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613U -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613U
CN220298613U CN202322336824.3U CN202322336824U CN220298613U CN 220298613 U CN220298613 U CN 220298613U CN 202322336824 U CN202322336824 U CN 202322336824U CN 220298613 U CN220298613 U CN 220298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hole
vehicle body
suspension mounting
coll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68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月馨
张冲
鲁慧
王兴平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23368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包括:悬置胶体和车架纵梁。悬置胶体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纵梁内,车架纵梁具有供悬置胶体的部分结构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车架纵梁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悬置胶体包括悬置外管和悬置安装法兰,悬置外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道内,悬置安装法兰套接于悬置外管的另一端,且悬置安装法兰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悬置胶体通过悬置安装法兰与车架纵梁连接。悬置胶体沿车架纵梁的厚度方向在车架纵梁内设置,使得悬置胶体与车架纵梁在纵向布局,从而该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解决了车身悬置传统布置方式横向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纵梁之间横向空间的增大给予其他部件更大的可用空间。

Description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从空间分布来看动力电池模组通常直接布置在车身纵梁之间,纵梁之间空间的大小直接决定电池模组安装空间,目前车身悬置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在车架纵梁外侧增加焊接支架,支架多采用机加或冲压方式加工成型,将支架与车架通过焊接方法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车身悬置通过螺接或者压装方式连接到车架上,最终实现车身悬置的安装。但是目前这种常用悬置安装方式存在缺陷和不足,尤其对于纯电动车而言,由于车身悬置安装支架位于纵梁外侧,这种安装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纵梁横向可用空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组通常直接布置在车身下侧两纵梁之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当前的悬置安装方式已无法满足电池模组对于更大安装空间的需求,目前需要一种新型车身悬置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悬置传统布置方式占用空间过大、致使左右纵梁之间横向空间缩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包括:悬置胶体和车架纵梁。悬置胶体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纵梁内,车架纵梁具有供悬置胶体的部分结构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车架纵梁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悬置胶体包括悬置外管和悬置安装法兰,悬置外管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道内,悬置安装法兰套接于悬置外管的另一端,且悬置安装法兰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悬置胶体通过悬置安装法兰与车架纵梁连接。
进一步地,悬置胶体还包括:金属轴套,金属轴套设置于悬置外管的内圈,金属轴套的顶部高于悬置外管的顶部,金属轴套设置有供连接车身结构的第一螺栓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悬置胶体还包括金属骨架,金属骨架嵌设于悬置外管内部,悬置安装法兰沿金属骨架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与金属轴套的顶部接触,车身结构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径与金属轴套的内径一致,第一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金属轴套。
进一步地,悬置安装法兰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凸耳,至少两个连接凸耳中的其中两个对称设置,且各连接凸耳上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车架纵梁的上板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各第二通孔与各螺纹孔的位置对应,第二通孔和螺纹孔用于供第二螺栓穿过。
进一步地,车架纵梁的上板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至少两个螺纹孔之间,第三通孔用于供悬置外管的一端穿过。
进一步地,车架纵梁还包括:底板,底板与上板有间距地设置;中间板,中间板位于上板与底板之间,中间板上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的孔径相等,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形成第一通道的两端。
进一步地,底板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与金属轴套的位置对应,第五通孔与第一通孔的孔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为上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悬置胶体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纵梁内,并且悬置胶体沿车架纵梁的厚度方向在车架纵梁内设置,使得悬置胶体与车架纵梁在纵向布局,从而该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解决了车身悬置传统布置方式横向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纵梁之间横向空间的增大给予其他部件更大的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的悬置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的悬置胶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螺栓;
2、车身结构;21、第一通孔;
3、第二螺栓;
4、悬置胶体;41、悬置外管;42、悬置安装法兰;44、金属轴套;45、金属骨架;47、第二通孔;
5、拉铆螺母;
