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598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35985U CN221035985U CN202322366190.6U CN202322366190U CN221035985U CN 221035985 U CN221035985 U CN 221035985U CN 202322366190 U CN202322366190 U CN 202322366190U CN 221035985 U CN221035985 U CN 2210359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filter screen
- cavity
- cleaning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886569 Cyprogenia steg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主风机部件、滤网组件、驱动机构和清洁件,机壳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滤网组件包括滤网和滤网支架,滤网可运动地设于滤网支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滤网运动;清洁件可运动地设于机壳内;空调器具有清洁模式,在清洁模式,驱动机构驱动滤网运动,清洁件与滤网接触以清洁滤网。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清洁件接触滤网可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避免影响进风口处的进风量,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另外,通过清洁件可运动,可以将清洁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者合适的角度对滤网进行清洁,灵活性更强,清洁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空调器的进风口处设有滤网,滤网用于过滤进入空调内的空气,但是在长期使用后,滤网上会附着较多的灰尘等杂质,引起滤网堵塞而造成通风不畅,从而影响空调的进风量,影响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清洁件可运动地设于滤网的一侧,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接触滤网以清洁滤网,清洁件可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避免影响进风口处的进风量,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另外,通过清洁件可运动,可以将清洁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者合适的角度对滤网进行清洁,灵活性更强,清洁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形成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换热器部件和主风机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滤网组件,设于进风口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和滤网支架,所述滤网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滤网支架;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所述滤网运动;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调器具有清洁模式,在所述清洁模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滤网运动,所述清洁件与所述滤网接触以清洁所述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清洁件可运动地设于滤网的一侧,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接触滤网以清洁滤网,清洁件可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避免影响进风口处的进风量,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另外,通过清洁件可运动,可以将清洁件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者合适的角度对滤网进行清洁,灵活性更强,清洁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支架内形成除尘腔,在所述滤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滤网适于经过所述除尘腔,所述清洁件包括清洁部,所述清洁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除尘腔内且适于与所述滤网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除尘腔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除尘腔连通的除尘口,所述除尘腔的下方设有集尘件,所述集尘件内限定出集尘腔,所述集尘件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相对且适于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除尘腔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轮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移动,所述除尘口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延伸,所述清洁部穿设于所述除尘口,所述清洁件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可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清洁件具有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连通;在所述隔断位置,所述除尘口和所述吸尘口通过所述清洁件隔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隔断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洁件包括转动板,所述清洁部设于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之间,所述转动板上设有通孔;其中,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以及所述吸尘口;在所述隔断位置,所述转动板遮挡所述吸尘口,以隔断所述除尘腔与所述集尘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转动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除尘口的延伸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除尘口的一侧设有防尘挡边,所述防尘挡边位于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清洁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隔断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之间;所述通孔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清洁部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在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滤网支架内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均与所述除尘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除尘腔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在所述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时,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一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时,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二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除尘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空调器包括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包括辅助风机部件,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风机壳体和辅助风轮,所述风机壳体内形成风轮腔,所述辅助风轮设于所述风轮腔,所述风轮腔的进风侧形成有气流进口,所述风轮腔的出风侧形成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适于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气流出口适于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工作,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连通,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轮腔的进风侧设有净化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驱动机构不工作,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