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2631U - 蒸箱和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蒸箱和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2631U
CN220212631U CN202321894526.XU CN202321894526U CN220212631U CN 220212631 U CN220212631 U CN 220212631U CN 202321894526 U CN202321894526 U CN 202321894526U CN 220212631 U CN220212631 U CN 220212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eam
cavity
chamber
steam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945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媚
随晶侠
郑志伟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945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2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2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2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箱和集成灶,所述蒸箱,蒸箱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均流板,第一容纳腔适于接收蒸汽,第二容纳腔适于容纳食材,均流板分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且位于食材的上方,均流板具有多个连通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透气孔。本申请通过设置均流板,蒸汽在达到食材的表面前需要先通入到第一容纳腔,从第一容纳腔经过均流板的第一透气孔流出继而流向食材,如此对蒸汽起到均流的作用,使得蒸汽在第二容纳腔中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蒸汽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速度大致趋同,确保处于不同位置的食材受热均匀,提升食材的蒸制效果。

Description

蒸箱和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箱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蒸箱一般具有两种产生蒸汽的方式,一种是蒸箱内底部设置加热盘,直接对加热盘中的水加热,称为煮水式;另外一种是蒸箱带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成蒸汽并导入到蒸箱的内部,这种方式称为直喷式。
直喷式蒸箱由于蒸汽在蒸汽发生器产生后需经过管道导入到蒸箱的蒸汽进孔再进入到蒸箱的内部,继而到达食材表面对食材进行加热。蒸汽由蒸箱进孔到达蒸盘时,不同位置的蒸汽温度和速度均不相同,导致不同位置的换热效率存在差异,进而影响食材蒸制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蒸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箱,所述蒸箱包括:
第一容纳腔,适于接收蒸汽;
第二容纳腔,适于容纳食材;以及
均流板,分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且位于食材的上方,所述均流板具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透气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处于同一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包括腔体,所述均流板设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以将所述腔体的内部划分有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均流板和所述顶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均流板和所述侧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板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件的靠前位置,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顶板相对且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透气孔设于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边缘适于和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板可移入和移出所述腔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均流板被配置为可拆卸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设有承托部,所述均流板搭接于所述承托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滑轨,所述均流板通过滑轨与所述腔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同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箱还包括蒸盘和出气口,所述蒸盘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具有第二透气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且位于所述蒸盘的下方。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上述蒸箱。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均流板,蒸汽在达到食材的表面前需要先通入到第一容纳腔,从第一容纳腔经过均流板的第一透气孔流出继而流向食材,如此对蒸汽起到均流的作用,使得蒸汽在第二容纳腔中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蒸汽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速度大致趋同,确保处于不同位置的食材受热均匀,提升食材的蒸制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蒸箱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蒸箱分解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分解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剖视图;
图7为图6中标记为A的放大图;
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剖视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剖视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中均流板示意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外壳1000;
门体2000;
