从动杆远离驱动杆一端也转动连接有随动杆,两个随动杆下端都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与从动杆靠近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都插接有轴承Ⅰ,并且,轴承Ⅰ外圈与驱动杆以及从动杆固定连接,轴承Ⅰ内圈通过定位轴与安装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板外侧同轴套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内侧与驱动板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一侧啮合传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下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绳轮Ⅰ,拉绳其中一端与绳轮Ⅰ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
优选的,与驱动杆对应的轴承Ⅰ外圈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绳轮Ⅱ,安装壳体针对绳轮Ⅱ开设有通孔,拉绳另一端与绳轮Ⅱ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侧端面套设有轴承Ⅱ,轴承Ⅱ内圈与支撑轴固定连接,轴承Ⅱ外圈与驱动板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Ⅱ外圈上端面同轴设置有一个发条弹簧,发条弹簧内侧端与轴承Ⅱ外圈固定连接,发条弹簧外侧端与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板下端同轴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支撑轴固定连接,定位板上针对定位杆开设有多个定位槽Ⅱ,每个定位杆下端插接于对应定位槽Ⅱ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限位轴位于驱动杆上方,当限位轴与驱动杆抵接时,握把中心轴线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十度小于三十度。
优选的,所述夹板内侧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阻尼垫,阻尼垫上开设有纵向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绳将驱动轮转动过程与驱动杆转动过程相关联,此举能够保证对待加工件的夹持过程与磨削过程随着握把下落同步进行,使得操作人员仅需要一次操作步骤即可实现整体的加工过程,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轮带动定位杆实现对待加工件的夹持固定,保证了待加工件与底座、磨削机构始终同轴,避免操作人员额外调整,从而进一步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杆与从动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板与驱动板配合示意图。
图中:1、安装壳体;2、随动杆;3、安装板;4、磨削机构;5、定位杆;6、待加工件;7、底座;8、定位槽Ⅰ;9、支撑杆;10、驱动杆;11、握把;12、从动齿轮;13、定位板;14、夹板;15、阻尼垫;16、驱动槽;17、驱动板;18、发条弹簧;19、绳轮Ⅰ;20、驱动齿轮;21、拉绳;22、轴承Ⅰ;23、定位轴;24、从动杆;25、绳轮Ⅱ;26、支撑轴;27、定位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4,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待加工件6的底座7,待加工件6放置于底座7上端面。
底座7内部为空心结构,从而使得底座7内部中心能够固定连接有一个上下轴向的支撑轴26。
具体的,支撑轴26侧端面套设有轴承Ⅱ,轴承Ⅱ内圈与支撑轴26固定连接,轴承Ⅱ外圈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板17,即驱动板17套设于轴承Ⅱ外侧,驱动板17与支撑轴26转动连接,且驱动板17不能够相对于支撑轴26改变位置。
驱动板17上周向开设有多个驱动槽16,并且,每个驱动槽16内部插接有一个定位杆5。
底座7上端针对定位杆5开设有多个定位槽,通过将每个定位杆5上端插接于对应的定位槽Ⅰ8内部,实现通过定位槽Ⅰ8约束定位杆5,使得定位杆5仅能够朝向底座7中心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目的。
此时,配合每个驱动槽16两端与驱动板17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不等,驱动槽16内壁平滑过渡,可在驱动槽16转动时改变定位杆5与驱动槽16之间的抵接位置,从而实现改变定位杆5中心轴线与底座7中心轴线,即改变定位杆5与待加工件6之间距离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在支撑轴26侧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3,定位板13套设于支撑轴26外侧,定位板13上针对定位杆5开设有多个定位槽Ⅱ27,定位槽Ⅱ27与定位槽Ⅰ8上下对应,从而使得每个定位杆5下端都能够插接进入对应定位槽Ⅱ27内部,此举通过定位槽Ⅰ8与定位槽Ⅱ27从上下两个方向对定位杆5的运动轨迹进行约束,能够充分保证在驱动板17转动过程中定位杆5受力平衡,定位杆5不会因单侧受力发生歪斜。
更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本装置还在每个定位杆5上设置有直径大于定位槽Ⅰ8与定位槽Ⅱ27宽度的凸起,通过将凸起分别与定位板13和底座7抵接,更进一步避免定位杆5发生歪斜。
因此,本装置在每个定位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4,通过转动驱动板17能够使得夹板14贴合待加工件6侧端面对待加工件6进行固定,保证待加工件6在磨削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移动。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多个定位杆5运动距离受单个驱动板17控制,因此,多个定位杆5与底座7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此举可在夹板14与待加工件6抵接时,保证待加工件6始终与底座7同轴。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在每个夹板14内侧,即夹板14靠近待加工件6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阻尼垫15,此举主要为了保证本装置对待加工件6施加的阻力能够保证待加工件6不发生移动,同时,橡胶材质也能够避免本装置与待加工件6之间发生影响摩擦从而损坏待加工件6表面。
阻尼垫15上还开设有纵向防滑纹用以进一步增强阻力。
具体的,本装置在底座7上方设置有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通过支撑杆9与底座7固定连接,支撑杆9内部也为空腔机构。
