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9113U -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 Google Patents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9113U
CN219789113U CN202320432960.XU CN202320432960U CN219789113U CN 219789113 U CN219789113 U CN 219789113U CN 202320432960 U CN202320432960 U CN 202320432960U CN 219789113 U CN219789113 U CN 219789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gate
thickness
flanging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29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大辉
李林仕
阳涛
龙云钲
王云飞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4329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9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9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9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浇注组件用于对注塑腔浇注成型外观部件,注塑腔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腔和折边腔,折边腔设置在环形腔的端部,折边腔与环形腔呈预设角度设置;环形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正面腔体、第一侧腔体、背面腔体和第二侧腔体,浇注组件包括:主浇口,与折边腔连通,主浇口与正面腔体相对设置;第一时序浇口,与折边腔连通,第一时序浇口与第一侧腔体相对设置,主浇口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一时序浇口;第二时序浇口,与折边腔连通,第二时序浇口与第一时序浇口相对设置,主浇口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二时序浇口。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观部件的外观面存在浇口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免喷涂零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传统喷涂工艺存在不环保、成本高的缺点,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都开始采用免喷涂工艺制造外观部件,由于采用免喷涂工艺制造的外观部件可以直接通过实现特殊外观而不需要使用油漆,能够有效降低外观部件的生产制造成本并提高外观部件的生产加工效率,采用免喷涂工艺相比传统工艺也更加环保。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外观部件采用免喷涂材料注塑成型时,由于免喷涂制造工艺无需再进行喷涂作业,在注塑成型后浇口纹会存在于外观部件的外观面上,会严重影响外观部件的表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观部件的外观面存在浇口纹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浇注组件,浇注组件用于对注塑腔浇注成型外观部件,注塑腔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腔和折边腔,折边腔设置在环形腔的端部,折边腔与环形腔呈预设角度设置;环形腔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正面腔体、第一侧腔体、背面腔体和第二侧腔体,浇注组件包括:
主浇口,与折边腔连通,主浇口与正面腔体相对设置;
第一时序浇口,与折边腔连通,第一时序浇口与第一侧腔体相对设置,主浇口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一时序浇口;
第二时序浇口,与折边腔连通,第二时序浇口与第一时序浇口相对设置,主浇口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二时序浇口。
进一步地,折边腔具有自由端以及与环形腔连接的连接端,主浇口与自由端连接。
进一步地,浇注组件还包括:
进浇过渡结构,进浇过渡结构的端部与自由端连通,主浇口与进浇过渡结构连通;
其中,进浇过渡结构的进浇厚度小于主浇口的进浇厚度;和/或,
主浇口位于进浇过渡结构远离环形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主浇口的进胶宽度为b1,进浇过渡结构的进胶宽度为b2,1≤b2/b1≤1.2;和/或,
折边腔的进胶厚度为d1,进浇过渡结构的进胶厚度为d2,1≤d2/d1≤1.1。
进一步地,主浇口具有主加厚区域,主浇口的进胶宽度为b1,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3,1.2≤b3/b1≤1.6;和/或,
折边腔的进胶厚度为d1,主浇口的进胶厚度为d3,1.1≤d3/d1≤1.3。
进一步地,折边腔具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折边腔体、第二折边腔体、第三折边腔体和第四折边腔体,第一折边腔体与正面腔体连,第二折边腔体与第一侧腔体连接,第三折边腔体与背面腔体连接,第四折边腔体与第二侧腔体连接;第二折边腔体的厚度、第三折边腔体的厚度和第四折边腔体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折边腔体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腔体的厚度为d4,第二折边腔体的厚度为d5,第三折边腔体的厚度为d6,第四折边腔体的厚度为d7
其中,0.4≤d5/d4≤0.6;和/或,
0.4≤d6/d4≤0.6;和/或,
0.4≤d7/d4≤0.6。
进一步地,第一时序浇口具有主加厚区域,第一时序浇口的进胶宽度为b4,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5,1.2≤b5/b4≤1.6;和/或,
折边腔的进胶厚度为d1,第一时序浇口的进胶厚度为d8,1.1≤d8/d1≤1.3。
进一步地,第一时序浇口为多个,多个第一时序浇口沿正面腔体至背面腔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第二时序浇口为多个,多个第二时序浇口沿正面腔体至背面腔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观部件,采用上述内容中的浇注组件浇注成型,外观部件包括:
