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4190U -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44190U CN220844190U CN202322513004.7U CN202322513004U CN220844190U CN 220844190 U CN220844190 U CN 220844190U CN 202322513004 U CN202322513004 U CN 202322513004U CN 220844190 U CN220844190 U CN 2208441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et
- transplanting
- cylinders
- line mechanism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1104 metalized fil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465 me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8000028571 Occupation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12 process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属于金属化膜电容器生产领域。包括:倒槽机构、皮带线机构、上线机构、悬挂线机构、下线机构、元件卷绕机和喷金机,所述倒槽机构倾斜设置在所述元件卷绕机和所述皮带线机构的一端之间,所述皮带线机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中,所述悬挂线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线机构上方,所述喷金机设置在所述悬挂线机构中部的一端。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喷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喷金工作人员呼吸道、听力等职业病的发病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化膜电容器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化膜电容器是一种广泛在高低压电器中使用的器件,元件多为圆柱形,圆柱两端面作为电极需要喷金以方便引线。喷金作为金属化膜电容器生产流程的重要工序,大部分企业均购置设备独立完成,由手工完成元件装箱、装框和卸框等操作,主要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操作时间紧迫、噪声大、粉尘多等不利因素,从而导致喷金效率低,工作人员呼吸道、听力等职业病发病率高,随着元件大批量生产的发展,一方面,纯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大批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卷绕好的电容器元件若停留时间过长,未能及时喷金,还会影响喷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包括:倒槽机构、皮带线机构、上线机构、悬挂线机构、下线机构、元件卷绕机和喷金机,所述倒槽机构倾斜设置在所述元件卷绕机和所述皮带线机构的一端之间,所述皮带线机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中,所述悬挂线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线机构上方,所述喷金机设置在所述悬挂线机构中部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倒槽机构,有利于将从元件卷绕机中所制造的多种电容器元件通过皮带线机构运输,并被上线机构转运至悬挂线机构,随着悬挂线运转至喷金机中进行喷金操作,然后再随悬挂线转运至下线机构完成电容器元件从制造到喷金再到下线的全部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人工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喷金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发病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倒槽机构包括:两个侧板、垫板、阻挡架和阻挡胶条,两个所述侧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垫板两侧,所述阻挡架为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中部的龙门状结构,所述阻挡胶条一端与所述阻挡架顶端连接,另一端适配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垫板所形成的空间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板和垫板有利于为从元件卷绕机中出来的电容器元件提供限位通道,阻挡架和阻挡胶条则有利于减缓电容器元件下落至皮带线机构的速度。
进一步,所述皮带线机构包括:多个桥架、多个隔板、定位挡板、皮带架和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设置在所述皮带架中间,多个所述隔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桥架下方,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传送皮带上方,所述桥架跨设在所述皮带架上,所述定位挡板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倒槽机构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未设置所述定位挡板的一端;所述桥架为龙门状结构,所述桥架水平段上设置有桥架滑孔,所述桥架滑孔为条形通孔,所述桥架滑孔内滑动设置有多个桥架滑块,多个所述桥架滑块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隔板顶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桥架滑块带动多个隔板在桥架滑孔中滑动,有利于使多个隔板两两之间形成不同宽度的通道,供不同尺寸的电容器元件通过,定位挡板则有利于避免通过传送皮带转运的电容器元件掉落。
进一步,所述上线机构包括:桁架、机械手、抓取部件、两个移栽机和两个定位架,所述抓取部件安装在所述机械手末端,所述机械手吊装在所述桁架上,两个所述定位架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机械手两边,两个所述移栽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机械手的一端,所述定位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定位架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机械手配合抓取部件有利于将皮带线机构中的电容器元件进行取放,移栽机配合定位架则有利于对放置电容器元件的部件进行取放。