连通,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洁部可运动地穿设于所述除尘口,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在所述清洁模式下,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二流通面积,所述第一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通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辅助模块还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具有进风腔以及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气流进口适于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空调器具有新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集尘腔与所述风轮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集尘腔的下侧,所述集尘腔的底壁形成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集尘腔与所述进风腔,所述连通口处设有集尘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清洁部可运动地穿设于所述除尘口,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清洁件遮挡所述吸尘口,以用于隔断所述除尘腔与所述集尘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集尘件包括可拆卸的集尘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滤网支架包括基座和支架本体,所述基座内形成有所述除尘腔,所述支架本体设于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支架本体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均与所述除尘腔连通;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一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或者从所述第二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除尘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滤网上形成有沿所述滤网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啮合部,所述驱动轮适于与所述啮合部啮合以带动所述滤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位置检测器,所述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滤网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位置检测器且所述位置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远离所述除尘腔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所述位置检测器且所述位置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离所述除尘腔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滤网组件、驱动机构以及辅助模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滤网组件、驱动机构以及辅助模块的另一角度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其中清洁件处于隔断位置;
图5是图4中滤网组件、驱动机构以及辅助模块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清洁件处于第一连通位置;
图6是图4中滤网组件、驱动机构以及辅助模块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清洁件处于第二连通位置;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辅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辅助模块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沿图8中A-A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件与除尘腔和集尘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清洁件处于隔断位置;
图11是图10中清洁件与除尘腔和集尘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第一通孔与吸尘口交错相通;
图12是图10中清洁件与除尘腔和集尘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清洁件处于第二连通位置;
图13是图10中清洁件与除尘腔和集尘件的配合示意图,其中第一通孔与吸尘口完全相通;
图14是图13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滤网组件;11、滤网支架;12、支架本体;121、第一通道;122、第二通道;13、基座;131、除尘腔;132、除尘口;14、集尘件;140、集尘腔;141、集尘盒;142、吸尘口;143、连通口;
20、驱动机构;21、驱动轮;
30、清洁件;31、清洁部;32、转动板;320、通孔;321、第一通孔;322、第二通孔;323、防尘挡边;
40、辅助模块;41、辅助风机部件;42、风机壳体;421、风轮腔;422、辅助风轮;423、气流进口;424、气流出口;43、净化件;44、新风壳体;441、进风腔;442、新风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主风机部件、滤网组件10、驱动机构20以及清洁件30,机壳形成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气流可以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机壳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口吹入室内。换热器部件和主风机部件设于机壳内,进风口处的气流可以在主风机部件的驱动下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气流可以经过换热器部件换热后再经过出风口吹入室内,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例如主风机部件可以包括主风轮,主风轮可以是贯流风轮。
滤网组件10设于进风口处,滤网组件10包括滤网和滤网支架11,滤网可运动地设于滤网支架11,滤网可以过滤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的气流,以提升吹入室内的空气质量。
参照图3和图4,驱动机构20设于机壳内,驱动机构20可以与滤网可传动连接,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滤网运动,这样可以调整滤网的位置。清洁件30且可运动地设于机壳内,例如,清洁件30可以是设于滤网的一侧,机壳内还可以设有驱动清洁件30运动的驱动组件。
空调器具有清洁模式,在清洁模式,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运动,清洁件30与滤网接触以清洁滤网。例如,在清洁模式下,主风机部件可以不运动。
在清洁模式,通过清洁件30接触滤网,清洁件30可以与滤网相互摩擦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也可以更好地松动滤网上的顽固灰尘,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的网眼,避免影响空调器的进风口处的进风量,保证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也避免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造成的主风机部件的功耗较大,有助于减小整机的功耗,进而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另外,滤网上附着的灰尘容易随气流进入室内,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由此,通过清洁件30清洁滤网,可以降低滤网上的灰尘随着气流进入室内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在清洁模式时,滤网和清洁件30可以有如下几种配合情况: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运动,清洁件30不动,清洁件30接触滤网并对滤网进行清洁,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滤网相对清洁件30运动,如此,清洁件30对滤网的清洁范围较大;或者,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运动,清洁件30同时运动并接触滤网,这样清洁件30对滤网的清洁效果更好;另外,通过清洁件30可运动,这样清洁件30可以运动至合适的位置或者调整合适的角度对滤网进行清洁,清洁的灵活性更强。
例如,上述的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机壳、换热器部件、主风机部件、滤网组件10、驱动机构20以及清洁件30,换热器部件以及主风机部件均设于机壳内,主风机部件包括主风机,主风机可以驱动进风口处的气流经滤网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气流与换热器部件换热后可以经过出风口吹入室内,以调节室内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清洁件30可运动地设于滤网的一侧,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30接触滤网以清洁滤网,清洁件30可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避免影响进风口处的进风量,保证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另外,通过清洁件30可运动,可以将清洁件30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或者合适的角度对滤网进行清洁,灵活性更强,清洁效果更好。
