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961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961U
CN220061961U CN202320646702.1U CN202320646702U CN220061961U CN 220061961 U CN220061961 U CN 220061961U CN 202320646702 U CN202320646702 U CN 202320646702U CN 220061961 U CN220061961 U CN 220061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driving
swing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67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力科学
崔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67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容置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体,用于制备热水;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体并与第一换热器并列设置,用于对室内进行换热;风机,设置于容置腔体,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其中,壳体的顶板对应第一换热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使用本申请公开的空调室外机,在单独使用第一换热器制备热水或单独使用第二换热器对室内换热的情况下,减小了风阻,提高进风或出风的风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空调室外机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热量随空气流动被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空调室外机附近环境的温度的升高,进而会导致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降低。换热效率的降低会增加压缩机等设备的负荷。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利用换热器吸取空气中的热量来加热水箱内的冷水,而被吸取热量后的空气温度降低导致换热器所在环境的温度的降低,进而会导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制热效率的降低。制热效率的降低会增加设备的负荷。
为了降低设备的工作负荷,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互换式空调热泵热水器,其包括分别由空调压缩机和空调冷凝器组成空调制冷系统,和热泵压缩机和热泵冷凝器组成热泵制热系统。空调制冷系统设有空调蒸发器,和热泵制热系统设置的热泵蒸发器并列设置,两蒸发器间由若干导热翅片连接,蒸发器外还设有通风风机。将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空调系统的蒸发器通过导热翅片连接起来,制成户外机,因此热泵和空调同时工作时可实现能量互换,将空调产生的废热快速传导到热泵系统用于制热,增大蒸发器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提升压缩机工作效率及降低了工作负荷。而空调与热泵系统还可单独正常工作。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室外机内同时设置两个蒸发器,在空调与热泵系统分别单独工作的情况下,会导致风阻的增大,降低进风或出风的风量,从而导致空调室外机或热泵热水器换热效率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提高空调室外机或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用于制备热水;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并列设置,用于对室内进行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其中,所述壳体的顶板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百叶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开合;第二百叶窗,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开合;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制备热水且所述第二换热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关闭;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百叶窗开启;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百叶窗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百叶窗包括:第一主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一从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从动摆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主动摆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用于使所述第一主动摆叶和所述第一从动摆叶同步转动;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摆叶的一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摆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百叶窗包括:第二主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第二从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从动摆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主动摆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用于使所述第二主动摆叶和所述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摆叶的一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摆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动摆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从动摆叶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板,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引风圈,所述进风口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二引风圈,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出风网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引风圈;和,进风网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引风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风圈与所述出风网罩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引风圈与所述进风网罩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风圈与所述进风口的连接处开设有消音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孔沿所述第二引风圈的周向间隔分布。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壳体的顶板对应第一换热器开设第一通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器开设第二通风口。在单独使用第一换热器制备热水或单独使用第二换热器对室内换热的情况下,减小了风阻,提高进风或出风的风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第一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顶板;120:第一侧板;121:进风口;122:第二引风圈;123:消音孔;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风机;500:第一百叶窗;510:第一主动摆叶;520:第一从动摆叶;530:第一驱动电机;540:第一连杆;600:第二百叶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主要是由压缩机,放置在储水箱内的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储水箱等部件组成,利用吸取空气中的热量来加热储水箱中的冷水,使冷水升温到设定温度供用户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热水器室内机主要包括储水箱和设置在储水箱内的冷凝器,热水器室外机主要包括蒸发器、压缩机、风机和节流装置等部件。风机驱动空气流动使蒸发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器吸取室外空气中的热量,而温度降低后的空气再通过风机排到室外环境。蒸发器内部的工质吸热气化被吸入压缩机,压缩机将低压工质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冷凝器,冷凝器与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即水被工质加热,而冷凝器中的工质被冷却成液体。之后液体工质经节流装置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蒸发器,如此往复循环工作,使储水箱中的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到设定温度。
在制备热水的过程中,由于热水器室外机不断排出温度较低的空气导致热水器室外机附近环境的温度降低,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热水器室外机的制热效率,从而增加了压缩机等设备的工作负荷。