进一步,所述定位架包括:定位架本体、两个分隔板、四个定位顶紧气缸、四个定位提升气缸和两个限位气缸,所述定位架本体为H形结构,两个所述分隔板并排竖直设置在所述定位架本体的中间水平段上,两个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定位架本体之间形成两个工位,四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工位的两端,两个所述限位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工位的底端,四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一一对应同轴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位中心的所述分隔板和所述定位架本体上端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架上设置两个工位有利于同时放置两个元件框,提高机械手取放电容器元件的效率,定位顶紧气缸、定位提升气缸和限位气缸有利于配合元件框的结构对元件框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移栽机包括:两个第一移栽滑轨、第一移栽滑块、第二移栽滑块、两个第二移栽滑轨、两个移栽支杆、移栽固定块、两个移栽顶升气缸、两个托板、拉伸气缸、两个抓手、两个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一移栽滑块滑动设置在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移栽滑轨上,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移栽滑块顶端,所述第二移栽滑轨和所述第一移栽滑轨垂直,所述第二移栽滑块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上,两个所述移栽支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栽滑块顶端,所述移栽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移栽支杆顶端,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顶端,两个所述托板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的输出轴,所述托板和所述抓手朝向所述定位架的方向设置,所述拉伸气缸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远离所述定位架的一端,两个所述抓手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左右两端的倒置L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齿条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抓手,两个所述齿条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远离所述定位架的一端,所述齿轮与两个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拉伸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抓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移栽滑轨和第二移栽滑轨有利于为移栽机在平面上的位移提供通道,移栽顶升气缸配合托板有利于将元件框从悬挂线机构中取出和放回至悬挂线机构中,拉伸气缸配合抓手、齿条和齿轮,有利于夹紧元件框。
进一步,所述悬挂线机构包括:线体、多个小车和多个元件框,多个所述小车底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元件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小车顶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线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车挂着元件框在线体上运动,有利于将元件框转运至上线机构、喷金机和下线机构处,进而完成对电容器元件的喷金和转运。
进一步,所述元件框包括:元件框本体、两个挂钩、两个元件框滑槽、压板、两个弹性推杆、两个限位孔和限位块,所述元件框本体为锥形环状结构,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顶端,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上端左右侧壁上的条形通孔,所述压板为两端一一对应上下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内的板状结构,所述弹性推杆设置在所述压板和所述元件框本体顶端内壁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孔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下端左右侧壁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底端,所述挂钩悬挂在所述小车底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元件框本体配合元件框滑槽、压板和弹性推杆有利于调整存放电容器元件的空间,将叠放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压紧,减少多个电容器元件的晃动,便于对元件框进行转运以及取放;限位孔和限位块则有利于配合限位气缸和定位顶紧气缸将元件框固定在定位架的工位中。
进一步,所述下线机构包括:反斗部件、两个排料部件和输送线,两个所述排料部件为上下设置的传送带,所述反斗部件设置在所述排料部件旁边,所述输送线为尺寸与单个电容器元件相适配,且侧端与下方的所述排料部件连接的传送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反斗部件有利于对线体上的元件框进行取放,并将取下元件框中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倒在排料部件上,排料部件配合输送线则有利于将混乱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分拣成单个排列后输送下料。
