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351U -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351U
CN220382351U CN202321393308.8U CN202321393308U CN220382351U CN 220382351 U CN220382351 U CN 220382351U CN 202321393308 U CN202321393308 U CN 202321393308U CN 220382351 U CN220382351 U CN 220382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housi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33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晖
郑有祥
柯林
王念
赛义德·哈尼夫·罗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Shiming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Delphi Electrical Center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Shiming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Delphi Electrical Center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Shiming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Delphi Electrical Center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Shiming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33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车载雷达,一套连接器中设置有两组连接端子,即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由此该连接器可被用于同时实现供电和控制信号传输,且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导向压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二导线压接,可直接节省一套线端连接器结构。由此,简化了连接器结构,减少了所需的连接器结构数量,使得该连接器结构紧凑、重量轻,且占用空间小,有助于在紧凑环境下的应用。且各零部件简单可靠,无需复杂的模具结构即可实现生产。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背景技术
车载激光雷达是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关键性技术配置,目前激光雷达的连接器通常需要电气传输和高速信号传输两个连接端,同时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连接器内的密封防水以及屏蔽结构来保证其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激光雷达与车内网关的可靠连接。
目前用于激光雷达的连接器虽然已有模块化设计,但仍然以线对板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除激光雷达连接器外,其他设备的连接器也多以线对板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线对板的方式是指导线端需要设置一连接端,板端(如印制电路板)也需要相对应设置一连接端,两个连接端一者为公端且另一者为母端,以相互配合并形成连接。该种连接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制造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车载雷达,以改善连接器的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连接端子,其中,第一导线压接至第一连接端子,第二导线压接至第二连接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为信号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为信号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处套设有固定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为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为电源连接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绝缘件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屏蔽壳,所述屏蔽壳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绝缘壳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屏蔽壳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导线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经由所述第二开口离开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面呈夹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包括第一屏蔽分壳和第二屏蔽分壳,所述第一屏蔽分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分壳相配合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屏蔽分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分壳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与所述第一导线仿形设置,以定位所述第一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由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在第二侧处设置有开放口,所述开放口出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向着周向内侧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向第二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具有第一接入口和第二接入口,所述第一导线经由所述第一接入口进入壳体并与所述第一接入口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导线经由所述第二接入口进入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接入口密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入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沿着所述厚度方向离开所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32.5±5mm、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40.05±5mm、在厚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1.35±5mm。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雷达,包括雷达模块和前述的连接器,雷达模块具有印制电路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至所述印制电路板。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车载雷达,一套连接器中设置有两组连接端子,即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由此该连接器可被用于同时实现供电和控制信号传输,且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导向压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二导线压接,可直接节省一套线端连接器结构。由此,简化了连接器结构,减少了所需的连接器结构数量,使得该连接器结构紧凑、重量轻,且占用空间小,有助于在紧凑环境下的应用。且各零部件简单可靠,无需复杂的模具结构即可实现生产。
