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63045U -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63045U CN221163045U CN202323540670.6U CN202323540670U CN221163045U CN 221163045 U CN221163045 U CN 221163045U CN 202323540670 U CN202323540670 U CN 202323540670U CN 221163045 U CN221163045 U CN 2211630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ly system
- air supply
- horizontal section
- connecting plate
- closed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属于空气供给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第一水平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过渡连接段与两个第二水平段连接;第一水平段设有用于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水平段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不仅结构强度大,安装稳定性高,而且与车身结构匹配,还不会与底盘及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同时,过滤器安装部及气管安装部与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型,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能够提高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车身装配的效率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供给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背景技术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减振器、悬架水平以及车辆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负载变化。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具有能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以及对多种地面的适应性等诸多优点,因而倍受广大主机厂和消费者的欢迎。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主要包括空气供给系统、空气弹簧和减振器,以及对应的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空气供给系统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模式。开式空气供给系统即空簧的气体和外界大气处于互换状态,例如整车需要抬升时,系统将大气中吸收空气,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入空簧中;整车下降时,即将空簧的气体排到大气中。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则是空气在空簧和储气罐之间来回流通,例如整车需要抬升时,气体从储气罐通过压缩机使气体流入空簧中实现整车的抬升;整车下降中,气体从空簧经压缩机流入储气罐存储,整个过程不与大气连通。
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将压缩机、阀块以及控制阀等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令其呈现紧凑型箱体尺寸。相较于开式空气供给系统,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空间体积小,效率高,响应速率快,高原条件下性能不衰减等诸多优点。
现有技术中,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大都直接安装在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同时,对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空气过滤器及气管等结构,也没有专门的固定结构,不仅不易装配,而且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能够提高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车身装配的效率及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包括:
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板本体包括第一水平段、两个第二水平段和两个过渡连接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过渡连接段与两个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段设有用于固定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二水平段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
过滤器安装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用于固定空气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与所述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型;
气管安装部,所述气管安装部用于固定气管,所述气管安装部与所述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连接处;和/或,
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连接处。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本体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所述连接板本体自所述第二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的凸筋;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所述连接板本体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筋。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为三角形结构。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四周并与所述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本体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一表面;
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四周向所述第二表面翻折形成所述加强翻边。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气管安装部呈C形结构。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气管安装部的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引导所述气管进入所述气管安装部。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一通孔;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设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二通孔。
作为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板本体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表面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第一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第一水平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过渡连接段与两个第二水平段连接;第一水平段设有用于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二水平段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不仅结构强度大,安装稳定性高,而且与车身结构匹配,还不会与底盘及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同时,过滤器安装部及气管安装部与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型,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能够提高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车身装配的效率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气过滤器;200、气管;300、系统减震结构;400、车身减震结构;
1、连接板本体;1a、第一表面;1b、第二表面;11、第一水平段;111、凹槽;12、第二水平段;13、过渡连接段;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加强翻边;2、过滤器安装部;3、气管安装部;4、第一安装结构;5、第二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将压缩机、阀块以及控制阀等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令其呈现紧凑型箱体尺寸。相较于开式空气供给系统,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空间体积小,效率高,响应速率快,高原条件下性能不衰减等诸多优点。
现有技术中,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大都直接安装在汽车的车身框架上,同时,对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空气过滤器及气管等结构,也没有专门的固定结构,不仅不易装配,而且稳定性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1、过滤器安装部2和气管安装部3,连接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板本体1包括第一水平段11、两个第二水平段12和两个过渡连接段13,第一水平段11与第二水平段12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第一水平段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过渡连接段13与两个第二水平段12连接;第一水平段11设有用于固定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安装结构4;第二水平段12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5。不仅结构强度大,安装稳定性高,而且与车身结构匹配,还不会与底盘及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过滤器安装部2用于固定空气过滤器100,过滤器安装部2与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气管安装部3用于固定气管200,气管安装部3与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能够提高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车身装配的效率及可靠性。
为了便于描述,将连接板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记为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且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低于第二水平段12的第一表面1a。
可选地,第一安装结构4为设于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通孔。利用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即可将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固定于连接板本体1上,不仅能够保证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安装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通孔设有三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一通孔设置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减震和降噪的目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连接板本体1之间设有系统减震结构300。可选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还设有凹槽111,第一通孔设于凹槽111的槽底,系统减震结构30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设于凹槽111内,进而可降低闭式空气供给单元凸出于连接板本体1第一表面1a的高度,便于车辆整体布局。