进一步,所述反斗部件包括:第一反斗底座、两个第一反斗滑轨、第二反斗底座、多个第二反斗滑轨、两个平移架、两个翻转架、两个反斗顶升气缸、两个反斗顶紧气缸、两个反斗提升气缸、两个反斗固定板、两个翻转板、两个反斗翻转气缸和两个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反斗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底座上,所述第二反斗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滑轨上,多个所述第二反斗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底座上,所述第一反斗滑轨与所述第二反斗滑轨垂直,两个所述平移架相互平行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滑轨上,两个所述翻转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平移架顶端,两个所述翻转板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顶端,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上,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为一一对应垂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板上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顶紧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上方,两个所述反斗提升气缸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远离所述反斗部件中心端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为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平移架连接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底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铰接,顶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翻转板底端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反斗底座在第一反斗滑轨上滑动有利于调整反斗部件和元件框之间的距离,使反斗部件更好的取放元件框;反斗顶升气缸有利于带动元件框升降,从而实现元件框在线体上的取放;平移架在第二反斗滑轨上滑动,使两个平移架相互靠近,同时反斗顶紧气缸配合限位孔,有利于固定元件框;反斗提升气缸有利于将压板在元件框滑槽内移动,进而将元件框内固定好的多个电容器元件顶端压板松开,从而实现电容器元件的倒出;反斗翻转气缸则有利于将固定好的元件框翻转至排料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除去元件卷绕机和喷金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架和隔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元件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栽机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斗部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6中的双向箭头表示各部件的安装方位。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倒槽机构;2、皮带线机构;3、上线机构;4、悬挂线机构;5、下线机构;6、元件卷绕机;7、喷金机;11、侧板;12、垫板;13、阻挡架;14、阻挡胶条;21、桥架;22、隔板;23、定位挡板;24、皮带架;25、传送皮带;31、桁架;32、机械手;33、抓取部件;34、移栽机;35、定位架;41、线体;42、小车;43、元件框;51、反斗部件;52、排料部件;53、输送线;211、桥架滑块;212、桥架滑孔;351、定位架本体;352、分隔板;353、定位顶紧气缸;354、定位提升气缸;355、限位气缸;431、元件框本体;432、挂钩;433、元件框滑槽;434、压板;435、弹性推杆;436、限位孔;437、限位块;3401、第一移栽滑轨;3402、第一移栽滑块;3403、第二移栽滑块;3404、第二移栽滑轨;3405、移栽支杆;3406、移栽固定块;3407、移栽顶升气缸;3408、托板;3409、拉伸气缸;3410、抓手;3411、齿条;3412、齿轮;5101、第一反斗底座;5102、第一反斗滑轨;5103、第二反斗底座;5104、第二反斗滑轨;5105、平移架;5106、翻转架;5107、反斗顶升气缸;5108、反斗顶紧气缸;5109、反斗提升气缸;5110、反斗固定板;5111、翻转板;5112、反斗翻转气缸;5113、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包括:多个倒槽机构1、皮带线机构2、上线机构3、悬挂线机构4、下线机构5、多个元件卷绕机6和喷金机7,所述倒槽机构1倾斜设置在所述元件卷绕机6和所述皮带线机构2的一端之间,所述皮带线机构2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3中,所述悬挂线机构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3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线机构5上方,所述喷金机7设置在所述悬挂线机构4中部的一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元件卷绕机6和所述喷金机7均是现有技术,分别用于产生卷绕的电容器元件以及对卷绕好的电容器元件进行喷金的工艺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槽机构,有利于将从元件卷绕机中所制造的多种电容器元件通过皮带线机构运输,并被上线机构转运至悬挂线机构,随着悬挂线运转至喷金机中进行喷金操作,然后再随悬挂线转运至下线机构完成电容器元件从制造到喷金再到下线的全部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人工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喷金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发病率。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倒槽机构1包括:两个侧板11、垫板12、阻挡架13和阻挡胶条14,两个所述侧板11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垫板12两侧,所述阻挡架13为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1中部的龙门状结构,所述阻挡胶条14一端与所述阻挡架13顶端连接,另一端适配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1与所述垫板12所形成的空间中。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板和垫板有利于为从元件卷绕机中出来的电容器元件提供限位通道,阻挡架和阻挡胶条则有利于减缓电容器元件下落至皮带线机构的速度。
