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17726U -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17726U
CN221217726U CN202323031385.1U CN202323031385U CN221217726U CN 221217726 U CN221217726 U CN 221217726U CN 202323031385 U CN202323031385 U CN 202323031385U CN 221217726 U CN221217726 U CN 221217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ying box
gas
treatment device
furnace body
carbonization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313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晓晔
戴财胜
罗国荣
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Lin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Lin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Lin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Lin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313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17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17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17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部件,包括炭化炉本体、设置在炭化炉本体一侧的尾气排放管以及设置在尾气排放管另一端的净气箱,所述净气箱内部的下侧设置有分气组件,所述净气箱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净气箱的上侧设置有排风组件,所述净气箱远离炭化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其中,所述尾气排放管另一端位于净气箱的内部,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设置,对尾气进行过滤处理,通过镂空板的旋转运动将第二过滤板下端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出现过滤网堵塞的情况,借助换热器的设置,将冷水管内的水进行加温,再从热水管进行输送,将含有大量热能的尾气进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垃圾的设备,它通过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和低氧的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炭和其他无害物质,能够减少有机垃圾的体积,减轻对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减少有机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够利用产生的固体炭作为资源,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但是,现有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在对有机垃圾炭化反应处理时,炭化炉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和固定碎屑,直接排放入空气中,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炭化炉中的过滤装置对尾气进行过滤时,常会出现过滤网堵塞的情况,且在排放的尾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热能,造成能源利用的浪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有机垃圾炭化反应处理时,炭化炉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和固定碎屑,直接排放入空气中,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炭化炉中的过滤装置对尾气进行过滤时,常会出现过滤网堵塞的情况,且在排放的尾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热能,造成能源利用的浪费为宝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包括,处理部件,包括炭化炉本体、设置在炭化炉本体一侧的尾气排放管以及设置在尾气排放管另一端的净气箱,净气箱内部的下侧设置有分气组件,净气箱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组件,净气箱的上侧设置有排风组件,净气箱远离炭化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其中,尾气排放管另一端位于净气箱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分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净气箱外端下侧的进气孔、设置在净气箱内部底端上的第一过滤板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板两侧的阻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换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净气箱外端靠近炭化炉本体一侧的进水孔、设置在净气箱外端另一侧的出水孔以及设置在进水孔内的冷水管,出水孔内设置有热水管,净气箱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靠近炭化炉本体一端与冷水管固定连接,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热水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排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净气箱上端的轴孔、设置在转轴孔外侧的转槽以及设置在轴孔内的主转轴,主转轴的外端设置有环卡,主转轴外端的上侧设置有齿槽,主转轴外端的下侧设置有风叶,净气箱内部位于风