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0033U -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0033U
CN221030033U CN202322408344.3U CN202322408344U CN221030033U CN 221030033 U CN221030033 U CN 221030033U CN 202322408344 U CN202322408344 U CN 202322408344U CN 221030033 U CN221030033 U CN 22103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alvaging
collecting chamber
water surface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83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Mas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bet Mas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bet Mas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bet Mas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83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0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涉及水面垃圾清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打捞装置本体,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后方形成有收集室,所述收集室的内侧壁设有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收集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当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将垃圾从区域内移出时,因设有维护装置,可以将打捞框设置在收集室内,以在清理垃圾时,能够一次将垃圾直接捞出,从而更好进行水面垃圾杂物的打捞工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垃圾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水面上经常会漂浮的落叶及其他意外落入的生活垃圾,其堆积过久会对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同时也会影响美观,因此需要对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清理。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不同原理的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中一种打捞装置,能够由太阳能供电,自动对水体进行过滤,以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和收集。
在实际操作中,垃圾和杂物在收集后,会被临时聚集在装置内的封闭区域,需要定期将垃圾从区域内移出。
在现有技术情况下,操作人员通常是使用网兜对其进行打捞,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和全面地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但首先人工打捞较为耗费体力,同时垃圾和杂物容易伴随水流移动,需要打捞多次,才能达到清理效果,对水面生态的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仍有着部分局限性,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因此,发明人为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为解决现有技术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和全面地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但首先人工打捞较为耗费体力,同时垃圾和杂物容易伴随水流移动,需要打捞多次,才能达到清理效果,对水面生态的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不便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本体,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打捞装置本体的后方形成有收集室,所述收集室的内侧壁设有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收集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侧面与打捞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室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打捞框,所述定位块与打捞框滑动连接,所述收集室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上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的内部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的下表面与打捞框相卡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当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将垃圾从区域内移出时,因设有维护装置,可以将打捞框设置在收集室内,以在清理垃圾时,能够一次将垃圾直接捞出,从而更好进行水面垃圾杂物的打捞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技术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和全面地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但首先人工打捞较为耗费体力,同时垃圾和杂物容易伴随水流移动,需要打捞多次,才能达到清理效果,对水面生态的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不便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圆弧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耳板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打捞装置本体相抵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通过耳板对L形板施加一个滑出定位块的弹力,从而其能够更好地对打捞框进行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表面与L形板滑动连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限位条能够对L形板进行支撑和约束,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杆,两个所述斜支撑杆分布于L形板内表面的两侧。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提升L形板处的结构强度,从而使维护装置的使用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打捞框的内底壁设有通网。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网能够使水流通过,从而降低阻力,以使操作人员更易放入和取出打捞框。
优选的,所述打捞框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基础块,所述基础块和打捞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因设有提手,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容易移动打捞框,从而更方便操作维护装置将垃圾直接捞出。
优选的,所述收集室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上方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杆,所述圆杆的一端与收集室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杆另一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板,所述圆杆圆弧面位于两个矩形板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矩形板的侧面与卡块相卡接,所述L形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卡块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侧面与L形板相卡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当操作人员需要放入和取出打捞框,以打捞垃圾时,因设有固定装置,可以将L形板临时固定在靠近收集室内侧壁的位置,从而方便操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维护装置的易用性。