优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皮带线机构2包括:多个桥架21、多个隔板22、定位挡板23、皮带架24和传送皮带25,所述传送皮带25设置在所述皮带架24中间,多个所述隔板22平行设置在所述桥架21下方,所述隔板22设置在所述传送皮带25上方,所述桥架21跨设在所述皮带架24上,所述定位挡板23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22的一端,所述倒槽机构1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22未设置所述定位挡板23的一端;所述桥架21为龙门状结构,所述桥架21水平段上设置有桥架滑孔212,所述桥架滑孔212为条形通孔,所述桥架滑孔212内滑动设置有多个桥架滑块211,多个所述桥架滑块211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隔板22顶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挡板23上可设置传感器,配合控制机构来实现信号传输,如当电容器元件顺着所述传送皮带25运动,触碰到所述定位挡板23后,传感器给控制机构信号,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上线机构3中的机械手32对电容器元件进行抓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控制机构可为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机械手32自带的控制器,所涉及到的控制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
所述隔板22设置在所述传送皮带25上方时,需要确保电容器元件不从两者之间通过,而是顺着两个所述隔板22所形成的通道在所述传送皮带25上位移。
所述桥架21跨设在所述皮带架24上时,龙门状的所述桥架21两个竖直段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皮带架24上没有设置所述传送皮带25的两侧。
多个所述隔板22所形成的通道数量和所述元件卷绕机6的数量相对应,即在所述隔板22所形成的多个通道和多个所述元件卷绕机6之间,一一对应倾斜设置多个所述倒槽机构1。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桥架滑块带动多个隔板在桥架滑孔中滑动,有利于使多个隔板两两之间形成不同宽度的通道,供不同尺寸的电容器元件通过,定位挡板则有利于避免通过传送皮带转运的电容器元件掉落。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线机构3包括:桁架31、机械手32、抓取部件33、两个移栽机34和两个定位架35,所述抓取部件33安装在所述机械手32末端,所述机械手32吊装在所述桁架31上,两个所述定位架35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机械手32两边,两个所述移栽机34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架35远离所述机械手32的一端,所述定位挡板23设置在两个所述定位架35之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抓取部件33的结构需要和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相对应,只要能稳定地对电容器元件进行取放即可,所以所述抓取部件33的具体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并未做过多说明。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机械手配合抓取部件有利于将皮带线机构中的电容器元件进行取放,移栽机配合定位架则有利于对放置电容器元件的部件进行取放。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定位架35包括:定位架本体351、两个分隔板352、四个定位顶紧气缸353、四个定位提升气缸354和两个限位气缸355,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为H形结构,两个所述分隔板352并排竖直设置在所述定位架本体351的中间水平段上,两个所述分隔板352与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之间形成两个工位,四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354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354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工位的两端,两个所述限位气缸355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工位的底端,四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一一对应同轴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位中心的所述分隔板352和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上端侧壁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工位指的是所述分隔板352、所述定位架本体351竖直段上部以及中间水平段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两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354一一对应安装在两个工位左侧的立柱上,即所述定位架本体351左侧竖直段上部以及右侧的所述分隔板352上;两个所述限位气缸355设置在工位底端的位置处于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中间水平段上。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架上设置两个工位有利于同时放置两个元件框,提高机械手取放电容器元件的效率,定位顶紧气缸、定位提升气缸和限位气缸有利于配合元件框的结构对元件框进行固定。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移栽机34包括:两个第一移栽滑轨3401、第一移栽滑块3402、第二移栽滑块3403、两个第二移栽滑轨3404、两个移栽支杆3405、移栽固定块3406、两个移栽顶升气缸3407、两个托板3408、拉伸气缸3409、两个抓手3410、两个齿条3411和齿轮3412;所述第一移栽滑块3402滑动设置在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移栽滑轨3401上,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移栽滑块3402顶端,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和所述第一移栽滑轨3401垂直,所述第二移栽滑块3403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上,两个所述移栽支杆3405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栽滑块3403顶端,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设置在所述移栽支杆3405顶端,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3407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顶端,两个所述托板3408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3407的输出轴,所述托板3408和所述抓手3410朝向所述定位架35的方向设置,所述拉伸气缸3409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远离所述定位架35的一端,两个所述抓手3410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左右两端的倒置L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齿条3411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抓手3410,两个所述齿条3411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远离所述定位架35的一端,所述齿轮3412与两个所述齿条3411相互啮合,所述拉伸气缸3409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抓手3410。