参照图4和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滤网支架11内形成除尘腔131,在滤网运动的过程中,滤网适于经过除尘腔131,清洁件30包括清洁部31,清洁部31的至少部分位于除尘腔131内且适于与滤网接触。清洁部31的至少部分位于除尘腔131内且适于与滤网接触,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况:清洁件30的一部分位于除尘腔131内且与滤网接触;或者,清洁件30全部位于除尘腔131内且与滤网接触。
通过清洁部31的至少部分位于除尘腔131内且适于与滤网接触,清洁件30可以与滤网相互摩擦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落,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的网眼,避免影响空调器的进风口处的进风量;清洁部31可以与滤网发生相对运动,使得清洁部31对滤网的清洁效果更好,清洁范围更大。
参照图5、图6和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除尘腔131的底壁形成有除尘口132,除尘口132与除尘腔131连通,除尘腔131的下方设有集尘件14,集尘件14内限定出集尘腔140,集尘件14的顶部形成有吸尘口142,吸尘口142与集尘腔140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相对,且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适于连通,这样滤网上被清洁部31扫落的灰尘等杂质,可以避免在除尘腔131内积攒,灰尘等杂质可以通过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落入集尘腔140内并在集尘腔140内收集,防止灰尘落在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避免灰尘在并在其他部件上积攒,避免影响空调器的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4-图6和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21,驱动轮21可转动地设置于除尘腔131内,驱动电机与驱动轮21连接以驱动驱动轮21转动,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移动,除尘口132沿驱动轮21的周向延伸,清洁部31穿设于除尘口132,清洁件30沿驱动轮21的周向可运动。在清洁模式,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21转动,驱动轮21带动滤网移动,滤网适于可以经过除尘腔131,清洁部31穿设于除尘口132并且清洁部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除尘腔131内且适于与所述滤网接触,清洁件30可以与滤网相互摩擦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离,清洁效果明显,防止滤网上的灰尘积攒过多而堵塞滤网的网眼,避免影响进风口处的进风量。另外,清洁件30沿驱动轮21的周向可运动,清洁件30可以沿驱动轮21的周向清洁滤网,清洁效果更好。
参照图4-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清洁件30具有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在连通位置,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除尘腔131内的灰尘可以通过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并且灰尘可以在集尘腔140内收集,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30可以处于连通位置。在隔断位置,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通过清洁件30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不连通。例如,在隔断位置,驱动机构20不工作。
清洁件30具有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通过清洁件30运动可以灵活控制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之间连通或隔断。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30可以运动至连通位置,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以使得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清洁件30的清洁部31可以接触经过除尘腔131的滤网并清洁滤网,滤网上的灰尘可以通过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并且灰尘可以在集尘腔140内收集,防止灰尘落在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避免灰尘在其他部件上积攒。由此,清洁件30既可以起到通道切换阀的作用,又可以对滤网进行清洁。
参照图4-图6和图10-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隔断位置位于第一连通位置与第二连通位置之间。在第一连通位置,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在第二连通位置,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30处于第一连通位置或第二连通位置。
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隔断位置位于第一连通位置与第二连通位置之间,由此,在需要从隔断位置切换至连通位置时,清洁件30可以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使得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或者,清洁件30也可以反向运动至第二连通位置,使得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这样,清洁件30在隔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更为灵活,不需要太大的运动幅度。从连通位置切换至隔断位置时,清洁件30的运动幅度也不会太大,使得清洁件30在隔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更为方便。
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清洁件30包括转动板32,清洁部31设于转动板32,转动板32位于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之间,转动板32上设有通孔320;其中,在连通位置,通孔320连通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除尘腔131内的灰尘可以通过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并且灰尘可以在集尘腔140内收集。在清洁模式时,转动板32上的通孔320可以连通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在隔断位置,转动板32遮挡吸尘口142,以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
转动板32运动使得清洁件30可以在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在转动板32上设置通孔320,使得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之间切换变得方便,方便实现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之间的连通或隔断,并且转动板32用于连通或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的结构较简单。
转动板32可以起到通道切换阀的作用,清洁部31可以对滤网进行清洁,清洁部31设于转动板32,使得清洁件30兼具通道切换以及清洁滤网的作用。
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转动板32的延伸长度大于除尘口132的延伸长度,使得除尘腔131内的灰尘等杂质尽可能多的落到转动板32上,方便灰尘通过通孔320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防止除尘腔131内的灰尘通过除尘口132落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防止对空调器的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以保证空调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转动板32朝向除尘口132的一侧设有防尘挡边323,防尘挡边323位于通孔320的远离清洁部31的一侧。防尘挡边323可以阻挡灰尘落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防止对空调器的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以保证空调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4-图6和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隔断位置位于第一连通位置与第二连通位置之间。通孔320为两个,且两个通孔320分别为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分别位于清洁部31的相对两侧。
