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2236U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2236U
CN219782236U CN202321022331.6U CN202321022331U CN219782236U CN 219782236 U CN219782236 U CN 219782236U CN 202321022331 U CN202321022331 U CN 202321022331U CN 219782236 U CN219782236 U CN 219782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height position
outer pot
shel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23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邱雄杰
黄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23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2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2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2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外锅,以及陶瓷内胆,外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加热件,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件,外锅的侧壁具有固定段,固定段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加热件的第一高度位置,以及第二高度位置,陶瓷内胆的内底壁的投影位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高度位置与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高度位置与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外锅侧壁底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较大,方便了零部件的布置,降低装配难度。第一加热件的部分热量,以及第二加热件的部分热量,能够在第二高度位置所在的空间内汇聚,对外锅的侧壁进行加热,进而对陶瓷内胆进行加热,使热量在陶瓷内胆上的分布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背景技术
炖煮烹饪因食物效果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因此,使用炖锅烹饪已经是家家户户常见的一种烹饪方式。
炖锅一般包括外锅和置于外锅内部的内锅,外锅底部设置有加热件,通过发热件加热外锅,外锅温度升高后通过热辐射加热内锅进而炖煮内锅内的食材。
加热件一般设置在外锅底部位置,同时,外锅的底部区域还设置有电源线、电路板等部件,因此导致外锅底部空间布置较为紧凑,零部件之间容易发生干涉,进而导致装配难度较大。
此外,加热件与外锅的传热方式为接触式传热,因受到接触效果的影响,导致外锅上热量分布较为不均,外锅与加热件抵接的位置热量较为集中,而外锅不与加热件接触的区域热量较低,这就导致外锅传递至内锅的热量也不均匀,使内锅各区域热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影响加热效率以及食物烹饪口感。
不仅如此,加热件的热量集中在外锅底部区域,外锅的底部区域的电源线、电路板以及塑料件受高温的影响较大,存在损坏、短路等风险。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件的功率往往不能太高,这就导致炖锅的烹饪时间比较长,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外锅,以及置于所述外锅内的陶瓷内胆,所述外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加热件,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件,所述外锅的侧壁具有固定段,所述固定段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热件的第一高度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下方的第二高度位置,所述陶瓷内胆的内底壁朝向所述外锅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外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的内径。
所述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壳体的侧壁自所述顶部开口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壳体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均具有配合柱面。
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外锅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保温件。
所述保温件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的所述保温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的所述保温件的厚度。
所述固定段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安装平面,所述第二加热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
所述外锅的底壁朝向上方隆起以形成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具有导热面,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发热面与所述导热面相抵,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的外底壁相抵。
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外锅内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起环绕于所述导热凸台的外周。
所述外锅的侧壁和底壁之间设置有导热弧面,所述导热弧面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的下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炖锅,在所述外锅的底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加热件用于对所述外锅的底壁加热,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外锅的侧壁进行加热,从而相较于单一热源的方案而言,增大了所述外锅的受热面积,使所述外锅温升后,热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的侧部和底部,以同时对所述陶瓷内胆的底部和侧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大大缩短烹饪时间。
此外,所述第二加热件固定在所述外锅的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且该处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陶瓷内胆的内底壁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L2,使得所述外锅侧壁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较大,一方面方便了所述第一加热件、电路板等零部件的布置,降低装配难度,使所述第一加热件能够布置在于其他零部件距离较远的位置,减小传递至其他零部件的热量,避免在高温下损坏。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对应所述陶瓷内胆的侧壁和底壁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第一加热件的部分热量,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的部分热量,能够在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所对应的空间内汇聚,以热辐射的方式对所述外锅的侧壁进行加热,进而对所述陶瓷内胆的侧壁和底壁的过渡位置进行加热,使热量在所述陶瓷内胆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使所述陶瓷内胆各区域温度更加接近,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以及加热均匀性。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外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的内径。通过所述壳体的内径变化使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L2,炖锅的外壳通常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外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塑料件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较低,通过对所述壳体进行结构改进,能够以较低的加工成本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外锅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保温件。所述保温件一方面能够将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聚拢在所述外锅附近,使热量朝向所述外锅方向集中传递,提高热量利用率,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所述保温件能够起到所述外锅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隔热作用,阻止热量向所述壳体方向传递,从而使所述壳体保持较低的温度,方便用户触碰,提高使用体验。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锅的底壁朝向上方隆起以形成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具有导热面,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发热面与所述导热面相抵,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的外底壁相抵。所述导热凸台不仅提高了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的接触效果,提高传热效率,而且还增大了所述导热凸台下方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其他零部件留出足够的装配空间,方便各个零部件的布置,避免发生干涉。此外,所述导热凸台能够用于与所述陶瓷内胆进行定位,方便用户将所述陶瓷内胆放置到位。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锅的侧壁和底壁之间设置有导热弧面,所述导热弧面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的下方。所述外锅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有助于将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在此区域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弧面向所述陶瓷内胆传递,减小热量的聚集,使热量能够更加快速直接地辐射至所述陶瓷内胆,避免热量在拐角处滞留,造成热量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炖锅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外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壳体;11安装空间;