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净气箱上端靠近炭化炉本体一侧设置有齿轮,齿轮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净气箱上端一侧设置有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主转轴的上端开设有穿孔,穿孔内设置有次转轴,次转轴的下端设置有连板,连板的外侧设置有镂空板,镂空板的外端设置有圆顶,次转轴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齿槽之间设置有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净气箱内部的上侧开设有卡槽,净气箱内部上侧远离炭化炉本体一侧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卡槽相互接通,通孔与卡槽内设置有收集板,收集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收集板的外端设置有拉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净气箱远离炭化炉本体的一侧的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设置在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内的螺杆以及设置在螺杆上侧的凹环,两个凹环之间设置有皮带,第一支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两个螺杆外端设置有挡板,挡板靠近炭化炉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设置,对尾气进行过滤处理,通过镂空板的旋转运动将第二过滤板下端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出现过滤网堵塞的情况,借助换热器的设置,将冷水管内的水进行加温,再从热水管进行输送,将含有大量热能的尾气进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处理部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分气组件的整体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次转轴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卡槽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炭化炉本体的整体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用密封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1、处理部件;11、炭化炉本体;12、尾气排放管;13、净气箱;131、卡槽;132、通孔;133、收集板;134、凹槽;135、拉手;14、齿轮;15、第一电机;2、分气组件;21、进气孔;22、第一过滤板;23、阻流板;3、换热组件;31、进水孔;32、出水孔;33、冷水管;34、热水管;35、换热器;4、排风组件;41、轴孔;42、转槽;43、主转轴;431、穿孔;432、次转轴;433、连板;434、镂空板;435、圆顶;436、第二电机;437、支架;44、环卡;45、齿槽;46、风叶;47、第二过滤板;5、密封组件;51、第一支座;52、第二支座;53、螺杆;54、凹环;55、皮带;56、第三电机;57、挡板;58、橡胶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能实现将炭化炉产生的尾气进行过滤处理的效果,其包括处理部件1,包括炭化炉本体11、设置在炭化炉本体11一侧的尾气排放管12以及设置在尾气排放管12另一端的净气箱13,净气箱13内部的下侧设置有分气组件2,净气箱13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组件3,净气箱13的上侧设置有排风组件4,净气箱13远离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5;其中,尾气排放管12另一端位于净气箱13的内部。
进一步的,尾气排放管12设计为Z字形结构,有利于尾气通过重力作用,从尾气排放管12的上端降落到下端,从而有利于将炭化炉本体11产生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12的上端输送到净气箱13的下侧,为装置的处理尾气的过滤功能提供运行保障。
进一步的,从尾气排放管12输送到净气箱13内部后,借助分气组件2的设置,使得尾气借助阻流板23之间的相互搭接,使得废气停留在净气箱13内的时间增多,有利于尾气充分分解。
进一步的,通过换热组件3的设置,产生的余热将进行利用,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排风组件4的旋转运动,产生的风压,即产生向上的气流,旋转的风叶通过离心力将空气向外推动,在净气箱13内形成一种负压区域,这种负压会导致下方的尾气被吸到上方,填补上方的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会被吸到上方。
进一步的,尾气吸到净气箱13内部上侧后,经过风压作用,从而从排气管16进行向外排放,实现装置的尾气输入与输送功能。
综上,开始,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净气箱13,可以将炭化炉本体11产生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12输送到净气箱13内,当尾气进入到净气箱13的内部下侧后,经过分气组件2的阻拦作用,有利于将尾气与第一过滤板22充分接触,提高过滤效果,然后尾气会受到排风组件4的向上吸力作用,对上侧的换热器35发生作用,实现冷水转变热水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尾气的热能利用,之后再向上运动,与第二过滤板47进行接触,进一步提高对尾气的过滤能力,之后通过排气管16向外界排放。
实施例2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尾气停留时间功能,其包括分气组件2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下侧的进气孔21、设置在净气箱13内部底端上的第一过滤板22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板22两侧的阻流板23。
具体的,换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侧的进水孔31、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另一侧的出水孔32以及设置在进水孔31内的冷水管33,出水孔32内设置有热水管34,净气箱13内部设置有换热器35,换热器35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端与冷水管33固定连接,换热器35的另一端与热水管34固定连接。
