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3355U -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3355U
CN219873355U CN202321212238.1U CN202321212238U CN219873355U CN 219873355 U CN219873355 U CN 219873355U CN 202321212238 U CN202321212238 U CN 202321212238U CN 219873355 U CN219873355 U CN 219873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movable
contact
reed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2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叔明
代文广
李方能
廖国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2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3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3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3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包括两个并列的动簧,每个动簧包括簧片部、动触点和静触点。簧片部包括多个堆叠的簧片,相邻的簧片之间具有间隙;动触点和静触点,设于簧片部的相对的两端;其中,一个动簧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与另一个动簧的静触点和动触点对应,使得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时,两个动簧形成并联电路结构;至少一个动簧还包括凸苞,设于间隙中,并与至少一个簧片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簧片结构增大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而有效地抵抗短路电流,并且能够灵活调整簧片所受到的电动力的大小。

Description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对电路起着接通和切断的作用。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动簧部和线圈,动簧部至少具有两个簧片,在其中一个簧片上设有动触点,在另一个簧片上设有静触点,当线圈通正向脉冲电压时,动静触点接触,电路导通;当线圈通反向脉冲电压时,动静触点断开,电路断开。
在相关技术中,电路中容易出现短路,因而需要提高磁保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的能力,即增大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接触压力,来抵抗由短路电流通过动静触点时产生的斥力,使二者不易被断开。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簧片的刚性不同,当簧片接通电流时,由于电流同向相吸,使得簧片受到电动力,且发生变形。若形变量较大,会导致簧片两端具有翘起的趋势,进而减小了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不能有效抵抗短路电流;同时,也不能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调节簧片所受的电动力的大小。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能够有效地增大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进而有效地抵抗短路电流,并且能够灵活调整簧片所受到的电动力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结构,包括两个并列的动簧,每个所述动簧包括簧片部、动触点和静触点。簧片部包括多个堆叠的簧片,相邻的所述簧片之间具有间隙;动触点和静触点,设于所述簧片部的相对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动簧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分别与另一个所述动簧的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对应,使得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闭合时,两个所述动簧形成并联电路结构;至少一个所述动簧还包括:凸苞,设于所述间隙中,并与至少一个所述簧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苞具有多个,所述多个凸苞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其中,在一个所述簧片部中:所述凸苞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或,所述凸苞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错开;或,部分所述凸苞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对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苞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所述凸苞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所述凸苞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对齐或者错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苞仅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所述凸苞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簧片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且两个簧片部的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设置,以形成弯折对;在每个所述弯折对中,两个所述弯折部沿垂直方向凸出;所述凸苞设于相邻的所述弯折对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簧片部的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簧片部具有多个所述间隙,且多个所述间隙的尺寸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簧片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堆叠的簧片的间隙中设置凸苞,当簧片接通电流时,凸苞能够对簧片的变形起到顶抵的作用,以减小簧片的形变量,使得簧片受到的电动力能够进一步传递至动静触点上,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有效抵抗短路电流。