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内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相卡接。
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达到了对卡块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使卡块对L形板的临时固定更加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达到了当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将垃圾从区域内移出时,因设有维护装置,可以将打捞框设置在收集室内,以在清理垃圾时,能够一次将垃圾直接捞出,从而更好进行水面垃圾杂物的打捞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挡板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打捞框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L形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L形板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打捞装置本体;11、太阳能板;12、螺旋桨;13、收集室;14、挡板;141、滤网;2、维护装置;201、定位块;202、底板;203、打捞框;204、滑动杆;205、连接板;206、L形板;207、耳板;208、弹簧;209、限位条;210、斜支撑杆;211、通网;212、基础块;213、提手;3、固定装置;31、圆杆;32、矩形板;33、卡块;34、通孔;3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本体1,打捞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11,打捞装置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12,打捞装置本体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14,挡板14的内部设有滤网141,打捞装置本体1的后方形成有收集室13,收集室13的内侧壁设有维护装置2。当操作人员于岸边部署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后,有太阳能板11供电的螺旋桨12,会持续旋转,将水流引入打捞装置本体1内,生态水面上的杂物和垃圾,会伴随水流进入收集室13内,随后水体经挡板14流出,杂物和垃圾被滤网141阻挡,被收集于收集室13内。
参照图2和图3以及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维护装置2包括两个定位块201,两个定位块201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收集室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定位块2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02,底板202的侧面与打捞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收集室13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打捞框203,定位块201与打捞框203滑动连接,收集室13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201上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204,滑动杆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5,连接板205的下端与定位块201固定连接,两个定位块201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L形板206,L形板20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207,耳板207的内部与滑动杆204固定连接,L形板206的下表面与打捞框203相卡接。当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将垃圾从区域内移出时,因设有维护装置2,可以将打捞框203设置在收集室13内,以在清理垃圾时,能够一次将垃圾直接捞出,从而更好进行水面垃圾杂物的打捞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技术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和全面地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但首先人工打捞较为耗费体力,同时垃圾和杂物容易伴随水流移动,需要打捞多次,才能达到清理效果,对水面生态的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不便的情况。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滑动杆204的圆弧面套设有弹簧208,弹簧208的一端与耳板207相抵接,弹簧208的另一端与打捞装置本体1相抵接。达到了通过耳板207对L形板206施加一个滑出定位块201的弹力,从而其能够更好地对打捞框203进行卡合固定,定位块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209,限位条209的表面与L形板206滑动连接。限位条209能够对L形板206进行支撑和约束,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滑动,L形板2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杆210,两个斜支撑杆210分布于L形板206内表面的两侧。达到了提升L形板206处的结构强度,从而使维护装置2的使用更加牢固。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打捞框203的内底壁设有通网211。通网211能够使水流通过,从而降低阻力,以使操作人员更易放入和取出打捞框203,打捞框203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基础块212,基础块212和打捞框2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213。因设有提手213,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容易移动打捞框203,从而更方便操作维护装置2将垃圾直接捞出。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收集室13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201上方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包括圆杆31,圆杆31的一端与收集室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圆杆31另一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板32,圆杆31圆弧面位于两个矩形板32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卡块33,矩形板32的侧面与卡块33相卡接,L形板20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34,通孔34的内壁与卡块33滑动连接,卡块33的侧面与L形板206相卡接。当操作人员需要放入和取出打捞框203,以打捞垃圾时,因设有固定装置3,可以将L形板206临时固定在靠近收集室13内侧壁的位置,从而方便操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维护装置2的易用性,L形板206的内侧面开设有卡槽35,卡槽35的内壁与卡块33相卡接。达到了对卡块33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使卡块33对L形板206的临时固定更加可靠。
