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2312U -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2312U
CN219922312U CN202320880435.4U CN202320880435U CN219922312U CN 219922312 U CN219922312 U CN 219922312U CN 202320880435 U CN202320880435 U CN 202320880435U CN 219922312 U CN219922312 U CN 219922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base
cylinder body
welding surfac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04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建东
黎菁
马振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bet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04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2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2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2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其中,过滤单元的第一外壳包括底座、头部和位于底座和头部之间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筒体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筒体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底座和头部的外周,且底座的外周具有与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一焊接面;头部的外周具有与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二焊接面;第一焊接面的外径与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第二焊接面的外径与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本实用新型的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筒体各处的性能基本相同,筒体与底座和头部分别形成的焊接区较为平整、光滑,且稳定、不易开裂,筒体在工作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且耐穿刺。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专利CN217661832U公开一种低残留过滤单元及低残留过滤装置,低残留过滤单元,包括第一外壳和固定于第一外壳内部的滤芯,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底座、头部和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之间的筒体,所述筒体由柔性材料制成,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焊接固定。
筒体一般由片状的柔性材料卷成筒状并焊接成型,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焊接区域,而焊接区域与筒体的其他区域相比,厚度与力学性能不一致,耐压性能较差;在将筒体的两端与头部及底座焊接时,筒体的两端焊接处也包括了焊接区域的端部,即焊接区域会经历两次焊接,变得非常脆弱、易裂开。
因此,需要对现有过滤装置的筒体的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得其能够满足需要的强度和密封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采用一体制成的筒体,无需将片状的柔性材料焊接成筒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筒体在多次焊接处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单元,包括第一外壳和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滤芯,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底座、头部和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之间的筒体,所述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
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的外周,且所述底座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一焊接面;所述头部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二焊接面;
所述第一焊接面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
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中,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即筒体表面无接缝,自身结构完整,筒体各处的性能基本相同,尤其是力学性能比较一致。一体制成的筒体不仅在与底座和头部分别焊接时能够形成稳定、不易开裂的焊接区,而且在过滤装置工作过程中,筒体受压向外膨胀的幅度较为均匀,耐压强度更好;同时,为保证筒体在过滤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筒体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若筒体的抗拉强度过低,低于20N/mm2,则耐压性能差,容易膨胀破裂;若抗拉强度过高,则耐冲击强度差,材料脆硬,容易折断。该筒体耐压性能好、不易折断且耐穿刺。