例如,在第一连通位置,清洁部31位于第一通孔321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清洁部31在清洁滤网的同时,还可以将灰尘拦截并引导至第一通孔321,使得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经过除尘口132、第一通孔321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在第二连通位置,清洁部31位于第二通孔322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清洁部31在清洁滤网的同时,还可以将灰尘拦截并引导至第一通孔321,使得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经过除尘口132、第二通孔32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在滤网不同的运动方向时,清洁件30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使得灰尘更容易经过除尘口132、第二通孔32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到集尘腔140内。
参照图5和图6,在第一连通位置,第一通孔321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使得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在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使得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在清洁模式时,清洁件30处于第一连通位置或第二连通位置。
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隔断位置位于第一连通位置与第二连通位置之间,由此,在需要从隔断位置切换至连通位置时,清洁件30可以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使得第一通孔321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或者,清洁件30也可以反向运动至第二连通位置,使得第二通孔322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清洁件30在隔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更为灵活,不需要太大的运动幅度。从连通位置切换至隔断位置时,清洁件30的运动幅度也不会太大,使得清洁件30在隔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更为方便。
通过设置在转动板32上设置两个通孔320,并且两个通孔320分别位于清洁部31的相对两侧,这样清洁件30可以运动至两个不同的位置清洁滤网,使得与清洁部31的相对位置可以适应滤网的运动方向,这样清洁件30对滤网清洁效果更好,清洁的灵活性更强,并且方便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通过通孔320落入集尘腔140内。
参照图4-图6和图10-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滤网支架11内具有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除尘腔131连通;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进风口连通,除尘腔131位于第一通道121以及第二通道122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
在清洁件30位于第一连通位置时,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清洁件30位于第二连通位置时,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清洁件30位于不同的位置,可以适应滤网的不同的运动方向,从而更加方便清洁滤网,清洁效果更好,清洁的灵活性更强。
例如,参照图5和图6,通孔320为两个,且两个通孔320分别为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分别位于清洁部31的相对两侧。在第一连通位置,第一通孔321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使得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清洁部31位于第一通孔321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在清洁模式时,驱动齿轮带动滤网移动,清洁部31与滤网接触并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落,灰尘等杂质通过除尘口132落入第一通孔321,并经过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在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使得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清洁部31位于第二通孔322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在清洁模式时,驱动齿轮带动滤网移动,清洁部31与滤网接触并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落,灰尘等杂质通过除尘口132落入第一通孔321,并经过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
参照图7-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除尘腔131与进风口连通,空调器包括辅助模块40,辅助模块40包括辅助风机部件41,辅助风机部件41包括风机壳体42和辅助风轮422,例如,辅助风轮422可以为离心风轮。风机壳体42内形成风轮腔421,辅助风轮422设于风轮腔421,风轮腔421的进风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23,风轮腔421的出风侧形成有气流出口424,气流进口423适于与集尘腔140连通,气流出口424适于与出风口连通,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的气流可以经过除尘腔131、集尘腔140以及气流进口423进入风轮腔421,风轮腔421内的气流可以经过气流出口424以及出风口吹入室内。
其中,在清洁模式,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辅助风轮422转动,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气流进口423与集尘腔140连通,辅助风轮422转动时可以在吸尘口142产生负压力,除尘腔131内的灰尘可以经过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被吸入集尘腔140内,更加方便清理滤网上的灰尘,能更好地避免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掉落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
参照图5-图6和图13-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轮腔421的进风侧设有净化件43,空调器具有内循环模式,在内循环模式,驱动机构20不工作,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气流进口423与集尘腔140连通。例如,净化件43可以为HEPA网,HEPA网可以过滤气流中的杂质,提高空气质量。
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室内连通,在内循环模式,室内的空气可以经过进风口进入机壳,进入机壳内的部分气流经滤网的初步过滤进入除尘腔131,接着经过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集尘腔140内的气流经过净化件43过滤净化后,通过气流进口423进入风轮腔421,风轮腔421内的气流可以依次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入室内,从而实现净化室内空气,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且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参照图11-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清洁部31可运动地穿设于除尘口132,在内循环模式下,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在清洁模式下,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二流通面积,第一流通面积大于第二流通面积。这样,在内循环模式下,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较大,可以保证吸尘口142处的进风量,从而保证风轮腔421内的进风量,进而保证气流出口424处的出风量,可以更快地实现净化室内空气,提升室内空气的质量。在清洁模式下,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较小,辅助风轮422转动时在吸尘口142处产生较大的负压,吸尘口142处具有较大的吸力,可以更好地将除尘腔131内的灰尘等杂质吸入集尘腔140内,清洁效果更好。
例如,参照图11、图13和图14,转动板32上设有两个通孔320且分别为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在转动板32的运动方向上,第一通孔321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通孔322的延伸长度,第二通孔322的延伸长度小于吸尘口142的延伸长度。其中,在内循环模式,第一通孔321与吸尘口142完全相通,使得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且第一流通面积较大;在清洁模式,第二通孔322连通吸尘口142,或者,第一通孔321与吸尘口142交错相通,使得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二流通面积,且第二流通面积较小且小于第一流通面积。
