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64427U -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64427U
CN221064427U CN202323025272.0U CN202323025272U CN221064427U CN 221064427 U CN221064427 U CN 221064427U CN 202323025272 U CN202323025272 U CN 202323025272U CN 221064427 U CN221064427 U CN 221064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ladle
traction
guid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252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宾
高世功
郑长平
詹世伟
张泽学
王磊
杨家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Dongjin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Dongjin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Dongjin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Dongjin Silic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252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64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64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64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包括牵引小车;牵引小车的顶面固定有小车滑轨,小车滑轨上移动设有自移小车,台包置于自移小车顶面且通过夹紧机构固定;邻近轨道设有翻包机,邻近翻包机由近及远依次移动设有导向车组和模具车组;导向车组的小车顶部固定有导向槽,模具车组的小车上放置有对应的模具,导向槽由翻包机至模具向下倾斜设置。优点:堵眼处存在泄漏时,始终有台包或辅助台包在炉眼处,避免硅液泄漏至地面;在翻包浇铸时,通过翻包机实现台包的翻转浇铸,不需要人工辅助作业,提高安全系数;在浇铸过程中,只需控制移动导向车组和模具车组就能完成硅液和硅渣的浇铸,台包不需要移动,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背景技术:
矿热炉又称电弧电炉或电阻电炉,用于冶炼铁合金类及电石等工业初级产品的高耗能设备,利用电炉熔炼生产工业硅是采用碳质还原剂还原硅矿石产出元素硅的过程;矿热炉冶炼完成的硅液经炉眼放出至台包内,然后将台包转运至吹氧精炼工位进行精炼,精炼完成后转运至浇铸工位。
浇铸过程中,利用天车的主勾勾住台包的包口吊装处将台包吊起,再利用副勾将台包底部的吊耳勾起并绕主勾的吊装处倾斜,将硅液浇铸至硅锭膜具内,浇铸完成后,人工清理台包内的硅渣,然后再将其转运至矿热炉的炉眼处,等待盛装后续出炉的硅液。
目前的硅液浇铸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硅液经炉眼放出至台包后,台包转运至下一工位,同时,会将炉眼堵塞以便矿热炉继续进行后续的熔炼,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堵眼处泄漏的现象,导致炉内的硅液流出,即造成浪费也存在安全隐患;(2)利用天车吊起台包前,需要由人工频繁辅助将主勾和副勾挂接在台包对应的位置,危险程度高;(3)利用天车直接将硅液浇铸在硅锭膜具内,存在飞溅现象,危险程度高;浇铸过程中,多个硅锭膜具成排摆放,由人工观察,当浇铸满一个硅锭膜具后,控制天车移动台包至下一个硅锭膜具处进行浇铸,台包不停移动存在安全隐患;(4)浇铸完成后,需要由人工对台包内的硅渣进行清理,劳动强度大;(5)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辅助完成台包的吊起、浇铸和清渣等作业,劳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及避免安全隐患的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包括台包,其还包括牵引小车、自移小车、翻包机、导向槽、模具和绕矿热炉铺设的轨道;所述牵引小车通过牵引机构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牵引小车的顶面固定有小车滑轨,所述小车滑轨上移动设有所述自移小车,所述自移小车的顶面连接有夹紧机构,所述台包置于所述自移小车顶面且通过所述夹紧机构固定;邻近所述轨道设有所述翻包机,所述牵引小车移动至所述翻包机处时,所述自移小车活动置于所述翻包机上;邻近所述翻包机由近及远依次移动设有导向车组和模具车组,所述导向车组和所述模具车组均由成列排布的若干个小车连接而成;所述导向车组的小车顶部固定有所述导向槽,所述模具车组的小车上放置有对应的所述模具,所述导向槽由所述翻包机至所述模具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扬机、导向轮和改向轮;所述轨道的外壁安装有若干个所述导向轮,邻近所述翻包机的所述轨道外壁上安装有所述改向轮;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台包的装料位和卸料位之间的所述轨道外侧,所述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的端部绕过所述改向轮及应的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牵引小车连接。