环形壳体,环形壳体与环形腔相适配;
折边壳体,与环形壳体连接,折边壳体与折边腔相适配;
其中,折边壳体远离环形壳体的一端具有非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主成型区、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主成型区与主浇口相对设置,第一成型区与第一时序浇口相对设置,第二成型区与第二时序浇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沿环形壳体的高度方向环形壳体包括第一壳段、第二壳段和第三壳段,第二壳段位于第一壳段和第三壳段之间;
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第一壳段的厚度;和/或,
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第三壳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环形壳体还包括:
第一过渡壳段,设置在第一壳段和第二壳段之间;沿第一壳段至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第一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和/或,
第二过渡壳段,设置在第二壳段和第三壳段之间;沿第三壳段至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第二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第一壳段的厚度为L1,第二壳段的厚度为L2,第三壳段的厚度为L3
其中,1.1≤L2/L1≤1.3;和/或,
1.1≤L2/L3≤1.3。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浇注组件的折边腔上设置主浇口、第一时序浇口以及第二时序浇口,能够通过在浇注时保证浇注材料在浇注组件不同位置处的流动路径一致,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注塑成型后因注塑材料流动不均导致的浇口纹,能够解决外观部件的外观面存在浇口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浇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浇注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浇注组件的进浇过渡结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环形腔;11、正面腔体;12、第一侧腔体;13、背面腔体;14、第二侧腔体;
20、折边腔;21、自由端;22、连接端;23、第一折边腔体;24、第二折边腔体;25、第三折边腔体;26、第四折边腔体;
30、主浇口;
40、第一时序浇口;50、第二时序浇口;
60、进浇过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浇注组件,浇注组件用于对注塑腔浇注成型外观部件,注塑腔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腔10和折边腔20,折边腔20设置在环形腔10的端部,折边腔20与环形腔10呈预设角度设置;环形腔1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正面腔体11、第一侧腔体12、背面腔体13和第二侧腔体14,浇注组件包括主浇口30、第一时序浇口40以及第二时序浇口50。主浇口30与折边腔20连通,主浇口30与正面腔体11相对设置。第一时序浇口40与折边腔20连通,第一时序浇口40与第一侧腔体12相对设置,主浇口30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一时序浇口40。第二时序浇口50与折边腔20连通,第二时序浇口50与第一时序浇口40相对设置,主浇口30的浇注顺序先于第二时序浇口50。
采用这样的设置,在浇注过程中先打开主浇口30,当注塑材料经过第一时序浇口40以及第二时序浇口50后,第一时序浇口40和第二时序浇口50再打开,第二时序浇口50与第一时序浇口40相对设置能够保证多浇口在浇注过程中各处浇注速度与浇注路径尽可能一致,从而能够有效控制熔接线以及浇口纹的形成,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观部件的外观面存在浇口纹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折边腔20具有自由端21以及与环形腔10连接的连接端22,主浇口30与自由端21连接。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加便于折边腔20与主浇口30的连接以及通过主浇口30向折边腔20完成注塑的过程,并且由于自由端21以及连接端22的设置,也能在折边腔20上形成加厚结构,从而能够使浇注材料在折边腔20上的浇注速度低于其他浇口位置的浇注速度,从而更有效地避免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浇注组件还包括进浇过渡结构60。进浇过渡结构60的端部与自由端21连通,主浇口30与进浇过渡结构60连通。其中,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浇厚度小于主浇口30的进浇厚度。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注塑材料在进浇过渡结构60处实现一次导流与过渡后在进入主浇口,能够更好地避免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或者,可以使主浇口30位于进浇过渡结构60远离环形腔10的一侧。这样能够使浇口纹以及熔接线产生在外观部件的非外观面上,从而提升外观部件的表现力。
再或者,可以在将主浇口30与进浇过渡结构60连通的同时使主浇口30位于进浇过渡结构60远离环形腔10的一侧。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浇口纹以及熔接线产生在外观部件的外观面上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主浇口30的进胶宽度为b1,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胶宽度为b2,1≤b2/b1≤1.2。或者,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胶厚度为d2,1≤d2/d1≤1.1。再或者,也可以同时满足1≤b2/b1≤1.2以及1≤d2/d1≤1.1,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处于第一时序浇口40以及第二时序浇口50的浇注材料比折边处的更快完成充填,从而避免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具体地,主浇口30具有主加厚区域,主浇口30的进胶宽度为b1,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3,1.2≤b3/b1≤1.6。