参照图4和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辅助模块40还包括新风壳体44,新风壳体44具有进风腔441以及与进风腔441连通的新风进口442,新风进口442可以是形成于进风腔441的侧壁,气流进口423适于与进风腔441连通,进风腔441内的气流适于经过气流进口423流入风轮腔421内。
空调器具有新风模式,在新风模式,新风进口442打开,气流进口423与进风腔441连通,室外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新风进口442进入进风腔441内,进风腔441内的气流可以经过气流进口423流入风轮腔421内,风轮腔421内的气流可以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出机壳外,并吹入室内,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且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参照图4-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进风腔441连通集尘腔140与风轮腔421,从进风口进入除尘腔131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的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进入集尘腔140的气流可以经过进风腔441进入风轮腔421,并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入室内,方便气流流通。
例如,净化件43可以设于进风腔441,在内循环模式下,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从进风口进入除尘腔131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的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进入集尘腔140的气流可以进入进风腔441,进风腔441内的气流经过净化件43过滤净化后进入风轮腔421,并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入室内,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参照图4-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进风腔441位于集尘腔140的下侧,集尘腔140的底壁形成有连通口143,连通口143连通集尘腔140与进风腔441,连通口143处设有集尘网,这样集尘网可以拦截灰尘等杂质,既可以实现集尘腔140与进风腔441连通,使得集尘腔140内的气流可以进入进风腔441内,又可以避免集尘腔140内的灰尘等杂质随着气流进入进风腔441内,进而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室内,避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在内循环模式下,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从进风口进入除尘腔131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的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进入集尘腔140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口143进入进风腔441,集尘网可以过滤经过连通口143的气流中的杂质;进入进风腔441内的气流经过净化件43过滤净化后进入风轮腔421,并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入室内,可以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在清洁模式下,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运动,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清洁件30与滤网接触以清洁滤网,滤网上掉落的灰尘可以经过连通的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集尘网可以拦截灰尘等杂质,以避免集尘腔140内的灰尘等杂质随着气流进入进风腔441内,进而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室内,避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参照图4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清洁部31可运动地穿设于除尘口132,方便清洁部31接触除尘腔131内的滤网并对滤网进行清洁,也方便调整清洁部31的位置,使得清洁部31可以适应滤网的运动方向,以更好地清洁滤网,清洁效果更好,灵活性更强。在新风模式,清洁件30遮挡吸尘口142,以用于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例如,清洁件30包括转动板32,转动板32遮挡吸尘口142以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
参照图4-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集尘件14包括可拆卸的集尘盒141,方便对集尘盒141进行更换或维护,另外,在清洁模式结束后可以将集尘盒141拆卸下来并清除集尘腔140内的灰尘等杂质,从而使得灰尘的清理变得方便、易操作。
例如,在新风模式开始之前,可以将集尘盒141拆卸下来清理集尘腔140内的灰尘等杂质,进一步保证空气质量;在内循环模式开始之前,可以将集尘盒141拆卸下来清理集尘腔140内的灰尘等杂质,进一步保证空气质量。
参照图4-图6和图10-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滤网支架11包括基座13和支架本体12,基座13内形成有除尘腔131,支架本体12设于基座13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支架本体12形成有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进风口连通,且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除尘腔131连通;驱动机构20适于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或者,驱动机构20适于驱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
由此,在滤网经过除尘腔131时,位于除尘腔131内的清洁部31可以与滤网接触,清洁部31可以将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剥落,以实现清洁滤网;并且,在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时,清洁部31可以较大范围地清洁滤网,清洁效果较好;在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时,清洁部31也可以较大范围地清洁滤网,清洁效果较好。
例如,第一通道121位于第二通道122的上侧,除尘腔131位于第一通道121以及第二通道122的左侧,第一通孔321位于清洁部31的左侧,第二通孔322位于清洁部31的右侧。在第一连通位置,第一通孔321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清洁部31接触并清洁滤网,清洁部31位于第一通孔321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清洁部31在清洁滤网的同时,还可以将灰尘拦截并引导至第一通孔321,使得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经过除尘口132、第一通孔321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在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清洁部31接触并清洁滤网,清洁部31位于第二通孔322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清洁部31在清洁滤网的同时,还可以将灰尘拦截并引导至第一通孔321,使得滤网上的灰尘等杂质经过除尘口132、第二通孔32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
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21,驱动轮21可转动地设置于除尘腔131内,并且驱动轮21与驱动电机相连,滤网上形成有沿滤网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啮合部,驱动轮21适于与啮合部啮合以带动滤网移动,驱动轮21与滤网的配合结构较简单,配合稳定性较强。
在清洁模式时,驱动齿轮带动滤网由第一通道121朝向第二通道122移动,或者,驱动齿轮带动滤网由第二通道122朝向第一通道121移动;不在清洁模式时,滤网适于容纳于第一通道121,或者,滤网适于容纳于第二通道122,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可以与进风口连通,这样滤网可以过滤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的空气中的杂质,以提升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位置检测器,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滤网的位置。例如,位置检测器可以是微动开关、光电传感器或者电磁感应器等。位置检测器可以与驱动机构20电连接,通过位置检测器检测滤网的位置,位置检测器可以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传递给驱动机构20,驱动机构20工作并驱动滤网运动,或者驱动机构20停止运动。