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活动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辅助台包,所述辅助台包的牵引小车通过辅助牵引绳与所述台包的牵引小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油缸和弧形夹紧板,所述自移小车的顶面固定有伸缩端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夹紧油缸,每个所述夹紧油缸的伸缩端固定有一个所述弧形夹紧板,两个所述弧形夹紧板的凹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翻包机包括机架、翻转架、翻转油缸和顶紧机构;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顶部通过铰接轴摆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油缸的缸体与所述机架的底部铰接,所述翻转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铰接轴下方的所述翻转架铰接;所述翻转架的底板顶面上固定有与所述小车滑轨等高的导向滑轨,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底板上连接有所述顶紧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架包括所述底板和竖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一端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有端板,所述翻转油缸的伸缩端铰接在所述端板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有弧形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机构包括顶紧油缸和折弯顶杆,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内通过连接轴摆动设有所述折弯顶杆;所述顶紧油缸的缸体端部与所述底板的底面铰接,所述顶紧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折弯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折弯顶杆的另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车组和所述导向车组的头端第一辆小车均安装有与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模具车组的小车内固定有与所述模具底面接触的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具车组的第一辆小车的驱动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台包的卸料处的所述轨道上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导向滑轨一端的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卷扬机、所述自移小车的驱动电机、所述顶紧油缸的电磁控制阀、所述翻转油缸的电磁控制阀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车组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翻包机对应的扒渣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卷扬机驱动台包的牵引小车沿轨道顺时针移动至浇铸卸料处的同时,辅助牵引绳将辅助台包沿轨道拉动至炉眼处,准备接下一炉硅液,此时,辅助台包和台包的位置互换;台包浇铸卸料完成后,拆掉钢丝绳和辅助牵引绳,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跨过改向轮及逆时针绕过多个对应导向轮后,与置于炉眼处的辅助台包的牵引小车连接,同时,辅助台包的牵引小车通过辅助牵引绳沿逆时针方向绕过其余各导向轮后与浇铸工位处的台包的牵引小车连接;如此,即使堵眼处存在泄漏时,始终有台包或辅助台包在炉眼处,避免硅液泄漏至地面。
载有台包的自移小车移动至翻包机的底板上且使台包抵接在弧形限位板上,再控制顶紧油缸的伸缩端伸出,驱动折弯顶杆绕连接轴摆动,使折弯顶杆的端部压紧在自移小车的端面上,此时,载有台包的自移小车整体被限位固定在翻包机上;然后,通过控制翻转油缸,能够驱动翻转架向上翻转以实现台包内硅液的浇铸;由此,在翻包浇铸时,不需要人工辅助作业,提高安全系数。
在浇铸过程中,只需控制移动导向车组和模具车组就能完成硅液和硅渣的浇铸,与现有技术相比,台包不需要移动,有效避免安全隐患,且不需要人工清理硅渣,降低劳动强度。
台包通过牵引机构从炉眼装料处向浇铸工位牵引过程中,当台包的牵引小车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时,牵引小车停在翻包机处、且小车滑轨和导向滑轨刚好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行程开关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自移小车的驱动电机动作,使自移小车移动至导向滑轨上,直至自移小车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自移小车停止,且控制顶紧油缸的电磁控制阀动作,使顶紧油缸伸出,带动折弯顶杆将自移小车压紧,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翻转油缸伸出,驱动翻转架绕铰接轴向上翻转,实现翻包浇铸。
