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6498U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26498U CN220726498U CN202322444769.XU CN202322444769U CN220726498U CN 220726498 U CN220726498 U CN 220726498U CN 202322444769 U CN202322444769 U CN 202322444769U CN 220726498 U CN220726498 U CN 2207264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cover
- valve
- lower cylinder
- air
-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包括有上缸盖、下缸盖、气缸筒、油缸筒、进油阀,气缸筒内部设置有活塞,油缸筒内部设置有活塞阀,活塞和活塞阀通过活塞杆相互连接,活塞杆贯穿通过下缸盖,上缸盖设置有上缸盖进气口,内部挖设有换向阀芯轨道,换向阀芯轨道内部有换向阀芯,从上缸盖进气口进入气体推动活塞从而带动活塞杆和活塞阀使得气缸筒内产生负压,从而从外部抽油,然后通过换向阀芯来回的往复运动实现活塞杆上下运动不断抽油,再将油打入液压装置中,当液压装置需要保压的时候,只需要上缸盖进气口保持一定的进气压力,则活塞杆不需要往复运动技能维持压力不变,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了该装置的能耗,有利于低碳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转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机床的液压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常规的电机来提供动力来驱动油压泵,提供高压油来驱动卡盘、尾座,刀架运转。但是这种供油方式有很大的缺点,主要是1.油泵机组占用油箱上盖板大量的空间;2.油泵电机重量大,能耗高,当液压系统需要维持保压状态时,油泵需要给卡盘运转尺寸不断提供高压油来维持卡盘夹紧的状态,所以提供动力的电机必须持续维持运转状态,这样当液压系统需要维持保压状态时,电机一直工作,浪费了大量的能耗,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包括有上缸盖、下缸盖、气缸筒、油缸筒、进油阀,上缸盖与下缸盖两者通过气缸筒固定连接,上缸盖外侧分别安装有连接块和连接阀,下缸盖外侧安装有与之对应得连接块,其上下通过连接管相互接通,下缸盖下方连接油缸筒,油缸筒底部安装有进油阀,气缸筒内部设置有活塞,油缸筒内部设置有活塞阀,活塞和活塞阀通过活塞杆相互连接,活塞杆贯穿通过下缸盖,上缸盖外部一侧设置有上缸盖进气口,内部挖设有换向阀芯轨道,上缸盖进气口与换向阀芯轨道二者属于同一水平轴线且相互连通,换向阀芯轨道内部活动设置有换向阀芯,可以延着换向阀芯轨道轴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上缸盖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气道、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以及连通气道,上缸盖进气口通过连通气道和第四气道相互接通,第三气道和连接阀相互接通,第二气道与连接块接通。
进一步,换向阀芯轨道上开设有换向气孔,从换向阀芯轨道内部朝向气缸筒,两者之间相互贯通。
进一步,换向阀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阀和第二通气阀,当换向阀芯在换向阀芯轨道中最底部位置时,第一通气阀与第二气道相互接通,当换向阀芯在换向阀芯轨道中最前部位置时,第二通气阀与换向气孔相互接通。
进一步,上缸盖和下缸盖上分别还设有机械阀,机械阀设置有接触触点,触点超出上缸盖的下端面和下缸盖的上端面,上下触点均处于气缸筒中,还设置有机械阀盖与机械阀装配形成一个容置空腔,空腔内设有压力弹簧。
进一步,下缸盖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管道从外侧侧壁连接到上壁的下缸盖气道接通到气缸筒,下缸盖对应的外侧侧壁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气缸筒通过下缸盖气道相互接通。
进一步,下缸盖上还设置有下缸盖进气口和下缸盖出气口,下缸盖进气口与连接块接通,下缸盖出气口开口设在下缸盖外侧,下缸盖进气口和下缸盖出气口均设置在机械阀的一侧。
进一步,上缸盖中的机械阀压缩压力弹簧时,第四气道与第三气道相互接通,下缸盖中的机械阀压缩压力弹簧时,下缸盖进气口与下缸盖出气口相互接通。
进一步,进油阀内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和压力球,圆形凹槽上方设置有进油阀盖。