工作原理,当操作人员于岸边部署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后,有太阳能板11供电的螺旋桨12,会持续旋转,将水流引入打捞装置本体1内,生态水面上的杂物和垃圾,会伴随水流进入收集室13内,随后水体经挡板14流出,杂物和垃圾被滤网141阻挡,被收集于收集室13内,随后当需要将垃圾从收集室13内移出时,首先可以沿限位条209拨动L形板206,将其滑回定位块201上方,在此过程中,耳板207伴随L形板206移动,并挤压弹簧208,使其沿滑动杆204被压缩,直至卡块33穿过通孔34后,围绕圆杆31,在矩形板32的约束下旋转卡块33,随后松开L形板206,卡块33卡入卡槽35,将L形板206临时固定在靠近收集室13内侧壁的位置,以方便操作,然后即可,握持基础块212上的提手213,将打捞框203提出,在此过程中,通网211能够使水流通过,从而降低阻力,以使操作人员更易放入和取出打捞框203,并且,螺旋桨12持续工作,能够避免杂物和垃圾经水流流出,随后将打捞处杂物和垃圾清理后,将打捞框203在定位块201的引导下,重新放入收集室13下方的底板202上,并使用L形板206对其卡合固定即可,在此过程中,斜支撑杆210提升L形板206处的结构强度,从而使维护装置2的使用更加牢固。通过设置维护装置2,达到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有技术情况下的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较为灵活和全面地对垃圾和杂物进行打捞,但首先人工打捞较为耗费体力,同时垃圾和杂物容易伴随水流移动,需要打捞多次,才能达到清理效果,对水面生态的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不便的情况。

Claims (8)

1.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包括打捞装置本体(1),所述打捞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11),所述打捞装置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12),所述打捞装置本体(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挡板(14),所述挡板(14)的内部设有滤网(141),所述打捞装置本体(1)的后方形成有收集室(13),所述收集室(13)的内侧壁设有维护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装置(2)包括两个定位块(201),两个所述定位块(201)相互远离的一面与收集室(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2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02),底板(202)的侧面与打捞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收集室(13)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打捞框(203),所述定位块(201)与打捞框(203)滑动连接,所述收集室(13)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201)上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杆(204),所述滑动杆(2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5),所述连接板(205)的下端与定位块(20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201)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L形板(206),所述L形板(20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207),所述耳板(207)的内部与滑动杆(204)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206)的下表面与打捞框(203)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204)的圆弧面套设有弹簧(208),所述弹簧(208)的一端与耳板(207)相抵接,所述弹簧(208)的另一端与打捞装置本体(1)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209),所述限位条(209)的表面与L形板(206)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2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杆(210),两个所述斜支撑杆(210)分布于L形板(206)内表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框(203)的内底壁设有通网(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框(203)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基础块(212),所述基础块(212)和打捞框(2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13)左右内侧壁位于定位块(201)上方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圆杆(31),所述圆杆(31)的一端与收集室(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杆(31)另一端的圆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板(32),所述圆杆(31)圆弧面位于两个矩形板(32)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卡块(33),所述矩形板(32)的侧面与卡块(33)相卡接,所述L形板(20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34),所述通孔(34)的内壁与卡块(33)滑动连接,所述卡块(33)的侧面与L形板(206)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206)的内侧面开设有卡槽(35),所述卡槽(35)的内壁与卡块(33)相卡接。
CN202322408344.3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Active CN22103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344.3U CN22103003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8344.3U CN22103003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0033U true CN221030033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73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8344.3U Active CN22103003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0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30033U (zh) 一种水面垃圾杂物打捞装置
CN11386325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方形管道浮游物清理装置
CN213653394U (zh) 水利工程用水闸垃圾拦截装置
CN21252323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9907870U (zh) 一种用于制氢设备的自动排污装置
CN218778801U (zh) 一种深度反硝化滤池
CN114472398B (zh) 一种水利沟渠用内部除杂设备
CN218776400U (zh) 一种超高压水射流切割设备
CN21658645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垃圾处理装置
CN113338226B (zh) 一种边坡急流槽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CN215612333U (zh) 一种化工原料用粉尘吸收装置
CN213682434U (zh) 一种过滤式雨蓖
CN213348004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48159U (zh) 一种基于NBIoT的河道垃圾收集装置
CN2157820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格栅
CN218833703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
CN22237533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滤杂闸门
CN21759394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22829155U (zh) 一种排水沟用拦污装置
CN219185968U (zh) 一种生活污水杂质过滤器
CN222435402U (zh) 一种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结构
CN222923691U (zh) 一种水利施工引流装置
CN213221127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用杂质清理装置
CN215745363U (zh) 一种效率高的集渣盒清洁设备
CN21633938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污栅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