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5682U -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95682U CN220695682U CN202320894300.3U CN202320894300U CN220695682U CN 220695682 U CN220695682 U CN 220695682U CN 202320894300 U CN202320894300 U CN 202320894300U CN 220695682 U CN220695682 U CN 2206956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hell
- blocks
- spring
-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壳体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辅助缓冲机构,所述壳体的右侧内壁上设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和具有减震功能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出现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里,但随之而来的高层快速安全逃生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每年都有因高层建筑起火后不能快速逃离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时,人们的安全快速逃生也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
然而,传统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救生筐进行人员营救,但是市面上的救生筐由于没有减震的功能,与地面接触后会产生一定的撞击,引起营救人员的不适。
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具有减震功能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壳体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壳体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供限位板滑动的限位槽,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辅助缓冲机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挡板机构,所述壳体的右侧内壁上设有控制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位置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铰接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下表面,所述滑动套的一侧并位于固定杆的前后位置上均设有第三阻尼器,所述第三阻尼器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滑动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套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挡板机构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槽内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放置槽的内下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挡板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四周侧面均设有警示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前表面的左侧设有蜂鸣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减震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面的上部均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固定块、壳体、第一阻尼器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在救生装置与地面接触时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辅助减震机构的设置,可对壳体进行辅助支撑,同时也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壳体内移动板、第二阻尼器、第二弹簧、限位板和限位槽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避免移动板上的人员感到不适,通过移动挡板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可将挡板升起,进而在救生装置下落的过程中,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固定块、3-壳体、4-第一阻尼器、5-第一弹簧、6-移动板、7-第二阻尼器、8-第二弹簧、9-限位板、10-限位槽、11-控制器、12-固定杆、13-滑动套、14-连接块、15-支撑杆、16-支撑块、17-第三阻尼器、18-第三弹簧、19-放置槽、20-挡板、21-安装槽、22-电动伸缩杆、23-警示灯、24-蜂鸣器、25-减震垫、26-安装块、2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壳体3,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4,所述第一阻尼器4的一端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与壳体3固定连接,通过底板1、固定块2、壳体3、第一阻尼器4和第一弹簧5之间的配合,在救生装置与地面接触时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壳体3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6,所述壳体3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阻尼器7,所述第二阻尼器7的一端与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7上套设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壳体3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与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设有供限位板9滑动的限位槽10,通过壳体3内移动板6、第二阻尼器7、第二弹簧8、限位板9和限位槽10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避免移动板6上的人员感到不适,所述固定块2之间设有辅助减震机构,通过辅助减震机构的设置,可对壳体3进行辅助支撑,同时也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挡板机构,通过移动挡板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可将挡板20升起,进而在救生装置下落的过程中,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所述壳体3的右侧内壁上设有控制器11,通过控制器11的设置,可对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辅助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左右位置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动套13,所述滑动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上铰接有支撑杆15的一端,所述支撑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块16,所述支撑块16固定连接在壳体3的下表面,所述滑动套13的一侧并位于固定杆12的前后位置上均设有第三阻尼器17,所述第三阻尼器17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17的另一端与滑动套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17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8,所述第三弹簧18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8的另一端与滑动套13固定连接,通过辅助减震机构中固定杆12、滑动套13、连接块14、支撑杆15、支撑块16、第三阻尼器17和第三弹簧18的设置,可对壳体3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在产生震动时,通过支撑块16、支撑杆15和连接块14可使滑动套13在固定杆12上进行移动,并通过与第三阻尼器17和第三弹簧18的配合,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移动挡板机构包括放置槽19,所述放置槽19设置在壳体3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槽19内滑动设置有挡板20,所述放置槽19的内下表面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2,所述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与挡板20固定连接,通过移动挡板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可启动安装槽21内的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推动挡板20在放置槽19内进行移动,进而可使挡板20升起。