安装壳体1下端设置有磨削机构4用以对待加工件6进行磨削处理,结合多个定位杆5位置移动特点,本装置仅需要保证磨削机构4与底座7同轴即可保证在实际中磨削机构4能够直接对待加工件6进行磨削处理。
安装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杆10,驱动杆10一端位于安装壳体1内部与安装壳体1转动连接,驱动杆10一端位于安装壳体1外部固定连接有握把11,通过握把11可便于操作人员扳动驱动杆10使其转动。
驱动杆10中段转动连接有随动杆2,随动杆2下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与磨削机构4固定连接,从而在实际中通过磨削机构4对随动杆2施加在重力影响,使得当操作人员向下扳动握把11时,能够带动磨削机构4向下运动。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在安装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杆24,驱动杆10与从动杆24靠近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都插接有轴承Ⅰ22,并且,轴承Ⅰ22外圈与驱动杆10以及从动杆24固定连接,轴承Ⅰ22内圈通过定位轴23与安装壳体1固定连接。
因此,从动杆24与驱动杆10靠近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半齿轮,通过两个半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当用户扳动握把11时能够带动从动杆24使其围绕对应轴承Ⅰ22转动。
因此,本装置在从动杆24远离驱动杆10一端也转动连接有随动杆2,并且,两个随动杆2都与安装板3转动连接,此时,通过两个随动杆2配合使得磨削机构4仅能够做上下直线运动。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装置安装壳体1由两个前后设置的板状类机构组成,通过在两个板状类结构之间设置限位轴用以连接才形成完整的安装壳体1。
因此,本装置通过调整限位轴位置,使得限位轴位于驱动杆10上方,且当限位轴与驱动杆10抵接时,握把11中心轴线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十度小于三十度,从而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操作人员转动握把11。
具体的,为了节省操作人员操作步骤,本装置在支撑杆9内部空腔中设置有拉绳21,通过拉绳21对驱动杆10转动与驱动轮转动进行传动连接使得二者关联,实现在用户扳动握把11,磨削机构4向下运行时,夹板14能够对保温杯进行夹持固定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在板外侧同轴套设有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内侧与驱动板17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2一侧啮合传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0,驱动齿轮20与底座7转动连接。
驱动齿轮20下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绳轮Ⅰ19,拉绳21其中一端与绳轮Ⅰ19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驱动齿轮20与从动齿轮12之间的啮合效果,通过控制传动比使得驱动杆10的转动幅度与驱动轮的转动幅度匹配。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还在与驱动杆10对应的轴承Ⅰ22外圈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绳轮Ⅱ25,在安装壳体1上针对绳轮Ⅱ25开设有通孔,使得绳轮Ⅱ25通过通孔凸出安装壳体1外,此时,将拉绳21另一端与绳轮Ⅱ25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拉绳21施加在绳轮Ⅰ19与绳轮Ⅱ25上的拉力方向能够沿其切线方向,保证本装置整体能够顺畅运行。
更进一步的,本装置在轴承Ⅱ外圈上端面同轴设置有一个发条弹簧18,将发条弹簧18内侧端与轴承Ⅱ外圈固定连接,将发条弹簧18外侧端与底座7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驱动轮转动带动定位杆5朝向待加工件6运行时,发条弹簧18受力压缩,此举使得在常态情况下,定位杆5与底座7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始终最大,握把11始终朝向上方,从而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首先,操作人员将待加工放置于底座7上方,尽量保证待加工件6与底座7同轴;
然后,下拉握把11,此时,驱动杆10通过拉绳21带动驱动齿轮20,进而带动驱动板17转动,此时,定位杆5朝向待加工件6方向运动;
之后,持续下拉握把11,通过调教实现阻尼垫15与磨削机构4同步接触待加工件6,保证加工过程的统一性;
最后,当加工完成之后,松开握把11,此时,发条弹簧18积蓄弹性势能释放,驱动轮通过拉绳21带动驱动杆10反向转动,实现自动复位便于下一次加工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底座(7)内部通过上下轴向的支撑轴(26)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板(17),驱动板(17)上周向开设有多个驱动槽(16),并且,每个驱动槽(16)两端与驱动板(17)中心轴线之间距离不等,每个驱动槽(16)内都插接有一个上下轴向的定位杆(5);
所述底座(7)上端针对定位杆(5)周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Ⅰ(8),每个定位杆(5)上端插接于对应定位槽Ⅰ(8)内,并且,每个定位杆(5)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14),待加工件(6)设置于多个夹板(14)之间;
所述底座(7)上端设置有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内部设置有驱动杆(10),驱动杆(10)一端凸出安装壳体(1)外且固定连接有握把(11),驱动杆(10)另一端位于安装壳体(1)内通过定位轴(23)与安装壳体(1)转动连接,驱动杆(10)中段转动连接有随动杆(2),随动杆(2)下端固定连接有磨削机构(4),磨削机构(4)与驱动板(17)同轴;