例如,位置检测器可以与控制单元电连接,驱动机构20也可以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位置检测器可以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驱动机构20工作并驱动滤网运动,从而控制滤网的运动方向,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驱动机构20停止工作。
其中,第一通道121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可以避免位置检测器占用滤网的移动空间,例如位置检测器可以设于滤网支架11上。当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移动至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时,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滤网反向运动,或者驱动机构20停止工作,由此,通过位置检测器检测滤网的位置,可以灵活控制滤网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2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可以避免位置检测器占用滤网的移动空间,例如位置检测器可以设于滤网支架11上。当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移动至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时,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滤网反向运动,或者驱动机构20停止工作,由此,通过位置检测器检测滤网的位置,可以灵活控制滤网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1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并且,第二通道122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可以避免位置检测器占用滤网的移动空间,例如两个位置检测器均可以设于滤网支架11上。
当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移动至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时,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滤网反向运动,或者驱动机构20停止工作;当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移动至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时,驱动机构20可以驱动滤网反向运动,或者驱动机构20停止工作,由此,通过两个位置检测器检测滤网的位置,可以更为灵活控制滤网的运动状态。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清洁模式下,转动板32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第一通孔321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驱动轮21转动并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当第二通道122内的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运动到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驱动机构20暂停工作,转动板32运动至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然后驱动轮21反向转动并带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当第一通道121内的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运动到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驱动机构20暂停工作,转动板32运动至第一连通位置,然后驱动轮21转动并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由此,滤网可以在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内往复移动,滤网在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内往复移动一次,清洁件30便可以对滤网清洁两次,清洁效果较好。
下面参照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14,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主风机部件、滤网组件10、驱动机构20以及清洁件30,换热器部件以及主风机部件均设于机壳内,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主风机部件包括主风机,主风机可以驱动进风口处的气流经滤网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气流与换热器部件换热后可以经过出风口吹入室内,以调节室内温度。
滤网组件10设于进风口处,滤网组件10包括滤网和滤网支架11,滤网可运动地设于滤网支架11。滤网支架11包括基座13和支架本体12,基座13内形成除尘腔131,支架本体12内形成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道121位于第二通道122的上侧,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除尘腔131连通。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122均与进风口连通,除尘腔131位于第一通道121以及第二通道122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除尘腔131位于第一通道121以及第二通道122的左侧。
空调器具有清洁模式,在清洁模式,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或者,驱动机构20适于驱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不在清洁模式时,滤网容纳于第一通道121或者第二通道122。空调器还包括位置检测器,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滤网的位置,其中,第一通道121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一通道121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第二通道122内设有位置检测器,且位置检测器位于第二通道122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
驱动机构20设于机壳内,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21,驱动轮21可转动地设置于除尘腔131内,并且驱动电机与驱动轮21连接以驱动驱动轮21转动,滤网上形成有沿滤网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啮合部,驱动轮21适于与啮合部啮合,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移动。
清洁件30且可运动地设于机壳内,在清洁模式,驱动机构20驱动滤网运动,在滤网运动的过程中,滤网适于经过除尘腔131,清洁件30包括清洁部31,清洁部31的一部分位于除尘腔131内且适于与滤网接触以清洁滤网。
除尘腔131的底壁形成有除尘口132,除尘口132与除尘腔131连通,除尘口132沿驱动轮21的周向延伸,清洁部31穿设于除尘口132,清洁件30沿驱动轮21的周向可运动。除尘腔131的下方设有集尘件14,集尘件14包括可拆卸的集尘盒141,集尘件14内限定出集尘腔140,集尘件14的顶部形成有吸尘口142,吸尘口142与集尘腔140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相对,且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适于连通。
清洁件30具有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在连通位置,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连通,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连通,在隔断位置,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通过清洁件30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不连通。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隔断位置位于第一连通位置与第二连通位置之间,第一连通位置位于第二连通位置的左侧。
清洁件30包括转动板32,清洁部31设于转动板32,转动板32位于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之间,转动板32上设有通孔320,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转动板32的延伸长度大于除尘口132的延伸长度;转动板32朝向除尘口132的一侧设有防尘挡边323,防尘挡边323位于通孔320的远离清洁部31的一侧。其中,在连通位置,通孔320连通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在隔断位置,转动板32遮挡吸尘口142,以隔断除尘腔131与集尘腔140。
