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3417U -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3417U
CN220833417U CN202322153729.XU CN202322153729U CN220833417U CN 220833417 U CN220833417 U CN 220833417U CN 202322153729 U CN202322153729 U CN 202322153729U CN 220833417 U CN220833417 U CN 220833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load
patient
base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37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玮
张巍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orthern Jiangs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21537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3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3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3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一侧的第一抬高机构和设置于底座另一侧的第二抬高机构;所述第一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承重板A和充气部A;所述承重板A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A相连;所述第二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臂部的承重板B和充气部B;所述承重板B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B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抬高机构和第二抬高机构,满足了对患者上臂部的无极调节,利用第二气囊袋的充放气实现对承重板B的抬升和复位,不仅实现对患者上臂抬升角度的调节,还满足对患者臂部放置高度的调节,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抬高角度的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的提升,上肢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石膏托外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固定方式,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骨折容易对伤肢血管、筋膜等造成创伤,导致发生肿胀现象。肿胀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其依从性,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感染,严重的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住院后长时间卧床,伤肢体位的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卧床期间,体位的安置是保证伤肢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消肿的重要措施之一。需将伤肢抬高10°-30°,且维持功能位,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目前临床大多使用抬高垫抬高法,使用的工具是抬高垫,材质多为皮革面、内芯为棉布面料,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石膏托较重,抬高垫材质软塌,受压后易变形、移位,降低抬高垫的支撑性;因为骨折的部位及受伤程度的不同,石膏托的形状也会因人而异,手肘部被固定成特定位置,如“L”型、“I”型等,抬高垫高度不能根据石膏托的实际角度进行随意调节,临床使用的抬高垫大多只抬高前臂,抬高忽略了对伤肢臂部的支撑,加重病人的疼痛感,伤肢的肩部关节也因为体位垫发挥不了作用,导致病人伤口被牵拉引起疼痛感,影响睡眠质量,延缓伤口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抬高角度的调节,符合石膏托病人需求,解决了当前临床采用抬高垫对采用石膏托的患者进行辅助恢复,效果不好,易造成患者不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一侧的第一抬高机构和设置于底座另一侧的第二抬高机构;
所述第一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承重板A和充气部A;所述承重板A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A相连,通过充气部A的充放气驱动承重板抬升和复位;
所述第二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臂部的承重板B和充气部B;所述承重板B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B相连,通过充气部A的充放气驱动承重板抬升和复位。
可选地,所述充气部A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一橡胶软管和第一充气球;所述第一气囊袋的一端与承重板A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第一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袋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充气球相连通;所述第一橡胶软管上还设有气阀帽A。
可选地,所述承重板A上设有垫体A,所述垫体A为U形,用于限位患者的前臂。
可选地,所述充气部B包括第二气囊袋、第二橡胶软管和第二充气球;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一端与承重板B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第二气囊袋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充气球相连通;所述第二橡胶软管上还设有气阀帽B。
可选地,所述承重板B上设有垫体B,所述垫体B为U形,用于限位患者的臂部。
可选地,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形板体、多个设置于L形板体上的固定孔和多个设置于垫体B上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均匀分布于所述垫体B上,用于将垫体B绑系于L形板体上。
可选地,所述垫体A和垫体B的内侧均设有乳胶垫,用于缓冲并增加患者上肢受到的摩擦力。
可选地,所述承重板A与底座的连接处还设有角度器,用于判断承重板A的抬起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抬高机构和第二抬高机构,利用第一气囊袋的充放气实现对承重板A的抬升和复位,满足了对患者上臂部的无极调节,同时利用第二气囊袋的充放气实现对承重板B的抬升和复位,不仅实现对患者上臂抬升角度的调节,还满足对患者臂部放置高度的调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效果,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抬高角度的调节,符合病人需求,解决了当前临床使用抬高垫对采用石膏托的患者进行辅助恢复,效果不好,易造成患者不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将L形板体的一部分压在床垫下,另一部分可与病床侧栏相贴合,将垫体B上的固定带穿过L形板体另一部分上的固定孔,将垫体B与L形板体系紧,利用床垫和床栏的阻挡实现了对整个底座的固定,有利于卧床病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的承重板A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的承重板B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的L形板体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01、承重板A;202、充气部A;2021、第一气囊袋;2022、第一橡胶软管;2023、第一充气球;3、气阀帽A;4、角度器;501、承重板B;502、充气部B;5021、第二气囊袋;5022、第二橡胶软管;5023、第二充气球;6、垫体A;7、垫体B;8、乳胶垫;901、L形板体;902、固定孔;903、固定带;10、气阀帽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右侧的第一抬高机构和设置于底座1左侧的第二抬高机构;具体的,第一抬高机构包括承重板A201和充气部A202;充气部A202包括第一气囊袋2021、第一橡胶软管2022和第一充气球2023;承重板A201用于支撑病患伤肢的上臂部,第一气囊袋2021的顶端与承重板A201底部的右侧固接,承重板A201的左侧通过连接件与底座1的顶部铰接,第一橡胶软管2022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袋202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充气球2023连通,且第一橡胶软管2022上安装有气阀帽A3;通过第一充气球2023对第一气囊袋2021进行充气,气阀帽A3对第一气囊袋2021进行放气,实现了承重板A201抬升和复位的无极调节;