或者,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主浇口30的进胶厚度为d3,1.1≤d3/d1≤1.3。再或者,可以同时满足1.2≤b3/b1≤1.6以及1.1≤d3/d1≤1.3,这样能够保证注塑材料的流动效果,能够减少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折边腔20具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折边腔体23、第二折边腔体24、第三折边腔体25和第四折边腔体26,第一折边腔体23与正面腔体11连,第二折边腔体24与第一侧腔体12连接,第三折边腔体25与背面腔体13连接,第四折边腔体26与第二侧腔体14连接;第二折边腔体24的厚度、第三折边腔体25的厚度和第四折边腔体26的厚度均小于第一折边腔体23的厚度。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尽可能的平衡第一折边腔体23、第二折边腔体24、第三折边腔体25和第四折边腔体26处的注塑材料流体的流动速度,能够进一步增强外观部件的成型效果。
具体地,第一折边腔体23的厚度为d4,第二折边腔体24的厚度为d5,第三折边腔体25的厚度为d6,第四折边腔体26的厚度为d7。其中,0.4≤d5/d4≤0.6。或者,0.4≤d6/d4≤0.6。或者,0.4≤d7/d4≤0.6。再或者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种关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确保注塑材料流体在整体浇注组件上的流动速度保持平衡,能进一步减少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序浇口40具有主加厚区域,第一时序浇口40的进胶宽度为b4,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5,1.2≤b5/b4≤1.6。或者,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第一时序浇口40的进胶厚度为d8,1.1≤d8/d1≤1.3。再或者,可以同时满足1.2≤b5/b4≤1.6以及1.1≤d8/d1≤1.3的关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浇注组件的成型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浇口纹以及熔接线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序浇口40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时序浇口40沿正面腔体11至背面腔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第二时序浇口50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时序浇口50沿正面腔体11至背面腔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再或者,可以使第一时序浇口40以及第二时序浇口50均为多个,这样能够在提高注塑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注塑成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外观部件,采用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浇注组件浇注成型,外观部件包括:环形壳体和折边壳体。环形壳体与环形腔10相适配,折边壳体与环形壳体连接,折边壳体与折边腔20相适配。其中,折边壳体远离环形壳体的一端具有非外观面,非外观面具有主成型区、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主成型区与主浇口30相对设置,第一成型区与第一时序浇口40相对设置,第二成型区与第二时序浇口50相对设置。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浇注组件对外观部件浇注成型,并使外观部件的外观面上的瑕疵尽可能减少。
具体地,沿环形壳体的高度方向环形壳体包括第一壳段、第二壳段和第三壳段,第二壳段位于第一壳段和第三壳段之间。或者,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第一壳段的厚度。或者,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第三壳段的厚度。再或者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三种关系,这样能够尽可能使外观部件的外观面上的浇口纹以及熔接线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壳体还包括第一过渡壳段,第一过渡壳段设置在第一壳段和第二壳段之间;沿第一壳段至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第一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或者,将第二过渡壳段设置在第二壳段和第三壳段之间;沿第三壳段至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第二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再或者,可以同时设置第一过渡壳段和第二过渡壳段,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注塑材料的的流体的到充分缓冲,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环形壳体的注塑效果。
具体地,第一壳段的厚度为L1,第二壳段的厚度为L2,第三壳段的厚度为L3。其中,1.1≤L2/L1≤1.3。或者,1.1≤L2/L3≤1.3。再或者,同时满足1.1≤L2/L1≤1.3和1.1≤L2/L3≤1.3两种关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环形壳体的注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零件(对应为环形壳体)为环形外壳,周圈属于外观面,一端设有折边,折边上表面同属于外观面,周圈与折边相连接处采用圆角或/和斜角进行连接。外观面相对一侧属于非外观面,深度方向尺寸不超过150mm。
具体地,零件可大致区分为正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分别对应为正面腔体11、第一侧腔体12、第二侧腔体14和背面腔体13)四个方向,其中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正对零件的方向设为正面,正面相邻的左右两侧方向分别设为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正面相对的方向设为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零件周圈料厚具有加厚设计,加厚位置为零件高度方向的中间1/2处,加厚区域的厚度为1.1~1.3倍的主料厚厚度,加厚区域的上下两侧采用斜面进行过渡设计。该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周圈料厚在充填过程中始终保持中间快,两侧慢的喷泉形式。
