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425U -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8425U
CN220728425U CN202322440704.8U CN202322440704U CN220728425U CN 220728425 U CN220728425 U CN 220728425U CN 202322440704 U CN202322440704 U CN 202322440704U CN 220728425 U CN220728425 U CN 220728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air
elevator car
air inlet
inle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07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诚
丁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Ho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07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8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8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8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包括轿厢、固定架、抽风机构和排风机构;轿厢: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扶手,轿厢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箱,进气箱内壁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除味盒,除味盒的内壁放置有袋装活性炭,进气箱内壁的中部设置有电加热管;固定架:其固定连接于轿厢上端的右上角,该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通过进气箱内使用袋装活性炭对外部空气进行除味和去潮,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当轿厢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时,外部的制冷机通入冷气至轿厢内部,当轿厢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时,通过电加热管对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在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过程中适用范围较广。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的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其内壁净高度至少应为2m,电梯轿厢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内壁空气不新鲜,在乘客乘坐的过程中会感觉到胸闷,造成乘客的不适,因此电梯轿厢一般都会设置通风结构。
现有的部分技术,电梯轿厢内壁空间小,不同的室外温度和搭乘人员数量变化大,会对电梯轿厢内产生不同的温度,现有技术分为主动通风和被动通风两种通风方式,而无论主动通风还是被动通风,其共同的思路均是从电梯轿厢侧壁的下部进气,从轿厢的上部边沿排气,电梯轿厢外部的空气直接通过抽风扇进行引入。
现有的部分技术,室外温度无法固定以及搭乘人员数量变化大,现有单一的通风方式进行温控较易使得电梯轿厢忽冷忽热,不能较好的对电梯轿厢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温控调节,对电梯轿厢外部的空气不能较好的进行除湿和去潮,为此,我们提出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通过进气箱内使用袋装活性炭对外部空气进行除味和去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包括轿厢、固定架、抽风机构和排风机构;
轿厢: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扶手,轿厢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箱,进气箱内壁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除味盒,除味盒的内壁放置有袋装活性炭,进气箱内壁的中部设置有电加热管;
固定架:其固定连接于轿厢上端的右上角,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箱,进气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壳,分流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积流壳,积流壳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积流壳下端的内壁和排气箱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抽气管;
抽风机构:其位于进气箱内壁的下侧;
排风机构:其固定连接于排气箱的内壁;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位于轿厢的外部,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加热管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进而实现对电梯轿厢的合理通风结构作业,通过进气箱内使用袋装活性炭对外部空气进行除味和去潮,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当轿厢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时,外部的制冷机通入冷气至轿厢内部,当轿厢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时,通过电加热管对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在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过程中适用范围较广。
进一步的,所述抽风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网、支撑板、抽风电机和抽风电扇片,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进气箱内壁的下侧,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机,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抽风电机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扇片,抽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抽风电扇片的转动为轿厢内部抽入外部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电机、旋转轴和排风电扇片,所述排气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架,所述排风电机固定连接于电机支撑架的上端,排风电机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电扇片,排风电扇片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排风电扇片的转动为轿厢内部的空气进行排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气箱盖,所述进气箱盖通过合页铰接于进气箱的上端,进气箱盖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箱盖把手,通过进气箱盖的打开便于袋装活性炭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分别设置于积流壳的下端四角,照明灯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照明灯为轿厢内部提供光源。