腔体3100,顶板3110、底板3120、左侧板3130、右侧板3140、后板3150,进气口3151,出气口3152,均流板3200,第一板件3210,第一透气孔3211,第二板件3220,第一容纳腔3300,第二容纳腔3400,敞口3500,承托部3600,蒸盘3700,第二透气孔3710;
加热器/加热管4000,加热管的两端410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蒸箱,结合图1、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蒸箱包括有第一容纳腔3300、第二容纳腔3400以及均流板3200,第一容纳腔3300用于接收蒸汽,而第二容纳腔3400用于容纳食材,均流板3200则实现第二容纳腔3400与第一容纳腔3300的分隔,并且均流板3200设置在食材的上方,均流板3200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连通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相应地,第一透气孔3211也位于食材的上方。通过设置均流板3200,蒸汽在达到食材的表面前需要先通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从第一容纳腔3300经过均流板3200的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继而流向食材,如此对蒸汽起到均流的作用,使得蒸汽在第二容纳腔3400中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蒸汽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速度大致趋同,确保处于不同位置的食材受热均匀,提升食材的蒸制效果。
具体地,蒸箱是一种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水形成蒸汽,通过蒸汽对食材进行蒸熟的设备,相关技术中,将水加热形成蒸汽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加热盘直接加热产生和蒸汽发生器产生,详见背景技术所记载的。相关技术中,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需要通过管道连接到蒸箱的内部,管道的开口相对于蒸箱的内部较小,因此从管道输送的蒸汽会呈喷射状喷入到蒸箱的内部,如此会造成蒸箱的内部的不同位置上蒸汽的分布(蒸汽的量、流速、温度等)存在差异,食材容易受热不均,影响食材的蒸制效果,例如食材的某些部位过于早熟,而为了确保食材的其它部位熟透,会延长蒸制时间,过于早熟的部位会变得老化,从而导致口感变差。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容纳腔3300、第二容纳腔3400以及均流板3200的相配合,从而使得食材的受热更加均匀。
第一容纳腔3300为用于容纳蒸汽的空间,即从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需要先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容纳腔3300,第二容纳腔3400为用于容纳食材的空间,即需要将待蒸制的食材放置在第二容纳腔3400中,当蒸制完成后,从第二容纳腔3400中将食材取出,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均具有一定的空间体积,从而可以分别容纳一定量的蒸汽和食材。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之间需要通过均流板3200分隔开来,通过在均流板3200上设置有第一透气孔3211,从而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连通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当蒸汽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后,并不会立即射向到第二容纳腔3400,而是在第一容纳腔3300的腔壁的阻挡下会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扩散,由于蒸汽进入第一容纳腔3300时呈喷射状,通过设置第一容纳腔3300,降低蒸汽的流速,第一容纳腔3300相当于对蒸汽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均流板3200分隔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因此均流板3200可视为是第一容纳腔3300的腔壁的至少一部分。随着蒸汽发生器持续产生蒸汽并通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如此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气压逐渐变大,继而使得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蒸汽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继而进入到第二容纳腔3400中。由于第一透气孔3211具有多个,蒸汽能从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至第二容纳腔3400,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能形成对第二容纳腔3400较大范围的覆盖,从而使得蒸汽在第二容纳腔3400的不同位置的分布能更加均匀,第二容纳腔3400不同位置的蒸汽流速、温度、量的差异最大限度的减小,从而确保对食材的蒸制效果。优选地,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呈阵列排布,并且位于同一高度,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同一高度意为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相对于没有设置均流板的方案,本实施例能有效提高蒸汽分布的均匀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均流板3200设置在食材的上方,使得第一透气孔3211也位于食材的上方,进一步地确保蒸制效果。例如,将第一容纳腔3300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400上方,或者将第一容纳腔3300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400的靠上位置,本文中的方位,以蒸箱正常摆放为参照,由于均流板3200分隔开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因此将食材放置在第二容纳腔3400后,均流板3200位于食材的上方。由于蒸汽的特性,蒸汽会朝上浮动,当蒸汽从第一容纳腔3300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时,蒸汽呈自上而下的逐渐充满第二容纳腔3400,在蒸汽自上如下充满的过程并且还没达到食材时,蒸汽具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实现进一步的混合而提升均匀分布的效果,在蒸汽达到食材表面时,最大限度地确保食材的均匀受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2至图6所示,蒸箱包括有腔体3100,均流板3200设置在腔体3100的内部,从而将腔体3100的内部划分有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如此方便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的形成,均流板3200将腔体3100的内部划分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有多种方式,将在下文详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和图9所示,蒸箱包括有腔体3100,腔体3100包括有顶板3110与侧板,均流板3200设置在腔体3100的内部并且与顶板3110连接固定,如此将腔体3100的内部划分出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均流板3200设置在腔体3100的内部并且与顶板3110连接固定,如此将腔体3100的内部划分出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
