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1509U -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51509U CN220051509U CN202321462001.9U CN202321462001U CN220051509U CN 220051509 U CN220051509 U CN 220051509U CN 202321462001 U CN202321462001 U CN 202321462001U CN 220051509 U CN220051509 U CN 220051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ing
- wall
- threaded rod
- clamping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件加工夹具,涉及零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加工夹具主体,放置槽,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转帽,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转帽转动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与第二螺纹杆转动同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向移动,第一夹持块移动并对零件的一侧进行夹持,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不同大小的零件进行夹持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仅对单一规格的零件夹持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多个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零件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又称机械元件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设计机械零件时,不仅应使其满足使用要求,即具备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应当满足生产要求,否则就可能制造不出来,或虽能制造但费工费料很不经济,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如所设计的机械零件便于加工而加工费用很低,则这样的零件就称为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目前的零件在加工时,需要搭配相应的加工夹具,通过加工夹具对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之后再对夹持的零件进行后续的加工操作,目前的零件加工夹具多为单一的种类,仅能对单一规格的零件进行加工夹持的操作,但是由于机械零件的拓展,出现了不同规格的零件,这导致目前的加工夹具无法对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有效夹持的操作,同时目前的夹具仅对单个零件进行夹持,这也降低了零件后续的加工效率,为此提供了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无法对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有效夹持和无法对多个零件进行同时夹持操作的问题,提供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加工夹具主体,所述加工夹具主体的顶端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所述加工夹具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贯穿至加工夹具主体的内部,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转帽,还包括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转动柱一端的蜗杆,所述蜗杆位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部,所述蜗杆的顶端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螺纹杆一侧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柱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蜗轮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移动板、第一夹持块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加工夹具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工夹具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移动板、第二夹持块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转帽转动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与第二螺纹杆转动同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向移动,第一夹持块移动并对零件的一侧进行夹持,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不同大小的零件进行夹持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仅对单一规格的零件夹持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多个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零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夹具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夹具主体;2、放置槽;3、转动柱;4、夹持机构;401、蜗杆;402、蜗轮;403、第一螺纹杆;404、第一移动板;405、第一夹持块;406、转动杆;407、第二螺纹杆;408、第二移动板;409、第二夹持块;5、转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加工夹具主体1,加工夹具主体1的顶端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2,加工夹具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3,转动柱3的一端贯穿至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转动柱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转帽5,还包括有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转动柱3一端的蜗杆401,蜗杆401位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蜗杆401的顶端啮合有蜗轮402,蜗轮402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一螺纹杆403,第一螺纹杆403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板404,第一移动板40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夹持块405,第一夹持块405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2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夹持机构4有利于对不同大小的零件进行夹持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仅对单一规格的零件夹持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多个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零件的加工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1、2、3,夹持机构4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螺纹杆403一侧的转动杆406,转动杆406的另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第二螺纹杆407,第二螺纹杆407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板408,第二移动板40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夹持块409,第二夹持块409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2的内部;转动柱3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蜗杆40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蜗轮402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移动板404、第一夹持块405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一滑动槽,第一夹持块40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板;转动杆406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杆407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移动板408、第二夹持块409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第二夹持块40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板。
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零件进行加工时,先将待加工的零件依次放置于放置槽2的内部,之后使用者再手动转动转帽5,转帽5转动带动转动柱3转动,转动柱3转动带动蜗杆401转动,蜗杆401转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螺纹杆403与第二螺纹杆407转动,第一螺纹杆403转动与第二螺纹杆407转动同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第一夹持块405与第二夹持块409相向移动,第一夹持块405移动并对零件的一侧进行夹持,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不同大小的零件进行夹持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仅对单一规格的零件夹持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多个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零件的加工效率。
工作原理:在需要对零件进行加工时,先将待加工的零件依次放置于放置槽2的内部,之后使用者再手动转动转帽5,转帽5转动带动转动柱3转动,转动柱3转动带动蜗杆401转动,蜗杆401转动带动蜗轮402转动,蜗轮402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403转动,第一螺纹杆403转动带动转动杆406转动,转动杆406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407转动,第一螺纹杆403转动与第二螺纹杆407转动同时带动第一移动板404与第二移动板408相向移动,第一移动板404与第二移动板408相向移动并带动第一夹持块405与第二夹持块409相向移动,第一夹持块405移动并对零件的一侧进行夹持,第二夹持块409移动并对零件的另一侧进行夹持,待第一夹持块405与第二夹持块409分别对零件的外壁进行夹持固定后,使用者即可停止对转帽5的转动操作,之后即可对固定完毕的零件进行加工的操作,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对不同大小的零件进行夹持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仅对单一规格的零件夹持固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多个零件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后续零件的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加工夹具主体(1),所述加工夹具主体(1)的顶端成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放置槽(2),所述加工夹具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的一端贯穿至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所述转动柱(3)的另一端固定有转帽(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夹持机构(4),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于转动柱(3)一端的蜗杆(401),所述蜗杆(401)位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所述蜗杆(401)的顶端啮合有蜗轮(402),所述蜗轮(40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螺纹杆(403),所述第一螺纹杆(403)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板(404),所述第一移动板(404)的一侧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夹持块(405),所述第一夹持块(405)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第一螺纹杆(403)一侧的转动杆(406),所述转动杆(406)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螺纹杆(407),所述第二螺纹杆(407)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板(408),所述第二移动板(408)的一侧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夹持块(409),所述第二夹持块(409)的一侧贯穿至放置槽(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3)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40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0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轴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移动板(404)、第一夹持块(405)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夹持块(40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06)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407)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夹具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移动板(408)、第二夹持块(409)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夹持块(40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62001.9U CN220051509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62001.9U CN220051509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51509U true CN220051509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5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62001.9U Active CN220051509U (zh) | 2023-06-09 | 2023-06-09 |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51509U (zh) |
-
2023
- 2023-06-09 CN CN202321462001.9U patent/CN2200515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71200U (zh) | 左右螺纹快速夹紧装置 | |
CN220051509U (zh) | 一种零件加工夹具 | |
CN209737342U (zh) | 一种模具生产加工用夹具 | |
CN206622878U (zh) | 一种异形冲头加工用夹持装置 | |
CN213592622U (zh) | 一种自行车钢管加工用固定装置 | |
CN211438992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工装夹具 | |
CN220903015U (zh) | 一种用于手柄多方位加工的定位治具 | |
CN212812188U (zh) | 一种电路板多角度调节夹具 | |
CN212265081U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万向节总成压装工装 | |
CN203141119U (zh) | 大型工件回转加工装置 | |
CN220445585U (zh) | 一种自动化管道焊接设备 | |
CN221658822U (zh) | 一种五金管件自动倒角装置 | |
CN214603156U (zh) | 一种高效的机械加工用定位夹具 | |
CN220145314U (zh) |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可调式夹具 | |
CN215965678U (zh) | 用于制造船舶舾装件的圆钢热弯曲装置 | |
CN221496113U (zh) | 一种高精度高灵活性的机械手 | |
CN219582245U (zh) | 一种泵箱零件加工夹具 | |
CN214024722U (zh) | 一种机械自动化加工翻转装置 | |
CN217513230U (zh) | 一种机电设备零件焊接用夹具 | |
CN221516974U (zh) | 一种不锈钢接头模具定位装夹设备 | |
CN216577486U (zh) | 冲压件工装夹具 | |
CN215616613U (zh) | 一种用于加工管件的大管径夹具 | |
CN220560470U (zh) | 阀杆加工机床 | |
CN219189066U (zh) | 一种气门杆端部双金属焊接装置 | |
CN215147209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加工用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