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移栽滑轨和第二移栽滑轨有利于为移栽机在平面上的位移提供通道,移栽顶升气缸配合托板有利于将元件框从悬挂线机构中取出和放回至悬挂线机构中,拉伸气缸配合抓手、齿条和齿轮,有利于夹紧元件框。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悬挂线机构4包括:线体41、多个小车42和多个元件框43,多个所述小车42底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元件框43可拆卸连接,所述小车42顶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线体41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小车42在所述线体41上的运动还需要电机提供动力。
在所述线体41上设置有上线工位、暂存工位、喷金工位和下线工位,上线工位设置在所述线体41上与所述上线机构3相对应的部位,喷金工位设置在所述线体41上与所述喷金机7相对应的部位,下线工位设置在所述线体41上与所述下线机构5相对应的部位,暂存工位设置在所述线体41上与喷金工位平行的线体岔道上。在每种类型的工位前配置有读写头,每个小车42上设置有载码体,当所述小车42进入各工位前时,由读写头读取载码体,经控制机构比对后,对小车执行分道、暂停等操作。上述过程中的读写头、载码体以及控制机构的控制均属于现有技术。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车挂着元件框在线体上运动,有利于将元件框转运至上线机构、喷金机和下线机构处,进而完成对电容器元件的喷金和转运。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元件框43包括:元件框本体431、两个挂钩432、两个元件框滑槽433、压板434、两个弹性推杆435、两个限位孔436和限位块437,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为锥形环状结构,所述挂钩432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顶端,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433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上端左右侧壁上的条形通孔,所述压板434为两端一一对应上下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433内的板状结构,所述弹性推杆435设置在所述压板434和所述元件框本体431顶端内壁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孔436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下端左右侧壁上,所述限位块437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底端,所述挂钩432悬挂在所述小车42底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限位孔436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上的位置需要与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在所述定位架本体351和所述分隔板352上的高度相适配,即当所述元件框43放置在所述分隔板352与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之间形成的工位上时,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要能插入所述限位孔436中,对所述元件框43进行限位固定。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元件框本体配合元件框滑槽、压板和弹性推杆有利于调整存放电容器元件的空间,将叠放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压紧,减少多个电容器元件的晃动,便于对元件框进行转运以及取放;限位孔和限位块则有利于配合限位气缸和定位顶紧气缸将元件框固定在定位架的工位中。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下线机构5包括:反斗部件51、两个排料部件52和输送线53,两个所述排料部件52为上下设置的传送带,所述反斗部件51设置在所述排料部件52旁边,所述输送线53为尺寸与单个电容器元件相适配,且侧端与下方的所述排料部件52连接的传送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所述排料部件52上下设置时,上方排料部件52承接从所述反斗部件51中落下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并顺着上方的传送带掉落至下方排料部件52中的传送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53侧端与下方的所述排料部件52连接时,在所述输送线53侧端与下方的所述排料部件52之间设置一个倾斜向下的板状结构,用来供从下方所述排料部件52中出来的多个电容器元件顺着板状结构进入所述输送线53中,如图11所示。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反斗部件有利于对线体上的元件框进行取放,并将取下元件框中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倒在排料部件上,排料部件配合输送线则有利于将混乱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分拣成单个排列后输送下料。