另外,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密封连接,为了保证焊接区平整,筒体与头部以及底座的形状尺寸较为接近。若筒体的内径远大于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的外径,则焊接时筒体无法充分展开,形成的焊接区有皱褶,则焊接区对应的筒体的力学性能较为不均匀,容易破损,且过滤单元在使用时会装在第二外壳内,第二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间隙设置,如间隙过大,柔性的筒体受压膨胀后由于得不到支撑而破裂,间隙过小,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擦伤柔性筒体,进而导致在过滤过程中或者滤芯未达到最大使用寿命时,柔性的筒体就出现破裂的现象;若筒体的焊接区存在褶皱,则会挤占原本的间隙,导致实际间隙过小,在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擦伤筒体,缩短滤芯的使用寿命。若筒体的内径过小,则会导致筒体在安装时难以套在底座和头部的外围,或套装过程中导致筒体撕裂。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的第一焊接面的外径与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头部上的第二焊接面的外径与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使得筒体在两个焊接区能够充分展开,尽量减少褶皱,焊接区的外表面较为光滑平整,与底座和头部的形成无间隙焊接连接,焊接结构稳定、可靠,焊接操作也更方便。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焊接面和所述第二焊接面均通过热熔焊接;所述第一焊接面在所述筒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为5-9mm;所述第二焊接面的所述筒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为5-9mm;以保证筒体与头部和底座之间具有足够的焊接面积,焊接区结构稳定,焊接强度有效。
优选地,所述第一焊接面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头部的端部,所述底座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一环面,所述第一环面相对所述第一焊接面远离所述头部,所述第一焊接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面的外径,且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环面的半径之差等于所述筒体的厚度;
所述第二焊接面位于所述头部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二环面,所述第二环面相对所述第二焊接面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面的外径,且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二环面的半径之差等于所述筒状的厚度。
控制第一焊接面与第一环面的半径之差以及第二焊接面与第二环面的半径之差的目的在于,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之后,筒体的外周面能够与底座以及头部的其他外周面尽量齐平,第一外壳的外周面尽量光滑,对应的,筒体与底座以及头部之间的焊线不会突出或凹陷在第一外壳的外周面,由此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或其他外部支撑组件擦伤焊线及筒体整体。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外周面还设有环形的凸缘,所述凸缘相对所述第一焊接面远离所述头部;所述凸缘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的下边缘的轴向间距H1为2-5mm,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的下边缘的径向间距S1为1-3mm。
凸缘的作用在于:当过滤单元安装在外部支撑件内,以构成完整的过滤装置时,构成外部支撑件(即第二外壳)的筒壳和基座需要夹持该凸缘,从而将过滤单元固定在第二外壳内部,凸缘能够实现第一外壳对第二外壳的快速定位和安装。筒体的外壁与第二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而控制凸缘的对应参数能够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的内壁与筒体的外壁间隙过小而导致第二外壳对焊线以及筒体整体发生摩擦,因此,将凸缘的对应参数控制在上述范围,能够保持第二外壳的内壁与筒体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保护焊线和筒体整体。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厚度为100-150um,所述筒体的径向和轴向的断裂伸长率均为400-600%,以保证筒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耐压强度,同时,限制断裂伸长率,保证了筒体整体的韧性也较为适宜,筒体不易折断。
优选地,所述头部的内部设有多个翅片,所述滤芯具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能够与所述翅片抵接以使得所述筒体呈直立状态。
滤芯安装在第一外壳内,头部和底座分别位于滤芯的轴向两端,由于筒体为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需要限定滤芯的轴向长度,以使得头部内部的翅片与滤芯的上端盖抵接,从而支撑头部,使得筒体能够保持直立状态,从而避免筒体位于头部和底座之间的部分出现褶皱。同时,由于翅片突出于头部的内表面,在上端盖与翅片抵接时,滤芯的顶端与头部内表面之间形成空隙,以便排出滤芯外周的气泡,提升过滤效率。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共挤出的筒状膜,且至少包括固定层和强化层,以此一体形成无缝的筒状结构,共挤出的筒状膜能够保证筒体的各个部位的性能基本一致,尤其是力学性能一致。固定层用于与头部和底座焊接,具体的,所述固定层的两端与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焊接固定,以保证筒体与头部和底座的焊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所述强化层通过所述固定层与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间隔,强化层的作用在于提升筒体的耐压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优选地,所述固定层和所述强化层通过粘合层相连;一般地,粘合层为粘合树脂,能够保证固定层和强化层之间紧密粘接固定即可。
由于固定层的作用在于与头部和底座焊接,因此,所述固定层的熔点比所述强化层的熔点低50℃以上,以保证在固定层热熔焊接时,强化层能够维持不变,保证了筒体的稳定性,且强化层位于固定层远离头部和底座的一侧,强化层的稳定也能够保证固定层形成的焊接区均匀、平整。
优选地,所述头部的厚度为2.3-3.5mm;所述头部的材质与所述固定层的材质相同;在一些工作场景下,过滤单元需要处于高压环境,筒体会受压膨胀,而将头部的材质设置成与固定层相同,且控制头部的厚度,使得头部能够在受压后随筒体的膨胀而发生一定幅度的膨胀,避免筒体与头部的焊接区因筒体和头部不同幅度的膨胀而发生撕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外壳,还包括上述的过滤单元,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外壳的头部具有排气口,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供所述排气口穿出的通孔;