具体地,蒸箱包括有外壳1000,外壳1000包裹着腔体3100,外壳1000和腔体3100之间相间设置,使得外壳1000和腔体3100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如此可以在外壳1000和腔体3100之间放置蒸箱的其它部件,如蒸汽发生器等。当然,在另一些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有外壳1000,或者外壳1000不一定是包裹着腔体3100,而是和腔体3100并排设置。腔体3100为中空的结构,包括有顶板3110、底板3120、侧板和后板3150,可以理解是,一般而言,蒸箱的整体形成为立方体,因此腔体3100也形成为立方体,那么顶板3110和底板3120之间具有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统称为侧板,左侧板3130、右侧板3140和后板3150设置在顶板3110与底板3120之间,从而使得腔体3100围设成的空间朝向前方敞开,即腔体3100的敞开端构成敞口3500,蒸箱具有门体2000,门体2000可以实现对敞口3500的关闭和打开,食材通过该敞口3500实现取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流板3200可以独立围设出第一容纳腔3300,而腔体3100围设出的空间构成第二容纳腔3400,将均流板3200安装到腔体3100的内部后,如此使得第一容纳腔3300位于第二容纳腔3400的靠上位置,但将均流板3200独立围设出第一容纳腔3300相对来说结构会更为复杂,成本会更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均流板3200需要与顶板3110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均流板3200与顶板3110共同围设出第一容纳腔3300,而腔体3100所围设的空间的其余部分可视为第二容纳腔3400,也就是说,当安装均流板3200后,均流板3200将腔体3100的内部空间划分出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均流板3200充分利用了腔体3100的结构,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
由于将均流板3200与顶板3110连接在一起,为了实现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输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中,可以在顶板3110、侧板或后板3150开设进气口3151,进气口3151可以直接和第一容纳腔3300连通,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至进气口3151,如此便可直接将蒸汽传输至第一容纳腔3300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9所示,与前面的实施例有所不同的是,本实施的均流板3200设置在腔体3100的内部,并且均流板3200需要和侧板连接在一起,如此实现对腔体3100的内部空间的划分,使得第一容纳腔3300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对第二容纳腔3400中的蒸汽的均布。
具体地,相对于将均流板3200连接到顶板3110,本实施例中,均流板3200连接到侧板,例如均流板3200连接到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可以理解的是,均流板3200与侧板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的连接,只要能实现均流板3200固定到侧板即可。如此,均流板3200和左侧板3130的部分、右侧板3140的部分、后板3150的部分和顶板3110共同配合而围设出第一容纳腔3300,相对于均流板3200与顶板3110的连接而围设的第一容纳腔3300,前者的空间会更大,相对应的均流板3200的尺寸也更大,正如前文提及到的,一般而言腔体3100较为方正,将均流板3200如此安装,均流板3200在自上而下的方向能形成对第二容纳腔3400更大面积的覆盖,而由于均流板3200的尺寸更大,因此均流板3200上设置的第一透气孔3211也可以更多,从而使得多个第一透气孔3211可以在自上而下方向形成对食材更大面积的覆盖,继而使得从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的蒸汽的分布更为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和图10所示,在均流板3200与侧板连接的基础上,均流板3200具有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相交设置,并且第二板件3220位于第一板件3210的靠前位置,当将均流板3200安装到腔体3100的内部后,第一板件3210处于顶板3110的下方并且第一板件3210与顶板3110相对设置,如此围设出第一容纳腔3300,而第一透气孔3211则设置在第一板件3210上。
具体地,均流板3200和侧板的连接可以如下,均流板320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连接,而均流板3200的后边缘可以和后板3150抵接在一起,如此形成的第一容纳腔3300的前端是敞开的,当门体2000关闭腔体3100的敞口3500时,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的蒸汽会从第一容纳腔3300的前端溢出,因此需要对第一容纳腔3300的前端对进行封闭。可以通过门体2000来实现,当门体2000关闭腔体3100的敞口3500时,门体2000需要同步实现对第一容纳腔3300前端的封闭,但是,由于门体2000是和腔体3100进行配合的,门体2000封闭第一容纳腔3300的前端,需要同步与均流板3200配合,这对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均流板3200设计为包括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相交设置,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的相交设置可以是相垂直,例如均流板3200为通过金属板件制备而成,金属板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将一块金属板件进行弯折即可形成第一板件3210与第二板件3220。安装均流板3200时,第一板件32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连接,而第一板件3210的后边缘和后板3150抵接,此时,在将均流板3200安装到位的前提下,第二板件3220和左侧板3130、右侧板3140和顶板3110靠近敞口3500的位置抵接,如此封闭第一容纳腔3300的前端。由于第二板件3220仅需和腔体3100进行配合,而不需要和门体2000进行配合,如此降低装配精度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均流板3200设计成可移出和移入腔体3100,如此,方便对均流板3200进行清洁。由于蒸汽通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后需要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在长时间使用后,均流板3200会存在水渍、水垢等,并且,由于均流板3200处于蒸制食材的环境中,也存在被食物残渣堵塞的可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蒸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均流板3200进行清洗,保持均流板3200的洁净,确保蒸汽能顺利流出第一透气孔3211。在需要清洁均流板3200时,需要将均流板3200移出腔体3100,均流板3200外露,用户方便进行清洁操作,在清洁完成后,将均流板3200移入到腔体3100中,从而便于下次蒸箱的使用。