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反斗部件51包括:第一反斗底座5101、两个第一反斗滑轨5102、第二反斗底座5103、多个第二反斗滑轨5104、两个平移架5105、两个翻转架5106、两个反斗顶升气缸5107、两个反斗顶紧气缸5108、两个反斗提升气缸5109、两个反斗固定板5110、两个翻转板5111、两个反斗翻转气缸5112和两个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两个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底座5101上,所述第二反斗底座510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上,多个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底座5103上,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与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垂直,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相互平行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上,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顶端,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顶端,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5107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上,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5110为一一对应垂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上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顶紧气缸5108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5107上方,两个所述反斗提升气缸5109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5110远离所述反斗部件51中心端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为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连接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5112底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铰接,顶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底端铰接。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反斗底座在第一反斗滑轨上滑动有利于调整反斗部件和元件框之间的距离,使反斗部件更好的取放元件框;反斗顶升气缸有利于带动元件框升降,从而实现元件框在线体上的取放;平移架在第二反斗滑轨上滑动,使两个平移架相互靠近,同时反斗顶紧气缸配合限位孔,有利于固定元件框;反斗提升气缸有利于将压板在元件框滑槽内移动,进而将元件框内固定好的多个电容器元件顶端压板松开,从而实现电容器元件的倒出;反斗翻转气缸则有利于将固定好的元件框翻转至排料部件上。
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以一种电容器元件为例来进行说明。
电容器元件从元件卷绕机6中出来后,先顺着侧板11和垫板12所形成的通道滚落,经过阻挡胶条14减缓速度后进入相邻两个隔板22所形成的通道中,随传送皮带25运动至接触定位挡板23。
接着机械手32利用抓取部件33抓取电容器元件,并由下至上逐次将多个电容器元件叠放在元件框43中,在叠放的过程中,定位提升气缸354推动压板434在元件框滑槽433中向上滑动,元件叠放完成后,定位提升气缸354退回,弹性推杆435对压板434向下施加作用力,压板434受到压力后下移并压紧最上一层的电容器元件。
然后拉伸气缸3409退回,带动抓手3410收缩,抓手3410将元件框本体431的上方夹紧,定位顶紧气缸353和限位气缸355退回,取消元件框43在定位架35上的固定,移栽顶升气缸3407带动托板3408向上运动使元件框43脱离定位架35。元件框43随第二移栽滑块3403在第二移栽滑轨3404上移动至小车42处,移栽顶升缸3407带动托板3408向下运动将挂钩432悬挂在小车42底端,完成上线动作。
再接着小车42带着元件框43在线体41上运动至与喷金机7相对应的喷金工位,喷金机7对多个电容器元件进行喷金(在喷金过程中,会涉及到喷金机7内的部件对元件框43取放以及对叠加好的多个电容器元件进行喷金,这些步骤所涉及到的结构均是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过多说明)后,小车42带着喷金完成后的元件框43在线体41上运动至下线工位。
再然后反斗顶升气缸5107向上推出,将元件框43从线体41上取下,与此同时两个平移架5105在第二反斗滑轨5104上相向运动,带动两个翻转架5106夹紧元件框43,反斗顶紧气缸5108也推出至限位孔436中,进一步固定元件框43。元件框43随第二反斗底座5103在第一反斗滑轨5102上移动至排料部件52前,反斗翻转气缸5112在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上推出,同时带动翻转板5111转动,将已经夹紧的元件框43翻转至排料部件52上,此时反斗提升气缸5109带动压板434在元件框滑槽433内向上推出,元件框本体431中叠放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失去压力后散落至排料部件52上,并进入输送线53,随着输送线53的运转,多个散乱的电容器元件便会有序的放置在输送线53上。
最后反斗翻转气缸5112和反斗提升气缸5109退回,元件框43随第二反斗底座5103在第一反斗滑轨5102移回小车42下方,反斗顶升气缸5107、平移架5105和反斗顶紧气缸5108依次退回使元件框43的挂钩432悬挂在小车42底端,空的元件框43随线体41运动至上线工位,完成下一次动作循环。
上述过程中,各气缸的推出和退回均由控制机构,如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倒槽机构(1)、皮带线机构(2)、上线机构(3)、悬挂线机构(4)、下线机构(5)、元件卷绕机(6)和喷金机(7),所述倒槽机构(1)倾斜设置在所述元件卷绕机(6)和所述皮带线机构(2)的一端之间,所述皮带线机构(2)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3)中,所述悬挂线机构(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线机构(3)中,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下线机构(5)上方,所述喷金机(7)设置在所述悬挂线机构(4)中部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槽机构(1)包括:两个侧板(11)、垫板(12)、阻挡架(13)和阻挡胶条(14),两个所述侧板(11)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垫板(12)两侧,所述阻挡架(13)为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1)中部的龙门状结构,所述阻挡胶条(14)一端与所述阻挡架(13)顶端连接,另一端适配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11)与所述垫板(12)所形成的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线机构(2)包括:多个桥架(21)、多个隔板(22)、定位挡板(23)、皮带架(24)和传送皮带(25),所述传送皮带(25)设置在所述皮带架(24)中间,多个所述隔板(22)平行设置在所述桥架(21)下方,所述隔板(22)设置在所述传送皮带(25)上方,所述桥架(21)跨设在所述皮带架(24)上,所述定位挡板(23)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22)的一端,所述倒槽机构(1)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22)未设置所述定位挡板(23)的一端;