硅液浇铸过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注入对应模具内的硅液重量,并将该信号反馈至控制器,当浇铸的硅液重量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翻包机停止翻包,并控制模具车组前移,由下一个模具接硅液,实现自动化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牵引小车、自移小车和台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翻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所述自移小车移动至翻包机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所述翻包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矿热炉1、轨道2、牵引小车3、小车滑轨3.1、自移小车4、夹紧机构4.1、夹紧油缸4.11、弧形夹紧板4.12、台包5、辅助台包6、牵引机构7、卷扬机7.1、导向轮7.2、改向轮7.3、钢丝绳7.4、辅助牵引绳7.5、翻包机8、机架8.1、翻转架8.2、底板8.21、豁口8.211、侧板8.22、端板8.23、弧形限位板8.24、导向滑轨8.25、翻转油缸8.3、顶紧机构8.4、顶紧油缸8.41、折弯顶杆8.42、连接轴8.43、铰接轴8.5、导向车组9、导向槽9.1、模具车组10、模具10.1、称重传感器11、控制器12、第一行程开关13、第二行程开关14、扒渣机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包括台包5,用于盛装从矿热炉1的炉眼流出的硅液;其还包括牵引小车3、自移小车4、翻包机8、导向槽9.1、模具10.1和绕矿热炉1一周铺设于地面的轨道2。
牵引小车3通过牵引机构7沿轨道2移动,牵引小车3的顶面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小车滑轨3.1,小车滑轨3.1上移动设有自移小车4,自移小车4由与其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其自身沿小车滑轨3.1进行移动;自移小车4的顶面连接有夹紧机构4.1,台包5置于自移小车4顶面且通过夹紧机构4.1固定。
夹紧机构4.1包括夹紧油缸4.11和弧形夹紧板4.12,自移小车4的顶面固定有伸缩端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油缸4.11,每个夹紧油缸4.11的伸缩端固定有一个弧形夹紧板4.12,两个弧形夹紧板4.12的凹面相对设置;将台包5放置于两个弧形夹紧板4.12之间,通过控制夹紧油缸4.11伸出,由两个弧形夹紧板4.12将台包5夹紧,弧形夹紧板4.12的凹面与台包5相适配。
牵引机构7包括卷扬机7.1、导向轮7.2和改向轮7.3;轨道2的外壁安装有若干个导向轮7.2,邻近台包5浇铸卸料位处的轨道2外壁上安装有改向轮7.3;卷扬机7.1安装在台包5的装料位和卸料位之间的轨道2外侧,卷扬机7.1上的钢丝绳7.4的端部绕过改向轮7.3及应的导向轮7.2后、与牵引小车3连接;台包5在炉眼处的装料位完成硅液盛装后,控制卷扬机7.1启动,由钢丝绳7.4拉动载有台包5的牵引小车3沿轨道2移至卸料位,便于浇铸卸料。
其还包括活动置于轨道2上的辅助台包6,承载辅助台包6也是采用牵引小车3和自移小车4;辅助台包6的牵引小车3通过辅助牵引绳7.5与台包5的牵引小车3连接;卷扬机7.1上的钢丝绳7.4跨过改向轮7.3及逆时针绕过多个对应导向轮7.2后,与置于炉眼处的台包5的牵引小车3连接,同时,台包5的牵引小车3通过辅助牵引绳7.5沿逆时针方向绕过其余各导向轮7.2后与辅助台包6的牵引小车3连接;卷扬机7.1驱动台包5的牵引小车3沿轨道2顺时针移动至浇铸卸料处的同时,辅助牵引绳7.5将辅助台包6沿轨道2拉动至炉眼处,准备接下一炉硅液,此时,辅助台包6和台包的位置互换;台包5浇铸卸料完成后,拆掉钢丝绳7.4和辅助牵引绳7.5,按上述方式用钢丝绳7.4和辅助牵引绳7.5重新连接辅助台包6和台包5;如此,即使堵眼处存在泄漏时,始终有台包5或辅助台包6在炉眼处,避免硅液泄漏至地面。
台包5浇铸卸料位处的轨道2外侧安装有翻包机8,牵引小车3移动至台包5浇铸卸料位处的翻包机8时,载有台包5的自移小车4能够移动至翻包机8上。
如图4和图5所示,翻包机8包括机架8.1、翻转架8.2、翻转油缸8.3和顶紧机构8.4;翻转架8.2包括底板8.21和竖直固定于底板8.21两侧的侧板8.22,底板8.21用于承载台包5,两侧的侧板8.22用于对台包5起到阻挡防护作用;底板8.21一端的两个侧板8.22之间固定有端板8.23;翻转架8.2的侧板8.22一端顶部通过铰接轴8.5摆动连接在机架8.1上,翻转油缸8.3的缸体与机架8.1的底部铰接,翻转油缸8.3的伸缩端铰接在铰接轴8.5下方的端板8.23上;通过翻转油缸8.3能够驱动翻转架8.2绕铰接轴8.5进行摆动,翻转油缸8.3的伸缩杆伸出时,翻转架8.2绕铰接轴8.5向上抬起;两个侧板8.22之间固定有弧形限位板8.24,弧形限位板8.24的凹面与相接触的台包5外表面相适配,置于底板8.21上的台包5抵接在弧形限位板8.24上,起到对台包5的限位作用。
翻转架8.2的底板8.21顶面上固定有与小车滑轨3.1等高的导向滑轨8.25,当台包5的牵引小车3移动至翻包机8处时,牵引小车3上的小车滑轨3.1与导向滑轨8.25对接,便于牵引小车3依次沿小车滑轨3.1和导向滑轨8.25移动至翻包机8的底板8.21上;翻转架8.2的另一端底板8.21上连接有顶紧机构8.4;顶紧机构8.4包括顶紧油缸8.41和折弯顶杆8.42,底板8.21的另一端设有豁口8.211,豁口8.211内通过连接轴8.43摆动设有折弯顶杆8.42;顶紧油缸8.41的缸体端部与底板8.21的底面铰接,顶紧油缸8.41的伸缩端与折弯顶杆8.42的一端铰接,折弯顶杆8.42的另一端活动置于底板8.21的上方;载有台包5的自移小车4移动至翻包机8的底板8.21上且使台包5抵接在弧形限位板8.24上,再控制顶紧油缸8.41的伸缩端伸出,驱动折弯顶杆8.42绕连接轴8.43摆动,使折弯顶杆8.42的端部压紧在自移小车4的端面上,此时,载有台包5的自移小车4整体被限位固定在翻包机8上;然后,通过控制翻转油缸8.3,能够驱动翻转架8.2向上翻转以实现台包5内硅液的浇铸;由此,在翻包浇铸时,不需要人工辅助作业,提高安全系数。