此外,在连接器上设置有密封件及与密封件配合的结构,有助于增强连接器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器靠近背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封盖和第一密封部去除后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一种连接器的应用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要元件标记:
连接器 10 壳体 100
本体 110 第一侧 111
第二侧 112 开放口 113
缺口 114 凸出部 115
封盖 120 后盖 130
密封件 140 第一密封部 141
第二密封部 142 第一接入口 1421
第二接入口 1422 第一导线 200
第二导线 300 第一连接端子 400
固定箍 410 第二连接端子 500
第一绝缘件 600 第一绝缘壳 610
第一绝缘片 620 第二绝缘件 700
第二绝缘壳 710 第二绝缘片 720
屏蔽壳 800 第一屏蔽分壳 810
延伸部 811 第二开口 812
第二屏蔽分壳 820 第一开口 830
密封圈 900 束线件 20
第一线缆连接器 30 第二线缆连接器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及车载雷达,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10,该连接器10可以被用于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和/或电能传输的功能。例如,该连接器10可以被用于连接雷达模块和汽车的控制器。
此处,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部件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描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定义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器10主要包括壳体100、第一导线200、第二导线300、第一连接端子40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500。
其中,壳体100大致形成了连接器10的结构基础以及外形轮廓,连接器10的其他各部件通常均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壳体100上。此处,第一方向X可以为壳体10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Z可以为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有本体110和封盖120,本体110和封盖120可以相互配合以形成一内腔,前述的第一导线200、第二导线300、第一连接端子40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500均具有位于该内腔内的部分和位于该内腔外的部分。请结合图4,本体110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本体110在第二侧112处设置有开放口113(请见图6),以便对壳体100内的各部件进行装配,封盖120位于本体110的第二侧112端部的位置,以闭合该开放口113。此处,本体110在第一侧111处设置有镂空的部分(图未标),例如开孔等,以便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由位于本体110第一侧111的镂空的部分延伸至壳体100外。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不分设为本体110和封盖120两个部件,壳体10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个部件并形成用于容纳其他部件的内腔;或者壳体100也可以被分设为更多个部件,以装配后形成用于容纳其他部件的内腔,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例如,请参阅图2和图5,在本体110在第二方向Y的一端处还可以设置有后盖130等,后盖13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相仿形的限位部,以对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进行限位。
请继续参阅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有密封件140,该密封件140设置在前述的封盖120和壳体100之间,以实现密封的作用。此处,密封件140包括有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
其中,请参阅图2和图5,第一密封部141沿着封盖120的周向设置。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图6中去除了本体110上的封盖120以及第一密封部141。此处,壳体100的本体110的内侧设置有向着周向内侧延伸的凸出部115,凸出部115朝向第二侧112的端面(即图6中面向第三方向Z的正向的端面)用于与第一密封部141朝向其的端面相贴合,即在第三方向Z上,凸出部115与第一密封部141相靠近的端面相互贴合。由此,凸出部115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部141与本体1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相较于不设置凸出部115时,第一密封部141与本体11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佳,密封性能更好,且具有更佳的抗变形能力。
请再参阅图2,第二密封部142位于第一密封部14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或者靠近端部的位置。本体110对应于第一密封部141的位置设置有沿着第二方向Y的缺口114,第二密封部142沿着第三方向Z向着本体110延伸并闭合该缺口114。可以理解,在设置有后盖130的实施方式中,后盖130、缺口114以及第二密封部142位于本体110在第二方向Y上的同一端。此处,在第二密封部142上具有第一接入口1421和第二接入口1422,第一导线200由第一接入口1421进入壳体100内,第二导线300由所述第二接入口1422进入壳体100内,第一接入口1421和第二接入口1422的进口端面是相平行的。
示例性地,在将各部件装配至壳体100内后,将封盖120装配至壳体100上,或者在设置有后盖130的实施方式中,同时也将后盖130装配至壳体100,而后进行灌注密封胶的操作,由此形成第一密封部141,并通过第一密封部141实现本体110与封盖120的连接,或者本体110、封盖120、后盖130之间的连接。而后可以再进行第二次灌注密封胶的操作,以形成第二密封部142,第二密封部142通过灌注密封胶的方式成型在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上,以将第一导线200与第一接入口1421密封配合,将第二导线300与第二接入口1422密封配合。由此,通过灌注密封胶的方式形成密封件,可以有效填充连接器10配件之间的空隙,以得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此处,在本申请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是相连的,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141和第二密封部142也可以不相连,即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密封件140也可以是装配至相应位置的其他密封圈等结构,或者通过超声焊接来实现壳体100的各部件之间的装配,由此超声焊接使两个部件熔融并密封配合的部分形成密封件140,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来形成该密封件140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示例性地,第二密封部142可以为由冷注塑工艺形成的密封结构等。