所述桥架(21)为龙门状结构,所述桥架(21)水平段上设置有桥架滑孔(212),所述桥架滑孔(212)为条形通孔,所述桥架滑孔(212)内滑动设置有多个桥架滑块(211),多个所述桥架滑块(211)底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隔板(22)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机构(3)包括:桁架(31)、机械手(32)、抓取部件(33)、两个移栽机(34)和两个定位架(35),所述抓取部件(33)安装在所述机械手(32)末端,所述机械手(32)吊装在所述桁架(31)上,两个所述定位架(35)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机械手(32)两边,两个所述移栽机(34)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架(35)远离所述机械手(32)的一端,所述定位挡板(23)设置在两个所述定位架(3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35)包括:定位架本体(351)、两个分隔板(352)、四个定位顶紧气缸(353)、四个定位提升气缸(354)和两个限位气缸(355),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为H形结构,两个所述分隔板(352)并排竖直设置在所述定位架本体(351)的中间水平段上,两个所述分隔板(352)与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之间形成两个工位,四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354)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提升气缸(354)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工位的两端,两个所述限位气缸(355)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工位的底端,四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两两分成两组,每组的两个所述定位顶紧气缸(353)一一对应同轴设置在靠近所述工位中心的所述分隔板(352)和所述定位架本体(351)上端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机(34)包括:两个第一移栽滑轨(3401)、第一移栽滑块(3402)、第二移栽滑块(3403)、两个第二移栽滑轨(3404)、两个移栽支杆(3405)、移栽固定块(3406)、两个移栽顶升气缸(3407)、两个托板(3408)、拉伸气缸(3409)、两个抓手(3410)、两个齿条(3411)和齿轮(3412);
所述第一移栽滑块(3402)滑动设置在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移栽滑轨(3401)上,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移栽滑块(3402)顶端,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和所述第一移栽滑轨(3401)垂直,所述第二移栽滑块(3403)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移栽滑轨(3404)上,两个所述移栽支杆(3405)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移栽滑块(3403)顶端,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设置在所述移栽支杆(3405)顶端,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3407)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顶端,两个所述托板(3408)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移栽顶升气缸(3407)的输出轴,所述托板(3408)和所述抓手(3410)朝向所述定位架(35)的方向设置,所述拉伸气缸(3409)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远离所述定位架(35)的一端,两个所述抓手(3410)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左右两端的倒置L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齿条(3411)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抓手(3410),两个所述齿条(3411)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移栽固定块(3406)远离所述定位架(35)的一端,所述齿轮(3412)与两个所述齿条(3411)相互啮合,所述拉伸气缸(3409)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抓手(34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线机构(4)包括:线体(41)、多个小车(42)和多个元件框(43),多个所述小车(42)底端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元件框(43)可拆卸连接,所述小车(42)顶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线体(4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框(43)包括:元件框本体(431)、两个挂钩(432)、两个元件框滑槽(433)、压板(434)、两个弹性推杆(435)、两个限位孔(436)和限位块(437),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为锥形环状结构,所述挂钩(432)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顶端,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433)为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上端左右侧壁上的条形通孔,所述压板(434)为两端一一对应上下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元件框滑槽(433)内的