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4663U -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4663U
CN220334663U CN202320082700.4U CN202320082700U CN220334663U CN 220334663 U CN220334663 U CN 220334663U CN 202320082700 U CN202320082700 U CN 202320082700U CN 220334663 U CN220334663 U CN 220334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ipe die
vehicle
lif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27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功磊
武永辉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u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u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u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uxi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27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4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4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4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纵向行走的主车、横向行走的副车和副车升降机构,副车通过副车升降机构连接在主车的下方,副车升降机构通过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Ⅱ、纵轴Ⅱ、双向减速机Ⅱ、横轴Ⅱ和蜗轮升降器Ⅱ实现副车的升降。主车上设置平台升降机构和管模平台,平台升降机构与副车升降机构基本一致,可实现管模平台的升降。管模平台上设置支撑管模的管模支撑或支撑垫块。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升降的副车与主车一起,实现运输车的垂直双向行走,与活动支架配合,不使用天车实现大口径管模的运输和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离心球铁管制造领域,涉及管模运输车,具体适用于大口径管模的运输。
背景技术
铸管的生产离不开离心铸造,离心铸造必然使用管模,对于DN800以上的大口径铸管而言,管模尺寸较大,重量重,需要天车吊运,所以只能在车间内放置,占用车间面积也很大。为节约车间面积,用于生产设备的布置,必然要求大口径管模的放置和取用不能使用天车,需要设计专门的轨道运输车,将大口径管模运输到付跨或车间外管模存放场地,或者将车间空间分割成上下多层存放管模,以减小管模存放的占地面积。
生产车间的导轨运输车通常只能在一个导轨上双向行驶,多无法实现垂直方向的双向行驶或运输。为实现垂直双向运输,公布号CN11009409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球型轮双向移动停车位机构,采用球型轮实现垂直双向的位移。CN110143207A则公开了一种通过旋转装置实现垂直双向运输的导轨运输车。上述运输车结构较为复杂,公告号CN212738360U、CN217125990U和CN201362255Y的授权专利均公开了可实现在垂直方向上行驶的双向运输车,其中CN212738360U的第一地盘悬挂在车体上,安装第一轮组,第二底盘固定在车体上,安装第二轮组,两个轮组行走方向垂直,两个底盘通过角部的四个升降机构连接,通过升降机构控制运输车的运输方向。CN217125990U中下车用吊簧悬吊在上车下,利用液压缸将下车压下实现转向,该运输车需要在运输车上安装液压系统。CN201362255Y上行走组件和下行走组件行走方向垂直,四个角部的限位组件通过半圆柱套体和凹槽的配合控制上行走组件和下行走组件的行走。总之,上述垂直方向运输车或零部件较多,或结构复杂,使得维修量增加,维修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部件结构简单,利用外购零部件可实现运输车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导轨上变向行走,实现大口径管模垂直轨道运输,与管模存放架配合,实现无天车存放和取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包括纵向方向行走的主车、横向方向行走的副车、副车升降机构,所述副车通过副车升降机构连接在主车的下方;所述副车升降机构安装在主车的车顶板底面,包括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Ⅱ、纵轴Ⅱ、双向减速机Ⅱ、横轴Ⅱ、蜗轮升降器Ⅱ,该蜗轮升降器Ⅱ的升降轴连接副车。双出轴电机Ⅱ旋转时,可通过纵轴Ⅱ、双向减速机Ⅱ、横轴Ⅱ带动蜗轮升降器Ⅱ的升降轴升降,实现副车的升降。