通孔320为两个,且两个通孔320分别为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在清洁件30的运动方向上,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分别位于清洁部31的相对两侧,第一通孔321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通孔322的延伸长度,第二通孔322的延伸长度小于吸尘口142的延伸长度。在清洁件30位于第一连通位置时,第一通孔321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二通道122,清洁部31位于第一通孔321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在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驱动轮21转动以带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移动至第一通道121,清洁部31位于第二通孔322沿驱动轮21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侧。
空调器包括辅助模块40,辅助模块40包括辅助风机部件41和新风壳体44,辅助风机部件41包括风机壳体42和辅助风轮422,辅助风轮422为离心风轮。风机壳体42内形成风轮腔421,辅助风轮422设于风轮腔421,风轮腔421的进风侧形成有气流进口423,风轮腔421的出风侧形成有气流出口424,气流进口423适于与集尘腔140连通,气流出口424适于与出风口连通。风轮腔421的进风侧设有净化件43,净化件43为HEPA网。
其中,在清洁模式,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辅助风轮422转动,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气流进口423与集尘腔140连通。空调器具有内循环模式,在内循环模式,驱动机构20不工作,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气流进口423与集尘腔140连通。在内循环模式下,第一通孔321与吸尘口142完全相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在清洁模式下,第二通孔322连通吸尘口142,或者,第一通孔321与吸尘口142交错相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二流通面积,第一流通面积大于第二流通面积。
新风壳体44具有进风腔441以及与进风腔441连通的新风进口442,新风进口442形成于进风腔441的侧壁,气流进口423适于与进风腔441连通。进风腔441位于集尘腔140的下侧,集尘腔140的底壁形成有连通口143,连通口143连通集尘腔140与进风腔441,连通口143处设有集尘网,进风腔441连通集尘腔140与风轮腔421。空调器具有新风模式,在新风模式,新风进口442打开,气流进口423与进风腔441连通。
当空调器处于不同的模式下,空调器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如下:
当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时,清洁件30位于隔断位置,驱动机构20不工作,主风机部件不工作,辅助风机部件41不工作,新风进口442关闭。
当空调器处于清洁模式时,主风机部件不工作,新风进口442关闭,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清洁件30处于第一连通位置,第一通孔321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驱动轮21转动并带动滤网从第一通道121经过除尘腔131运动至第二通道122;当第二通道122内的位置检测器检测到滤网运动到第二通道122的远离除尘腔131的端部,驱动机构20暂停工作,清洁件30运动至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而后驱动轮21反向转动并带动滤网从第二通道122经过除尘腔131运动至第一通道121。清洁部31清洁经过除尘腔131的滤网,滤网上的灰尘经过除尘口132和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内并在集尘腔140内收集。
当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清洁件30位于隔断位置,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不连通,驱动机构20不工作,新风进口442打开,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从新风进口442进入进风腔441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净化件43过滤净化后进入风轮腔421,风轮腔421内的空气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出机壳外,并吹入室内。
当空调器处于内循环模式时,清洁件30处于第二连通位置,第二通孔322连通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第一通孔321与吸尘口142完全相通,除尘口132与吸尘口142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辅助风机部件41工作,吸尘口142与除尘口132连通,从进风口进入除尘腔131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的除尘口132以及吸尘口142进入集尘腔140,进入集尘腔140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口143进入进风腔441,集尘网可以过滤经过连通口143的气流中的杂质;进入进风腔441内的气流经过净化件43过滤净化后进入风轮腔421,并经过气流出口424和出风口吹出机壳外,并吹入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形成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和主风机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滤网组件,设于进风口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滤网和滤网支架,所述滤网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滤网支架;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且用于驱动所述滤网运动;
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机壳内;
所述空调器具有清洁模式,在所述清洁模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滤网运动,所述清洁件与所述滤网接触以清洁所述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内形成除尘腔,在所述滤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滤网适于经过所述除尘腔,所述清洁件包括清洁部,所述清洁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除尘腔内且适于与所述滤网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腔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除尘腔连通的除尘口,所述除尘腔的下方设有集尘件,所述集尘件内限定出集尘腔,所述集尘件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相对且适于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除尘腔内,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轮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移动,所述除尘口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延伸,所述清洁部穿设于所述除尘口,所述清洁件沿所述驱动轮的周向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具有连通位置和隔断位置,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连通;在所述隔断位置,所述除尘口和所述吸尘口通过所述清洁件隔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隔断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包括转动板,所述清洁部设于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之间,所述转动板上设有通孔;
其中,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以及所述吸尘口;在所述隔断位置,所述转动板遮挡所述吸尘口,以隔断所述除尘腔与所述集尘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转动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除尘口的延伸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除尘口的一侧设有防尘挡边,所述防尘挡边位于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清洁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通位置分别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隔断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之间;
所述通孔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清洁件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清洁部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在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滤网支架内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均与所述除尘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除尘腔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侧;
