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1591U -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1591U
CN220271591U CN202320586928.7U CN202320586928U CN220271591U CN 220271591 U CN220271591 U CN 220271591U CN 202320586928 U CN202320586928 U CN 202320586928U CN 220271591 U CN220271591 U CN 220271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light guide
plane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69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江徽
李虎
汪张宝
张斗庆
董钊
雷阳阳
张勇
康海
储汉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69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1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1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1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导光板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入光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入光面所处平面与第一方向平行,在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微结构,微结构为凹槽结构或凸起结构;在沿第一方向且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微结构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微结构包括朝向入光面设置的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一表面所处平面所呈夹角为18°~44°;微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导光板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

Description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光源模组为显示装置中的核心器件,光源模组所提供光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显示装置的最终显示效果。光源模组包括有侧光源和导光板,导光板的一个侧面为入光面,侧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导光板用于将侧光源所提供的光线转换成面光源并发光均匀。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偏低,导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偏低,而为了提升导光板出光面的亮度,往往选择提高侧光源的亮度,这会导致整个显示装置的功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凹槽结构或凸起结构;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微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所呈夹角为18°~44°;
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包括:4.5μm~13μm;
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包括:300μm~6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被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截面图形,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15μm~50μm;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在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微结构在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形状包括:三棱台形、四棱台形、圆台形、三棱锥形、四棱锥形、圆锥形、棱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的三棱柱形或棱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的四棱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微结构沿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呈阵列排布;
或者,所述微结构沿第三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微结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所述入光面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所述凸起网点位于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
多个所述棱镜结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棱镜结构沿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其他所述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在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顶角为圆角的三角形或弓形。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侧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第一方面中提供的导光板,所述侧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之一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光学膜层和反射片;
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提供的所述光源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导光板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呈现不同倾斜角时所对应出光亮度等级的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种不同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2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2C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并没有都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公开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公开。
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公开中范围A~B的表述方式中,限定的范围包括A和B两个端点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出光效率是指从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出射光能与从导光板的入光面所入射的光能的比值。
图1为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导光板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导光板本体10包括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和入光面4,第一表面1与第二表面2在第一方向Y上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中之一作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入光面4所处平面与第一方向Y平行。
另外,在后面所描述的光线的角度,具体是指光线的传播方向与第一方向Y所呈夹角。
在导光板的入光面4处设置有与入光面4正对的侧光源,侧光源产生的光线有部分(约90%)通过导光板的入光面4入射至导光板内,光线能够在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之间发生反射,其中部分光线能够在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发生折射从而射出。
以第二表面2为出光面为例,为了提高导光板的出光效率,会在导光板背向出光面的一侧(第一表面1的一侧)设置反射片,使得从第一表面1折射出的部分光线通过反射片的反射后能够再次入射至导光板内,提高光线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导光板的出光效率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从入光面4入射至导光板内部的光,大部分都是大角度光线;换句话话说,到达至出光面的光线大部分为大角度光。而根据菲涅尔公式可知,光线的入射角越大(入射角小于全反射临界角),光线在该界面的折射率越小,反射率越大;由此可见,大部分光线需要经过很多次在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间进行反射后才能从出光面射出。然而,光线在导光板内部传播过程中,会被导光板吸收耗散(光线到达反射片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吸收耗散),因此光线在从出光面出射之前传播距离越远,光线被吸收耗散越多,最终从出光面出射的光强越弱。通过测试发现,现有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偏低,约为58.9%。
为有效改善现有导光板的出光效率偏低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比现有导光板更高的出光效率,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功耗。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图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又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导光板中部分光线的光路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a呈现不同倾斜角时所对应出光亮度等级的曲线示意图。如图2A至图6所示,该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0,导光板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和入光面4,第一表面1与第二表面2在第一方向Y上相对设置,入光面4所处平面与第一方向Y平行,在第一表面1设置有多个微结构3,微结构3为凹槽结构或凸起结构;在沿第一方向Y且远离第一表面1的方向上,微结构3与第一方向Y相垂直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微结构3包括朝向入光面4设置的第一倾斜面3a,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为18°~44°;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H1与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H2,二者比值为3/400~1/20。