进一步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积流壳下端的左上角,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双向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冷气管,所述冷气管均贯穿于进气箱的外表面和轿厢的上端之间,冷气管以进气箱的中心等角度分布,冷气管的冷气进口均接入外部的制冷机,外部的制冷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外部的制冷机通入冷气至轿厢内部进行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首先电梯轿厢调试人员通过单片机调控温度传感器、照明灯和抽风电机启动,照明灯为轿厢内部提供光源,抽风电机带动抽风电扇片转动,进而使进气箱上侧的外部空气形成负压,外部空气通过进气箱盖的进气孔引流至除味盒的内部,然后外部空气再通过袋装活性炭的吸附再通过底部的排气孔到达进气箱的下侧,然后使外部空气通过分流壳与积流壳之间形成的出风槽进行排出,然后电梯轿厢调试人员再通过单片机调控排风电机启动,排风电机输出轴的下端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排风电扇片进行转动,进而使轿厢内部的空气在积流壳的下端进行负压,进而使轿厢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和抽气管到达排气箱的下侧,最后通过排风电扇片的转动喜下在排气箱的上侧进行排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调控外部的制冷机启动,进而冷气通过冷气管到达分流壳与积流壳之间形成的出风槽进行排出,进而对使轿厢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后,单片机调控电加热管启动,进而对进气箱上侧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再进行排出进气箱的下侧,一定通风时间后,人员关闭外部电源后,通过进气箱盖把手打开进气箱盖,对除味盒内部的袋装活性炭进行更换,进而实现对电梯轿厢的合理通风结构作业,通过进气箱内使用袋装活性炭对外部空气进行除味和去潮,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轿厢内部的温度,当轿厢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时,外部的制冷机通入冷气至轿厢内部,当轿厢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时,通过电加热管对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在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过程中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箱前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积流壳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抽风机构、21第一过滤网、22支撑板、23抽风电机、24抽风电扇片、3排风机构、31排风电机、32旋转轴、33排风电扇片、4冷气管、5进气箱、6固定板、7固定架、8排气箱、9电加热管、10防滑扶手、11单片机、12分流壳、13积流壳、14抽气管、15照明灯、16温度传感器、17进气箱盖、18除味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包括轿厢1、固定架7、抽风机构2和排风机构3;
轿厢1: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扶手10,轿厢1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箱5,进气箱5内壁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除味盒18,除味盒18的内壁放置有袋装活性炭,进气箱5内壁的中部设置有电加热管9,还包括进气箱盖17,进气箱盖17通过合页铰接于进气箱5的上端,进气箱盖17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箱盖把手,还包括冷气管4,冷气管4均贯穿于进气箱5的外表面和轿厢1的上端之间,冷气管4以进气箱5的中心等角度分布,冷气管4的冷气进口均接入外部的制冷机,外部的制冷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当温度传感器16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后,温度传感器16将温度信号传输给单片机11,单片机11调控外部的制冷机启动,进而冷气通过冷气管4到达分流壳12与积流壳13之间形成的出风槽进行排出,进而对使轿厢1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16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后,单片机11调控电加热管9启动,进而对进气箱5上侧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再进行排出进气箱5的下侧,通过温度传感器16实时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当轿厢1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时,外部的制冷机通入冷气至轿厢1内部,当轿厢1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时,通过电加热管9对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
固定架7:其固定连接于轿厢1上端的右上角,固定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箱8,进气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壳12,分流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积流壳13,积流壳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积流壳13下端的内壁和排气箱8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抽气管14,还包括照明灯15,照明灯15分别设置于积流壳13的下端四角,照明灯15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积流壳13下端的左上角,温度传感器16与单片机11双向电连接,电梯轿厢调试人员通过单片机11调控照明灯15和温度传感器16启动,照明灯15为轿厢1内部提供光源,通过温度传感器16实时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
抽风机构2:其位于进气箱5内壁的下侧,抽风机构2包括第一过滤网21、支撑板22、抽风电机23和抽风电扇片24,支撑板22固定连接于进气箱5内壁的下侧,支撑板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机23,支撑板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21,抽风电机23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扇片24,抽风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电梯轿厢调试人员通过单片机11调控抽风电机23启动,照明灯15为轿厢1内部提供光源,抽风电机23带动抽风电扇片24转动,进而使进气箱5上侧的外部空气形成负压,外部空气通过进气箱盖17的进气孔引流至除味盒18的内部,通过抽风电扇片24的转动为轿厢1内部抽入外部空气;
排风机构3:其固定连接于排气箱8的内壁,排风机构3包括排风电机31、旋转轴32和排风电扇片33,排气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架,排风电机31固定连接于电机支撑架的上端,排风电机31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2,旋转轴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电扇片33,排风电扇片33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然后电梯轿厢调试人员再通过单片机11调控排风电机31启动,排风电机31输出轴的下端带动旋转轴32转动,旋转轴32带动排风电扇片33进行转动,进而使轿厢1内部的空气在积流壳13的下端进行负压,进而使轿厢1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和抽气管14到达排气箱8的下侧,最后通过排风电扇片33的转动喜下在排气箱8的上侧进行排出,通过排风电扇片33的转动为轿厢1内部的空气进行排出;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11,单片机11位于轿厢1的外部,单片机1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加热管9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为电加热管9的输出提供动力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电梯轿厢调试人员通过单片机11调控温度传感器16、照明灯15和抽风电机23启动,照明灯15为轿厢1内部提供光源,抽风电机23带动抽风电扇片24转动,进而使进气箱5上侧的外部空