在所述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一连通位置时,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一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清洁件位于所述第二连通位置时,所述驱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二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空调器包括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包括辅助风机部件,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包括风机壳体和辅助风轮,所述风机壳体内形成风轮腔,所述辅助风轮设于所述风轮腔,所述风轮腔的进风侧形成有气流进口,所述风轮腔的出风侧形成有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适于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气流出口适于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其中,在所述清洁模式,所述辅助风机部件工作,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连通,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腔的进风侧设有净化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内循环模式,所述驱动机构不工作,所述吸尘口与所述除尘口连通,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可运动地穿设于所述除尘口,在所述内循环模式下,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一流通面积,在所述清洁模式下,所述除尘口与所述吸尘口之间的流通面积为第二流通面积,所述第一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通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块还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具有进风腔以及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新风进口,所述气流进口适于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所述空调器具有新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集尘腔与所述风轮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集尘腔的下侧,所述集尘腔的底壁形成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集尘腔与所述进风腔,所述连通口处设有集尘网。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可运动地穿设于所述除尘口,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清洁件遮挡所述吸尘口,以用于隔断所述除尘腔与所述集尘腔。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件包括可拆卸的集尘盒。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包括基座和支架本体,所述基座内形成有所述除尘腔,所述支架本体设于所述基座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支架本体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均与所述除尘腔连通;
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滤网从所述第一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或者从所述第二通道经过所述除尘腔移动至所述第一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除尘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滤网上形成有沿所述滤网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啮合部,所述驱动轮适于与所述啮合部啮合以带动所述滤网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检测器,所述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滤网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所述位置检测器且所述位置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远离所述除尘腔的端部;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所述位置检测器且所述位置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离所述除尘腔的端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6190.6U CN221035985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66190.6U CN221035985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35985U true CN221035985U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3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66190.6U Active CN221035985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359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54374A (zh) * | 2024-08-16 | 2024-09-17 | 杭州西蒙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净化新风机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66190.6U patent/CN2210359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54374A (zh) * | 2024-08-16 | 2024-09-17 | 杭州西蒙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净化新风机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8654374B (zh) * | 2024-08-16 | 2024-10-25 | 杭州西蒙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净化新风机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14696B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1270913B (zh) | 柜式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JP325893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WO2023273662A1 (zh) | 空调室外机、空调 | |
JP2010525285A (ja) | エアコンフィルターセル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CN101070986A (zh) | 空调滤网的除尘方法和装置以及带滤网除尘装置的空调器 | |
CN221035985U (zh) | 空调器 | |
CN101310150A (zh) | 空调机 | |
KR100883867B1 (ko) | 에어컨 필터 자동청소장치 | |
CN107461807B (zh) | 空调器的除尘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3237192B (zh) | 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502615B1 (ko) | 창문형 환기장치 | |
CN210374020U (zh) | 一种建筑用通风过滤装置 | |
CN219995506U (zh) | 一种便于清理维护的新风除臭机 | |
CN119532835A (zh) | 空调器 | |
CN21893647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175520U (zh) | 过滤网机构、柜式空调器 | |
KR101306127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130532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6428684A (zh) |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及其一体化施工安装方法 | |
CN212746790U (zh) |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全热交换新风换气机 | |
CN107420983A (zh) | 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4709039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22298150U (zh) | 壳体组件、换气模组及空调器 | |
CN113310124B (zh) | 过滤网机构、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