空调器主要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等部件组成。空调器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和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空调室外机主要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和室外风机等部件,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蒸发器和室内风机等部件。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凝成为中压高温的冷媒过冷液。室外风机驱动空气流动使室外空气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即冷凝器吸取空气中的冷量进行降温,而空气的温度升高后再通过室外风机排到室外环境。中压高温的冷媒过冷液经节流装置节流后流入蒸发器,经蒸发器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室内风机驱动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即蒸发器吸取空气中的热量,而空气的温度降低后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流向室内环境。之后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次流入压缩机继续进行循环,如此实现为室内环境进行制冷。
在对室内制冷的过程中,由于空调室外机不断排出温度较高的空气导致空调室外机附近环境的温度升高,长时间使用后,会降低空调室外机的制冷效率,从而增加了压缩机等设备的工作负荷。
基于此,现有技术将热水器室外机与空调室外机设置成为一体机,在制备热水和空调制冷同时运行时可实现能量的互换,即制冷过程中空调的冷凝器散发的热量供热水器蒸发器使用,热水器蒸发器在制备热水时产生的冷量供空调冷凝器使用,提升了热水器压缩机和空调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及降低了设备的工作负荷。而热水器和空调器还可以单独使用。
在热水器和空调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热水器室外机与空调室外机设置成为一体机,室外机内的部件增多,会导致风阻的增大,降低进风或出风效率,从而导致空调室外机或热泵热水器换热效率的降低。
为了提高空调室外机和热泵热水器的换热效率,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00、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和风机400,壳体100内部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容置腔体的进风口121和出风口;第一换热器200,设置于容置腔体,用于制备热水;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于容置腔体并与第一换热器200并列设置,用于对室内进行换热;风机400,设置于容置腔体,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21向出风口流动;其中,壳体100的顶板110对应第一换热器200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器300开设有第二通风口。
在壳体100内同时设置用于制备热水的第一换热器200和用于对室内进行换热的第二换热器300,在制备热水和对室内制冷同时进行时,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实现能量的互换,从而不仅提升了制热和制冷的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电控部件的可靠性。
壳体100的顶板110对应第一换热器200开设第一通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器300开设第二通风口。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在单独使用第一换热器200制备热水或单独使用第二换热器300对室内换热的情况下,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口流入或流出,减小了风阻,提高进风或出风的风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200或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换热器200靠近进风口121设置,在第二换热器300单独运行时,风机400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21进入与第二换热器300进行热交换。进风口121处的第一换热器200使风阻增大,此时,空气可以从第一换热器200顶部的第一通风口进入容置空间与第二换热器300进行热交换,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进风量,从而提高了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第一百叶窗500、第二百叶窗600和控制模块,第一百叶窗50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用于控制第一通风口的开合;第二百叶窗600,设置于第二通风口,用于控制第二通风口的开合;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换热器200制备热水且第二换热器300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百叶窗500和第二百叶窗600关闭;在第一换热器200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二百叶窗600开启;在第二换热器300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百叶窗500开启。
在第一换热器200制备热水和第二换热器300进行制冷同时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百叶窗500和第二百叶窗600同时关闭。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通过使第一百叶窗500和第二百叶窗600分别关闭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减少冷量或热量的散失,使第一换热器200散发的冷量与第二换热器300散发的热量进行能量交换,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降低设备的工作负荷。在此过程中,风机400可以关闭,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空调室外机的能耗。
在第一换热器200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百叶窗600开启。这样,避免在第二换热器300增大了风阻,从而提高了第一换热器200的制热效率。在第二换热器300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百叶窗500开启。这样,避免第一换热器200增大了风阻,从而提高了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在此过程中,风机400运行驱动空气流动以提高空气与第一换热器200或与第二换热器300的热交换效率。
可选地,第一百叶窗500包括第一主动摆叶510、第一从动摆叶520和第一驱动电机530,第一主动摆叶51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通风口;第一从动摆叶52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通风口,第一从动摆叶520通过第一连杆540与第一主动摆叶510传动连接,第一连杆540用于使第一主动摆叶510和第一从动摆叶520同步转动;第一驱动电机530,驱动连接于第一主动摆叶510的一端,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530用于驱动第一主动摆叶510转动、并带动第一从动摆叶520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口。
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驱动电机530运行,第一驱动电机530驱动第一主动摆叶510转动,在第一连杆540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摆叶5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通风口。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主动摆叶510和第一从动摆叶520相平行。
这样,可以提高第一主动摆叶510和第一从动摆叶520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第一通风口进风量或出风量的均匀性。
可选地,第二百叶窗600包括第二主动摆叶、第二从动摆叶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摆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通风口;第二从动摆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通风口,第二从动摆叶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主动摆叶传动连接,第二连杆用于使第二主动摆叶和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第二主动摆叶的一端,并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主动摆叶转动、并带动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通风口。
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驱动电机运行,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主动摆叶转动,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带动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通风口。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二主动摆叶和第二从动摆叶相平行。
这样,可以提高第二主动摆叶和第二从动摆叶转动角度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第二通风口进风量或出风量的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从动摆叶520的数量为多个,第二从动摆叶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设置多个从动摆叶,可以减小摆叶的宽度,从而便于控制摆叶的转动。
可选地,进风口121位于壳体100的第一侧板120,出风口位于壳体100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一换热器200靠近进风口121,第二换热器300靠近出风口,风机400位于第一换热器200与第二换热器300之间。