进一步,所述主车车顶板的上表面,设置平台升降机构和管模平台,所述平台升降机构与副车升降机构基本一致,包括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Ⅰ、纵轴Ⅰ、双向减速机Ⅰ、横轴Ⅰ和蜗轮升降器Ⅰ,该蜗轮升降器Ⅰ的升降轴连接管模平台。双出轴电机Ⅰ旋转时,通过纵轴Ⅰ、双向减速机Ⅰ、横轴Ⅰ带动蜗轮升降器Ⅰ的升降轴升降,实现管模平台的升降。
进一步,在没有设置平台升降机构的主车车顶板上表面、或者在管模平台的支撑板上,设置支撑管模的长条形支撑垫块。所述长条形支撑垫块两端设计有凹槽,在凹槽的上端安装小轴,该小轴与挡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底部设计有长圆孔,该长圆孔与小轴配合,实现挡板绕小轴旋转平放或插入凹槽内。
进一步,主车或副车的行走轮通过转轴或与调频电机直连、或与包括驱动装置、减速器、链轮和链条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主车或副车的行走轮轮间距一致。
进一步,在运输车行走的轨道旁设置三相插座,三相插座与运输车配电箱外接的插头配合,为运输车提供电力。运输车上连接该三相插座的电缆线随运输车移动而展开或收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外购零部件,结构简单,维修量小。采用纵横向行走的主副车,与翻转的管模存放架配合,实现大口径管模的垂直轨道运输和存放,不使用天车,可将管模放置在没有天车的付跨或车间外,增加了车间有效生产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截面俯视示意图;
图6实施例3管模支撑示意图、图7的E-E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D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F-F的截面俯视示意图;
其中:1-纵行轮、2-纵行调频电机、3-车架、4-车顶板、5-支撑板、6-横轴Ⅰ、7-双向减速机Ⅰ、8-蜗轮升降器Ⅰ、9-管模支撑、10-蜗轮升降器Ⅱ、11-横轴Ⅱ、12-双向减速机Ⅱ、13-副车板、14-横行轮、15-纵轴Ⅰ、16-双出轴电机Ⅰ、17-横行调频电机、18-双出轴电机Ⅱ、19-纵轴Ⅱ、20-纵行车轴、21-纵行链条、22-纵行减速器、23-驱动装置Ⅰ、24-横行车轴、25-横行链条、26-驱动装置Ⅱ、27-横行减速器、28-支撑垫块、29-小轴、30-挡板、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上下是指安装使用状态的相对位置,所述横向、纵向为附图2的左右、上下方向,所述Ⅰ、Ⅱ只是区分部件,不作为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管模运输车的结构如附图1-3所示,附图2显示主要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车架3未在图中显示,车架3的相对位置可参见附图5。管模运输车包括主车、副车、管模平台、平台升降机构、副车升降机构。主车实现运输车纵向方向行走,副车实现运输车横向方向行走,副车通过副车升降机构悬挂在主车的下方,平台升降机构安装在主车上,支撑管模平台,管模平台上放置大口径管模。
主车包括纵行轮1、纵行调频电机2、车架3、车顶板4等。纵行调频电机2与纵行轮1转轴连接,转轴与车架3轴承座连接,车架3顶部固定安装车顶板4。纵行调频电机2带动纵行轮1旋转,每个纵行轮1上安装一个纵行调频电机2,四个纵行调频电机2统一控制,保证四个纵行调频电机2转速一致。
平台升降机构安装在车顶板4的上表面,包括双出轴电机Ⅰ16、纵轴Ⅰ15、双向减速机Ⅰ7、横轴Ⅰ6、蜗轮升降器Ⅰ8等。双出轴电机Ⅰ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纵轴Ⅰ15,纵轴Ⅰ15通过联轴器连接双向减速机Ⅰ7的输入轴,双向减速机Ⅰ7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横轴Ⅰ6,横轴Ⅰ6联轴器连接蜗轮升降器Ⅰ8的输入轴,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固定连接管模平台。双出轴电机Ⅰ16、双向减速机Ⅰ7和蜗轮升降器Ⅰ8均为外购,蜗轮升降器Ⅰ8型号SWL,举升力25吨,传动比1:32,升降轴只做升降移动,不转动。当双出轴电机Ⅰ16旋转时,通过纵轴Ⅰ15、双向减速机Ⅰ7和横轴Ⅰ6带动四个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升降,从而实现管模平台的升降。
管模平台包括支撑板5和安装在支撑板5上的管模支撑9,支撑板5固定连接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管模支撑9用于支撑和稳定大口径管模。
副车升降机构安装在车顶板4底面,结构与平台升降机构基本一致,包括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Ⅱ18、纵轴Ⅱ19、双向减速机Ⅱ12、横轴Ⅱ11、蜗轮升降器Ⅱ10等。蜗轮升降器Ⅱ10与蜗轮升降器Ⅰ8的结构一样,其升降轴固定连接副车。当双出轴电机Ⅱ18旋转时,通过纵轴Ⅱ19、双向减速机Ⅱ12和横轴Ⅱ11带动四个蜗轮升降器Ⅱ10的升降轴升降,从而实现副车的升降。
副车包括副车板13、横行轮14、横行调频电机17。横行调频电机17与横行轮14转轴连接,转轴与副车板13轴承座连接,副车板13固定连接蜗轮升降器Ⅱ10的升降轴。