进一步,活塞杆底部设有一个向下开口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和压力球,活塞阀封住活塞杆底部的圆形凹槽,把压力弹簧和压力球固置于圆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的优点在于:1)将电机驱动油压泵改为气动驱动油压泵,除去了电机组,节省了很大的空间以及减轻了整个装置的整体重量。2)当液压系统需要维持保压状态时,由于是气动提供动力,只需要空气压缩机吹入气缸的压力保持不变即可,气缸不用工作,也能维持液压系统处于保压状态,所以非常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上缸盖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上缸盖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整体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机械阀闭合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机械阀打开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整体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下缸盖的机械阀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缸盖;1.1、上缸盖进气口;1.2、换向阀芯轨道;1.3、第二气道;1.4、换向气孔;1.5、第三气道;1.6、第四气道;1.7、连通气道;2、换向阀芯;2.1、第一通气阀;2.2、第二通气阀;3、连接块;4、连接管;5、下缸盖;5.1、下缸盖气道;5.2、下缸盖出油口;5.3、下缸盖进气口;5.4、下缸盖出气口;6、机械阀;6.1、机械阀盖;7、气缸筒;8、活塞;9、活塞杆;9.1、活塞杆出油孔;10、油缸筒;11、活塞阀;12、进油阀;12.1、进油阀盖;13、压力球;14、压力弹簧;15、连接阀;15.1、连接阀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包括有上缸盖1、下缸盖5,两者之间通过气缸筒7固定连接,在气缸筒7中间形成一个容置空腔,容置空腔内设置有活塞8,活塞8下方连接在活塞杆9上面,活塞杆9朝下穿过下缸盖5,另一端连接在活塞阀11上,活塞杆9底部设有一个向下开口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活塞阀11封住活塞杆9底部的圆形凹槽,把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固置于圆形凹槽内,此时的压力弹簧14成自然伸直状态,将压力球13顶于活塞阀11上。下缸盖5的下端连接有油缸筒10,活塞阀11放置于油缸筒10内。活塞杆9上方连接活塞8,下方连接活塞阀11,三者相互联动,油缸筒10下方安装有进油阀12,进油阀12上面安装有一个进油阀盖12.1,进油阀12内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进油阀盖12.1封住进油阀12圆形凹槽的开口,把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固置于圆形凹槽内。
如图1或4所示,上缸盖1上设置有一个上缸盖进气口1.1,从外部接入气体,上缸盖1内部挖设有换向阀芯轨道1.2,换向阀芯轨道1.2与上缸盖进气口1.1属于同一水平轴线上,且相互接通,换向阀芯轨道1.2内放置有可以来回移动的换向阀芯2,换向阀芯2上别分设有第一通气阀2.1和第二通气阀2.2位于换向阀芯2的前后两端,第一通气阀2.1和第二通气阀2.2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4个通孔,每个通孔从换向阀芯2内部贯穿到外部,间距夹角为90度,当外部气体从上缸盖进气口1.1进入上缸盖1后,推动换向阀芯2沿着换向阀芯轨道1.2向前移动到限制位,此时刚好第一通气阀2.1是与第二气道1.3处于同一水平轴线,并且相互接通。第二气道1.3通向上缸盖1的外侧出口,外侧出口安装有连接块3,与之对应的下缸盖5在相对位置也设置有连接块3,上下通过连接管4相互接通。下缸盖5上开设有下缸盖气道5.1对应接到连接块3上。下缸盖气道5.1为从下缸盖5的侧壁与上壁内部接通的圆形管道。当外部气体进入上缸盖1后,用过上缸盖进气口1.1进入到换向阀芯轨道1.2,然后推动换向阀芯2使之向前移动到限制位,然后第一通气阀2.1与第二气道1.3接通,气体从第一通气阀2.1进入到第二气道1.3,在进入到连接块3,然后通过连接管4传送到与下缸盖5连接的连接块3,再通过下缸盖气道5.1将外部气体引入到气缸筒7中,由于气体的压力作用,气体推动活塞8向上运动。此时活塞8带动活塞杆9以及活塞阀11一起向上推动,由于油缸筒10处于密闭状态,活塞阀11向上运动,油缸筒10下部处于一个负压状态,此时的油缸筒10放置于油罐内,由于负压作用,油会冲开压力球13,将压力弹簧14压缩,然后进入到油缸筒10内部。