具体的,排风组件4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上端的轴孔41、设置在转轴孔41外侧的转槽42以及设置在轴孔41内的主转轴43,主转轴43的外端设置有环卡44,主转轴43外端的上侧设置有齿槽45,主转轴43外端的下侧设置有风叶46,净气箱13内部位于风叶4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47。
具体的,净气箱13上端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侧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净气箱13上端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6。
进一步的,阻流板16设置为前端有弧度结构的板,当尾气向上运动时,会与阻流板的弧度结构相互接触,由于弧度结构的设置,使得尾气向上运动时,受到一定的阻拦作用,提高尾气在净化箱13内部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尾气与第一过滤板22的充分接触。
进一步的,阻流板13沿着第一过滤板22的垂直中心线线性阵列有三个,设置有两组,阻流板13相互交错搭接,有利于阻碍尾气的向上运动,从而加大尾气在净化箱13内部的停留时间,提高净化效率。
进一步的,换热器35固定连接在净化箱13的内部两侧,宽度与净化箱13的内部小,从而有利于尾气向换热器35与净化箱13之间的两侧空隙向上运动,保证尾气的向上流通性。
进一步的,通过冷水管33将外界的冷水输送进来,经过与换热器35的热交换作用,将冷水的温度上升,然后从热水管34向外界输送,实现装置对尾气的热能的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环卡44与转槽42相互卡合,从而有利于将主转轴43卡位在轴孔41内转动,提供支撑力。
进一步的,齿轮14与主转轴43外端的齿槽45相互啮合,从而借助第一电机15的驱动作用,带动主转轴43运动,从而为风叶46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风叶46沿着主转轴43的圆心阵列有多个。
综上,当尾气从尾气排放管12输送到净化箱13内部后,受到阻流板13相互搭接的结构作用,借助阻流板13前端的弧度特点,使得尾气进一步停留在净化箱13内部,提高净化效率,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5,带动风叶46的转动,对下方的尾气产生吸力作用,使得尾气向上运动,为换热器35对冷水转变热水的功能提高前提保证,然后继续向上运动,与第二过滤板47接触,进一步对尾气进行过滤,最后从排气管16向外界排放。
实施例3
参照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的对第二过滤板47底端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堵塞的情况发生,并且具有清理杂质的功能,其包括主转轴43的上端开设有穿孔431,穿孔431内设置有次转轴432,次转轴432的下端设置有连板433,连板433的外侧设置有镂空板434,镂空板434的外端设置有圆顶435,次转轴43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436,第二电机436与齿槽45之间设置有支架437。
具体的,净气箱13内部的上侧开设有卡槽131,净气箱13内部上侧远离炭化炉本体11一侧开设有通孔132,通孔132与卡槽131相互接通,通孔132与卡槽131内设置有收集板133,收集板13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34,收集板133的外端设置有拉手135。
具体的,密封组件5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远离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的第一支座51与第二支座52、设置在第一支座51与第二支座52内的螺杆53以及设置在螺杆53上侧的凹环54,两个凹环54之间设置有皮带55,第一支座51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56,两个螺杆53外端设置有挡板57,挡板57靠近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棉58。
进一步的,支架437设计为龙门架的结构,对第二电机436起到了支撑作用,借助第二电机436的驱动,带动次转轴432转动,由于次转轴432与连板433固定连接,从而带动连板433进行转动,为镂空板434对第二过滤板47底端的杂质清理功能提高前提保证。
进一步的,镂空板434设计为中间为镂空结构的板子,方便在对第二过滤板47底端的杂质清理过程中,减少与杂质的接触面积,方便杂质掉落到下方的收集板133内,实现对杂质的清理功能。
进一步的,镂空板434沿着次转轴432的圆心圆周阵列有多个,通过对镂空板434的转动作用,提高对第二过滤板47底端的杂质清理功能。
进一步的,圆顶435的设置,借助圆顶435的弧形结构,方便镂空板434的转动过程中,避免与净化箱13的内壁发生碰撞,从而提高实用性。
进一步的,收集板133上端开设有凹槽134,方便承接上方的杂质,避免杂质向四处飞溅,降低净化箱13内部的工作环境,由于卡槽131与收集板133相互卡合,提供收集板133在卡槽131内进行前后位移运动的支撑力与稳定性。
综上,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下,挡板57处于螺杆53的下侧,由于挡板57与橡胶棉58固定连接,借助橡胶棉58的设置,将通孔132进行遮蔽,从而实现净化箱13的密封功能,避免尾气从通孔132外泄,然后当需要对净化箱13内的第二过滤板47底端的杂质进行清理时,由于两个螺杆53之间的凹环54通过皮带55连接,驱动第三电机56时,带动两侧的螺杆53同时转动,挡板57在螺杆53上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实现挡板57的升降运动效果。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部件(1),包括炭化炉本体(11)、设置在炭化炉本体(11)一侧的尾气排放管(12)以及设置在尾气排放管(12)另一端的净气箱(13),所述净气箱(13)内部的下侧设置有分气组件(2),所述净气箱(13)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组件(3),所述净气箱(13)的上侧设置有排风组件(4),所述净气箱(13)远离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5);