所述底座至少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底座对应的地方设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四接头连通;
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间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第一外壳位于第二外壳内,且一体制成的筒体具有稳定的微观结构,与头部和底座的焊接表面也较为平整光滑,尽量减少了对第二外壳的内壁与筒体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干扰,不仅方便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装配,还可避免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擦伤柔性筒体,进而导致在过滤过程中或者滤芯未达到最大使用寿命时,柔性的筒体就出现破裂的现象。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具有稳定的微观结构,筒体各处的性能基本相同,尤其是力学性能比较均匀,不仅在焊接时能够形成稳定、不易开裂的焊接区,在工作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且耐穿刺;
2.筒体与底座和头部分别形成的焊接区较为平整、光滑,不仅方便筒体与底座和头部之间的装配,制成的第一外壳也能够顺利与第二外壳完成装配,减少筒体可能存在的褶皱和破损,保证了过滤单元及过滤装置的正常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外壳;11、底座;111、第一焊接面;112、第一接头;113、第二接头;114、第一环面;115、凸缘;12、头部;121、第二焊接面;122、排气口;123、翅片;124、第二环面;13、筒体;131、固定层;132、强化层;133、粘合层;14、导向斜面;
2、滤芯;21、上端盖;22、排液间隙;
3、第二外壳;31、筒壳;32、基座;321、第三接头;322、第四接头;3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单元包括第一外壳1和密封固定于第一外壳1内的滤芯2,第一外壳1包括底座11、头部12和位于底座11和头部12之间的筒体13,筒体13围绕在滤芯2的外周,本实施例的筒体13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筒体13表面无连接缝,整体结构完整,且筒体13的各处性能基本相同,尤其是力学性能比较一致,具体的,筒体13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即筒体13采用的柔性材料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以满足筒体13的安装及使用要求。该筒体13耐压性能好、不易折断且耐穿刺。
筒体13的内壁与滤芯2的外周之间形成排液间隙22,底座11包括第一接头112和第二接头113,第一接头112与滤芯2的中空内部连通,第二接头113与第一接头112并排设置,与排液间隙22连通。
滤芯2为常规结构,由带孔的外支架、带孔的中心杆、位于二者间的过滤介质,及密封于两端的上、下端盖构成。过滤时,流体可以从底座11的第二接头113进入,进入过滤单元的排液间隙22内,经过滤介质过滤后,滤液进入中心杆内,再从底座11的第一接头112流出,此时,第二接头113为进口,第一接头112为出口,头部12具有排气口122,与排液间隙22连通,用于排出过滤单元内部的气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12也可以为进口,第二接头113为出口。
筒体13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1和头部12密封连接,且底座11具有与筒体13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一焊接面111;头部12具有与筒体13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二焊接面121,筒体13的一端内壁与第一焊接面111密封固定,另一端内壁与第二焊接面121密封固定,且第一焊接面111的外径与筒体13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第二焊接面121的外径与筒体13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优选地,第一焊接面111的外径与筒体13的内径相差不超过0.5mm,第二焊接面121的外径与筒体13的内径相差不超过0.5mm。需要注意的是,筒体13的焊接区在焊接时会熔化,该区域的内径发生变化、也不容易测量,而筒体13的整体内径是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筒体13的非焊接区的内径来确定筒体13的内径。并且,由于筒体13由柔性材料制成,其自身无法维持圆柱状,所以在具体测量筒体13的内径时,一般是轴向剪开,测量筒体圆柱面的周长,再进一步计算其内径。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筒体13套设在底座11和头部12的外围,则第一焊接面111位于底座11的外周,第二焊接面121位于头部12的外周,第一焊接面111的外径比筒体13的内径小0.5mm,第二焊接面121的外径比筒体13的内径至少小0.5mm,方便筒体13套设在底座11和头部12上;如此尺寸的筒体13与底座11和头部12焊接后,筒体13能够充分展开,尽量减少褶皱,焊接区的外表面较为光滑平整,与底座11和头部12的形成无间隙焊接连接,焊接结构稳定、可靠,焊接操作也更方便。
筒体13的内壁与第一焊接面111和第二焊接面121均通过热熔焊接,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一焊接面111在筒体13的轴向上的高度G1为5-9mm;第二焊接面121的筒体13的轴向上的高度G2为5-9mm;G1和G2大于等于5mm能够保证筒体13与头部12和底座11之间具有足够的焊接面积,焊接区结构稳定,焊接强度有效;而G1和G2小于等于9mm的原因:焊接面积已足够大,能够保持焊接结构可靠,同时,焊接操作方便,节约热量。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为了方便筒体13套设在底座11和头部12的外周,底座11和头部12朝向筒体13的一端具有导向斜面14,导向斜面14的最小外径比筒体13的内径小3-5mm,使得导向斜面14能够顺畅地伸入筒体13内部,使得筒体13的内壁沿着导向斜面14达到第一焊接面111和第二焊接面121。
且如附图2所示,底座11的外周面不仅设有第一焊接面111,还具有第一环面114,第一焊接面111位于底座11靠近头部12的端部,第一环面114相对第一焊接面111远离头部12,第一焊接面111的外径小于第一环面114的外径,筒体13未覆盖第一环面114,且第一焊接面111与第一环面114的半径之差等于筒体13的厚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筒体13的端部套设并焊接在第一焊接面111上,筒体13的外壁能够与第一环面114的外周齐平,即与底座11未设置第一焊接面111的其他区域的外表面齐平,由此,第一外壳1的外周面能够尽量光滑,筒体13与底座11的焊线不会突出或凹陷在第一外壳1的外周面,由此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第二外壳3或其他外部支撑组件擦伤焊线及筒体13整体。同理,如附图3所示,头部12的外周面不仅设有第二焊接面121,还具有第二环面124,第二焊接面121位于头部12靠近底座11的端部,第二环面124相对第二焊接面121远离底座11,第二焊接面121的外径小于第二环面124的外径,筒体13未覆盖第二环面124,且第二焊接面121与第二环面124的半径之差等于筒状13的厚度,由此,筒体13与头部12的焊线也不会突出或凹陷在第一外壳1的外周面。
