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87309U -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87309U CN221187309U CN202323077968.8U CN202323077968U CN221187309U CN 221187309 U CN221187309 U CN 221187309U CN 202323077968 U CN202323077968 U CN 202323077968U CN 221187309 U CN221187309 U CN 2211873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cooling roller
- water inlet
- water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66 curtain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70 dispers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956 nontoxicit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14 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抗静电膜流延机中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外壳、冷却组件和传送组件,传送组件转动安装在外壳一侧,冷却组件固定安装在外壳上表面处,冷却组件与传送组件之间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水泵相连接,使其形成冷却回路。本申请通过冷却组件和传送组件的设计,使其形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从而就能够不间断的对流延膜表进行冷却操作,且使流延膜受到的冷却功效相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延膜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流延机是指制作流延膜用的专用设备。采用高精密电子陶瓷流延机运用氧化铝作为陶瓷流延的主要原材料先把粉碎好的粉料与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溶剂混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料浆,料浆从料斗流下,被刮刀以一定厚度刮压涂敷在专用基带上,经干燥、固化后从上剥下成为生坯带的薄膜,然后根据成品的尺寸和形状需要对生坯带作冲切、层合等加工处理,制成待烧结的毛坯成品。具有成本低、质量高、无毒害、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
通常在流延膜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模具挤出的流延膜进行冷却降温处理才能够将流延膜定型。
如国家授权专利公告号为CN21079174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流延膜机的冷却装置,具体涉及流延膜机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固定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辊,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设有第二冷却辊,所述第一箱体内部设有第三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上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工作台顶端固定设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后端并排设有三个第一通风管,三个所述第一通风管一端分别延伸入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以及第三冷却辊内部,所述冷风机后端固定设有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一端延伸入第二箱体后端。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冷却的效果更好,生产出的流延膜质量更好。
然而上述一种流延膜机的冷却装置是通过风管排出冷风对流延膜进行降温处理,而冷风吹出的过程中,会因为距离和流延膜的卷曲度而导致流延膜受到冷风吹到的面积均不同,从而不能够使被挤出的流延膜受到均匀的冷却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够使被挤出的流延膜受到均匀冷却功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抗静电膜流延机中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外壳、冷却组件和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转动安装在外壳一侧,所述冷却组件固定安装在外壳上表面处,所述冷却组件与传送组件之间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水泵相连接,使其形成冷却回路。
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凸盘,所述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通过限位凸盘转动安装在外壳内,且贯穿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外表面,所述第一冷却辊外表面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另一组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外表面处,所述第三冷却辊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所述第三冷却辊外表面套设的同步带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冷却辊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密封转动插进,所述第一冷却辊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水泵的进水口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一侧密封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冷却辊另一端的进水口和第二冷却辊的进水口之间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冷却辊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一侧。