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入口1421和第二接入口142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壳体100的其他部件上,例如设置在本体110上或者后盖130上等,并且在密封要求较低的使用场景下,可以不设置有密封件140,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壳体100的第一侧111处设置有密封部件,例如密封圈900等,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均一部分位于壳体100内、且一部分位于壳体100外。请参阅图2,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位于壳体100内的部分通过物理压接的方式相连接,以使得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之间可以实现电导通。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位于壳体100外的部分则用于连接外部部件,例如第一导线200可被用于连接至汽车控制器,第一连接端子400可被用于连接至雷达模块。此处,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之间采用压接的方式实现连接,由此,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位置处不需要相对应地设置公、母连接结构,使得连接器10的部件得以减少、结构更为简洁且尺寸得以降低,可以适用于较为紧凑的使用环境。
示例性地,在此,第一导线200可以为用于实现信号连接的信号连接线,相应地,第一连接端子400可以为信号连接端子,例如信号连接针。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端子400包括有2根信号连接针,相应地第一导线200中具有对应的线束以与2根信号连接针连接,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连接针的数量可以不同。此处,在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固定箍410,固定箍410的设置有助于对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进行固定,并强化两者之间的压接配合强度。
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均一部分位于壳体100内、且一部分位于壳体100外。请参阅图2,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位于壳体100内的部分通过物理压接的方式相连接,以使得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之间可以实现电导通。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位于壳体100外的部分则用于连接外部部件,例如第二导线300可被用于连接至汽车控制器,第二连接端子500可被用于连接至雷达模块。此处,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之间采用压接的方式实现连接,由此,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连接位置处不需要相对应地设置公、母连接结构,使得连接器10的部件得以减少、结构更为简洁且尺寸得以降低,可以适用于较为紧凑的使用环境。
示例性地,在此,第二导线300可以为用于实现供电的电源连接线,相应地,第二连接端子500可以为电源连接端子,例如电源连接针。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连接端子500包括有4根电源连接针,相应地第二导线300中具有对应的线束以与4根电源连接针连接,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连接针的数量也可以不同。此处,第二导线300伸入第二连接端子500的一端内后进行压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金属箍等,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00与第一连接端子400相压接,第二导线300与第二连接端子500相压接,第一导线200与第一连接端子400、第二导线300与第二连接端子500之间无需设置公、母连接结构,由此连接器10的部件得以减少、结构更为简洁且尺寸得以降低。并且,当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用于实现信号连接、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用于实现电力供给时,一个连接器10中同时集成有信号连接部件和电力供给部件,相较于分别设置信号连接器10和供电连接器10,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器10将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的有益效果。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分别可以具有一弯折段,以使得连接方向可以发生变化,通常地,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弯折角度是相同的。例如,请参阅图2,第一连接端子400具有一90°的弯折段,使得第一连接端子400大致呈L形;第二连接端子500具有一90°的弯折段,使得第一连接端子400大致呈L形。由此,第一连接端子400在于第一导线200的连接位置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子400延伸至壳体100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二连接端子500在于第二导线300的连接位置处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端子500延伸至壳体100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此处,请继续参阅图2,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连接端子50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4根电源针,4根电源针中的第1根和第3根电源针线在第三方向Z上位于另2根电源针的一侧,且相较于另2根电源针先行弯折,第2根和第4根电源针继续延伸一段后再弯折,由此错开位置以免相互接触,并形成了上下排的形式,即第1根和第3根电源针与第二导线300的连接位置在第三方向Z上位于另2根电源针的上侧,此处所有电源针延伸至壳体100外的末端在第三方向Z上的高度是相同的,以便于与外界部件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还设置有第一绝缘件600。此处,请参阅图2,第一绝缘件600包括有第一绝缘壳610和第一绝缘片620,第一绝缘壳610大致呈L形,第一绝缘壳610在靠近第三方向Z的一侧具有镂空部分,以便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装配。在将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部置入第一绝缘壳610内后,大致呈片状的第一绝缘片620可以装配在镂空部分处,并与第一绝缘壳610共同围合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在第一连接端子400呈L形时,该第一容纳空间可以对应地呈L形,第一绝缘件600围合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部并使该连接部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以实现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绝缘。此处,第一绝缘件600为包括第一绝缘壳610和第一绝缘片620的分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600可以被设置为具有更多个分体部件,也可以为一整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并且,壳体100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绝缘壳710,此处,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绝缘件700包括有第二绝缘壳710和第二绝缘片720,第二绝缘壳710在靠近第三方向Z的一侧具有镂空部分,以便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装配。