所述壳体3的四周侧面均设有警示灯23,通过警示灯23的设置,可在救生装置下落的过程中起到警示的作用,便于在夜晚时能够看清救生装置的位置。
所述壳体3前表面的左侧设有蜂鸣器24,通过蜂鸣器24的设置,可向外界发出提醒。
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减震垫25,通过减震垫25的设置,可起到减震的效果。
所述壳体3左右两侧面的上部均设有安装块26,所述安装块26上设有安装孔27,通过安装块26和安装孔27的设置,便于使壳体3与楼层顶部的吊机相连接,从而能够将被营救人员向地面输送。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块26和安装孔27的设置,便于使壳体3与楼层顶部的吊机相连接,从而能够将被营救人员向地面输送,通过底板1、固定块2、壳体3、第一阻尼器4和第一弹簧5之间的配合,在救生装置与地面接触时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辅助减震机构中固定杆12、滑动套13、连接块14、支撑杆15、支撑块16、第三阻尼器17和第三弹簧18的设置,可对壳体3进行辅助支撑,进而在产生震动时,通过支撑块16、支撑杆15和连接块14可使滑动套13在固定杆12上进行移动,并通过与第三阻尼器17和第三弹簧18的配合,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壳体3内移动板6、第二阻尼器7、第二弹簧8、限位板9和限位槽10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避免移动板6上的人员感到不适,通过移动挡板机构的设置,在使用时可启动安装槽21内的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推动挡板20在放置槽19内进行移动,进而可使挡板20升起,从而在救生装置下落的过程中,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通过警示灯23的设置,可在救生装置下落的过程中起到警示的作用,便于在夜晚时能够看清救生装置的位置,通过蜂鸣器24的设置,可向外界发出提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上方设有壳体(3),所述固定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阻尼器(4),所述第一阻尼器(4)的一端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器(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6),所述壳体(3)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阻尼器(7),所述第二阻尼器(7)的一端与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7)上套设有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壳体(3)的内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与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设有供限位板(9)滑动的限位槽(10),所述固定块(2)之间设有辅助减震机构,所述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挡板机构,所述壳体(3)的右侧内壁上设有控制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2)的左右位置上均滑动套设有滑动套(13),所述滑动套(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上铰接有支撑杆(15)的一端,所述支撑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支撑块(16),所述支撑块(16)固定连接在壳体(3)的下表面,所述滑动套(13)的一侧并位于固定杆(12)的前后位置上均设有第三阻尼器(17),所述第三阻尼器(17)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17)的另一端与滑动套(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阻尼器(17)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8),所述第三弹簧(18)的一端与固定块(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8)的另一端与滑动套(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挡板机构包括放置槽(19),所述放置槽(19)设置在壳体(3)的上表面,所述放置槽(19)内滑动设置有挡板(20),所述放置槽(19)的内下表面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2),所述电动伸缩杆(22)的伸缩端与挡板(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四周侧面均设有警示灯(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前表面的左侧设有蜂鸣器(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减震垫(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左右两侧面的上部均设有安装块(26),所述安装块(26)上设有安装孔(2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94300.3U CN220695682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94300.3U CN220695682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95682U true CN220695682U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4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94300.3U Active CN220695682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95682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894300.3U patent/CN2206956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695682U (zh) | 高层建筑安全救生装置 | |
CN215309864U (zh) | 带有消防工具的微型消防站 | |
CN211338421U (zh) | 一种建筑电梯的减震结构 | |
CN211143809U (zh) | 一种房建施工用安全防坠装置 | |
CN210072860U (zh) | 一种具备应急照明效果的建筑灾情监控报警装置 | |
CN214569963U (zh) | 一种防坠装置 | |
CN219031426U (zh) | 一种高层安防救生逃生升降机 | |
CN207920200U (zh) | 一种防地震保险柜 | |
CN106137566A (zh) | 一种伸缩式多功能救援担架 | |
CN216258812U (zh) | 一种方便固定灭火用具的移动式消防箱 | |
CN2936302Y (zh) | 高楼遇险群体逃生器 | |
CN211017994U (zh) | 一种新型刀闸检修防护架 | |
CN213807708U (zh) | 一种手持式气动锚杆钻机的减噪装置 | |
CN211986703U (zh) | 一种救援消防用应急滑梯 | |
CN210290589U (zh) | 一种建筑设备隔震装置 | |
CN216918391U (zh) | 一种消防灭火救援窗台吊升支架 | |
CN208856733U (zh) | 高层楼宇消防逃生梯 | |
CN206315372U (zh) |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系统 | |
CN217041117U (zh) | 一种高层建筑应急逃生装置 | |
CN217232432U (zh) | 一种建筑顶层用胶囊式观景体验装置 | |
CN220151253U (zh) | 一种可调节安全消防梯 | |
CN220929262U (zh) | 一种火灾逃生梯 | |
CN219298864U (zh) | 一种幕墙加固装置 | |
CN214463856U (zh) | 一种逃生梯快速回收装置 | |
CN216235915U (zh) | 一种安全可靠具有防护结构的升降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