可选地,第二安装结构5为设于第二水平段12的第二通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减震和降噪的目的,连接板本体1与车身之间设有车身减震结构400,利用螺栓等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及车身减震结构400,即可将连接板本体1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使车身减震结构400夹设于连接板本体1与车身之间,不仅能够保证连接板本体1的安装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每个第二水平段12均设有两个第二通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二通孔设置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设于过渡连接段13与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可选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5设于过渡连接段13与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如此设置,提高了连接板本体1的抗弯强度,防止由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重量与车身的振动导致连接板本体1塑性变形失效。
示例性地,第一加强筋14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14沿连接板本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加强筋15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加强筋15沿连接板本体1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一加强筋14和第二加强筋15设置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14为连接板本体1自第二表面1b向上凸起形成的凸筋,换言之,第一加强筋14通过对连接板本体1的第二表面1b施力冲压成型,相当于增大了过渡连接段13与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的面积,以达到提高过渡连接段13与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的强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段13与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呈阴角结构,将第一加强筋14设置为凸筋,可更加有效地提高过渡连接段13与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的强度。
可选地,第二加强筋15为连接板本体1自第一表面1a向下凹陷形成的凹筋,换言之,第二加强筋15通过对连接板本体1的第一表面1a施力冲压成型,相当于增大了过渡连接段13与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的面积,以达到提高过渡连接段13与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的强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段13与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呈阳角结构,将第二加强筋15设置为凹筋,可更加有效地提高过渡连接段13与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的强度。
可选地,第一加强筋14为三角形结构,以使第一加强筋14的强度更大;第二加强筋15为三角形结构,以使第二加强筋15的强度更大。
可选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加强翻边16,加强翻边16连接于连接板本体1的四周并与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板本体1的抗弯强度,避免出现塑性变形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本体1的第一表面1a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和车身配合,为了避免加强翻边16与闭式空气供给系统和车身产生干涉,可选地,连接板本体1的四周向第二表面1b翻折形成上述加强翻边16。
示例性地,过滤器安装部2为连接于连接板本体1一侧的安装片,安装片设有腰型孔,利用螺栓等紧固件穿过腰型孔即可将空气过滤器100固定于安装片,采用腰型孔,便于调节空气过滤器100的安装位置。
可选地,气管安装部3呈C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气管200可由C形结构的开口处卡入气管安装部3内,以通过C形结构的气管安装部3对气管200进行夹持固定,便于实现气管200的快速拆装。
可选地,气管安装部3的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能够引导气管200进入气管安装部3,进一步提高了气管200拆装的便捷度及效率。
本实施例中,气管安装部3设于连接板本体1的一侧。示例性地,C形结构的一端与连接板本体1连接,另一端向背离连接板本体1的方向翻折形成上述导向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整体通过冲压成型且为一体式结构,无需装配,在将闭式空气供给系统与车身装配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不仅可提高装配效率,而且装配稳定性高。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本体(1),所述连接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板本体(1)包括第一水平段(11)、两个第二水平段(12)和两个过渡连接段(13),所述第一水平段(11)与所述第二水平段(12)沿竖直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过渡连接段(13)与两个所述第二水平段(1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段(11)设有用于固定闭式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安装结构(4);所述第二水平段(12)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5);
过滤器安装部(2),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用于固定空气过滤器(100),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与所述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
气管安装部(3),所述气管安装部(3)用于固定气管(200),所述气管安装部(3)与所述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4),所述第一加强筋(14)设于所述过渡连接段(13)与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连接处;和/或,
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5),所述第二加强筋(15)设于所述过渡连接段(13)与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第一表面(1a);
所述第一加强筋(14)为所述连接板本体(1)自所述第二表面(1b)向上凸起形成的凸筋;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15)为所述连接板本体(1)自所述第一表面(1a)向下凹陷形成的凹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4)为三角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筋(15)为三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还包括加强翻边(16),所述加强翻边(16)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本体(1)的四周并与所述连接板本体(1)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第一表面(1a);
所述连接板本体(1)的四周向所述第二表面(1b)翻折形成所述加强翻边(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安装部(3)呈C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安装部(3)的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引导所述气管(200)进入所述气管安装部(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4)为设于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通孔;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结构(5)为设于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第二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两侧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低于所述第二水平段(12)的第一表面(1a);
所述第一水平段(11)的第一表面(1a)还设有凹槽(111),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凹槽(111)的槽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40670.6U CN221163045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40670.6U CN221163045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63045U true CN221163045U (zh) | 2024-06-18 |
Family
ID=9144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40670.6U Active CN221163045U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63045U (zh) |
-
2023
- 2023-12-25 CN CN202323540670.6U patent/CN2211630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66366A (zh) | 一种后减震塔、后减震塔总成及车辆 | |
CN221163045U (zh) | 一种闭式空气供给系统连接板 | |
CN112339861A (zh) |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212889832U (zh) | 集成有蓄电池托盘的左悬置系统及车辆 | |
CN212637074U (zh) |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 |
CN115476632A (zh) | 减振器的安装座及车辆 | |
CN210707669U (zh) |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214057157U (zh) | 一种弹簧座、减震器安装座及汽车纵梁连接结构 | |
CN218112505U (zh) | 车辆行李架安装总成和车辆 | |
CN219969399U (zh) | 冷却集成模块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05674983U (zh) | 汽车蓄电池安装结构和汽车 | |
CN215408879U (zh) | 一种发动机用多功能水泵垫板结构 | |
CN215751779U (zh) | 一种应用于汽车转向导向臂车架支架的加强结构 | |
CN221623485U (zh) | 一种新型钢板弹簧下紧固板结构及汽车 | |
CN220973844U (zh) | 一种板簧安装支座、板簧总成及汽车 | |
CN218536862U (zh) | 顶盖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928918U (zh) | 车辆的电池安装支架总成以及车辆 | |
CN219077152U (zh) | 蓄电池托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892477U (zh) | 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后背门及车辆 | |
CN217554015U (zh) | 一种汽车散热器上横梁 | |
CN218400104U (zh) | 一种免维护板簧层间的减振降噪连接板结构及板簧 | |
CN218055360U (zh) | 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6002478U (zh) | 一种esc控制器安装支架 | |
CN213920665U (zh) | 基于变速器横梁总成的集成安装结构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