在将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连接部置入第二绝缘壳710内后,第二绝缘片720可以装配在镂空部分处,并与第二绝缘壳710共同围合形成一第二容纳空间,在第二连接端子500呈L形时,该第二容纳空间可以对应地呈L形,第二绝缘件700围合第二导线3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的连接部并使该连接部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以实现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绝缘。此处,第二绝缘件700为包括第二绝缘壳710和第二绝缘片720的分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700可以被设置为具有更多个分体部件,也可以为一整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根据前述的实施例,由于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呈L形,使得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进入壳体100的方向与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离开壳体100的方向呈90°夹角。也即,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沿着第二方向Y进入壳体100,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沿着第三方向Z离开壳体100。
此外,为了实现稳定有效的信号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在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用于实现控制信号等的传输时,在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处还设置有屏蔽壳800。屏蔽壳800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以用于容纳第一导线200和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位置,并将第一连接端子400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三容纳空间内。示例性地,此处,设置有前述的第一绝缘壳610,该第一绝缘壳610位于第三容纳空间内,并且屏蔽壳800具有第一开口830和第二开口812,第一导线200经由第一开口830进入第三容纳空间,第一连接端子400经由第二开口812离开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第一开口830的端面与第二开口812的端面呈90°夹角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第一开口830的端面与第二开口812的端面之间也可以呈其他角度的夹角设置,只需两者不相平行或重合即可。
此处,屏蔽壳800包括第一屏蔽分壳810和第二屏蔽分壳820,第一屏蔽分壳810和第二屏蔽分壳820相配合以围合形成第三容纳空间,第一屏蔽分壳810和第二屏蔽分壳820在第一开口830处与第一导线200仿形设置,以定位所述第一导线200。此处,屏蔽壳800被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以便进行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壳800也可以为整体式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此,屏蔽壳800在第二开口812的外端位置间隔设置有若干延伸部811,延伸部811延伸至壳体100外。该延伸部811可以被用作连接支脚,以用于与外部部件进行连接,由此壳体100提高连接器10与外部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例如,该延伸部811可以被焊接至雷达模块的电路板上,以用于稳定连接器10与雷达模块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不会与雷达模块的电路板相脱落。
在上述任一示出的实施例及相关示例中,由于连接器10中采用了压接的方式使第一连接端子400与第一导线200相连接、使第二连接端子500与第二导线300相连接,因此连接器10的结构紧凑、占用尺寸较小。由此,连接器10的壳体100的尺寸得以减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连接器10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为x,连接器10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为y,连接器10在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为z,此处壳体100大致呈扁平状,即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在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其中,x的范围为32.5±5mm,y的范围为40.05±5mm,z的范围为11.35±5mm。示例性地,x取32.5mm,y取40.05mm,z取11.35mm;或者,x取27.5mm,y取35.05mm,z取6.35mm;或者,x取37.5mm,y取45.05mm,z取16.35mm。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示例并未示出所有的取值,上述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雷达,该车载雷达包括雷达模块和前述的连接器10,雷达模块具有印制电路板,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连接至印制电路板。
此处,请参阅图7,连接器10的第一导线200和第二导线300之间可以采用束线件20连接,以免导致两者间的缠绕等。此外,第一导线200可以连接至一第一线缆连接器30,第二导线300可以连接至一第二线缆连接器40,第一线缆连接器30和第二线缆连接器40可以被用于与汽车相连接。例如,第一线缆连接器30可以连接至汽车的控制器,第二线缆连接器40可以连接至汽车的车载电源等。其中,第一线缆连接器30和第二线缆连接器40为公端或者母端,以与汽车上相对应设置的母端或公端连接,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施例不再对其多做赘述。
由上述可知,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载雷达具有前述的连接器10,该连接器10具有尺寸小、结构紧凑的优点,使得车载雷达连接至汽车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同时,该连接器10在具有密封件140等结构时,将具有较佳的防水、防尘等密封效果,有助于改善雷达模块与汽车之间的连接有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名词含义均是相同的,对于某个实施例没有详述的内容,其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说明,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示例说明和技术效果均可相对应地被实现,对于重复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和车载雷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以及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0)内的第一导线(200)、第二导线(300)、第一连接端子(40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500),其中,第一导线(200)压接至第一连接端子(400),第二导线(300)压接至第二连接端子(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200)为信号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