具体地,零件正面折边位置设有主浇口30,主浇口30与零件折边之间通过进浇过渡结构60相连接。进浇过渡结构60的尺寸:宽度为主浇口30宽度1.0~1.2倍,厚度为所在折边料厚厚度的0.9~1.1倍。进浇过渡结构60与折边平行设计,主浇口30则设计在进浇过度结构的上表面。当熔体开始注射时,先经过]主浇口30到达进浇过渡结构60,然后从进浇过渡结构60流至零件主体,此过程中熔体经过两次缓冲,正面的浇口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本实施例中,当零件采用一个主浇口30进行充填注射时,主浇口30设置在零件正面,主浇口30所在折边位置具有加厚设计,加厚区域尺寸:宽度为主浇口30宽度的1.2~1.6倍,厚度为折边料厚的1.1~1.3倍。正面折边的料厚厚度保持不变,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的折边的料厚厚度需进行减薄,减薄区域尺寸:厚度为折边料厚的0.4~0.6倍。该设计方案能够确保零件的左侧面、右侧面的外观面比折边更快完成充填,避免折边导致的流痕问题出现在周圈外观面上。此时熔接线位于零件背面,用户在正常使用时很难察觉。
具体地,当零件采用多个浇口进行充填注射时,主浇口30设置在零件正面,其余浇口为时序浇口,均匀分布在左侧面与右侧面。主浇口30所在折边位置具有加厚设计,加厚区域尺寸:宽度为主浇口30宽度的1.2~1.6倍,厚度为折边料厚的1.1~1.3倍。时序浇口所在折边位置具有加厚设计,加厚区域尺寸:宽度为时序浇口宽度的1.2~1.6倍,厚度为折边料厚的1.1~1.3倍。正面折边的料厚厚度保持不变,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的折边的料厚厚度需进行减薄(除时序浇口所在折边位置),减薄区域尺寸:厚度为折边料厚的0.4~0.6倍。
多个浇口进行充填时,其充填顺序如下:主浇口30优先打开,当熔体经过时序浇口后,时序浇口再打开,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零件多浇口充填导致外观面多条熔接线的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浇注组件的折边腔上设置主浇口30、第一时序浇口40以及第二时序浇口50,并使其具有不同的浇注顺序,能够尽可能避免注塑成型后因注塑材料流动不均导致的浇口纹,能够解决外观部件的外观面存在浇口纹的技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组件用于对注塑腔浇注成型外观部件,所述注塑腔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腔(10)和折边腔(20),所述折边腔(20)设置在所述环形腔(10)的端部,所述折边腔(20)与所述环形腔(10)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环形腔(1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正面腔体(11)、第一侧腔体(12)、背面腔体(13)和第二侧腔体(14),所述浇注组件包括:
主浇口(30),与所述折边腔(20)连通,所述主浇口(30)与所述正面腔体(11)相对设置;
第一时序浇口(40),与所述折边腔(20)连通,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与所述第一侧腔体(12)相对设置,所述主浇口(30)的浇注顺序先于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
第二时序浇口(50),与所述折边腔(20)连通,所述第二时序浇口(50)与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相对设置,所述主浇口(30)的浇注顺序先于所述第二时序浇口(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腔(20)具有自由端(21)以及与所述环形腔(10)连接的连接端(22),所述主浇口(30)与所述自由端(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组件还包括:
进浇过渡结构(60),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的端部与所述自由端(21)连通,所述主浇口(30)与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连通;
其中,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浇厚度小于所述主浇口(30)的进浇厚度;和/或,
所述主浇口(30)位于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远离所述环形腔(1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浇口(30)的进胶宽度为b1,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胶宽度为b2,1≤
b2/b1≤1.2;和/或,
所述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所述进浇过渡结构(60)的进胶厚度为d2,1≤
d2/d1≤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浇口(30)具有主加厚区域,所述主浇口(30)的进胶宽度为b1,所述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3,1.2≤b3/b1≤1.6;和/或,
所述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所述主浇口(30)的进胶厚度为d3,1.1≤d3/d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腔(20)具有首尾依次连通的第一折边腔体(23)、第二折边腔体(24)、第三折边腔体(25)和第四折边腔体(26),所述第一折边腔体(23)与所述正面腔体(11)连,所述第二折边腔体(24)与所述第一侧腔体(12)连接,所述第三折边腔体(25)与所述背面腔体(13)连接,所述第四折边腔体(26)与所述第二侧腔体(14)连接;所述第二折边腔体(24)的厚度、所述第三折边腔体(25)的厚度和所述第四折边腔体(26)的厚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折边腔体(2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腔体(23)的厚度为d4,所述第二折边腔体(24)的厚度为d5,所述第三折边腔体(25)的厚度为d6,所述第四折边腔体(26)的厚度为d7
其中,0.4≤d5/d4≤0.6;和/或,
0.4≤d6/d4≤0.6;和/或,