邻近翻包机8由近及远依次铺设有相对于台包5翻包方向垂直设置的两条导轨,沿两条导轨分别移动设有导向车组9和模具车组10,导向车组9和模具车组10均由成列排布的若干个小车连接而成;模具车组10和导向车组9的头端第一辆小车均安装有与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对应的模具车组10、导向车组9移动;导向车组9的小车顶部固定有导向槽9.1;本实施例中,导向车组9设有两个小车,其中一个小车上的导向槽9.1用于导流硅液,另一个小车上的导向槽9.1用于导流硅渣;模具车组10的小车上放置有对应的模具10.1,导向槽9.1由翻包机8至模具10.1向下倾斜设置,模具车组10的另一侧设有与翻包机8对应的扒渣机15;翻包机8动作前,控制导向车组9移动,使用于导流硅液的导向槽9.1置于翻包机8处,同时,控制模具车组10的车头移动至翻包机8处,使对应的模具10.1置于导向槽9.1的低位下方,控制翻包机8的翻转油缸8.3动作,以使翻转架8.2向上翻转,同时台包5内的硅液沿导向槽9.1流入模具10.1内,进行硅液的浇铸;当第一个模具10.1浇铸完成后,翻包机8停止翻包,并控制模具车组10前移,由下一个模具10.1盛装浇铸的硅液,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将台包5内的硅液浇注完成;清理台包5内剩余的硅渣时,驱动导向车组9前移,使用于导流硅渣的导向槽9.1置于翻包机8处;并驱动模具车组10前移,使用于盛装硅渣的模具10.1与翻包机8对应,翻包机8继续倾翻,同时采用扒渣机15伸入台包5内对硅渣进行清理,使硅渣沿导向槽9.1流入对应的模具10.1内;由此,在浇铸过程中,只需控制移动导向车组9和模具车组10就能完成硅液和硅渣的浇铸,与现有技术相比,台包5不需要移动,有效避免安全隐患,且不需要人工清理硅渣,降低劳动强度。
模具车组10的小车内固定有与模具10.1底面接触的称重传感器11,称重传感器11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模具车组10的第一辆小车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硅液浇铸过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11实时检测注入对应模具10.1内的硅液重量,并将该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2,当浇铸的硅液重量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12控制翻包机8停止翻包,并控制模具车组10前移,由下一个模具接硅液,实现自动化控制。
台包5的浇铸卸料处的轨道2上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13,导向滑轨8.25一端的底板8.21上固定有第二行程开关14;第一行程开关13、第二行程开关14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卷扬机7.1、自移小车4的驱动电机、顶紧油缸8.41的电磁控制阀、翻转油缸8.3的电磁控制阀电连接;台包5通过牵引机构7从炉眼装料处向浇铸工位牵引过程中,当台包5的牵引小车3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13时,牵引小车3停在翻包机8处、且小车滑轨3.1和导向滑轨8.25刚好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行程开关13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2,通过控制器12控制自移小车4的驱动电机动作,使自移小车4移动至导向滑轨8.25上,直至自移小车4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14,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控制自移小车4停止,且控制顶紧油缸8.41的电磁控制阀动作,使顶紧油缸8.41伸出,带动折弯顶杆8.42将自移小车4压紧,此时,通过控制器12控制翻转油缸8.3伸出,驱动翻转架8.2绕铰接轴8.5向上翻转,实现翻包浇铸;由此,上述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包括台包,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牵引小车、自移小车、翻包机、导向槽、模具和绕矿热炉铺设的轨道;
所述牵引小车通过牵引机构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牵引小车的顶面固定有小车滑轨,所述小车滑轨上移动设有所述自移小车,所述自移小车的顶面连接有夹紧机构,所述台包置于所述自移小车顶面且通过所述夹紧机构固定;
邻近所述轨道设有所述翻包机,所述牵引小车移动至所述翻包机处时,所述自移小车活动置于所述翻包机上;邻近所述翻包机由近及远依次移动设有导向车组和模具车组,所述导向车组和所述模具车组均由成列排布的若干个小车连接而成;
所述导向车组的小车顶部固定有所述导向槽,所述模具车组的小车上放置有对应的所述模具,所述导向槽由所述翻包机至所述模具向下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卷扬机、导向轮和改向轮;所述轨道的外壁安装有若干个所述导向轮,邻近所述翻包机的所述轨道外壁上安装有所述改向轮;
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台包的装料位和卸料位之间的所述轨道外侧,所述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的端部绕过所述改向轮及应的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牵引小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活动置于所述轨道上的辅助台包,所述辅助台包的牵引小车通过辅助牵引绳与所述台包的牵引小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油缸和弧形夹紧板,所述自移小车的顶面固定有伸缩端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夹紧油缸,每个所述夹紧油缸的伸缩端固定有一个所述弧形夹紧板,两个所述弧形夹紧板的凹面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包机包括机架、翻转架、翻转油缸和顶紧机构;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顶部通过铰接轴摆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油缸的缸体与所述机架的底部铰接,所述翻转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铰接轴下方的所述翻转架铰接;
