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1968U -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1968U
CN220741968U CN202322367212.0U CN202322367212U CN220741968U CN 220741968 U CN220741968 U CN 220741968U CN 202322367212 U CN202322367212 U CN 202322367212U CN 220741968 U CN220741968 U CN 220741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ox
bearing seat
forming
de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672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志宏
段世茂
吴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gz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gz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gz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gze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672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1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1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1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座,所述底座顶部且位于承接座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承接座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成型机构,所述承接座的顶部且位于滑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成型盒,所述成型盒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成型盒上且位于开模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顶合板向下进行位移,顶合板带动连接杆一起移动,连接杆带动在限位管的内侧挡块进行向下的位移,挡块带动伸缩杆进行收缩,从而使得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被模板冲压的更加紧实,减少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产生气泡。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磨具(Injection Molds)也被称为注塑模具或塑料模具,是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关键工具。它是一个具有空腔的金属模具,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其中,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冷却和固化,最终形成所需的塑料制品。
在对模具进行冲压的过程中,通过模具对模具上压合固定的形状,若是对其压合的不够紧实,容易使得成型后的模具中存留气泡,从而影响模具的生产质量,并且在模具成型之后,模具容易与其安装结构发生粘连,从而影响脱模。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座,所述底座顶部且位于承接座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承接座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成型机构,所述承接座的顶部且位于滑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成型盒,所述成型盒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成型盒上且位于开模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杆顶部固定安装的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延伸至盖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连接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滑杆上滑动安装的压合板,所述压合板的顶部与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压合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模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开模机构包括成型盒内侧底部固定安装的脱模盒,所述脱模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载管,所述装载管的内侧滑动安装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合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杆延伸至装载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堵头,所述装载管上且位于堵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延伸至成型盒的外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成型盒内侧固定安装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合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延伸至限位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伸缩杆外侧且位于限位管与挡块之间套设有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侧面对称安装有固定耳。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合板向下进行位移,顶合板带动连接杆一起移动,连接杆带动在限位管的内侧挡块进行向下的位移,挡块带动伸缩杆进行收缩,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带动弹簧进行收缩,弹簧形变收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挡块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被模板冲压的更加紧实,减少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产生气泡;
通过对堵头下部的输液管进行泵送液体,液体推动堵头向上进行位移,堵头带动脱模杆一起移动,脱模杆带动顶合板一起移动,直至顶合板带动成型后的模具伸出成型盒,从而可以实现在模具成型之后,能够将模具与其安装结构进行便捷的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耳;3、承接座;4、固定杆;5、盖板;6、气缸;7、连接头;8、压合板;9、滑杆;10、成型盒;11、脱模盒;12、装载管;13、脱模杆;14、堵头;15、输液管;16、顶合板;17、连接杆;18、限位管;19、伸缩杆;20、弹簧;21、挡块;22、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座3,底座1顶部且位于承接座3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承接座3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滑杆9,滑杆9上设置有成型机构,承接座3的顶部且位于滑杆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成型盒10,成型盒10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开模机构,成型盒10上且位于开模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进行推动,使得模具进行冲压成型,通过驱动机构的反向移动,使得本装置能够留有充足的脱模空间,通过开模机构在模具成型之后,带动模具在成型盒10上进行脱模,方便使用,通过缓冲机构在对模具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使得模具压合的更加紧实,防止气泡的产生,从而提升模具的生产质量。
请参阅图1-5,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杆4顶部固定安装的盖板5,盖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6,盖板5可以对气缸6进行固定和限位,气缸6延伸至盖板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连接头7,连接头7用于承接气缸6与压合板8,并且两者之间能够拆卸,便于维护,成型机构包括滑杆9上滑动安装的压合板8,压合板8的顶部与连接头7固定连接,压合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模板22,通过启动气缸6,气缸6带动连接头7向下进行位移,连接头7带动压合板8向下进行位移,与此同时压合板8在滑杆9上向下进行滑动,防止在对塑料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压合板8发生偏移,压合板8带动模板22对塑料进行加压,通过模板22使得模具在成型盒10的内部进行成型。