0.4≤d7/d4≤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具有主加厚区域,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的进胶宽度为b4,所述主加厚区域的宽度为b5,1.2≤b5/b4≤1.6;和/或,
所述折边腔(20)的进胶厚度为d1,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的进胶厚度为d8,1.1≤d8/d1≤1.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浇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沿所述正面腔体(11)至所述背面腔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时序浇口(5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时序浇口(50)沿所述正面腔体(11)至所述背面腔体(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浇注组件浇注成型,所述外观部件包括:
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环形腔(10)相适配;
折边壳体,与所述环形壳体连接,所述折边壳体与所述折边腔(20)相适配;
其中,所述折边壳体远离所述环形壳体的一端具有非外观面,所述非外观面具有主成型区、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所述主成型区与所述主浇口(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成型区与所述第一时序浇口(4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成型区与所述第二时序浇口(50)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环形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环形壳体包括第一壳段、第二壳段和第三壳段,所述第二壳段位于所述第一壳段和所述第三壳段之间;
所述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壳段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壳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壳段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还包括:
第一过渡壳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段和所述第二壳段之间;沿所述第一壳段至所述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和/或,
第二过渡壳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壳段和所述第三壳段之间;沿所述第三壳段至所述第二壳段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过渡壳段的厚度逐渐增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段的厚度为L1,所述第二壳段的厚度为L2,所述第三壳段的厚度为L3
其中,1.1≤L2/L1≤1.3;和/或,
1.1≤L2/L3≤1.3。
CN202320432960.XU 2023-03-08 2023-03-08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Active CN219789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2960.XU CN219789113U (zh) 2023-03-08 2023-03-08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2960.XU CN219789113U (zh) 2023-03-08 2023-03-08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9113U true CN219789113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2960.XU Active CN219789113U (zh) 2023-03-08 2023-03-08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9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2307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潜伏式浇口结构
CN219789113U (zh) 浇注组件及外观部件
CN208946583U (zh) 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
CN205326175U (zh) 一种内侧进胶的模具
CN204869480U (zh) 叠层模具
CN109746398B (zh) 一种用于弯管铸件的浇铸模具
CN204869483U (zh) 超薄壁制品的注射模具
CN209534053U (zh) 一种注塑管件模具的多点进胶流道结构
CN209566445U (zh) 一种制作壳体的模具及壳体
CN208946584U (zh) 一种汽车门槛支架条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
CN208197452U (zh) 一种薄壁塑胶过滤器注塑进胶结构
CN206765290U (zh) 用于模具的浇口防弹落装置
CN205853266U (zh) 热咀结构及热流道注塑系统
CN210820703U (zh) 阀针、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216609883U (zh) 注塑装置
CN208714385U (zh) 两段式进胶注塑模具
CN208322050U (zh) 压铸模具
CN205414314U (zh) 一种砂型模及用于生产该砂型模的模具
CN219141239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以及模具
CN216182380U (zh) 一种汽车侧围注塑模具的浇注结构
CN104369320B (zh) 单孔型嘴芯点浇口热流道喷嘴
CN104385524B (zh) 一种洗衣机和洗碗机顶盖的生产工艺及其组合机构
CN209395185U (zh) 一种平面针阀进胶装置
CN220614785U (zh) 一模多腔精密型注塑模具的液冷结构
CN219338415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以及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