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架空底架和顶板,所述架空底架和顶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内穿插有铜管,所述铜管为椭形螺旋状,且两端部均在同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水接口内密封连接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顶板上表面开设有正方形口洞,所述顶板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顶板的正方形口洞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传送组件、冷却组件和水泵的设计,流延膜被挤出过后会经过传送组件传动收卷,而同时水泵会将冷却组件中的冷却液输送进传送组件内为传送组件降温,使传送组件外表面具有低温功效,而经过传送组件传动收卷的流延膜的正反面就均会被降温冷却处理,而流延膜的热量会传递在传送组件外表面处,从而就会将热量传递给传送组件中的冷却液,别加热的冷却液会被水泵抽取进入冷却组件内,来对吸热后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且同时存在于冷却组件内的冷却液会被水泵输送进传送组件内,使其形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从而就能够使流延膜表面处受到的冷却功效均相等。
2、通过电机、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第三冷却辊和同步带的设计,对流延膜进行传递输送时,可通过启动电机带动传动盘进行旋转,而传动盘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同步带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外表面处,第一冷却辊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外表面处,第三冷却辊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同步带的另一组套设在第二冷却辊外表面,从而通过同步带的套设,能够同时带动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同步同速旋转,而对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外表面传动的流延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水泵会不断的将冷却液从冷却组件内推送进出水管内,出水管即可将被冷却的冷却液输入进第二冷却辊内,第二冷却辊即可通过第三连接管将冷却液输送进第三冷却辊内,第三冷却辊即可通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进第一冷却辊内,从而就能够对三组冷却辊均进行吸热降温处理,经过三组冷却辊的流延膜会将三组冷却辊内的冷却液加热,被加热的冷却液会被水泵从第一冷却辊内抽出进第二连接管内,冷却液经过第二连接管即可从水泵的进水口内进入水泵内,水泵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出水口内输送进进水管内,进水管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输送进冷却组件内来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操作,经过冷却的冷却液会从出水管内再次推送进第二冷却辊内,从而就使其形成了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而经过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的流延膜就会受到均匀散热冷却的功效,且流延膜通过第一冷却辊、第二冷却辊和第三冷却辊时,正反面均会贴合在冷却辊的外表面处,从而就使流延膜受到的冷却功效均相等。
3、通过散热风扇、散热鳍片和铜管的设计,被加热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输入进进水接口内后即可进入铜管内,从而就能够使冷却液在椭形螺旋状的铜管内流动,而铜的导热性好,且铜管外表面贴合设置有多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就能够将铜管散发的热量吸收,然后再通过散热风扇将量排出,而经过椭形螺旋状铜管的冷却液就会被水泵推送进出水管内,冷却液随着出水管会进入第二冷却辊内再次对流延膜进行传动和冷却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铜管和散热鳍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冷却组件;201、散热风扇;202、顶板;203、架空底架;204、散热鳍片;205、铜管;206、进水接口;207、出水接口;3、传送组件;301、电机;302、传动盘;303、第一冷却辊;304、第二冷却辊;305、第三冷却辊;306、第二连接管;307、第三连接管;308、第一连接管;309、限位凸盘;310、同步带;4、出水管;5、进水管;6、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包括:抗静电膜流延机中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外壳1、冷却组件2和传送组件3,传送组件3转动安装在外壳1一侧,冷却组件2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处,冷却组件2与传送组件3之间通过出水管4和进水管5与水泵6相连接,使其形成冷却回路。
通过传送组件3、冷却组件2和水泵6的设计,流延膜被挤出过后会经过传送组件3传动收卷,而同时水泵6会将冷却组件2中的冷却液输送进传送组件3内为传送组件3降温,使传送组件3外表面具有低温功效,而经过传送组件3传动收卷的流延膜的正反面就均会被降温冷却处理,而流延膜的热量会传递在传送组件3外表面处,从而就会将热量传递给传送组件3中的冷却液,别加热的冷却液会被水泵6抽取进入冷却组件2内,来对吸热后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且同时存在于冷却组件2内的冷却液会被水泵6输送进传送组件3内,使其形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从而就能够使流延膜表面处受到的冷却功效均相等。
如图3-图4所示,传送组件3包括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凸盘309,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通过限位凸盘309转动安装在外壳1内,且贯穿位于外壳1内部,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电机301,电机30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传动盘302,传动盘302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310,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另一组同步带310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处,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套设的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冷却辊304外表面。
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水口,第一冷却辊303和第三冷却辊305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08密封转动插进,第一冷却辊303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306,第二连接管306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水泵6的进水口内,水泵6的出水口一侧密封连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2一侧。