板状结构,所述弹性推杆(435)设置在所述压板(434)和所述元件框本体(431)顶端内壁之间,两个所述限位孔(436)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下端左右侧壁上,所述限位块(437)设置在所述元件框本体(431)底端,所述挂钩(432)悬挂在所述小车(42)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机构(5)包括:反斗部件(51)、两个排料部件(52)和输送线(53),两个所述排料部件(52)为上下设置的传送带,所述反斗部件(51)设置在所述排料部件(52)旁边,所述输送线(53)为尺寸与单个电容器元件相适配,且侧端与下方的所述排料部件(52)连接的传送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斗部件(51)包括:第一反斗底座(5101)、两个第一反斗滑轨(5102)、第二反斗底座(5103)、多个第二反斗滑轨(5104)、两个平移架(5105)、两个翻转架(5106)、两个反斗顶升气缸(5107)、两个反斗顶紧气缸(5108)、两个反斗提升气缸(5109)、两个反斗固定板(5110)、两个翻转板(5111)、两个反斗翻转气缸(5112)和两个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
两个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底座(5101)上,所述第二反斗底座(510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上,多个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底座(5103)上,所述第一反斗滑轨(5102)与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垂直,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相互平行且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反斗滑轨(5104)上,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顶端,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顶端,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5107)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架(5106)上,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5110)为一一对应垂直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上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顶紧气缸(5108)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顶升气缸(5107)上方,两个所述反斗提升气缸(5109)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反斗固定板(5110)远离所述反斗部件(51)中心端的侧壁上,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为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平移架(5105)连接的板状结构,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5112)底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反斗翻转气缸铰接板(5113)铰接,顶端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翻转板(5111)底端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3004.7U CN220844190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13004.7U CN220844190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44190U true CN220844190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7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13004.7U Active CN220844190U (zh) | 2023-09-15 | 2023-09-15 |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44190U (zh) |
-
2023
- 2023-09-15 CN CN202322513004.7U patent/CN2208441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71716U (zh) | 一种Tray盘不停机上下料装置 | |
CN107555188B (zh) | 一种正方形错位码砖生产线 | |
CN106315216A (zh) | 一种托盘自动堆叠机 | |
CN218967994U (zh) | 一种圆柱形中空电池壳收料装置 | |
CN115351551A (zh) | 一种直接缝铁心生产片料传输定位装置 | |
CN113264357A (zh) | 水平式六轴夹纸收放板机 | |
CN112824261B (zh) | 一种双组托盘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20844190U (zh) | 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元件喷金传送装置 | |
CN214358546U (zh) | 暂存机 | |
CN111085708B (zh) | 自浮式汽车制件加工输送线 | |
CN117623005A (zh) | 一种玻璃纤维络纱用自动卸纱系统 | |
CN215325676U (zh) | 立柱式低位瓶子码垛机 | |
CN217837512U (zh) | 一种连续上料机构 | |
CN213737485U (zh) | 一种分度盘自动上料机 | |
CN217229293U (zh) | 水平式六轴夹纸收放板机 | |
CN116277736A (zh) | 一种注塑瓶体收集码放系统 | |
CN109175358A (zh) | 一种配合粉末成型机使用的自动供料收料设备 | |
CN114852415A (zh) | 一种卡牌自动抓取与装箱的装置 | |
CN116692498B (zh) | 一种全自动低位卸瓶方法及卸瓶系统 | |
CN221607153U (zh) | 一种玻璃瓶整理用码垛机 | |
CN221369410U (zh) | 一种集装箱前端框用立式存储设备 | |
CN220925656U (zh) | 一种物料转运排料设备 | |
CN219948691U (zh) | 装盒机构 | |
CN116367075B (zh) | 振动喇叭自动生产线 | |
CN216376613U (zh) | 用于罐头生产的码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