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1363U -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51363U CN220951363U CN202322514016.1U CN202322514016U CN220951363U CN 220951363 U CN220951363 U CN 220951363U CN 202322514016 U CN202322514016 U CN 202322514016U CN 220951363 U CN220951363 U CN 2209513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pipe
- activated carbon
- active carbon
- s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具体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投炭池、混凝池、加砂池、絮凝池、沉淀澄清池和排水池,投炭池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投加机构,送料管的内部设有送料螺旋杆,送料管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储存箱,送料管远离活性炭储存箱的一侧下端安装有分散箱,送料管通过分散箱通过出料管相连通,分散箱内活动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上安装有若干对分散叶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持续均匀的投加活性炭粉末,同时活性炭粉末均匀打散,防止活性炭粉末结块,活性炭粉末对污水进行脱色、脱氧、脱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对污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背景技术
现高效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高效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高效沉淀池和垂直高效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高效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高效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
传统的高效沉淀池一般不设有活性炭投加机构,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活性炭投加,活性炭一般都是直接倒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不仅无法完全散开,而且人工投加无法将活性炭持续均匀的加入到高效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投炭池、混凝池、加砂池、絮凝池、沉淀澄清池和排水池,所述投炭池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投加机构,所述活性炭投加机构由送料管、送料螺旋杆、第一旋转电机、活性炭储存箱、分散箱、出料管、旋转轴、分散叶片和第二旋转电机,所述送料管的内部设有送料螺旋杆,所述送料管的侧端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送料螺旋杆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送料管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储存箱,所述送料管远离活性炭储存箱的一侧下端安装有分散箱,所述送料管通过分散箱通过出料管相连通,所述分散箱内活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若干对分散叶片,且所述分散箱的侧端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澄清池的底端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混凝池相连接,且所述排泥管通过连接管与微砂循环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砂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循环管与水力旋流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加砂池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的上端与污泥排放管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投炭池中安装有活性炭搅拌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池中安装有混凝搅拌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砂池中安装有加砂搅拌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澄清池中安装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澄清池的内部上侧设有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第一旋转电机旋转带动送料螺旋杆旋转,送料螺旋杆旋转带动活性炭粉末在送料管内移动,活性炭粉末均匀的从出料管进入到分散箱内,第二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分散叶片转动,分散叶片将从出料管内出来的活性炭粉末均匀打散,通过持续均匀的投加活性炭粉末,同时活性炭粉末均匀打散,防止活性炭粉末结块,活性炭粉末对污水进行脱色、脱氧、脱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对污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投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进水池;2、投炭池;3、混凝池;4、加砂池;5、絮凝池;6、沉淀澄清池;7、排水池;8、活性炭投加机构;9、活性炭搅拌机;10、混凝搅拌机;11、加砂搅拌机;12、絮凝搅拌机;13、刮泥机;14、斜管;15、排泥管;16、污泥回流泵;17、回流管;18、连接管;19、微砂循环泵;20、循环管;21、水力旋流器;22、污泥排放管;23、送料管;24、送料螺旋杆;25、第一旋转电机;26、活性炭储存箱;27、分散箱;28、出料管;29、旋转轴;30、分散叶片;31、第二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2所示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1、投炭池2、混凝池3、加砂池4、絮凝池5、沉淀澄清池6和排水池7,所述投炭池2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投加机构8,所述活性炭投加机构8由送料管23、送料螺旋杆24、第一旋转电机25、活性炭储存箱26、分散箱27、出料管28、旋转轴29、分散叶片30和第二旋转电机31,所述送料管23的内部设有送料螺旋杆24,所述送料管23的侧端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25,所述第一旋转电机25的输出端与送料螺旋杆24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送料管23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储存箱26,所述送料管23远离活性炭储存箱26的一侧下端安装有分散箱27,所述送料管23通过分散箱27通过出料管28相连通,所述分散箱27内活动安装有旋转轴29,所述旋转轴29上安装有若干对分散叶片30,且所述分散箱27的侧端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31,所述第二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与旋转轴29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澄清池6的底端连接有排泥管15,所述排泥管15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泵1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16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的另一端与混凝池3相连接,且所述排泥管15通过连接管18与微砂循环泵19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砂循环泵19的输出端通过循环管20与水力旋流器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21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加砂池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21的上端与污泥排放管22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投炭池2中安装有活性炭搅拌机9,便于活性炭粉末与污水快速混合,对污水进行脱色、脱氧、脱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池3中安装有混凝搅拌机10,便于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混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砂池4中安装有加砂搅拌机11,便于微砂分散均匀与污水中的絮体聚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絮凝池5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12,便于絮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混合。