同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获得短路电流的大小,灵活调整凸苞的尺寸、数量,进而控制簧片的形变量,避免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簧片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簧片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动簧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簧片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簧片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簧片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磁保持继电器去掉盖体和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示出的磁保持继电器去掉盖体和固定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簧片结构;1、1’、动簧;11、11’、簧片部;111、111’、弯折部;112、112’、簧片;1121、间隙;12、12’、动触点;13、13’、静触点;14、凸苞;141、中心轴线;151、第一动簧引出片;152、第二动簧引出片;16、16’、压簧;200、外壳;21、底座;22、盖体;300、磁路结构;31、线圈组件;311、线圈架;312、线圈;32、轭铁组件;321、第一轭铁;322、第二轭铁;33、永磁体;331、转轴;34、衔铁;400、推动卡;500、固定架;X、水平方向;Y、垂直方向;Y1、第一方向;Y2、第二方向;d1、第一间距;d2、第二间距;d3、第三间距;h1、凸苞的尺寸;h2、间隙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结构100,如图1所示,该簧片结构100包括:两个并列的动簧1、1’,两个动簧1、1’的结构相同。每个动簧1、1’包括:簧片部11、11’、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其中,以动簧结构1为例,簧片部11包括多个堆叠的簧片112,相邻的簧片112之间具有间隙1121。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设于簧片部11的相对的两端。其中,一个动簧1的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分别与另一个动簧1’的静触点13’和动触点12’对应,使得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闭合时,两个动簧1、1’形成并联电路结构。至少一个动簧1、1’还包括凸苞14,设于间隙1121中,并与至少一个簧片112、11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簧片结构100,在堆叠的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设置凸苞14,当簧片112(112’)接通电流时,凸苞14能够对簧片112(112’)的变形起到顶抵的作用,以减小簧片的形变量112(112’),使得簧片112(112’)受到的电动力能够进一步传递至动静触点上,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有效抵抗短路电流。同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获得短路电流的大小,灵活调整凸苞14的尺寸、数量,进而控制簧片112(112’)的变形量,避免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簧片结构100进行具体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以动簧1为例进行说明,簧片11部包括多个堆叠的簧片112,相邻的簧片112之间具有间隙1121,也就是说,多个间隙1121在垂直方向Y上的尺寸不同。簧片部11的多个簧片112之间的间隙1121位于簧片部11的设有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的两端之间,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可以分别穿过多个堆叠的簧片112的两端,使得两个簧片部11、11’的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能够相互接触。其中,垂直方向Y为垂直于簧片112、112’表面的方向。
当两个动簧1、1’通电时,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吸合,动触点12’与静触点13吸合,两个动簧1、1’形成并联电路结构,流经两个簧片部11、11’的电流同向。根据电流同向相吸的原理,两个簧片部11、11’产生电动力,且必定会互相吸引。通过在多个簧片112之间设置间隙1121,使得各个簧片112在受到电动力而产生变形时,各个簧片112的变形不会相互影响,进而保证所受到的电动力的稳定性。
实际上,电动力是由安培力(洛伦兹力)形成的。可以将两个动簧1、1’看作两条并列的导线,当动簧1、1’通电时,两个簧片部11、11’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由于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一个簧片部11受到另一个簧片部11’的安培力,使得二者相互吸引,二者的相互吸引能够增加两端的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的接触压力,使二者吸合更加牢固。
若簧片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当簧片112在受到电动力时,簧片112会以其中部作为支点向另一个簧片112’靠近的方向弯曲,由于中部变形量较大,可能会导致簧片112两端的部分向相反的方向翘起,反而会有减小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之间的接触压力的趋势。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间隙1121中设置凸苞14,当簧片112、112’受到电动力而发生形变时,凸苞14能够顶抵于簧片112、112’的发生形变的部位,也就是说,凸苞14能够减小簧片112、112’的形变量,当簧片112、112’具有柔韧性时,凸苞14能够避免簧片112、112’的变形量过大而导致簧片112、112’的两端翘起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之间的接触压力的稳定性,防止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在受到短路电流产生的斥力时而断开。
其中,凸苞14可以通过焊接、螺接或粘接的方式与簧片112(仅以簧片112为例说明)连接,可以是凸苞14的一侧与一个簧片112连接,也可以是凸苞14相对的两侧与上下两个相邻的簧片112连接,或者凸苞14与簧片112一体成型。凸苞14的材质可以与簧片112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凸苞14的材质可以是导电的金属,也可以是绝缘材料。另外,凸苞14可以具有较大的刚性,能够对变形的簧片112起到较大的顶抵作用,阻止其变形。当然,凸苞14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柔性,当簧片112受到电动力而产生变形时,凸苞14顶抵在另一个簧片112上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延长簧片112的使用寿命。凸苞14与簧片112’的关系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凸苞14的上述连接方式以及性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以及图4至图10所示,凸苞14具有多个,多个凸苞14设于至少一个簧片部11、11’的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簧片部11中,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或,如图7和图8所示,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错开,或,如图9所示,部分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另一部分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错开。