第三冷却辊305另一端的进水口和第二冷却辊304的进水口之间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三连接管307,第二冷却辊304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另一端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2一侧。
通过电机301、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第三冷却辊305和同步带310的设计,对流延膜进行传递输送时,可通过启动电机301带动传动盘302进行旋转,而传动盘302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310,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处,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同步带310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处,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同步带310的另一组套设在第二冷却辊304外表面,从而通过同步带310的套设,能够同时带动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同步同速旋转,而对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传动的流延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水泵6会不断的将冷却液从冷却组件2内推送进出水管4内,出水管4即可将被冷却的冷却液输入进第二冷却辊304内,第二冷却辊304即可通过第三连接管307将冷却液输送进第三冷却辊305内,第三冷却辊305即可通过第一连接管308输送进第一冷却辊303内,从而就能够对三组冷却辊均进行吸热降温处理,经过三组冷却辊的流延膜会将三组冷却辊内的冷却液加热,被加热的冷却液会被水泵6从第一冷却辊303内抽出进第二连接管306内,冷却液经过第二连接管306即可从水泵6的进水口内进入水泵6内,水泵6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出水口内输送进进水管5内,进水管5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输送进冷却组件2内来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操作,经过冷却的冷却液会从出水管4内再次推送进第二冷却辊304内,从而就使其形成了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而经过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的流延膜就会受到均匀散热冷却的功效,且流延膜通过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时,正反面均会贴合在冷却辊的外表面处,从而就使流延膜受到的冷却功效均相等。
如图5-图6所示,冷却组件2包括架空底架203和顶板202,架空底架203和顶板202之间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204,散热鳍片204内穿插有铜管205,铜管205为椭形螺旋状,且两端部均在同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接口206和出水接口207,出水接口207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4,进水接口206内密封连接有进水管5。
顶板202上表面开设有正方形口洞,顶板202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01,散热风扇201与顶板202的正方形口洞平齐。
通过散热风扇201、散热鳍片204和铜管205的设计,被加热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5输入进进水接口206内后即可进入铜管205内,从而就能够使冷却液在椭形螺旋状的铜管205内流动,而铜的导热性好,且铜管205外表面贴合设置有多组散热鳍片204,散热鳍片204就能够将铜管205散发的热量吸收,然后再通过散热风扇201将量排出,而经过椭形螺旋状铜管205的冷却液就会被水泵6推送进出水管4内,冷却液随着出水管4会进入第二冷却辊304内再次对流延膜进行传动和冷却操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
对流延膜进行传递输送时,可通过启动电机301带动传动盘302进行旋转,而传动盘302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310,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处,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同步带310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处,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同步带310的另一组套设在第二冷却辊304外表面,从而通过同步带310的套设,能够同时带动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同步同速旋转,而对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传动的流延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水泵6会不断的将冷却液从冷却组件2内推送进出水管4内,出水管4即可将被冷却的冷却液输入进第二冷却辊304内,第二冷却辊304即可通过第三连接管307将冷却液输送进第三冷却辊305内,第三冷却辊305即可通过第一连接管308输送进第一冷却辊303内,从而就能够对三组冷却辊均进行吸热降温处理,经过三组冷却辊的流延膜会将三组冷却辊内的冷却液加热,被加热的冷却液会被水泵6从第一冷却辊303内抽出进第二连接管306内,冷却液经过第二连接管306即可从水泵6的进水口内进入水泵6内,水泵6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从出水口内输送进进水管5内,进水管5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输送进进水管5内,进水管5即可将被加热的冷却液输送进椭形螺旋状的铜管205内,且铜管205外表面贴合设置有多组散热鳍片204,散热鳍片204就能够将铜管205散发的热量吸收,然后再通过散热风扇201将量排出,而经过椭形螺旋状铜管205的冷却液就会被水泵6推送进出水管4内,冷却液随着出水管4会进入第二冷却辊304内再次对流延膜进行传动和冷却操作,使其形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从而就能够不间断的对流延膜表进行冷却操作,且使流延膜受到的冷却功效相等。
