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6322U - 分离式过床器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过床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06322U CN221106322U CN202322874566.4U CN202322874566U CN221106322U CN 221106322 U CN221106322 U CN 221106322U CN 202322874566 U CN202322874566 U CN 202322874566U CN 221106322 U CN221106322 U CN 2211063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layer
- fixed
- nylon fiber
- handle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2972 Acrylic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44 anti-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45 anti-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8399 Critical Ill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6 calf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床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过床器,该过床器为分体结构,可在患者不翻身的情况下撤离过床器,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包括左右并排的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所述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分别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中单背面延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有若干横向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第一中单底面缝合固定连接,固定带内端部向右延伸至第二中单底部且在末端固定设有可打开的钩扣,固定带外端部固定设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二中单右端部固定设有若干与钩扣配合的扣环,所述扣环外侧的第二中单底面固定设有第二拉手。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身材的患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床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离式过床器。
背景技术
过床是将患者在手术台、推车、病床、CT台之间换床、移位。传统的过床是使用手术中单或者几人搬动病人平移至病床或者检查机器上,使用手术中单将病人抬至病床或检查机器上后,要将中单从病人身下抽出,病人要向左(右)翻身才可以将中单抽出,费时费力并且危重病人各种管道容易拉扯引起疼痛和管路滑脱,侧身抽取还会增加伤口崩裂的危险。
过床采用的方法千奇百怪,但都绕不开病人身下过床的中单要左右翻动病人才可以抽出的事实。如此大幅度翻身时会产管路牵拉和伤口崩裂疼痛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现有过床器都是一个整体,不是分体结构,不能实现在患者不翻身的情况下撤离过床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过床器,该过床器为分体结构,可在患者不翻身的情况下撤离过床器,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包括左右并排的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所述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分别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中单背面延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有若干横向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第一中单底面缝合固定连接,固定带内端部向右延伸至第二中单底部且在末端固定设有可打开的钩扣,固定带外端部固定设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二中单右端部固定设有若干与钩扣配合的扣环,所述扣环外侧的第二中单底面固定设有第二拉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拉手由固定带外端部向内弯折与固定带缝合固定而成,呈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拉手由一段固定带的两端部缝合固定而成,缝合部分再与第二中单缝合固定,呈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4个。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均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一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一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涤纶纤维层,所述涤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二尼龙纤维层,第二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竹炭纤维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带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三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三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腈纶纤维层,腈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四尼龙纤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与第一中单底面缝合固定连接,固定带内端部向右延伸至第二中单底部且在末端固定设有可打开的钩扣,固定带外端部固定设有第一拉手,第二中单右端部固定设有若干与钩扣配合的扣环,所述扣环外侧的第二中单底面固定设有第二拉手,使用时,将钩扣与扣环扣住,将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置于患者身下,将病人抬至病床或检查机器后,解开钩扣,先将固定有钩扣的第一中单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二中单可保护患者皮肤,避免钩扣划伤,后将另一侧第二中单从病人身下抽出,由于采用分体结构,从而省去向左右两侧大幅度翻身的步骤,使用方便快捷安全舒适,有效缓解了大幅度翻身引起的管路牵拉和伤口崩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拉手由固定带外端部向内弯折与固定带缝合固定而成,呈环形结构,第二拉手由一段固定带的两端部缝合固定而成,缝合部分再与第二中单缝合固定,呈环形结构,使用时,环形结构的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方便工作人员的抓握,不易滑脱,利于搬抬病人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均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一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一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涤纶纤维层,所述涤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二尼龙纤维层,第二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竹炭纤维层,使用时,尼龙纤维层可增加中单的强度,涤纶纤维可增加柔韧性,竹炭纤维层在上侧起到抗菌抑菌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三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三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腈纶纤维层,腈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四尼龙纤维层,使用时,尼龙纤维层与腈纶纤维层复合可增加固定带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俯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中单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中单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2实施例的第一中单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2实施例的固定带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第一中单;11.