其中,如图6所示,多个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可以理解为在凸苞14的延伸方向上,凸苞14的中心轴线141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当簧片112、112’具有较高的柔韧性时,多个凸苞14可以设于多个簧片112、112’的每个间隙1121中,并设于最易变形的部位,且凸苞14的中心轴线141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如此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该部分的变形。当簧片部11、11’具有较小的柔韧性时,一个间隙1121中可以设置多个凸苞14,多个凸苞14在一个间隙1121中沿水平方向X设置,即多个凸苞14的中心141在垂直方向Y上错开,如此能够使簧片112、112’在受到电动力时变形均匀或者不产生变形。以簧片112为例,根据簧片112的变形情况,也可以将多个凸苞14设置于每个簧片112的多个间隙1121中,每个间隙1121中设置多个凸苞1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以及简化制造工艺,在凸苞14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满足簧片112的变形要求的情况下,凸苞14的数量越少越好。其中,水平方向X可以定义为簧片112的延伸方向,其与垂直方向Y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凸苞14设于两个簧片部11、11’的多个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动簧1、1’的簧片部11、11’的多个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均可以设置凸苞14。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两个簧片部11、11’的凸苞14的数量相同或者不相同,两个簧片部11、11’的凸苞14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制造工艺,设于两个簧片部11、11’的凸苞14的数量和位置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设于两个簧片部11、11’的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或者错开。两个簧片部11、11’的位于相同位置的凸苞14可以在垂直方向Y上对齐,也可以错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簧片112、112’的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凸苞14仅设于其中一个簧片部11、11’的多个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即凸苞14可以仅设于一个簧片部11中。例如,簧片部11的簧片112具有较大的柔韧性,通过设置凸苞14,能够防止其出现较大的变形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10所示,在垂直方向Y上,凸苞14的尺寸小于或等于间隙1121的尺寸。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垂直方向Y上,凸苞14的尺寸h1小于间隙1121的尺寸h2,以簧片112为例,即凸苞14的一侧连接于簧片112上,另一侧与相邻的簧片112具有缝隙。当簧片112受到电动力时,凸苞14并不是立刻顶抵在另一个簧片112上,而是允许簧片112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后再阻止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簧片112产生超行程,增大动触点12和另一个簧片部11’的静触点13’之间的接触压力。根据簧片112的变形能力,可以适当的调整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的尺寸h1,进而能够调整凸苞14与相邻的簧片112之间的缝隙的大小,实现灵活调整簧片112的变形量,以使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之间的接触压力达到最合适的值。关于凸苞14在垂直方向Y上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簧片112的变形量、短路电流的大小等,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因此,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凸苞14的尺寸、数量、位置等,能够灵活调节簧片112、112’所受的电动力的大小,避免动触点12、12’与静触点13’、13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4所示,每个簧片部11、11’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111、111’,且两个簧片部11、11’的弯折部111、111’一一对应设置,以形成弯折对;在每个弯折对中,两个弯折部111、111’沿垂直方向Y凸出;凸苞14设于相邻的弯折对之间的至少一个簧片部11、11’的间隙中。
如图1所示,弯折部111经簧片部11弯折形成,该弯折部111能够沿着垂直方向Y凸出。垂直方向Y可以包括相反的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当具有一个弯折对时,该弯折对可以向第一方向Y1或第二方向Y2凸出。当具有多个弯折对时,多个弯折对可以均向第一方向Y1凸出,也可以均向第二方向Y2凸出,还可以是部分弯折对向第一方向Y1凸出,另一部分弯折对向第二方向Y2凸出,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在垂直方向Y上,位于上游的弯折部111的至少部分容纳于位于下游的弯折部111’的凸出的部分形成的空间内(图中未示出),使得每个弯折对中的两个弯折部111、111’的第一间距d1小于两个簧片部11、11’的两端的第二间距d2。