如图4、图5或图6所示,上缸盖1和下缸盖5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机械阀6,机械阀6伸出一小部分接触触点超出上缸盖1的下端面和下缸盖5的上端面,处于气缸筒7中,机械阀6上还装配有一个压力弹簧14,压力弹簧14用机械阀盖6.1封住,当压力弹簧14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机械阀6的触点超出上缸盖1的下端面和下缸盖5的上端面,上缸盖1的第三气道1.5和第四气道1.6处于封闭状态。第三气道1.5与第四气道1.6都处于上缸盖1的内部,且第三气道1.5与上缸盖进气口1.1通过连通气道1.7接通,第四气道1.6连接阀15接通。当外部气体进入后推动活塞8向上运动,然后直至触碰到机械阀6,往上顶起机械阀6,此时机械阀6往上移动,压缩压力弹簧14,第四气道1.6与第三气道1.5通过机械阀6的容置腔室接通,此时外部气体从将活塞8推至顶部极限位置后无法再往上推进,外部气体从上缸盖进气口1.1通过连通气道1.7进入到第四气道1.6,再通过机械阀6的容置腔室进入到第三气道1.5中,然后进入连接阀15内部,连接阀15装置于上缸盖1的一侧,一边覆盖于第三气道1.5的出口,另外一边覆盖于换向阀芯轨道1.2的尾部出口,内部设置有连接阀气道15.1,将第三气道1.5与换向阀芯轨道1.2的尾部出口接通。在连接阀15下方与之对应的下缸盖5在相对位置也设置有连接块3,上下通过连接管4相互接通。当外部气体从第三气道1.5进入到连接阀15内,气体分流成两个方向,一个通过连接管4接通到下缸盖5外侧的连接块3,最终进入下缸盖5的机械阀6腔室内,由于下缸盖5的机械阀6处于闭合状态,所以当压力充满后,外部气体从连接阀15内部的连接阀气道15.1最终导入到换向阀芯轨道1.2的尾部进入换向阀芯轨道1.2中,从而推动换向阀芯2向前移动。
如图2所示,当换向阀芯2向前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通气阀2.1与第二气道1.3错开,两者气道闭合,第二通气阀2.2刚好与换向气孔1.4接通。换向气孔1.4为开设在换向阀芯轨道1.2中的4个朝向气缸筒7的通孔。此时,气体通过第二通气阀2.2进入到换向气孔1.4,然后通过换向气孔1.4进入到气缸筒7中,将活塞8向下推,然后活塞8带动活塞杆9再推动活塞阀11在油缸筒10中向下运动,由于上一个运动中油缸筒10下部已经被抽满油,活塞阀11向下推进,油压会顶起位于活塞阀11中的压力球13压缩压力弹簧14,然后油进入到活塞杆9底部的圆形凹槽中,在圆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活塞杆出油孔9.1,将活塞杆9底部的圆形凹槽与油缸筒10内部接通,这样可以将油缸筒10底部的油压到油缸筒10的上部,在下缸盖5内部设置向外的下缸盖出油口5.2,贯通于油缸筒10的上部,再活塞阀1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将油从下缸盖出油口5.2中压出来。
如图8所示,活塞8持续向下推进后,活塞8到极限位置,触碰到机械阀6,将机械阀6向下压,然后机械阀6处于开合状态,在机械阀腔室一侧设有下缸盖进气口5.3和下缸盖出气口5.4,下缸盖进气口5.3与连接块3接通,下缸盖出气口5.4开口设在下缸盖外侧,能够是气体排出,当机械阀6被活塞8压向下运动时,机械阀6打开,连接阀15内的气体从连接管4向下通过下缸盖5的机械阀腔室最终从下缸盖出气口5.4排出到外面,从而导致气体不会从连接阀气道15.1继续向换向阀芯轨道1.2的尾部充气,从而换向气孔1.4中没有气体出来。连接阀气道15.1中失去压力后,上缸盖进气口1.1又继续充压,将换向阀芯2往后推,然后依次往复运动。
Claims (10)
1.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包括有上缸盖(1)、下缸盖(5)、气缸筒(7)、油缸筒(10)、进油阀(12),上缸盖(1)与下缸盖(5)两者通过气缸筒(7)固定连接,上缸盖(1)外侧分别安装有连接块(3)和连接阀(15),下缸盖(5)外侧安装有与之对应的连接块(3),其上下通过连接管(4)相互接通,下缸盖(5)下方连接油缸筒(10),油缸筒(10)底部安装有进油阀(12),气缸筒(7)内部设置有活塞(8),油缸筒(10)内部设置有活塞阀(11),活塞(8)和活塞阀(11)通过活塞杆(9)相互连接,活塞杆(9)贯穿通过下缸盖(5),其特征在于:上缸盖(1)外部一侧设置有上缸盖进气口(1.1),内部挖设有换向阀芯轨道(1.2),上缸盖进气口(1.1)与换向阀芯轨道(1.2)二者属于同一水平轴线且相互连通,换向阀芯轨道(1.2)内部活动设置有换向阀芯(2),可以延着换向阀芯轨道(1.2)轴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缸盖(1)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气道(1.3)、第三气道(1.5)和第四气道(1.6)以及连通气道(1.7),上缸盖进气口(1.1)通过连通气道(1.7)和第四气道(1.6)相互接通,第三气道(1.5)和连接阀(15)相互接通,第二气道(1.3)与连接块(3)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换向阀芯轨道(1.2)上开设有换向气孔(1.4),从换向阀芯轨道(1.2)内部朝向气缸筒(7),两者之间相互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换向阀芯(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气阀(2.1)和第二通气阀(2.2),当换向阀芯(2)在换向阀芯轨道(1.2)中最底部位置时,第一通气阀(2.1)与第二气道(1.3)相互接通,当换向阀芯(2)在换向阀芯轨道(1.2)中最前部位置时,第二通气阀(2.2)与换向气孔(1.4)相互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缸盖(1)和下缸盖(5