具体的,为保证筒体13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耐压强度,筒体13的厚度为100-150um,筒体13的径向和轴向的断裂伸长率均为400-600%,也保证了筒体13整体的韧性也较为适宜,筒体13不易折断。
如附图2所示,底座11的外周还设有环形的凸缘115,凸缘115相对第一焊接面111远离头部12;凸缘115的上端面与第一焊接面111的下边缘的轴向间距H1为2-5mm,凸缘115与第一焊接面111的下边缘的径向间距S1为1-3mm。
如附图5所示,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外壳3,第二外壳3安装于第一外壳1的外周,并与第一外壳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二外壳3包括筒壳31和基座32,在将过滤单元安装在第二外壳3内部时,筒壳31和基座32对凸缘115形成夹持,从而将过滤单元固定在第二外壳3内部,因此,凸缘115的作用在于实现第二外壳3对第一外壳1的快速定位和安装。而筒体13的外壁与第二外壳3的内壁间隔设置,若凸缘115的上端面与第一焊接面111的下边缘的轴向间距H1过小,则筒壳31和基座32的安装位置距离筒体13与底座11的焊线过近,容易与焊线发生摩擦,若凸缘115与第一焊接面111的下边缘的径向间距S1过小,则不利于控制筒体13的外壁与第二外壳3的内壁的间隙,使得第二外壳3对焊线以及筒体13整体的外表面发生摩擦。因此,本实施例将凸缘115的对应参数控制在上述范围,能够保持第二外壳3的内壁与筒体13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保护焊线和筒体13整体。
由于筒体13为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而头部12具有一定重量,若滤芯2对头部12的支撑不足,筒体13容易在头部12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产生褶皱,进而影响筒体13的外壁与第二外壳3的内壁的间隙,且褶皱本身也会造成筒体破损,因此,如附图1所示,头部12的内部设有多个翅片123,滤芯2具有上端盖21,上端盖21能够与翅片123抵接以使得筒体13呈直立状态。具体的,滤芯2在筒体13内与底座11轴向限位配合,能够保持直立状态,而头部12通过翅片123支撑在滤芯2的上端盖21上,则可通过控制滤芯2的轴向长度来使得筒体13能够保持直立状态,从而避免筒体13位于头部12和底座11之间的部分出现褶皱。同时,由于翅片123突出于头部12的内表面,在上端盖21与翅片123抵接时,滤芯2的顶端与头部12内表面之间形成空隙,以便排出滤芯2外周的排液间隙22中的气泡,提升过滤效率。
如附图4所示,筒体13为共挤出的筒状膜,且至少包括固定层131和强化层132,以此一体形成无缝的筒状结构,共挤出的筒状膜能够保证筒体13的各个部位的性能基本一致,尤其是力学性能一致。固定层131用于与头部12和底座11焊接,具体的,固定层131的两端与头部12和底座11焊接固定,以保证筒体13与头部12和底座11的焊接强度和密封性能;强化层132通过固定层131与头部12和底座11间隔,强化层132的作用在于提升筒体13的耐压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固定层131的材质可为PE或PV,强化层132的材质可为尼龙。固定层131的熔点比强化层132的熔点低50℃以上,更优地,固定层131的熔点比强化层132的熔点低70℃以上,以保证在固定层131热熔焊接时,强化层132能够维持不变,保证了筒体13的稳定性,且强化层132位于固定层131远离头部12和底座11的一侧,强化层132的稳定也能够保证固定层131形成的焊接区均匀、平整。
本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固定层131和强化层132通过粘合层133相连;一般地,粘合层133为粘合树脂,能够保证固定层131和强化层132之间紧密粘接固定即可。
如附图1所示,头部12的厚度为2.3-3.5mm;头部12的材质与固定层131的材质相同;在一些工作场景下,过滤单元需要处于高压环境,筒体13会受压膨胀,而将头部12的材质设置成与固定层131相同,且控制头部12的厚度,使得头部12能够在受压后随筒体13的膨胀而发生一定幅度的膨胀,避免筒体13与头部12的焊接区因筒体13和头部12不同幅度的膨胀而发生撕裂。固定层131和头部12的材质可均为PE。
实施例二
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外壳3,还包括上述的过滤单元,第二外壳3安装于第一外壳1的外周,并与第一外壳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二外壳3包括筒壳31和基座32,在将过滤单元安装在第二外壳3内部时,筒壳31和基座32对凸缘115形成夹持,从而将过滤单元固定在第二外壳3内部。
第一外壳1的头部12具有排气口122,第二外壳3具有供排气口122穿出的通孔33。
底座11至少包括第一接头112和第二接头113,第二外壳3与底座11对应的地方设有第三接头321和第四接头322,第一接头112与第三接头321连通,第二接头113与第四接头322连通;第一接头112与滤芯2的中空内部连通,第二接头113与第一接头112并排设置,与排液间隙22连通。过滤时,流体从基座32的第四接头322经过底座11的第二接头113进入过滤单元的排液间隙22内,经过滤介质过滤后,滤液进入中心杆内,再从底座11的第一接头112经基座32的第三接头321流出,多余的气体从头部12的排气口122排出。
如附图6所示,第二外壳3的内壁与筒体13的外壁间隙设置,优选为0.3-0.6mm,设置间距并控制其尺寸的目的是在筒体13向外发生一定幅度膨胀、变形后,可以抵靠在筒壳31的内壁,避免膨胀过度而破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滤单元,包括第一外壳和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滤芯,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底座、头部和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之间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柔性材料一体制成的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抗拉强度为20-40N/mm2
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头部的外周,且所述底座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一焊接面;所述头部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筒体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二焊接面;
所述第一焊接面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