均流板3200的移出和移入腔体3100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均流板3200设置成可拆卸的。可拆卸即为在需要清洁均流板3200的时候,可以将均流板3200拆离腔体3100,如此便可以将均流板3200移出腔体3100,在需要使用蒸箱蒸制食材的时候,可以将均流板3200安装到腔体3100并固定,如此便可以将均流板3200移入腔体3100,通过可拆卸设置,均流板3200可以完全脱离腔体3100,方便进行清洁。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具体地,侧板上设置有承托部3600,而均流板3200则搭接在承托部3600上,如此实现均流板3200的安装,同时又能方便拆卸。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设置有承托部3600,而均流板3200(第一板件3210)则搭接在承托部3600上,所谓的搭接,即均流板3200(第一板件3210)在重力的方向上抵接在承托部3600上,从而使得承托部3600能实现对整个均流板3200的支撑,如此实现均流板3200的可拆卸安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均流板3200可以方便地安装到腔体3100,在需要拆卸均流板3200时,只需要用户提起均流板3200或拉动均流板3200即可使得均流板3200脱离承托部3600,方便快捷,成本低。
均流板3200的移出和移入腔体3100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案:蒸箱包括有滑轨(图中未示出),滑轨分别和腔体3100与均流板3200连接,通过滑轨的设置,实现均流板3200移出和移入腔体3100。具体地,例如,敞口3500和腔体3100的内部空间连通,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均设置有滑轨,滑轨具有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固定部分固定在左侧板3130和右侧板3140,而活动部分固定到均流板3200,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可滑动连接,如此均流板3200可通过滑轨实现推拉。当拉动均流板3200时,均流板3200通过敞口3500而移出腔体3100,当推动均流板3200时,均流板3200通过敞口3500而移入腔体3100,实现对第一容纳腔3300与第二容纳腔3400的分隔。通过如此设置,既能实现均流板3200的外露以便于用户的清洁,也能避免均流板3200拆装时对位不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蒸箱包括有出气口3152,从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3151输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从而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进入到第二容纳腔3400,第二容纳腔3400需要与出气口3152连通,如此进入到第二容纳腔3400中的蒸汽在加热食材后通过出气口3152排出,从而确保蒸汽可以源源不断得通入到腔体3100的内部。为了确保蒸汽对食材的环绕,蒸箱包括有蒸盘3700,蒸盘3700用于放置在第二容纳腔3400中,食材放置在蒸盘3700上,蒸盘3700具有第二透气孔3710,将出气口3152设计成位于蒸盘3700的下方,如此,进入到第二容纳腔3400的蒸汽自上而下地穿过第二透气孔3710,在此过程实现充分与食材接触,实现对食材的环绕加热,当蒸汽穿过第二透气孔3710后便可通过出气口3152排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出气口3152和进气口3151设置在同一侧,如此合理地利用空间。
具体地,例如,以出气口3152和进气口3151设置在腔体3100的后板3150为例进行说明,由于进气口3151和出气口3152均需要连接有相应的管道,因此将进气口3151和出气口3152均设置在后板3150,如此在后板3150的后方空间上便可同时实现对管道的整理排布,若将进气口3151和出气口3152设置在不同侧,因此管道占据不同的空间,本实施例更能合理地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图9和图11所示,蒸箱包括有加热器4000,加热器400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加热器4000用于对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的蒸汽进行加热。
具体地,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从蒸汽发生器输送至第一容纳腔3300需要经过一定距离,在输送的过程中,蒸汽会失去一些热量,在进入第一容纳腔3300后,可能发生冷凝,如此会导致蒸汽的温度变低以及量变少,如此会延长食材的蒸制时间,不利于营养物质的保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设置加热器4000,由于第一容纳腔3300占据一定的空间体积,因此蒸汽从进气口3151输入并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时,会逐渐扩散,由于加热器400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3300,加热器4000在工作时,即可实现对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蒸汽的加热,由于蒸汽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时蒸汽的流速降低,因此蒸汽具有足够的时间和加热器4000接触,从而使得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的蒸汽有效升温,避免蒸汽出现冷凝,并且,在加热器4000的加热作用下,蒸汽能形成过热蒸汽,当这些过热蒸汽通过第一透气孔3211流出而进入到第二容纳腔3400继而和食材接触时,依然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加强对食材的蒸制,缩短蒸制时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加热器4000即为通电可以发出热量的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加热器4000的至少部分位于进气口3151的轴向方向上,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对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的蒸汽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所谓的加热器4000的至少部分位于进气口3151的轴向方向上,即,沿着进气口3151的轴向方向,加热器4000往进气口3151所在的方位作投影,加热器4000所形成的投影的至少部分与进气口3151重合在一起。由于进气口3151的流通面积相对于第一容纳腔3300来说小得多,因此从进气口3151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蒸汽呈喷射状,将加热器40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进气口3151的轴向方向上,当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从进气口3151喷出时会直接遇到加热器4000,从而被加热器4000加热,即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蒸汽在较短时间内便可得到加热器4000的加热,从而提升对蒸汽的加热效率,为蒸汽的加热均匀打下基础。当蒸汽在第一容纳腔3300扩散后,则可在加热器4000的其余部分的作用下继续加热,从而可以有效形成过热蒸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器4000为加热管4000,并且加热管4000的两端4100之间形成有多道弯折,使得加热管4000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形成较大范围的覆盖,如此可以降低加热管4000的数量,从而提升安装效率。