所述翻转架的底板顶面上固定有与所述小车滑轨等高的导向滑轨,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底板上连接有所述顶紧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包括所述底板和竖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一端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有端板,所述翻转油缸的伸缩端铰接在所述端板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有弧形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机构包括顶紧油缸和折弯顶杆,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内通过连接轴摆动设有所述折弯顶杆;所述顶紧油缸的缸体端部与所述底板的底面铰接,所述顶紧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折弯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折弯顶杆的另一端活动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车组和所述导向车组的头端第一辆小车均安装有与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模具车组的小车内固定有与所述模具底面接触的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具车组的第一辆小车的驱动电机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包的卸料处的所述轨道上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导向滑轨一端的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牵引机构的卷扬机、所述自移小车的驱动电机、所述顶紧油缸的电磁控制阀、所述翻转油缸的电磁控制阀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车组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翻包机对应的扒渣机。
CN202323025272.0U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Active CN221064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25272.0U CN221064427U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25272.0U CN221064427U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64427U true CN221064427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25272.0U Active CN221064427U (zh) 2023-11-08 2023-11-08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64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0929B (zh) 一种板材的加工方法及其连铸设备的进料机构
CN108592638B (zh) 一种铝加工熔炼炉用自动加料扒渣车
CN112893824A (zh) 一种钢包热修方法及钢包热修装置
CN221064427U (zh)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CN209598185U (zh) 倾转式浇注机
CN118559010B (zh) 一种炉前出铁铁水运包车装置
CN114734030A (zh) 一种全流程无人化智能扒渣系统
CN119038071A (zh) 一种有色金属残渣处理系统
CN2287064Y (zh) 移动式离心电渣浇注装置
CN117862479A (zh) 一种矿热炉硅液浇铸系统
CN210856202U (zh) 一种液态金属冶炼系统
CN212495388U (zh) 倾转式全自动浇注机
CN219443423U (zh) 适合铁型覆砂生产的铁水转运系统
CN213162973U (zh) 一种熔融还原工艺高纯生铁调度与铸造系统
CN215615045U (zh) 一种铁水升降倒包车
CN214814790U (zh) 一种金属冶炼去渣装置
CN212551709U (zh) 承载式浇注包及铸造用连续浇注设备
CN113798450B (zh) 一种用于铸造工艺的自动浇筑系统
CN214732140U (zh) 全自动融化炉多功能加料小车装置
CN210817444U (zh) 一种空中铁水转运及倒包装置
CN211758431U (zh) 节能高效可升降倾倒式铁水包输送小车
CN210560662U (zh) 一种用于自动取放高温铁水包包盖的装置
CN109732066B (zh) 锥销式金属锭自动脱模脱销设备及方法
KR100851876B1 (ko) 레이들의 탑렌스 투입장치
CN217647480U (zh) 一种h型铁水自动转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