所述安装壳体(1)后侧通过内部中空的支撑杆(9)与底座(7)固定连接,支撑杆(9)中心位置插接有拉绳(21),拉绳(21)两端通过设置于支撑杆(9)上的通槽凸出支撑杆(9)外,定位轴(23)与驱动板(17)通过拉绳(21)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内部设置有从动杆(24),从动杆(24)与驱动杆(10)靠近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半齿轮,并且,两个半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磨削机构(4)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板(3),从动杆(24)远离驱动杆(10)一端也转动连接有随动杆(2),两个随动杆(2)下端都与安装板(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0)与从动杆(24)靠近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都插接有轴承Ⅰ(22),并且,轴承Ⅰ(22)外圈与驱动杆(10)以及从动杆(24)固定连接,轴承Ⅰ(22)内圈通过定位轴(23)与安装壳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17)外侧同轴套设有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内侧与驱动板(17)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2)一侧啮合传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0),驱动齿轮(20)与底座(7)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齿轮(20)下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绳轮Ⅰ(19),拉绳(21)其中一端与绳轮Ⅰ(19)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驱动杆(10)对应的轴承Ⅰ(22)外圈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绳轮Ⅱ(25),安装壳体(1)针对绳轮Ⅱ(25)开设有通孔,拉绳(21)另一端与绳轮Ⅱ(25)侧端面缠绕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26)侧端面套设有轴承Ⅱ,轴承Ⅱ内圈与支撑轴(26)固定连接,轴承Ⅱ外圈与驱动板(17)内侧固定连接;
所述轴承Ⅱ外圈上端面同轴设置有一个发条弹簧(18),发条弹簧(18)内侧端与轴承Ⅱ外圈固定连接,发条弹簧(18)外侧端与底座(7)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17)下端同轴设置有定位板(13),定位板(13)与支撑轴(26)固定连接,定位板(13)上针对定位杆(5)开设有多个定位槽Ⅱ(27),每个定位杆(5)下端插接于对应定位槽Ⅱ(27)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轴,限位轴位于驱动杆(10)上方,当限位轴与驱动杆(10)抵接时,握把(11)中心轴线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十度小于三十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4)内侧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阻尼垫(15),阻尼垫(15)上开设有纵向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49605.8U CN221313614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249605.8U CN221313614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13614U true CN221313614U (zh) | 2024-07-12 |
Family
ID=9178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249605.8U Active CN221313614U (zh) | 2023-11-30 | 2023-11-30 |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136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17239A (zh) * | 2024-08-13 | 2024-09-10 | 森钠普环保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塑料杯生产用自转式毛刺打磨机构 |
-
2023
- 2023-11-30 CN CN202323249605.8U patent/CN2213136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17239A (zh) * | 2024-08-13 | 2024-09-10 | 森钠普环保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塑料杯生产用自转式毛刺打磨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313614U (zh) | 一种保温杯磨口装置 | |
CN111922810A (zh) | 一种能夹紧金属管与金属板的打磨装置 | |
CN110977742A (zh) | 一种阶梯形棒料抛光装置 | |
CN111846606A (zh) | 一种大型pvc管运输用夹持装置 | |
CN212020343U (zh) | 一种砂带磨床间隙调整机构 | |
CN215588799U (zh) | 一种锯片双面抛光机 | |
CN213380839U (zh) | 一种机械工件打磨修边装置 | |
CN104690527A (zh) | 舷外机生产用托盘装置 | |
CN210081329U (zh) | 一种易于调控的曲轴加工用磨削装置 | |
CN111940965A (zh) | 一种汽车滚装船绑扎碗焊接的装置 | |
CN117124199A (zh) | 一种灵活更换配件的打磨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105592U (zh) | 一种自动抛光机 | |
CN221435879U (zh) | 一种钢管杆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221065833U (zh) | 一种钢材生产加工用抛光装置 | |
CN209078075U (zh) | 一种钢筋笼滚焊机用定位进料装置 | |
CN112976344B (zh) | 一种能够调整开槽半径的电动开槽机 | |
CN222429327U (zh) | 一种装饰杆中心钻孔装置 | |
CN113172493A (zh) | 一种具有自动定心功能的打磨装置 | |
CN220921600U (zh) | 一种锅体切边限位机构 | |
CN218137187U (zh) | 一种手机盖板用抛光装置 | |
CN221111197U (zh) | 砂带更换辅助工具车 | |
CN221455268U (zh) | 一种轴承套圈平面磨削装置 | |
CN219131932U (zh) | 一种工件打磨辅助定位装置 | |
CN221390159U (zh) | 一种轴类零件加工用打磨设备 | |
CN119734089B (zh) |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罐生产用旋转焊接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