通过投加微砂,使污染物在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与微砂聚合成大颗粒的易于沉淀的絮体,从而加快了污染物在沉淀澄清池6中的沉淀速度,大大减少了沉淀澄清池6的面积及沉淀时间,对污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澄清池6中安装有刮泥机13,所述沉淀澄清池6的内部上侧设有斜管14,较重的颗粒和絮体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经过刮泥机13浓缩成污泥,较轻的颗粒则在斜管14上截留,当斜管14上的污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动滑落,刮泥机13可以提高污泥浓缩效果,慢速旋转的刮泥机13把污泥连续地刮进沉淀澄清池6的底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使用时,进水池1、投炭池2、混凝池3、加砂池4、絮凝池5、沉淀澄清池6和排水池7依次相连,污水通过进水池1进入到投炭池2,第一旋转电机25旋转带动送料螺旋杆24旋转,送料螺旋杆24旋转带动活性炭粉末在送料管23内移动,活性炭粉末均匀的从出料管28进入到分散箱27内,第二旋转电机31带动旋转轴29转动,旋转轴29转动带动分散叶片30转动,分散叶片30将从出料管28内出来的活性炭粉末均匀打散,防止活性炭粉末结块,便于活性炭粉末持续均匀的进入到投炭池2内,活性炭粉末在活性炭搅拌机9的作用下,活性炭粉末与污水快速混合,对污水进行脱色、脱氧、脱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然后进入到混凝池3内,在混凝搅拌机10的作用下,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混合,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到加砂池4,在加砂搅拌机11的作用下,微砂与污水中的絮体聚合,然后进入到絮凝池5中,在絮凝搅拌机12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在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与微砂聚合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絮体,然后进入到沉淀澄清池6中,较重的颗粒和絮体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经过刮泥机13浓缩成污泥,较轻的颗粒则在斜管14上截留,当斜管14上的污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动滑落,污泥回流泵16将含有微砂的污泥通过排泥管15、回流管17运送到混凝池3内进行回流,同时微砂循环泵19通过连接管18、循环管20将排泥管15内含有微砂的污泥运送到水力旋流器2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微砂和污泥分离,微砂从水力旋流器21的下端流出,通过管道进入到加砂池4内,污泥从水力旋流器21的上端溢出,通过污泥排放管22排放到后续污泥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持续均匀的投加活性炭粉末,同时活性炭粉末均匀打散,防止活性炭粉末结块,活性炭粉末对污水进行脱色、脱氧、脱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对污水中的悬浮性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1)、投炭池(2)、混凝池(3)、加砂池(4)、絮凝池(5)、沉淀澄清池(6)和排水池(7),所述投炭池(2)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投加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投加机构(8)由送料管(23)、送料螺旋杆(24)、第一旋转电机(25)、活性炭储存箱(26)、分散箱(27)、出料管(28)、旋转轴(29)、分散叶片(30)和第二旋转电机(31)组成,所述送料管(23)的内部设有送料螺旋杆(24),所述送料管(23)的侧端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25),所述第一旋转电机(25)的输出端与送料螺旋杆(24)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送料管(23)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储存箱(26),所述送料管(23)远离活性炭储存箱(26)的一侧下端安装有分散箱(27),所述送料管(23)通过分散箱(27)通过出料管(28)相连通,所述分散箱(27)内活动安装有旋转轴(29),所述旋转轴(29)上安装有若干对分散叶片(30),且所述分散箱(27)的侧端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31),所述第二旋转电机(31)的输出端与旋转轴(2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澄清池(6)的底端连接有排泥管(15),所述排泥管(15)的另一端与污泥回流泵(16)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16)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的另一端与混凝池(3)相连接,且所述排泥管(15)通过连接管(18)与微砂循环泵(19)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微砂循环泵(19)的输出端通过循环管(20)与水力旋流器(2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21)的下端通过管道与加砂池(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水力旋流器(21)的上端与污泥排放管(2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炭池(2)中安装有活性炭搅拌机(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3)中安装有混凝搅拌机(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砂池(4)中安装有加砂搅拌机(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5)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澄清池(6)中安装有刮泥机(13),所述沉淀澄清池(6)的内部上侧设有斜管(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4016.1U CN220951363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4016.1U CN220951363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51363U true CN220951363U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0975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14016.1U Active CN220951363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51363U (zh) |
-
2023
- 2023-09-15 CN CN202322514016.1U patent/CN2209513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27730U (zh) | 一种高效沉淀池 | |
CN110342687A (zh) | 一种水处理用沉淀池 | |
CN108706656A (zh) | 一种污水高效沉淀处理装置 | |
CN213652125U (zh) | 一种可提升絮凝效率的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2120655A (zh) | 集约式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 | |
CN21117001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 |
CN113149280B (zh) |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8328786A (zh)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 |
CN218146196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 |
CN116768342A (zh) | 内电性沉淀耦合磁混凝分离无臭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 |
CN109455857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 |
CN201309852Y (zh) | 一种污水净化沉淀器 | |
CN217437969U (zh) | 一种磁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6191324U (zh) | 一种一体式水处理设备 | |
CN208700783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澄清装置 | |
CN220951363U (zh) | 一种带活性炭投加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
CN211311213U (zh) | 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 | |
CN118047451A (zh) |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塔 | |
CN216549772U (zh) | 一种便于维护的污水处理罐 | |
CN113398657B (zh) | 一种石油钻井液的除泥沙装置 | |
CN216377711U (zh) | 一种全自动高效净水器 | |
CN110204104B (zh) |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 |
CN211536650U (zh) | 高效絮凝刮泥机 | |
CN212091043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竖流式沉淀池 | |
CN220951364U (zh) | 一种带有加砂机构的高效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