第一尼龙纤维层;12.涤纶纤维层;13.第二尼龙纤维层;14.竹炭纤维层;2.第二中单;3.固定带;31.钩扣;32.第一拉手;33.第三尼龙纤维层;34.锦纶纤维层;35.第四尼龙纤维层;4.第二拉手;41.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包括左右并排的第一中单1和第二中单2,第一中单1和第二中单2分别呈矩形结构,第一中单1背面延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有若干横向的固定带3,固定带3与第一中单1底面缝合固定连接,固定带3内端部向右延伸至第二中单2底部且在末端固定设有可打开的钩扣31,固定带3外端部固定设有第一拉手32,第二中单2右端部固定设有若干与钩扣31配合的扣环41,扣环41外侧的第二中单2底面固定设有第二拉手4。
第一拉手32由固定带3外端部向内弯折与固定带3缝合固定而成,呈环形结构。
第二拉手4由一段固定带3的两端部缝合固定而成,缝合部分再与第二中单2缝合固定,呈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固定带3的数量为4个, 四个固定带3的位置分别与患者肩背处、臀腰处、大腿处、小腿处的位置对应。
使用时,将钩扣31与扣环41扣住,将第一中单1和第二中单2置于患者身下,将病人抬至病床或检查机器后,解开钩扣31,先将固定有钩扣31的第一中单1从病人身下抽出,第二中单2可保护患者皮肤,避免钩扣31划伤,后将另一侧第二中单2从病人身下抽出,由于采用分体结构,从而省去向左右两侧大幅度翻身的步骤,使用方便快捷安全舒适,有效缓解了大幅度翻身引起的管路牵拉和伤口崩裂的问题。环形结构的第一拉手32和第二拉手4方便工作人员的抓握,不易滑脱,利于搬抬病人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第一中单1和第二中单2均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一尼龙纤维层11,第一尼龙纤维层11上侧粘接设有涤纶纤维层12,涤纶纤维层12上侧粘接设有第二尼龙纤维层13,第二尼龙纤维层13上侧粘接设有竹炭纤维层14。使用时,尼龙纤维层可增加中单的强度,涤纶纤维12可增加柔韧性,竹炭纤维层14在上侧起到抗菌抑菌的作用。
固定带3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三尼龙纤维层33,第三尼龙纤维层33上侧粘接设有腈纶纤维层34,腈纶纤维层34上侧粘接设有第四尼龙纤维层35。使用时,尼龙纤维层与腈纶纤维层34复合可增加固定带3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并排的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所述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分别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中单背面延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有若干横向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第一中单底面缝合固定连接,固定带内端部向右延伸至第二中单底部且在末端固定设有可打开的钩扣,固定带外端部固定设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二中单右端部固定设有若干与钩扣配合的扣环,所述扣环外侧的第二中单底面固定设有第二拉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手由固定带外端部向内弯折与固定带缝合固定而成,呈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手由一段固定带的两端部缝合固定而成,缝合部分再与第二中单缝合固定,呈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单和第二中单均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一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一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涤纶纤维层,所述涤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二尼龙纤维层,第二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竹炭纤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过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复合结构,包括底部的第三尼龙纤维层,所述第三尼龙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腈纶纤维层,腈纶纤维层上侧粘接设有第四尼龙纤维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74566.4U CN221106322U (zh) | 2023-10-26 | 2023-10-26 | 分离式过床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74566.4U CN221106322U (zh) | 2023-10-26 | 2023-10-26 | 分离式过床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06322U true CN221106322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3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874566.4U Active CN221106322U (zh) | 2023-10-26 | 2023-10-26 | 分离式过床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06322U (zh) |
-
2023
- 2023-10-26 CN CN202322874566.4U patent/CN2211063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106322U (zh) | 分离式过床器 | |
CN208989394U (zh) | 多功能创伤急救气垫担架 | |
CN211131817U (zh) | 一种用于骨科患者的多用转运翻身单 | |
CN208823268U (zh) | 一种用于病房的人体搬运、翻身支架 | |
CN220275854U (zh) | 一种俯卧位翻身装置 | |
CN219184625U (zh) |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单 | |
CN222090868U (zh) | 一种重症瘫痪患者专用患者服 | |
CN220175387U (zh) | 一种胸带 | |
CN217138460U (zh) | 胸外科用固定护理胸带 | |
CN211583876U (zh) | 一种用于病患抬运的医用中单 | |
CN220833396U (zh) | 一种儿童手术转运束缚床单 | |
CN216060943U (zh) | 一种重症监护室患者手部约束装置 | |
CN217906445U (zh) | 一种约束患者的病号服 | |
CN215534991U (zh) | 一种一次性手术用压手单 | |
CN205456271U (zh) | 病人约束服 | |
CN215192772U (zh) | 一种用于身体约束的胸腹带 | |
CN215020661U (zh) | 一种患者转移用床单 | |
CN218474699U (zh) | 多重耐药菌患者转运隔离床单 | |
CN221770464U (zh) | 一种护理防脱约束服 | |
CN209301561U (zh) | 多功能翻身巾单 | |
CN221902510U (zh) | 一种病号服 | |
CN215459153U (zh) | 一种新型胸部约束装备 | |
CN211721907U (zh) | 一种新生儿袋鼠护理内衣 | |
CN222367785U (zh) | 一种平卧分腿手术体位专用床单 | |
CN220967552U (zh) | 一种防移位防拔管的约束翻身枕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