本实施例使用时,用吊车将大口径管模放置在管模支撑9上,纵行调频电机2旋转,主车首先在纵向轨道上纵向行走,当到达横向轨道时,主车停止。启动副车升降机构的双出轴电机Ⅱ18,副车下降,当横行轮14接触横向轨道,蜗轮升降器Ⅱ10的升降轴继续下降,将主车抬升脱离纵向轨道。启动横行调频电机17,运输车横向运行。当运输车到达大口径管模存放位置时(与同日申请的一种大口径管模存放装置一起使用),该位置同样为纵横轨道的交叉点,双出轴电机Ⅱ18将副车吊起,纵行轮1接触纵向轨道。然后双出轴电机Ⅰ16工作,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举升,将大口径管模抬起,与可翻转的管模存放架(即同日申请的一种大口径管模存放装置)配合,将大口径管模放置在管模存放架上。随后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下降,当管模支撑9低于大口径管模的最低点后,启动纵行调频电机2,运输车从纵向轨道上开出,实现大口径管模的存放。当取用大口径管模时,运输车的操作安装上述反向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可实现大口径管模的纵向和横向运输,管模存放和取用不使用天车,解放了天车,可以将大口径管模放置在没有天车的车间付跨,解决了大口径管模的占地问题。
本实施例的附图上没有显示配电箱,配电箱外接三相插头为配电箱供电,在每个纵向和横向轨道,均设置三相插座,连接该三相插座的电缆线可以随运输车移动而展开或收起。在运输车转向时,将三相插头插入相应的三相插座即可为配电箱供电。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主车纵行轮安装四台纵行调频电机2驱动,副车横行轮安装四台横行调频电机17驱动,实际生产中,四台电机达到理想完全同步比较困难,易于造成电机损伤,增加了电机维修工作量。为此,将运输车的驱动机构改进为附图4和附图5的结构。
运输车纵向驱动机构安装在主车的车架3上,包括纵行链条21、纵行减速器22、驱动装置Ⅰ23,纵行轮1连接纵行车轴20,纵行车轴20上的链轮通过纵行链条21连接纵行减速器22输出轴上的链轮,纵行减速器22的输入轴与驱动装置Ⅰ23输出轴联轴器连接。驱动装置Ⅰ23启动,可通过链轮和纵行链条21带动纵行轮1旋转,从而实现主车的纵向行走。
运输车的横向驱动机构安装在副车的副车板13上,包括横行车轴24、横行链条25、驱动装置Ⅱ26、横行减速器27等,其结构与纵向驱动机构一致。当驱动装置Ⅱ26工作时,可通过链轮和横行链条25带动横行轮14旋转,从而实现副车的横向行走。
实施例3
附图3中的H决定了管模平台的最小升降高度,H越高,大口径管模在运输车上放置越稳定,但需要管模平台举升高度增加,而且由于蜗轮升降器采用螺纹丝杠结构,其举升速度较慢,所以举升操作时间增加,管模放置时间延长,效率低。H越小,管模举升高度减小,管模存取时间缩短,提高了管模放置效率,但在运输过程中,增加了大口径管模的不稳定性,限制了运输车不能急停或快速启动,对驱动装置提出较高的性能要求。为此,本实施例将管模支撑9按照附图6和附图7进行改进。
用长条形支撑垫块28替代管模支撑9,固定在支撑板5上,用于支撑大口径管模,在长条形支撑垫块28的两端,设计有凹槽31,凹槽31的上端安装小轴29,小轴29与挡板30转动连接,挡板30与凹槽31相应。挡板30的底部设计有长圆孔,该长圆孔与小轴29配合。当支撑垫块28支撑大口径管模时,挡板30绕小轴29转动,并插入凹槽31内,凹槽31固定挡板30,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状态。此时,挡板30的弧边或斜边可限位大口径管模,防止管模的移动或转动。当大口径管模放置到管模存放架上后,将挡板30自凹槽31内提出,然后转动放平。这样,平台升降机构下降即可实现支撑垫块28或挡板30低于管模最低点,从而大大降低了H的高度。本实施例将H基本降低到零,大大减小了管模举升和放置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尺寸。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时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的改进。由于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高度大大降低,本实施例将前述实施例中的平台升降机构和管模平台省去,将支撑垫块28直接固定在车顶板4的上表面,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利用副车升降机构举升或降低车顶板4,实现大口径管模的升降。
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改进在于横行轮14的轮间距和纵行轮1的轮间距一致,为保证副车在主车下可以自由上下移动,上述实施例中纵行轮1的轮间距大于横行轮14的轮间距,这样使得纵向轨道的宽度大于横向轨道的宽度,虽然生产使用没有影响,只是限制了运输车只能与不同轨道匹配。本实施例纵横向轨道宽度一致,运输车可以与轨道随意配合,为管模存放架的设置提供了方便。
本实用新型利用蜗轮升降器实现升降,升降机构的主要部件均外购,包括蜗轮升降器、双向减速机、双出轴电机、联轴器,以及运输车行走的驱动装置、减速器、链条、链轮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维修量小。采用纵横向行走的主副车实现大口径管模的垂直轨道运输,解放了天车,扩大了管模的存放区间,可将管模放置在没有天车的付跨或车间外,增加了车间有效生产面积。前期按照实施例1制作运输车一台,目前已经改为实施例2的结构。由于大口径铸铁管生产任务不饱满,一台运输车已经可以满足生产使用。若订单增加,生产节奏提高,可按照实施例4进行改造,将其上面的平台升降机构取下,改变为另一台运输车的副车升降机构,可制造出第二台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Claims (5)