为信号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导线(200)和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的连接位置处套设有固定箍(4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300)为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0)为电源连接端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绝缘件(600),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和所述第一导线(200)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第二绝缘件(700),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0)和所述第二导线(300)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壳(800),所述屏蔽壳(800)内具有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绝缘件(600)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屏蔽壳(800)具有第一开口(830)和第二开口(812),所述第一导线(200)经由所述第一开口(830)进入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经由所述第二开口(812)离开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开口(830)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开口(812)的端面呈夹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800)包括第一屏蔽分壳(810)和第二屏蔽分壳(820),所述第一屏蔽分壳(810)和所述第二屏蔽分壳(820)相配合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屏蔽分壳(810)和所述第二屏蔽分壳(820)在所述第一开口(830)处与所述第一导线(200)仿形设置,以定位所述第一导线(2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0)由所述第一侧(111)延伸至所述壳体(100)外,所述壳体(100)在第二侧(112)处设置有开放口(113),所述开放口(113)出设置有封盖(120),所述封盖(12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4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向着周向内侧延伸的凸出部(115),所述凸出部(115)朝向第二侧(11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41)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有第二密封部(142),所述第二密封部(142)上具有第一接入口(1421)和第二接入口(1422),所述第一导线(200)经由所述第一接入口(1421)进入壳体(100)并与所述第一接入口(1421)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导线(300)经由所述第二接入口(1422)进入壳体(100)并与所述第二接入口(1422)密封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长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所述第一导线(200)和所述第二导线(300)沿着所述长度方向(Y)进入所述壳体(10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40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0)沿着所述厚度方向(Z)离开所述壳体(10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范围为32.5±5mm、在长度方向(Y)上的长度范围为40.05±5mm、在厚度方向(Z)的长度范围为11.35±5mm。
12.一种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模块,具有印制电路板;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端子(400)和第二连接端子(500)连接至所述印制电路板。
CN202321393308.8U 2023-06-01 2023-06-01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Active CN220382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3308.8U CN220382351U (zh) 2023-06-01 2023-06-01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3308.8U CN220382351U (zh) 2023-06-01 2023-06-01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351U true CN220382351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3308.8U Active CN220382351U (zh) 2023-06-01 2023-06-01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6394B1 (en) Connector
JP3946096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34801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minimized cable wires size
US7922526B2 (en) Electrical equipment
EP3460916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electrical connect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cable
US943798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40120763A1 (en) Connector
US20180269598A1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TWI817130B (zh) 插接模組以及線纜連接器
JP4601485B2 (ja) 電気機器
US10777954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4212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4590467B2 (ja) コネクタ
CN111864458A (zh) 电连接器
GB242891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insert subassembly
CN220382351U (zh) 连接器及车载雷达
JP3447040B2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1626371B1 (ko) 카메라용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카메라용 케이블 조립체의 제작방법
CN21882800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1201581U (zh) 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
CN221102596U (zh) 缆线插座电连接器
CN218275137U (zh) 电连接器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7822240U (zh) 终端电阻、线束机构及车辆
CN216698950U (zh) 屏蔽连接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