6、车架纵梁;61、第三通孔;62、螺纹孔;63、底板;64、上板;65、中间板;
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悬置指的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它用来连接车身与车轮,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使驾乘者感到更加舒适。车身悬置系统通常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等。
车架纵梁是汽车的主要承载结构,它负责承受车辆的重量和各种力的作用,确保车身的稳定性和刚性。车架纵梁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车身结构是指汽车的外部外壳,它由车身板件、车门、车顶等组成,为驾乘者提供保护和舒适的空间。车身结构通常由钢材、铝材等制成,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安全性。
车身悬置与车架纵梁、车身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车身悬置系统通过悬挂臂等连接到车架纵梁上,将车身与车轮相连接,使车身能够相对于车轮进行运动。同时,车身悬置系统的弹簧和减震器等组件也起到了加强车架纵梁的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力和振动。
车身悬置系统还与车身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车身结构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会影响到车身悬置系统的安装位置和布置方式。同时,车身悬置系统的运动和振动也会对车身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车身结构的刚性和强度。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包括:悬置胶体4;车架纵梁6,悬置胶体4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纵梁6内,车架纵梁6具有供悬置胶体4的部分结构穿过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车架纵梁6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悬置胶体4包括悬置外管41和悬置安装法兰42,悬置外管41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道内,悬置安装法兰42套接于悬置外管41的另一端,且悬置安装法兰42位于车架纵梁6的外侧,悬置胶体4通过悬置安装法兰42与车架纵梁6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悬置胶体4可活动地设置于车架纵梁6内,并且悬置胶体4沿车架纵梁6的厚度方向在车架纵梁内设置,使得悬置胶体4与车架纵梁6在纵向布局,从而该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解决了车身悬置传统布置方式横向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纵梁之间横向空间的增大给予其他部件更大的可用空间。
具体地,纵梁之间横向空间的增大使得电池模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允许电池模组容纳更多数量的单体电池来获得更高的电池系统总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车辆续驶里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如图2、图4所示,悬置胶体4还包括:金属轴套44,金属轴套44设置于悬置外管41的内圈,金属轴套44的顶部高于悬置外管41的顶部,金属轴套44设置有供连接车身结构2的第一螺栓1穿过的通孔,从而悬置胶体4与车身结构2通过第一螺栓1穿过通孔连接,纵向的布局节省了纵梁间的横向空间。
如图4所示,悬置胶体4还包括金属骨架45,金属骨架45嵌设于悬置外管41内部,悬置安装法兰42沿金属骨架45周向设置。金属骨架45用于固定悬置安装法兰42,防止悬置安装法兰42产生位置偏离。
进一步地,车身结构2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孔径与金属轴套44的内径一致,第一螺栓1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1、金属轴套44。这样设置巧妙地利用了悬置胶体4的结构特征,使得车身结构2与悬置胶体4连接的可靠性、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具体地,悬置安装法兰42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凸耳,至少两个连接凸耳中的其中两个对称设置,且各连接凸耳上设有第二通孔47。两个连接凸耳位于车架纵梁6的外侧,第二通孔47用于供第二螺栓3穿过。本实施例中,连接凸耳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凸耳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为三个、四个等。
进一步地,车架纵梁6的上板64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62,各第二通孔47与各螺纹孔62的位置对应,第二通孔47和螺纹孔62用于供第二螺栓3穿过。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拉铆螺母5,各拉铆螺母5位于各螺纹孔62内,各拉铆螺母5与各第二螺栓3配合将悬置安装法兰42与车架纵梁6连接。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同时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车架纵梁6的上板64设有第三通孔61,第三通孔61位于至少两个螺纹孔62之间,第三通孔61用于供悬置外管41的一端穿过。悬置胶体4的悬置外管41的一端可穿过车架纵梁6的上板64,从而将悬置胶体4沿车架纵梁6的纵向方向进行固定安装,进一步节省了纵梁间的使用空间,通过增大左右纵梁间距,增大电池布置空间,最终增加了汽车续航里程。
如图3所示,车架纵梁6还包括:底板63,底板63与上板64有间距地设置;中间板65,中间板65位于上板64与底板63之间,中间板65上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61的孔径相等,第三通孔61与第四通孔形成第一通道的两端。悬置胶体4的悬置外管41的一端依次穿过上板64的第三通孔61、中间板65的第四通孔,使得悬置胶体4的悬置外管41的一端固定于车架纵梁6内,这样设置结构简单,节省成本。
如图5所示,底板63设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与金属轴套44的位置对应,第五通孔与第一通孔21的孔径相等。底板63的底面位于第五通孔处设有螺母7,第一螺栓1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1、金属轴套44和第五通孔,通过第一螺栓1与螺母7将车身结构2连接于悬置胶体4和车架纵梁6,从而使得悬置胶体4与车身结构2和车架纵梁6在纵向上连接,节省了纵梁间的横向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悬置安装结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为上述实施例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置胶体(4);