图2A、图2B、图4A和图4B中示例给出了微结构3为凹槽结构的情况,图3A、图3B、图5A和图5B中示例性给出了微结构3为凸起结构的情况。另外,为方便描述,将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称为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表面1上设置上述微结构3,可以有效将入射至第一倾斜面3a的部分光线进行反射,且所形成的反射光线的角度较小,该小角度的反射光线到达出光面后,对应有较大的折射率;即第一倾斜面3a所形成的小角度光线到达至出光面后,大部分可以通过折射方式从出光面出射(小部分会产生反射),从而能够减少光线在导光板内的反射次数,减小光线在导光板内的传播距离,使得导光板对光线的吸收耗散较少,大大提升出光面的光能,进而能够提升导光板的出光效率。
参见图2A和图4A所示,当微结构3为凹槽结构时,若凹槽结构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H1过大,则会影响到光线从入光面4向与入光面4相对的侧面传播,导致出光面上靠近入光面4位置的出光亮度明显高于远离入光面4位置的出光亮度,从而导致出光面的出光亮度不均;若凹槽结构高度H1过小,一方面在工艺上难以制备,另一方面会导致第一倾斜面3a面积过小而使得对导光板的出光效率提升不明显。
参见图3A和图5A所示,当微结构3为凸起结构时,若凹槽结构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H1过大,则会导致导光板整体厚度过大,不利于产品轻薄化;若凹槽结构高度H1过小,一方面在工艺上难以制备,另一方面会导致第一倾斜面3a面积过小而使得对导光板的出光效率提升不明显。
结合上述因素,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H1与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H2,二者比值为3/400~1/20。此时,不但便于生产制备,而且还能保证导光板轻薄、出光面出光均匀、以及第一倾斜面3a具有足够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微结构3为凸起结构时,该凸起结构与导光板本体10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微结构3的尺寸相对较小(几μm到几十μm),且对于第一倾斜面3a的平整度和倾斜角精度要求比较高,使得微结构3难以通过常规的光构图工艺(光构图工艺难以形成平整的第一倾斜面3a且对于第一倾斜角难以控制)或注塑工艺(注塑工艺的工艺精度难以制备出小尺寸的微槽结构)进行制备。故,本公开实施例中优选将导光板的材料选用纳米压印材料,此时可基于纳米压印工艺来形成小尺寸的微结构3,制备出的微结构3的第一倾斜面3a的表面平整。在一些实施例中,纳米压印材料包括纳米压印胶,例如丙烯酸树脂;可通过向纳米压印胶中添加无机粒子(例如,TiO2、ZrO2等)来对纳米压印材料的折射率进行调整。
参见图6所示,通过模拟可以得到在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为30°~35°时,出光面的出光亮度可以达到最大,将其出光亮度等级记为100%;在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α由10°增大至30°过程中,出光面的出光亮度等级(用实际出光亮度与最大出光亮度的比值来表征)逐渐增大,其中当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α约为18°时,出光面对应的出光亮度等级(18°所对应的出光亮度与30°~35°所对应的最大出光亮度的比值)约为90%;在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α由35°逐渐增大过程中,出光面的出光亮度等级逐渐减小,其中当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α约为68°时,出光面对应的出光亮度等级(68°所对应的出光亮度与30°~35°所对应的最大出光亮度的比值)约为90%。由此可见,在第一倾斜面3a的倾斜角α为18°~68°时,可使得出光亮度等级大于等于90%。
但是,结合微结构3的尺寸(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与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制备工艺(例如,优选采用纳米压印工艺)难度、工艺最终所形成的第一倾斜面3a的平整度、出光面的出光亮度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为18°~44°。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约为36°。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微结构3为凹槽结构,且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与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且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α为18°~44°时,导光板的出光效率约为76.6%,其相较于现有导光板的出光效率58.9%,提升了(76.6%-58.9%)/58.9%≈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包括:4.5μm~13μm;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包括:300μm~60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被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截面图形,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为15μm~50um,第二方向X与入光面4的法线平行。如此设计,是为了保证微结构3便于制备且微结构3在第二方向X上的整体尺寸不会过大。
在后面描述中将以导光板内的微结构3为凹槽结构为例作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晓得是,后面所描述凹槽结构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凸起结构而设置于第一表面1上。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3沿第二方向X、第三方向Z呈阵列排布。其中,第二方向X与入光面4的法线平行,第三方向Z与入光面4所处平面平行且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平行。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沿第三方向Z延伸,多个微结构3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
继续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光面4沿第二方向X远离入光面4的方向上,微结构3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通过该设置有利于提升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出光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所呈现画面的亮度均一性。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种不同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例如图9中(b)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四边形,例如图9中(f)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第三方向Z上,微结构3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保持不变。例如,图7和图8中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a为平面,例如图9中(a)(b)(c)(e)(f)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a为曲面,例如图9中(d)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3的形状包括:三棱台形(例如图9中(e)所示)、四棱台形(例如图9中(c)所示)、圆台形(例如图9中(d)所示)、三棱锥形、四棱锥形(例如图9中(a)所示)、圆锥形、棱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平行的三棱柱形(例如图9中(b)所示)或棱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平行的四棱柱形(例如图9中(f)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来对微结构3的形状进行相应设计和调整,仅需保证微结构3包括有朝向入光面4设置的第一倾斜面3a,第一倾斜面3a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所呈夹角为18°~44°,且微结构3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与导光板本体10在第一方向Y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即可。
在背光模组中,为了提高导光板的出光效率,会在导光板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往往会设置反射片7。以第二表面2为出光面,与第二表面2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为非出光面为例,在第一表面1设置反射片7后,反射片7所反射光线与第一表面1所反射光线产生干涉,从而会形成彩虹纹。
为有效改善上述彩虹纹的问题,本公开对导光板作了进一步改进。图10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0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在第一表面1上还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5,凸起网点5位于微结构3之间的间隔处。
图10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0B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在第二表面2上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凸起网点5(例如凸面为弧面)可以有效改善光线在第一表面1处的干涉问题,能够有效避免彩虹纹的出现。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2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2C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1至图12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在第二表面2上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6;多个棱镜结构6沿第二方向X依次排布,棱镜结构6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二方向X与入光面4的法线平行,第三方向Z与入光面4所处平面平行且与第一表面1所处平面平行。
其中,图12B中示例性画出了在第二表面2为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情况下,导光板本体10上同时设置有凸起网点5和棱镜结构6的情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棱镜结构6,可以有效提升光线从出光面出射的概率,有利于提升出光效率;同时,棱镜结构6还可以起到对出射光进行发散(增大出光面所出射光线的角度)的作用,以提升对位于第一表面与反射片之间的异物(未设置棱镜结构6时,异物所在区域的亮度明显偏暗)的遮蔽率。
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往往设置有光学膜层8(例如扩散片、棱镜片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光学膜层8容易贴附到棱镜结构6上,导致出现彩虹纹以及暗影等不良。