请参阅图1-5,开模机构包括成型盒10内侧底部固定安装的脱模盒11,脱模盒11由二分之一空心长方体构成,脱模盒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载管12,装载管12有二分之一空心圆柱体构成,装载管12的内侧滑动安装有脱模杆13,通过对脱模杆13的上下推动使得顶合板16进行升降,脱模杆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合板16,脱模杆13延伸至装载管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堵头14,堵头14与装载管12的内部是紧密贴合的,堵头14两侧的推动液体通过堵头14进行分隔,装载管12上且位于堵头1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输液管15,输液管15延伸至成型盒10的外部,通过对堵头14下部的输液管15进行泵送液体,液体推动堵头14向上进行位移,堵头14带动脱模杆13一起移动,脱模杆13带动顶合板16一起移动,直至顶合板16带动成型后的模具渗出成型盒10,另外,模具成型之后,气缸6带动连接头7向上进行位移,连接头7带动压合板8向上进行位移,压合板8带动模板22向上进行位移,直至模板22与成型盒10之间留有充足的脱模空间。
请参阅图1-5,缓冲机构包括成型盒10内侧固定安装的限位管18,限位管1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9,顶合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延伸至限位管1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挡块21,伸缩杆19外侧且位于限位管18与挡块21之间套设有弹簧20,顶合板16向下进行位移,顶合板16带动连接杆17一起移动,连接杆17带动在限位管18的内侧挡块21进行向下的位移,挡块21带动伸缩杆19进行收缩,在伸缩杆19收缩的过程中带动弹簧20进行收缩,弹簧20形变收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挡块2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被模板22冲压的更加紧实。
请参阅图1-5,底座1的侧面对称安装有固定耳2,通过固定耳2可以实现对本装置的固定与安装。
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融化的塑料导入至成型盒10的内侧,通过顶合板16对塑料进行底部的格挡,使得模具成型在顶合板16与模板22之间,注塑完成之后,通过启动气缸6,气缸6带动连接头7向下进行位移,连接头7带动压合板8向下进行位移,与此同时压合板8在滑杆9上向下进行滑动,防止在对塑料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压合板8发生偏移,压合板8带动模板22对塑料进行加压,通过模板22使得模具在成型盒10的内部进行成型;
当模具成型之后,通过对堵头14下部的输液管15进行泵送液体,液体推动堵头14向上进行位移,堵头14带动脱模杆13一起移动,脱模杆13带动顶合板16一起移动,直至顶合板16带动成型后的模具伸出成型盒10,从而可以实现在模具成型之后,能够将模具与其安装结构进行便捷的脱模,另外,模具成型之后,气缸6带动连接头7向上进行位移,连接头7带动压合板8向上进行位移,压合板8带动模板22向上进行位移,直至模板22与成型盒10之间留有充足的脱模空间;
在模板22对模具进行挤压的过程中,顶合板16向下进行位移,顶合板16带动连接杆17一起移动,连接杆17带动在限位管18的内侧挡块21进行向下的位移,挡块21带动伸缩杆19进行收缩,在伸缩杆19收缩的过程中带动弹簧20进行收缩,弹簧20形变收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挡块2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被模板22冲压的更加紧实,减少模具在成型的过程中产生气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座(3),所述底座(1)顶部且位于承接座(3)的外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承接座(3)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滑杆(9),所述滑杆(9)上设置有成型机构,所述承接座(3)的顶部且位于滑杆(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成型盒(10),所述成型盒(10)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成型盒(10)上且位于开模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
所述开模机构包括成型盒(10)内侧底部固定安装的脱模盒(11),所述脱模盒(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载管(12),所述装载管(12)的内侧滑动安装有脱模杆(13),所述脱模杆(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合板(16);
所述脱模杆(13)延伸至装载管(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堵头(14),所述装载管(12)上且位于堵头(1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输液管(15),所述输液管(15)延伸至成型盒(10)的外部;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成型盒(10)内侧固定安装的限位管(18),所述限位管(1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9);
所述顶合板(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延伸至限位管(1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挡块(21),所述伸缩杆(19)外侧且位于限位管(18)与挡块(21)之间套设有弹簧(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杆(4)顶部固定安装的盖板(5),所述盖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缸(6),所述气缸(6)延伸至盖板(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连接头(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滑杆(9)上滑动安装的压合板(8),所述压合板(8)的顶部与连接头(7)固定连接,所述压合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模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侧面对称安装有固定耳(2)。
CN202322367212.0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741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7212.0U CN220741968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67212.0U CN220741968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1968U true CN220741968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67212.0U Active CN220741968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1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82762U (zh) 一种带侧孔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2074196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安装结构
CN219311898U (zh) 一种注塑模胚
CN218749113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塑料瓶注塑成型设备
CN211616431U (zh) 一种带行位组件的注塑成型加工模具
CN212045725U (zh) 一种长寿命的注塑模具
CN210651639U (zh) 一种快速脱模模具
CN210553225U (zh) 一种五金模具便捷式脱模结构
CN217621880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汽车零件用注塑模具
CN111546588A (zh) 一种组合式注塑模具
CN221022095U (zh) 一种注塑密封模具
CN219820518U (zh) 一种用于带孔产品的脱模结构
CN215396676U (zh) 热流道进浇的储物箱模具内置式抽芯机构
CN22051744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联动机构
CN220348932U (zh) 一种塑料饰件生产模具
CN218966053U (zh) 一种齿条衬套的成型模具
CN218139553U (zh) 一种多模腔的注塑模具
CN218111580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制品辅助脱模装置
CN220784691U (zh) 一种汽车塑胶配件模具用脱模机构
CN218928516U (zh) 一种手机支架用模具
CN219445993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塑胶模具
CN214687707U (zh) 电瓶车前围板用注塑模具
CN212168922U (zh) 一种启动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
CN220482291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模架及模具结构
CN22123303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注塑机取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