承重板A201与底座1的连接处还设有角度器4,角度器4安装于承重板A201与底座1相连的连接件上,便于医护判断承重板A201的抬起角度。
第二抬高机构包括承重板B501和充气部B502;充气部B502包括第二气囊袋5021、第二橡胶软管5022和第二充气球5023;承重板B501用于支撑病患伤肢的臂部,第二气囊袋5021的顶端与承重板B501底部的左侧固接,承重板B501的右侧通过连接件与底座1的顶部铰接,第二橡胶软管5022的一端与第二气囊袋502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充气球5023连通,且第二橡胶软管5022上安装有气阀帽B10;通过第二充气球5023对第二气囊袋5021进行充气,气阀帽B10对第二气囊袋5021进行放气,实现了承重板B501抬升和复位的无极调节。
通过第一抬高机构和第二抬高机构不仅能实现对患者上臂抬升角度的调节,还满足对患者臂部放置高度的调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效果,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抬高角度的调节,符合病人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避免病人伤肢脱离承重板A201和承重板B501,承重板A201和承重板B501的顶部还分别粘黏有垫体A6和垫体B7,本实施例中,垫体A6和垫体B7均为U形,且内侧粘黏有乳胶垫8,病人可将伤肢的上臂部放置于垫体A6中,臂部放置于垫体B7中,同时乳胶垫8也能增加病人伤肢受到的摩擦力。
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L形板体901、多个设置于L形板体901上的固定孔902和多个设置于垫体B7上与固定孔902相适配的固定带903;L形板体901具有竖直区域和水平区域,多个固定孔902开设于L形板体901的竖直区域并均匀分布,多个固定带903固接于垫体B7的前后两侧并在垫体B7上均匀排布,本实施例中,固定带903为魔术贴,通过将固定带903穿入固定孔902中将垫体B7绑系于L形板体901上,在使用时,将L形板体901的水平区域压在床垫下,竖直区域与病床侧栏相贴合,将垫体B7上的固定带903穿过L形板体901竖直区域上的固定孔902,使得垫体B7与L形板体901系紧,通过利用床垫和床栏的阻挡实现了对整个底座1的固定,有利于卧床病人的使用。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针对坐姿病患,病患可将伤肢的上臂部放置与垫体A6中,将臂部放置于垫体B7中,之后按压第一充气球2023向第一气囊袋2021中充气,第一气囊袋2021鼓起并抬升承重板A201,直到承重板A201抬起的角度适宜后停止充气,再根据病患对舒适度的反馈按压第二充气球5023向第二气囊袋5021中充气,将承重板B501抬升至合适角度,需要对承重板A201或承重板B501进行复位时,只需打开气阀帽A3或气阀帽B10即可;
针对卧床病患,可首先将L形板体901的水平区域压在床垫下,将竖直区域与病床侧栏相贴合,再将垫体B7上的固定带903穿过L形板体901竖直区域上的固定孔902,最后通过固定带903使得垫体B7与L形板体901系紧,完成了对底座1的固定,再将病患的伤肢放置于支撑板A和支撑板B上,支撑板A和支撑板B的调节方式如上述,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一侧的第一抬高机构和设置于底座另一侧的第二抬高机构;
所述第一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前臂的承重板A和充气部A;所述承重板A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A相连,通过充气部A的充放气驱动承重板抬升和复位;
所述充气部A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一橡胶软管和第一充气球;所述第一气囊袋的一端与承重板A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第一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袋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充气球相连通;所述第一橡胶软管上还设有气阀帽A;
所述第二抬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患者臂部的承重板B和充气部B;所述承重板B的一侧与底座铰接,另一侧与充气部B相连,通过充气部A的充放气驱动承重板抬升和复位;
所述充气部B包括第二气囊袋、第二橡胶软管和第二充气球;所述第二气囊袋的一端与承重板B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第二气囊袋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充气球相连通;所述第二橡胶软管上还设有气阀帽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A上设有垫体A,所述垫体A为U形,用于限位患者的前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B上设有垫体B,所述垫体B为U形,用于限位患者的臂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形板体、多个设置于L形板体上的固定孔和多个设置于垫体B上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固定带;多个所述固定带均匀分布于所述垫体B上,用于将垫体B绑系于L形板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A和垫体B的内侧均设有乳胶垫,用于缓冲并增加患者上肢受到的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A与底座的连接处还设有角度器,用于判断承重板A的抬起角度。
CN202322153729.X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Active CN220833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729.XU CN22083341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729.XU CN22083341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3417U true CN220833417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3729.XU Active CN220833417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3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89432U (zh) 一种俯卧式全中枢放疗辅助装置
CN220833417U (zh) 一种上肢辅助理疗装置
CN205548935U (zh) 可调式肩关节外展包
CN206482767U (zh) 手臂抬高装置
CN110584859A (zh) 一种医疗器械
CN211326338U (zh)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支架
CN207203023U (zh) 一种新型下肢抬高支具
CN217611783U (zh) 一种医用创伤骨科牵引装置
CN201595976U (zh) 一次性充气式改良布朗氏架
CN221556465U (zh) 一种下肢抬高垫
CN218552609U (zh)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梯形垫
CN221904646U (zh) 一种肩关节复位辅助装置
CN2489755Y (zh) 担架垫
CN215384975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踝关节防护装置
CN219630007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充气脚圈
CN217472318U (zh) 手术床脚部支架
CN223054664U (zh) 一种肛肠术后俯卧位垫
CN219743182U (zh) 一种预防足跟压力性损伤的垫枕
CN220385132U (zh) 一种可调节阴囊手术压迫止血装置
CN220572345U (zh) 一种骨折患者用防压力损伤固定器
CN219763873U (zh) 一种偏瘫患者足部康复装置
CN211705126U (zh) 卧位防滑固定装置
CN219022026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下肢骨折术后支撑枕
CN210056561U (zh) 乳腺癌术后多功能充气托枕
CN211610485U (zh) 支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