)上分别还设有机械阀(6),机械阀(6)设置有接触触点,触点超出上缸盖(1)的下端面和下缸盖(5)的上端面,上下触点均处于气缸筒(7)中,还设置有机械阀盖(6.1)与机械阀(6)装配形成一个容置空腔,空腔内设有压力弹簧(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缸盖(5)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管道从外侧侧壁连接到上壁的下缸盖气道(5.1)接通到气缸筒(7),下缸盖(5)对应的外侧侧壁设置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和气缸筒(7)通过下缸盖气道(5.1)相互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缸盖(5)上还设置有下缸盖进气口(5.3)和下缸盖出气口(5.4),下缸盖进气口(5.3)与连接块(3)接通,下缸盖出气口(5.4)开口设在下缸盖外侧,下缸盖进气口(5.3)和下缸盖出气口(5.4)均设置在机械阀(6)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缸盖(1)中的机械阀(6)压缩压力弹簧(14)时,第四气道(1.6)与第三气道(1.5)相互接通,下缸盖(5)中的机械阀(6)压缩压力弹簧(14)时,下缸盖进气口(5.3)与下缸盖出气口(5.4)相互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油阀(12)内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圆形凹槽上方设置有进油阀盖(1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9)底部设有一个向下开口圆形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活塞阀(11)封住活塞杆(9)底部的圆形凹槽,把压力弹簧(14)和压力球(13)固置于圆形凹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4769.XU CN220726498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4769.XU CN220726498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26498U true CN220726498U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52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44769.XU Active CN220726498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26498U (zh) |
-
2023
- 2023-09-08 CN CN202322444769.XU patent/CN2207264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5109B (zh) | 一种气动控制阀及气液压力转换控制装置 | |
CN202017792U (zh) | 一种汽车变速箱用气控换向阀 | |
CN102230484A (zh) | 一种集成的连续气驱式液压增力装置 | |
CN214368097U (zh) | 一种可切换气动增压泵自动换向阀门控制系统 | |
CN220726498U (zh) |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装置 | |
CN215719344U (zh) | 一种液驱式压缩机活塞结构 | |
CN201041139Y (zh) | 气动泵 | |
CN208686540U (zh) | 一种活塞空压机组件 | |
CN203321764U (zh) | 接触换向式气动泵 | |
CN209838651U (zh) | 流体交换机 | |
CN114889100A (zh) | 一种改进型pet吹瓶机压缩空气用气系统 | |
CN210686248U (zh) | 减压式微型隔膜泵的泵体结构 | |
CN2753567Y (zh) | 聚氨酯变压发泡机中的仓门密封装置 | |
CN209213111U (zh) | 一种桶用排空泵压盘的充气排气一体化阀 | |
CN103244370A (zh) | 气动泵 | |
CN1171015C (zh) | 自力式高压注醇泵 | |
CN113042310B (zh) | 用于3c零件组装的点胶设备 | |
CN219432033U (zh) | 气动自动往复增压泵换向机构 | |
CN113042325B (zh) | 真空点胶一体化装置 | |
CN2510713Y (zh) | 气动干油泵 | |
CN2740802Y (zh) | 弹簧储能换向气压驱动的往复式注液泵装置 | |
CN204627952U (zh) | 性能稳定型空压机 | |
CN223049118U (zh) | 一种液压破碎锤换向阀 | |
CN218894822U (zh) | 一种节能夹紧气缸 | |
CN218971375U (zh) | 气动增压式空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