车架纵梁(6),所述悬置胶体(4)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纵梁(6)内,所述车架纵梁(6)具有供所述悬置胶体(4)的部分结构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车架纵梁(6)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悬置胶体(4)包括悬置外管(41)和悬置安装法兰(42),所述悬置外管(41)的一端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悬置安装法兰(42)套接于所述悬置外管(41)的另一端,且所述悬置安装法兰(42)位于所述车架纵梁(6)的外侧,所述悬置胶体(4)通过所述悬置安装法兰(42)与所述车架纵梁(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胶体(4)还包括:
金属轴套(44),所述金属轴套(44)设置于所述悬置外管(41)的内圈,所述金属轴套(44)的顶部高于所述悬置外管(41)的顶部,所述金属轴套(44)设置有供连接车身结构(2)的第一螺栓(1)穿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胶体(4)还包括金属骨架(45),所述金属骨架(45)嵌设于所述悬置外管(41)内部,所述悬置安装法兰(42)沿所述金属骨架(45)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2)与金属轴套(44)的顶部接触,所述车身结构(2)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径与所述金属轴套(44)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一螺栓(1)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所述金属轴套(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法兰(42)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凸耳,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凸耳中的其中两个对称设置,且各所述连接凸耳上设有第二通孔(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6)的上板(64)设有至少两个螺纹孔(62),各所述第二通孔(47)与各所述螺纹孔(62)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通孔(47)和所述螺纹孔(62)用于供第二螺栓(3)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6)的上板(64)设有第三通孔(61),所述第三通孔(61)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螺纹孔(62)之间,所述第三通孔(61)用于供所述悬置外管(41)的一端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6)还包括:
底板(63),所述底板(63)与所述上板(64)有间距地设置;
中间板(65),所述中间板(65)位于所述上板(64)与所述底板(63)之间,所述中间板(65)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61)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三通孔(61)与所述第四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3)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金属轴套(4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21)的孔径相等。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悬置安装结构,所述车身悬置安装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悬置安装结构。
CN202322336824.3U 2023-08-29 2023-08-29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298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6824.3U CN220298613U (zh) 2023-08-29 2023-08-29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6824.3U CN220298613U (zh) 2023-08-29 2023-08-29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613U true CN220298613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6824.3U Active CN220298613U (zh) 2023-08-29 2023-08-29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103375B2 (en) Electric vehicle platform
CN109130818A (zh) 一种悬挂式电动车悬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0320499B1 (ko) 자동차의전륜현가장치
CN10669666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20298613U (zh)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7799708A (zh)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CN103287499A (zh)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汽车
CN116968488A (zh) 适配后悬电机的五连杆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283807U (zh) 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
CN218229152U (zh) 一种车辆的机舱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9214645U (zh) 商用客车后悬挂系统
CN206426831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18229164U (zh) 一种车辆的中后地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0743168U (zh) 汽车车身d柱接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车身结构和汽车
CN220549110U (zh) 机舱前部结构和车辆
CN218662089U (zh) 一种车辆的中后地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2538884U (zh) 底盘和车辆
CN221162995U (zh) 一种车辆
CN111332084A (zh) 减振器安装座、前悬架和车辆
CN217477000U (zh) 电动汽车驱动桥总成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20640022U (zh)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CN220640007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7713466U (zh) 一种电动四轮乘用车的前减震器
CN210680316U (zh) 一种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