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径与所述筒体的内径相差不超过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焊接面和所述第二焊接面均通过热熔焊接;
所述第一焊接面在所述筒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为5-9mm;
所述第二焊接面的所述筒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为5-9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面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头部的端部,所述底座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一环面,所述第一环面相对所述第一焊接面远离所述头部,所述第一焊接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面的外径,且所述第一焊接面与所述第一环面的半径之差等于所述筒体的厚度;
所述第二焊接面位于所述头部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部,所述头部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二环面,所述第二环面相对所述第二焊接面远离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焊接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面的外径,且所述第二焊接面与所述第二环面的半径之差等于所述筒状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周面还设有环形的凸缘,所述凸缘相对所述第一焊接面远离所述头部;所述凸缘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的下边缘的轴向间距H1为2-5mm,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的下边缘的径向间距S1为1-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厚度为100-150um,所述筒体的径向和轴向的断裂伸长率均为400-6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内部设有多个翅片,所述滤芯具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能够与所述翅片抵接以使得所述筒体呈直立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共挤出的筒状膜;
所述筒体至少包括固定层和强化层,所述固定层的两端与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焊接固定;所述强化层通过所述固定层与所述头部和所述底座间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和所述强化层通过粘合层相连;和/或
所述固定层的熔点比所述强化层的熔点低50℃以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厚度为2.3-3.5mm;所述头部的材质与所述固定层的材质相同。
10.一种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单元,所述第二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外壳的头部具有排气口,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供所述排气口穿出的通孔;
所述底座至少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底座对应的地方设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四接头连通;
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间隙设置。
CN202320880435.4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Active CN219922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0435.4U CN219922312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0435.4U CN219922312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2312U true CN21992231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0435.4U Active CN219922312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2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1608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ilter element
KR20070011489A (ko) 액체 여과용 필터 카트리지
US20100051528A1 (en) Seal Improvement for Lube Filter
JPH09207705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19922312U (zh) 一种过滤单元及其构成的过滤装置
US20110031181A1 (en) Fuel filter assembly and methods
CN212205046U (zh) 双胆电热水器
RU2316381C2 (ru) Фильтрующая кассета
CN219922234U (zh) 一种过滤装置
JP2007044753A (ja) 管体封止装置及び溶接部の気密試験方法
CN107531479B (zh) 过滤器组件以及方法
WO2020186975A1 (zh) 过滤结构、过滤结构的制备方法以及滤芯
KR101890089B1 (ko) 합성수지 시트를 금속재 화학탱크 내벽에 접합시키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금속재 화학탱크
CN114635769B (zh) 机油过滤装置及车辆
CN214466964U (zh) 一种膨胀节防漏装置
CN218409021U (zh) 膨胀罐
CN215463313U (zh) 一种用于净水滤芯的气囊组件
CN220506138U (zh) 一种多层式疲劳波纹的补偿元件
CN211530086U (zh) 燃料电池冷却液滤清器
CN220416993U (zh) 压缩空气储气罐
CN214764160U (zh) 一种精密过滤器组合式滤芯结构
CN209771657U (zh) 一种高压过滤器的装配结构
CN220932295U (zh) 一种用于转子密封性的检测装置
CN217321720U (zh) 一种真空密封的聚碳硅烷成品接收罐
CN219656344U (zh) 真空平板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