其中,所述尾气排放管(12)另一端位于净气箱(13)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组件(2)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下侧的进气孔(21)、设置在净气箱(13)内部底端上的第一过滤板(22)以及设置在第一过滤板(22)两侧的阻流板(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侧的进水孔(31)、设置在净气箱(13)外端另一侧的出水孔(32)以及设置在进水孔(31)内的冷水管(33),所述出水孔(32)内设置有热水管(34),所述净气箱(13)内部设置有换热器(35),所述换热器(35)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端与冷水管(33)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35)的另一端与热水管(34)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组件(4)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上端的轴孔(41)、设置在转轴孔(41)外侧的转槽(42)以及设置在轴孔(41)内的主转轴(43),所述主转轴(43)的外端设置有环卡(44),所述主转轴(43)外端的上侧设置有齿槽(45),所述主转轴(43)外端的下侧设置有风叶(46),所述净气箱(13)内部位于风叶(4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4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箱(13)上端靠近炭化炉本体(11)一侧设置有齿轮(14),所述齿轮(1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5),所述净气箱(13)上端一侧设置有排气管(1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43)的上端开设有穿孔(431),所述穿孔(431)内设置有次转轴(432),所述次转轴(432)的下端设置有连板(433),所述连板(433)的外侧设置有镂空板(434),所述镂空板(434)的外端设置有圆顶(435),所述次转轴(43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436),所述第二电机(436)与齿槽(45)之间设置有支架(437)。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气箱(13)内部的上侧开设有卡槽(131),所述净气箱(13)内部上侧远离炭化炉本体(11)一侧开设有通孔(132),所述通孔(132)与卡槽(131)相互接通,所述通孔(132)与卡槽(131)内设置有收集板(133),所述收集板(13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34),所述收集板(133)的外端设置有拉手(1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设置在净气箱(13)远离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的第一支座(51)与第二支座(52)、设置在第一支座(51)与第二支座(52)内的螺杆(53)以及设置在螺杆(53)上侧的凹环(54),两个所述凹环(54)之间设置有皮带(55),所述第一支座(51)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电机(56),两个所述螺杆(53)外端设置有挡板(57),所述挡板(57)靠近炭化炉本体(1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棉(58)。
CN202323031385.1U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21217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31385.1U CN22121772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31385.1U CN22121772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17726U true CN221217726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6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31385.1U Active CN22121772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17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5488A (zh) 一种工业废物焚烧炉用烟气处理装置
CN116850736A (zh) 一种热电厂锅炉工作用有害气体排出预处理装置
CN208406570U (zh) 一种yb-gch型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废气净化机
CN211886112U (zh) 一种具有清洁机构的小型活性炭吸附器
CN221217726U (zh) 一种有机垃圾炭化处理装置
CN212017366U (zh) 一种废气有害气体深度处理组合式环保设备
CN210584456U (zh) 一种新型脱硫除尘烟气净化装置
CN212017297U (zh) 一种组合聚醚多元醇生产用voc废气处理装置
CN221359041U (zh) 一种硫化废气净化装置
CN112275048A (zh) 一种大气污染的净化与处理装置
CN115446091B (zh) 一种含汞废渣的汞快速回收方法
CN115646176B (zh) 一种用于污染防治用的反应塔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67968U (zh) 污水站废气处理系统
CN216445221U (zh) 一种组合式污油泥处理装置
CN114653157B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2523421U (zh) 一种化工废气高效处理装置
CN211612260U (zh) 一种废气用催化氧化装置
CN115382334A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用废气净化装置
CN209093109U (zh) 一种高效脱硝的烟气过滤净化装置
CN207996506U (zh) 一种化学生产用废气收集装置
CN212915136U (zh) 一种电子工业生产用废气净化装置
CN118925448B (zh)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功能的金属冶炼尾气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211886180U (zh) 一种适合于建筑陶瓷行业的脱硫装置
CN221207361U (zh) 一种利用多孔球形材料的吸附催化分解装置
CN220968598U (zh) 一种粉末活性炭高温热再生废气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