1.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方向行走的主车、横向方向行走的副车、副车升降机构;所述副车通过副车升降机构连接在主车的下方;所述副车升降机构安装在主车的车顶板(4)底面,包括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Ⅱ(18)、纵轴Ⅱ(19)、双向减速机Ⅱ(12)、横轴Ⅱ(11)和蜗轮升降器Ⅱ(10);所述蜗轮升降器Ⅱ(10)的升降轴连接副车;所述双出轴电机Ⅱ(18)旋转时,通过纵轴Ⅱ(19)、双向减速机Ⅱ(12)、横轴Ⅱ(11)带动蜗轮升降器Ⅱ(10)的升降轴升降,实现副车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车顶板(4)的上表面设置支撑管模的长条形支撑垫块(28),所述支撑垫块(28)两端设计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上端安装小轴(29),该小轴(29)与挡板(30)转动连接;所述挡板(30)的底部设计有长圆孔,该长圆孔与小轴(29)配合,所述挡板(30)能绕该小轴(29)旋转平放或插入凹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板(4)的上表面,设置平台升降机构和管模平台;所述平台升降机构包括联轴器连接的双出轴电机Ⅰ(16)、纵轴Ⅰ(15)、双向减速机Ⅰ(7)、横轴Ⅰ(6)和蜗轮升降器Ⅰ(8);所述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连接管模平台;所述双出轴电机Ⅰ(16)旋转时,通过纵轴Ⅰ(15)、双向减速机Ⅰ(7)、横轴Ⅰ(6)带动蜗轮升降器Ⅰ(8)的升降轴升降,实现管模平台的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模平台的支撑板上设置支撑管模的管模支撑(9)或长条形支撑垫块(28);所述支撑垫块(28)两端设计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上端安装小轴(29),该小轴(29)与挡板(30)转动连接;所述挡板(30)的底部设计有长圆孔,该长圆孔与小轴(29)配合,所述挡板(30)能绕该小轴(29)旋转平放或插入凹槽(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行走的轨道旁设置三相插座,运输车上连接该三相插座的电缆线能随运输车移动而展开或收起。
CN202320082700.4U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Active CN220334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2700.4U CN220334663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2700.4U CN220334663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4663U true CN220334663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2700.4U Active CN220334663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4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6703U (zh) 车底起升移动平台
CN204525396U (zh) 多功能高强度汽车维修平台
CN112173527A (zh) 一种重载四向穿梭车
CN220334663U (zh) 一种大口径管模运输车
CN211813095U (zh)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运输用龙门架
CN205668919U (zh) 一种集装箱搬运小车
CN202509829U (zh) 平层定位装置及立体停车库
CN114683939A (zh) 一种新能源重卡换电站
CN208803764U (zh) 旋转立体式车库
CN108726126B (zh) 立体分段流水线式抬梁运输车
CN115417342B (zh) 一种便于悬挂式单轨车辆检修的检修作业平台及检修方法
CN2433357Y (zh) 一种防摇摆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备
CN105290778A (zh) 机车驱动单元的组装装置及机车驱动单元的安装方法
CN214358212U (zh) 一种重载四向穿梭车
CN2113970U (zh) 汽车举升机
CN211341984U (zh) 一种垂直升降循环停放式停车设备
CN103545755A (zh) 电缆放线车的轨道换向装置
JPH05162620A (ja) 運搬台車
CN219383688U (zh) 一种大口径管模存放装置
CN207877140U (zh) 八轮电动桥式起重机
CN206722491U (zh) 升降装置及升降停车设备
CN219406468U (zh) 一种轨道车辆库内换道装置
CN208106007U (zh) 一种高承重立体车库提升系统
CN221319046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起吊装置
CN217347753U (zh) 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