综上:使其形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循环,从而就能够不间断的对流延膜表进行冷却操作,且使流延膜受到的冷却功效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静电膜流延机中的传递机构,传递机构包括外壳(1)、冷却组件(2)和传送组件(3),所述传送组件(3)转动安装在外壳(1)一侧,所述冷却组件(2)固定安装在外壳(1)上表面处,所述冷却组件(2)与传送组件(3)之间通过出水管(4)和进水管(5)与水泵(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3)包括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所述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凸盘(309),所述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通过限位凸盘(309)转动安装在外壳(1)内,且贯穿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电机(301),所述电机(301)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传动盘(302),所述传动盘(302)外表面套设有同步带(310),所述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所述第一冷却辊(303)外表面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另一组所述同步带(310)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处,所述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也套设有另一组同步带(310),所述第三冷却辊(305)外表面套设的同步带(310)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冷却辊(304)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辊(303)、第二冷却辊(304)和第三冷却辊(305)一侧贯通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冷却辊(303)和第三冷却辊(305)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连接管(308)密封转动插进,所述第一冷却辊(303)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二连接管(306),所述第二连接管(306)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水泵(6)的进水口内,所述水泵(6)的出水口一侧密封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2)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辊(305)另一端的进水口和第二冷却辊(304)的进水口之间密封转动插入有第三连接管(307),所述第二冷却辊(304)另一端的进水口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另一端密封连接在冷却组件(2)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架空底架(203)和顶板(202),所述架空底架(203)和顶板(202)之间固定安装有散热鳍片(204),所述散热鳍片(204)内穿插有铜管(205),所述铜管(205)为椭形螺旋状,且两端部均在同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水接口(206)和出水接口(207),所述出水接口(207)内密封连接有出水管(4),所述进水接口(206)内密封连接有进水管(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02)上表面开设有正方形口洞,所述顶板(202)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01),所述散热风扇(201)与顶板(202)的正方形口洞平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77968.8U CN221187309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77968.8U CN221187309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87309U true CN221187309U (zh) | 2024-06-21 |
Family
ID=91517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77968.8U Active CN221187309U (zh) | 2023-11-15 | 2023-11-15 |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87309U (zh) |
-
2023
- 2023-11-15 CN CN202323077968.8U patent/CN2211873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07298U (zh) | 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 | |
CN100422561C (zh) | 冷却式螺旋真空泵 | |
CN221187309U (zh) | 一种抗静电膜流延机的冷却结构 | |
CN112223706A (zh) | 塑料板生产用双螺杆挤出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20973297U (zh) | 一种水冷导向装置 | |
CN21487247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成型装置 | |
CN112737195A (zh) | 一种电机的冷却装置 | |
CN217944015U (zh) | 一种反光膜生产用冷却装置 | |
CN218139765U (zh) | 一种多槽限位v带的成型机构 | |
CN210257214U (zh) | 一种用于电力电缆挤塑机用降温装置 | |
CN107020384B (zh) | 细晶金属球形粉末生产设备及方法 | |
CN213035235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加工冷却装置 | |
CN213932121U (zh) | 一种石墨烯加工用冷却设备 | |
CN212736748U (zh) | 一种加工用流延膜机用快速散热装置 | |
CN218189867U (zh) | 密封油脂生产用三辊研磨装置 | |
CN220582862U (zh) | 一种电极箔生产用冷却设备 | |
CN213947192U (zh) | 一种流延机压辊的冷却装置 | |
CN111885901A (zh) |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 | |
CN220460612U (zh) | 一种缓蚀阻垢剂固体颗粒生产设备 | |
CN218627882U (zh) | 一种微管阵列式高效换热器 | |
CN220528453U (zh) | 一种基于多孔金属的服务器水冷热管散热器 | |
CN220841102U (zh) | 一种高效的合金冷却辊 | |
CN217412447U (zh) | 粉末冶金压制模具循环式冷却机构 | |
CN207240565U (zh) | 一种具有多级冷却功能的密炼机 | |
CN221436967U (zh) | 一种吹膜机用冷却导向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