气形成负压,外部空气通过进气箱盖17的进气孔引流至除味盒18的内部,然后外部空气再通过袋装活性炭的吸附再通过除味盒18底部的排气孔到达进气箱5的下侧,然后使外部空气通过分流壳12与积流壳13之间形成的出风槽进行排出,然后电梯轿厢调试人员再通过单片机11调控排风电机31启动,排风电机31输出轴的下端带动旋转轴32转动,旋转轴32带动排风电扇片33进行转动,进而使轿厢1内部的空气在积流壳13的下端进行负压,进而使轿厢1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过滤网和抽气管14到达排气箱8的下侧,最后通过排风电扇片33的转动喜下在排气箱8的上侧进行排出,当温度传感器16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高于设置值后,温度传感器16将温度信号传输给单片机11,单片机11调控外部的制冷机启动,进而冷气通过冷气管4到达分流壳12与积流壳13之间形成的出风槽进行排出,进而对使轿厢1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16检测轿厢1内部的温度低于设置值后,单片机11调控电加热管9启动,进而对进气箱5上侧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再进行排出进气箱5的下侧,一定通风时间后,人员关闭外部电源后,通过进气箱盖把手打开进气箱盖17,对除味盒18内部的袋装活性炭进行更换,进而实现对电梯轿厢的合理通风结构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单片机11可采用S7-200,抽风电机23可采用JSS57P2N-01,排风电机31可采用57HS11242A4D8,电加热管9可采用不锈钢翅片式电加热管,照明灯15可采用F75HJ8M795HJ8H,温度传感器16可采用BL-NTC-WD-566,单片机11控制抽风电机23、排风电机31、排风电机31、照明灯15和温度传感器16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固定架(7)、抽风机构(2)和排风机构(3);
轿厢(1):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扶手(10),轿厢(1)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箱(5),进气箱(5)内壁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除味盒(18),除味盒(18)的内壁放置有袋装活性炭,进气箱(5)内壁的中部设置有电加热管(9);
固定架(7):其固定连接于轿厢(1)上端的右上角,固定架(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箱(8),进气箱(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壳(12),分流壳(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积流壳(13),积流壳(1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积流壳(13)下端的内壁和排气箱(8)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抽气管(14);
抽风机构(2):其位于进气箱(5)内壁的下侧;
排风机构(3):其固定连接于排气箱(8)的内壁;
其中:还包括单片机(11),所述单片机(11)位于轿厢(1)的外部,单片机(1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加热管(9)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构(2)包括第一过滤网(21)、支撑板(22)、抽风电机(23)和抽风电扇片(24),所述支撑板(22)固定连接于进气箱(5)内壁的下侧,支撑板(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机(23),支撑板(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21),抽风电机(23)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电扇片(24),抽风电机(23)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构(3)包括排风电机(31)、旋转轴(32)和排风电扇片(33),所述排气箱(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架,所述排风电机(31)固定连接于电机支撑架的上端,排风电机(31)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2),旋转轴(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电扇片(33),排风电扇片(33)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箱盖(17),所述进气箱盖(17)通过合页铰接于进气箱(5)的上端,进气箱盖(17)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箱盖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灯(15),所述照明灯(15)分别设置于积流壳(13)的下端四角,照明灯(15)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所述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积流壳(13)下端的左上角,温度传感器(16)与单片机(11)双向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气管(4),所述冷气管(4)均贯穿于进气箱(5)的外表面和轿厢(1)的上端之间,冷气管(4)以进气箱(5)的中心等角度分布,冷气管(4)的冷气进口均接入外部的制冷机,外部的制冷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11)的输出端。
CN202322440704.8U 2023-09-08 2023-09-08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Active CN220728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0704.8U CN220728425U (zh) 2023-09-08 2023-09-08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0704.8U CN220728425U (zh) 2023-09-08 2023-09-08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8425U true CN220728425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5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0704.8U Active CN220728425U (zh) 2023-09-08 2023-09-08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8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2972B (zh) 一种带除异味装置的宠物智能窝
CN210366536U (zh) 一种电梯的空气质量检测排风系统
CN220728425U (zh) 电梯轿厢的通风结构
CN206875593U (zh) 一种高温除湿机
CN206176631U (zh) 空调和消毒碗柜集成设备
CN201899187U (zh) 便携式空调床帐
CN207555892U (zh) 一种双向新风净化器
CN206803339U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16537733U (zh) 一种数据采集与自动化适应性改造整体设备
CN210735919U (zh) 一种电梯的节能排风系统
CN112265428A (zh) 一种车载新风系统
CN211177190U (zh) 一种可回收热量的除湿机组
CN211695191U (zh) 一种双级空气净化、wifi控制及灭蚊半导体除湿机
CN114209238A (zh) 一种清洁系统
CN111972853A (zh) 一种基于智能家具的转动式除异味鞋柜
CN207497876U (zh) 一种节能电梯通风结构
CN219868298U (zh) 一种节能建筑用通风装置
CN213884292U (zh) 呼吸科室用氧气面罩灭菌装置
CN207041476U (zh) 一种智能除螨吸尘器
CN212252936U (zh) 一种水产车间除湿机
CN217218878U (zh) 一种用于智能护理机器人的除臭除湿装置
CN217004644U (zh) 一种桑拿房用的安全热风循环装置
CN216755938U (zh) 一种电气设备内部用智能除湿器
CN207990819U (zh) 一种智能化空气去湿器
CN221070587U (zh) 一种电梯温控排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