风机400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21朝出风口流动,沿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换热器200、风机400和第二换热器300。在第一换热器200单独运行时,从进风口121进入的空气可以全部流经第一换热器200进行热交换,之后从出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流出。在第二换热器300单独运行时,空气从进风口121和第一通风口进入,从出风口流出时需全部流经第二换热器300进行热交换。进而采用这样的分布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单独运行时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出风口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引风圈,进风口121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二引风圈122,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出风网罩和进风网罩,出风网罩设置于第一引风圈;进风网罩,设置于第二引风圈122。
在出风口和进风口121分别设置第一引风圈和第二引风圈122,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提高进风量和出风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200或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在第一引风圈设置出风网罩,对流经进风口121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杂物随空气的流动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通过设置进风网罩和出风网罩,防止树叶、垃圾等杂物通过进风口121和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第一引风圈与出风网罩一体成型;第二引风圈122与进风网罩一体成型。
这样,提高了第一引风圈和出风网罩、第二引风圈122和进风网罩的结构强度,避免出风网罩和进风网罩的脱落导致杂物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第二引风圈122与进风口121的连接处开设有消音孔123。
空气通过第二引风圈122从进风口121进入容置空间时,第二引风圈122与进风口121的连接处容易形成涡流,从而产生噪音。基于此,在第二引风圈122与进风口121的连接处开设消音孔123,使涡流通过消音孔123引至室外机的外壳,对涡流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降低噪音。
可选地,消音孔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消音孔123沿第二引风圈122的轴向间隔分布。
通过设置多个消音孔123,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噪音,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用于制备热水;
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并列设置,用于对室内进行换热;
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其中,所述壳体的顶板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百叶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开合;
第二百叶窗,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开合;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制备热水且所述第二换热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关闭;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百叶窗开启;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百叶窗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叶窗包括:
第一主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口;
第一从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从动摆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主动摆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用于使所述第一主动摆叶和所述第一从动摆叶同步转动;
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摆叶的一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摆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百叶窗包括:
第二主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风口;
第二从动摆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从动摆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主动摆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用于使所述第二主动摆叶和所述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
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摆叶的一端,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摆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从动摆叶同步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从动摆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从动摆叶的数量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板,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引风圈,所述进风口的边缘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二引风圈,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出风网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引风圈;和,
进风网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引风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风圈与所述出风网罩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引风圈与所述进风网罩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风圈与所述进风口的连接处开设有消音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音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消音孔沿所述第二引风圈的周向间隔分布。
CN202320646702.1U 2023-03-27 2023-03-27 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20061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702.1U CN22006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702.1U CN22006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961U true CN22006196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6702.1U Active CN220061961U (zh) 2023-03-27 2023-03-27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818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0118911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13480421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0982761Y (zh) 冷暖热三联供空气能源机组
CN107655103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20061961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168143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4812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57412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2162446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464041A (zh) 吊顶式空调器四风口导风叶片结构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037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538349U (zh) 空调系统
CN21628172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0793282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21744204U (zh) 一种暖通空调余热回收设备
CN2166200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347138U (zh) 空调系统
CN2149494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2911795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