具体地,加热管4000的截面大致呈圆形,将加热管4000进行弯折,如此能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占据较大的空间范围,从而可以在第一容纳腔3300中的多个位置实现对进入到第一容纳腔3300的蒸汽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指的多道意为至少两道。由于将加热管4000进行了弯折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覆盖,因此可以降低加热管4000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并且,由于加热管4000需要进行安装固定,降低了加热管4000的数量也提高了产品的安装效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蒸箱,所谓的集成灶,例如可以将灶具、烟机和蒸箱等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组合式家用电器,灶具、烟机和蒸箱可以分别单独使用而互不影响,将灶具、烟机和蒸箱集成在一起,相对于独立的灶具、烟机和蒸箱,集成灶能更有效节约空间,使得集成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可以理解的是,集成灶除了集成灶具、烟机和蒸箱外,还可以和其它类型的家用电器集成在一起,在此不再重复赘述。本实施例的集成灶包含的蒸箱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纳腔,适于接收蒸汽;
第二容纳腔,适于容纳食材;以及
均流板,分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且位于食材的上方,所述均流板具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透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透气孔处于同一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包括腔体,所述均流板设于所述腔体的内部,以将所述腔体的内部划分有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均流板和所述顶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均流板和所述侧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件的靠前位置,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顶板相对且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透气孔设于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边缘适于和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抵接。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可移入和移出所述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被配置为可拆卸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有承托部,所述均流板搭接于所述承托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还包括滑轨,所述均流板通过滑轨与所述腔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同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还包括蒸盘和出气口,所述蒸盘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且具有第二透气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且位于所述蒸盘的下方。
13.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蒸箱。
CN202321894526.XU 2023-07-18 2023-07-18 蒸箱和集成灶 Active CN220212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4526.XU CN220212631U (zh) 2023-07-18 2023-07-18 蒸箱和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4526.XU CN220212631U (zh) 2023-07-18 2023-07-18 蒸箱和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2631U true CN220212631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94526.XU Active CN220212631U (zh) 2023-07-18 2023-07-18 蒸箱和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2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2273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бавления выпускаемого пара и вароч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KR20120122171A (ko) 스팀조리기기
JP5243608B2 (ja) 加熱調理器
US8991383B2 (en) Convection oven using rack support ducts for air flow
JP4843100B1 (ja) 加熱調理器
TW201440708A (zh) 加熱調理器
CN213097546U (zh) 烤箱
CN111248766A (zh) 烤箱
CN107692810B (zh) 抽屉式烹饪器具
US20090218332A1 (en) Boilerless combination convection steamer oven
CN220212631U (zh) 蒸箱和集成灶
CN112006553B (zh) 一种蒸烤一体机
CN209751715U (zh) 一种消毒柜
CN213821079U (zh) 一种内置蒸发器的烤箱
CN111346239A (zh) 一种消毒柜
CN21404852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2493878B (zh) 烹饪装置
CN213551345U (zh) 烹饪器具
KR20120066737A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장치
CN216557212U (zh) 一种集成灶
KR100624814B1 (ko) 스팀 오븐의 증기 발생 장치
CN216557214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3974452A (zh) 一种蒸烤箱及集成灶
CN215502455U (zh)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CN215502458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