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棱镜结构6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与其他棱镜结构6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不同。如此设计,可以使得存在部分棱镜结构6与其他棱镜结构6之间出现高度差,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因光学膜层8容易贴附到棱镜结构6上而出现彩虹纹以及暗影等不良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出光面的出光效果来对各位置处的棱镜结构6的高度分别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保证出光面出光均匀。
作为一个示例,参见图12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棱镜结构6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结构6a和多个第二棱镜结构6b,第一棱镜结构6a与第二棱镜结构6b沿第二方向X交替排布;第一棱镜结构6a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与第二棱镜结构6b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不同。
图13A和图13B分别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再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3A和图13B所示,与前面实施例中棱镜结构6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所不同,图13A中示例给出了棱镜结构6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顶角为圆角的三角形;图13B中示例给出了棱镜结构6在与第三方向Z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弓形。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对棱镜结构6的截面形状进行相应设计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结构6在第一方向Y上的高度为4μm~9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结构6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为40μm~90μm。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图14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4A和图14B所示,该光源模组包括:侧光源LB和导光板,侧光源LB与导光板的入光面4相对设置,导光板采用前面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对于该导光板的具体描述可参加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中之一为导光板的出光面;光源模组还包括:光学膜层8和反射片7;光学膜层8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反射片7位于导光板背向光学膜层8的一侧。
其中,图14A中示例性画出了第二表面2为出光面,第一表面1为非出光面的情况;图14B中示例性画出了第一表面1为出光面,第二表面2为非出光面的情况。
此外,图14A和图14B中仅示例性画出了位于导光板本体10上的微结构3,在本公开中,在导光板本体上还可以选择性的设置前面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凸起网点、棱镜结构中至少之一。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中该背光模组可采用上面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对于该背光模组的具体描述可参加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此时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凹槽结构或凸起结构;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微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所呈夹角为18°~44°;
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二者比值为3/40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包括:4.5μm~13μm;
所述导光板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包括:300μm~6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被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所截得的第一截面图形,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15μm~50μm;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在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沿第三方向上,所述微结构在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保持不变;
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为平面或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形状包括:三棱台形、四棱台形、圆台形、三棱锥形、四棱锥形、圆锥形、棱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的三棱柱形或棱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的四棱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结构沿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呈阵列排布;
或者,所述微结构沿第三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微结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入光面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所述凸起网点位于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处;
或者,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凸起网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棱镜结构;
多个所述棱镜结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棱镜结构沿第三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入光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入光面所处平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处平面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其他所述棱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在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顶角为圆角的三角形或弓形。
14.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导光板,所述侧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之一为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
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光学膜层和反射片;
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光源模组。
CN202320586928.7U 2023-03-21 2023-03-21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271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6928.7U CN220271591U (zh) 2023-03-21 2023-03-21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6928.7U CN220271591U (zh) 2023-03-21 2023-03-21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1591U true CN220271591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6928.7U Active CN220271591U (zh) 2023-03-21 2023-03-21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1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1998054606A1 (fr) Guide de lumiere
JP5199830B2 (ja) 表示装置
JPH11133214A (ja) 光学シート、光学シート積層体、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US8287172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40104871A1 (en) Light management film
JP3860298B2 (ja) 光学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10210904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16472A (ja) 導光板
TW200411226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855510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エッジライト型面光源及び透過型表示体
CN113934056B (zh) 一种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面光源装置
CN220271591U (zh) 导光板、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9157074A (ja) 光線制御ユニット
JP6167786B2 (ja) 映像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0300908A (ja) レンズシート、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5295826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048914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03246A (ja) 光学機能性シート及び照明装置
JP5199780B2 (ja) 面光源素子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03290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42650B2 (ja) 導光板
TWI342414B (en) Light guide plate
JPH11353915A (ja) 面光源装置
CN101233363A (zh) 面光源装置及棱镜板
CN220568955U (zh) 一种光扩散膜片以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