当两个动簧1、1’通电时,动触点12和静触点13’吸合,动触点12’与静触点13吸合,两个动簧1、1’形成并联电路结构,流经两个簧片部11、11’的电流同向。根据电流同向相吸的原理,两个簧片部11、11’相互吸引,而在弯折部111、111’处缩小了两个簧片部11、11’的第一间距d1,会提高两个簧片部11、11’相互吸引的电动力,同时,弯折部111、111’能够增加簧片部11、11’的有效长度,因而能够增加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之间的接触压力,避免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在受到短路电流的斥力时断开,能够抵抗短路电流,保证电路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弯折对中,两个弯折部111、111’的顶端平行。每个弯折部111、111’的形状可以为梯形、矩形、正方形和多边形中的任一种。如此使得两个弯折部111、111’所受到的电动力分别垂直其本身,而不会产生斜向的电动力,因而减少了电动力沿水平方向X的分量,增大了每个簧片部11、11’所受的电动力。继续参考图1,多个弯折部111、111’的侧壁也互相平行,使得两个簧片部11、11’相互吸引的力达到最大,进一步增加了电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簧片部11、11’分别具有多个间隙1121,且多个间隙1121的尺寸h2不同。也就是说,多个间隙1121在垂直方向Y上的尺寸不同。因此,多个间隙1121可以设置具有不同尺寸的凸苞14。
通过在多个簧片112(112’)之间设置间隙1121,使得各个簧片112在受到电动力而产生变形时,各个簧片112的变形不会相互影响,进而保证所受到的电动力的稳定性。另外,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凸苞14的数量、位置、尺寸以及弯折对的数量、弯折部111、111’的弯折程度或改变每个弯折对中的弯折部111、111’之间的第一间距d1,能够灵活调节簧片112、112’所受的电动力的大小。其中,弯折部111、111’的弯折程度可以理解为弯折部111的沿垂直方向Y上的顶壁到开口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苞14连接于簧片的具有最大变形量的位置处。其中,最大变形量位置是指簧片结构100通电后,簧片112、112’的形变量最大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苞14位于簧片部11、11’的两个相连的弯折对之间的平直的部分的多个簧片112、112’之间的间隙1121中。将凸苞14设置在簧片112、112’的具有最大变形量的位置处,能够防止簧片112、112’过度变形,以保证电动力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以及图9所示,簧片结构100中的每个动簧1还包括第一动簧引出片151和第二动簧引出片152。第一动簧引出片151的一端与静触点13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负载连接。第二动簧引出片152的一端与静触点13’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负载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簧片结构100的动簧1、1’还包括压簧16、16’,以动簧1为例,压簧16的一端与动触点12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卡400。
综上所述,在堆叠的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设置凸苞14,当簧片112、112接通电流时,凸苞14能够对簧片112、112的变形起到顶抵的作用,以减小簧片112、112的形变量,使得簧片112、112受到的电动力能够进一步传递至动静触点上,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有效抵抗短路电流。同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获得短路电流的大小,灵活调整凸苞14的尺寸、数量,进而控制簧片112、112的形变量,避免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外壳200、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至少一个簧片结构100、磁路结构300、推动卡400以及固定架500。
其中,如图11所示,外壳200包括底座21和盖体22。簧片结构100和磁路结构300均安装于底座21上,固定架500安装于磁路结构300上,盖上盖体22,能够将簧片结构100、磁路结构300、推动卡400和固定架500容纳于该外壳2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结构300包括线圈组件31、轭铁组件32、旋转式永磁体33以及衔铁34。其中,线圈组件31包括线圈架311和线圈312,线圈312缠绕于线圈架311上。轭铁组件32包括第一轭铁321和第二轭铁322。第一轭铁321和第二轭铁322位于线圈架311的轴向上的两侧,且第一轭铁321与第二轭铁322固定设于底座21上。旋转式永磁体33设于线圈312的一侧,且永磁体33设于一转轴上,永磁体能够绕转轴331转动。衔铁3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永磁体33的两侧。每个衔铁34的一端与永磁体3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推动卡400连接。推动卡400的一端与簧片结构100的压簧16连接。衔铁34可以与永磁体33一体成型。永磁体33还可以称为磁钢。
当给线圈312施加正向脉冲电压时,线圈312、轭铁组件32以及永磁体33形成磁场,永磁体33绕转轴332转动,并保持在一第一转动位置。衔铁34随之转动,并随永磁体33保持在第一转动位置。衔铁34带动推动卡400运动,推动卡400带动压簧16运动,使得簧片结构100的动触点12、12’与静触点13’、13接触。当撤掉正向脉冲电压时,由于永磁体33的磁性仍然存在,因此能够长期保持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闭合。
当给线圈312施加反向脉冲电压时,线圈312、轭铁组件32以及永磁体33形成与上述的正向脉冲电压形成的磁场相反的磁场,永磁体33绕转轴331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保持在一第二转动位置。衔铁34随之转动,并随永磁体33保持在第二转动位置。衔铁34带动推动卡400运动,推动卡400推动压簧16运动,使得簧片结构100的动触点12、12’与静触点13’、13断开。当撤掉反向脉冲电压时,由于永磁体33的磁性仍然存在,能够长期保持动触点12、12’和静触点13’、13断开,直至再次通入正向脉冲电压,使得动触点12、12’与静触点13’、13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磁保持继电器可以包括两组簧片结构100。两组簧片结构100设于线圈312的两侧,每组簧片结构100的压簧16、16’均与推动卡400连接,使得两组簧片结构100的动触点12、12’与静触点13’、13能够同时闭合与断开,使得两组簧片结构100的接通与断开的状态相同,便于控制。通过设置两组簧片结构100,能够增加磁保持继电器的引出端的数量,使得磁保持继电器能够连接更多的负载,提高磁保持继电器的利用率。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保持继电器还可以设置更多组簧片结构100,如三组、四组、五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及条件进行设置,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由于簧片结构100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簧片结构100,簧片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保持继电器中,在堆叠的簧片112、112’的间隙1121中设置凸苞14,当簧片112、112接通电流时,凸苞14能够对簧片112、112的变形起到顶抵的作用,以减小簧片112、112的形变量,使得簧片112、112受到的电动力能够进一步传递至动静触点上,增大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有效抵抗短路电流。同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获得短路电流的大小,灵活调整凸苞14的尺寸、数量,进而控制簧片112、112的形变量,避免动静触点之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的动簧,每个所述动簧包括:
簧片部,包括多个堆叠的簧片,相邻的所述簧片之间具有间隙;
动触点和静触点,设于所述簧片部的相对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动簧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分别与另一个所述动簧的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对应,使得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闭合时,两个所述动簧形成并联电路结构;
至少一个所述动簧还包括:
凸苞,设于所述间隙中,并与至少一个所述簧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具有多个,所述多个凸苞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
其中,在一个所述簧片部中:
所述凸苞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或,
所述凸苞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错开;或,
部分所述凸苞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所述凸苞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两个所述簧片部的所述凸苞在垂直方向上对齐或者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仅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簧片部的多个所述簧片的所述间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凸苞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簧片部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且两个簧片部的所述弯折部一一对应设置,以形成弯折对;在每个所述弯折对中,两个所述弯折部沿垂直方向凸出;
所述凸苞设于相邻的所述弯折对之间的至少一个所述簧片部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部具有多个所述间隙,且多个所述间隙的尺寸不同。
10.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簧片结构。
CN202321212238.1U 2023-05-18 2023-05-18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Active CN219873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2238.1U CN219873355U (zh) 2023-05-18 2023-05-18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2238.1U CN219873355U (zh) 2023-05-18 2023-05-18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3355U true CN219873355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3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2238.1U Active CN219873355U (zh) 2023-05-18 2023-05-18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33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2910A (zh) * 2023-11-18 2024-02-27 东莞市竞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冲击微型断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2910A (zh) * 2023-11-18 2024-02-27 东莞市竞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冲击微型断路器
CN117612910B (zh) * 2023-11-18 2024-05-28 东莞市竞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冲击微型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8768B1 (ko) 전자기 릴레이
US8203403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s having moveable terminals
CN219873355U (zh)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EP311320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RU2524373C2 (ru) Бистабильное миниатюрное реле высокой мощности
KR20140004202A (ko) X-구동 모터를 구비한 쌍안정 전자기 릴레이
US888472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23066400A (ja) 電気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ためのスイッチングコンタク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電気スイッチング素子
JP2019009070A (ja) 電磁継電器
CN214043580U (zh) 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219873356U (zh)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WO2020184114A1 (ja) 電磁継電器
CN116504587A (zh)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N109427508B (zh) 电磁继电器
CN220963162U (zh) 压簧及磁保持继电器
CN219321255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873351U (zh) 继电器
CN112614746B (zh) 磁保持磁路装置及直流接触器
EP3968351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1150475U (zh) 一种电磁脱扣器及断路器
CN220041735U (zh) 簧片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CN219476584U (zh) 一种小型双断点磁保持继电器
CN219873350U (zh) 继电器
CN219642751U (zh) 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