2外锅;21固定段;211第一高度位置;212第二高度位置;213安装平面;22导热凸台;23导热弧面;
3第一加热件;
4第二加热件;
5陶瓷内胆;51定位凸起;
6保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外锅2,以及置于所述外锅2内的陶瓷内胆5,所述外锅2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加热件3,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件4,所述外锅2的侧壁具有固定段21,所述固定段21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第一高度位置2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下方的第二高度位置212,所述陶瓷内胆5的内底壁朝向所述外锅2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与所述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与所述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炖锅,在所述外锅2的底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加热件3用于对所述外锅2的底壁加热,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加热件4用于对所述外锅2的侧壁进行加热,从而相较于单一热源的方案而言,增大了所述外锅2的受热面积,使所述外锅2温升后,热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5的侧部和底部,以同时对所述陶瓷内胆5的底部和侧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大大缩短烹饪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和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传热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热件3固定于所述外锅2的底壁,与所述外锅2的底壁接触,以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外锅2,所述陶瓷内胆5放置于所述外锅2内,其底壁与所述外锅2的底壁接触,进而热量继续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5的底壁。所述第二加热件4固定于所述外锅2的侧壁,以通过接触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外锅2的侧壁,所述陶瓷内胆5的侧壁与所述外锅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锅2侧壁的热量进一步通过辐射传热的方式传递至所述陶瓷内胆5的侧壁。
此外,所述第二加热件4固定在所述外锅2的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且该处与所述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L2,使得所述外锅2侧壁底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空间较大,方便了所述第一加热件3、电路板等零部件的布置,降低装配难度,使所述第一加热件3能够布置在于其他零部件距离较远的位置,减小传递至其他零部件的热量,避免在高温下损坏,同时使所述第一加热件3能够以较大的功率加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当所述陶瓷内胆5置于所述外锅2内部时,所述外锅2的底壁与所述陶瓷内胆5的底壁抵接,所述陶瓷内胆5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所述陶瓷内胆5的底壁和侧壁之间的过渡区域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在烹饪过程中,所述陶瓷内胆5的此区域容易形成热量死角,也就是说,此处的温度较低,此处食物无法更好的受热,进而导致热量在所述陶瓷内胆5整体分布不均。
所述第一加热件3的部分热量,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部分热量,能够在所述外锅2侧壁底部的空间内(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处)汇聚,以热辐射的方式对所述外锅2的侧壁进行加热,进而对所述陶瓷内胆5的侧壁和底壁的过渡位置进行加热,使热量在所述陶瓷内胆5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使所述陶瓷内胆5各区域温度更加接近,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以及加热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均具有配合柱面,通过至少在所述固定段21设置两段圆柱面,以所述配合柱面为参考量取两所述配合柱面与所述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上述尺寸关系。
如图1所示,所述外锅2侧壁在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下方可以采用圆弧过渡,以使所述外锅2的侧壁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加热件3的传热面之下,以使热量在所述圆弧形壁围成的空间内聚集,集中向所述陶瓷内胆5辐射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外锅2的容置腔,所述壳体1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处的内径。
具体的,所述外锅2的侧壁可以为直壁结构,即所述外锅2整体为圆柱形结构,在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的下方,也就是侧壁和底壁的过渡位置,采用圆弧过渡,以进一步增大所述外锅2底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
通过所述壳体1的内径变化使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处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处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L2,炖锅的外壳1通常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外锅2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塑料件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较低,通过对所述壳体1进行结构改进,而无需对所述外锅2进行较大的结构改进,能够以较低的加工成本满足上述的尺寸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具有顶部开口,所述壳体1的侧壁自所述顶部开口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壳体1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所述壳体1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使得所述壳体1的重心下移,提高了所述壳体1放置的稳定性。同时1.5°的倾斜角度,既满足了上述尺寸关系,又不会使所述壳体1的外观发生较大的变化,提高美观,适应用户的视觉、使用习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侧壁和所述外锅2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空间11,所述安装空间11内设置有保温件6。
所述保温件6一方面能够将所述第一加热件3和所述第二加热件4产生的热量聚拢在所述外锅2附近,使热量朝向所述外锅2方向集中传递,提高热量利用率,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所述保温件6能够起到所述外锅2和所述壳体1之间的隔热作用,阻止热量向所述壳体1方向传递,从而使所述壳体1保持较低的温度,方便用户触碰,提高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件6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处的所述保温件6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处的所述保温件6的厚度。
所述壳体1和所述外锅2侧壁之间的间隙,越往下越大,因此对应所述保温件6的厚度也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在底部设置更多的保温件6,由于所述第一加热件3和所述第二加热件4均位于所述外锅2的下部,因此下部的热量更加集中,对保温、隔热的要求也就更高。厚度更厚的所述保温件6能够提高对所述外锅2下部的保温和隔热效果,使热量集中向上方(朝向所述陶瓷内胆5方向)传递,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还避免了热量对底部个零部件以及壳体1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保温件6采用保温棉等柔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段21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安装平面213,所述第二加热件4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213。
平面结构一方面方便了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固定,降低了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固定难度,同时提高了固定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大了所述外锅2与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接触传热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平面21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以方便所述第二加热件4的固定,也可以在所述第一高度位置211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均设置所述安装平面213,或者所述固定段21整体为竖直的平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平面213指的是在如图1所示的所述外锅的剖面视图中的结构,而在所述外锅2的外观面上,所述安装平面213则为圆柱面。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外锅2的底壁朝向上方隆起以形成导热凸台22,所述导热凸台22具有导热面,所述第一加热件3的发热面与所述导热面相抵,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5的外底壁相抵。
所述导热凸台22不仅提高了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5的接触效果,提高传热效率,而且还增大了所述导热凸台22下方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加热件3以及其他零部件留出足够的装配空间,方便各个零部件的布置,避免发生干涉。此外,所述导热凸台22能够用于与所述陶瓷内胆5进行定位,方便用户将所述陶瓷内胆5放置到位。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陶瓷内胆5的底壁设置有定位凸起51,所述陶瓷内胆5置于所述外锅2内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起51环绕于所述导热凸台22的外周。
用户在放置所述陶瓷内胆5时,可通过定位凸起51和所述导热凸台22对所述陶瓷内胆5进行定位,以便于将所述陶瓷内胆5放置到位。此外,在烹饪过程中,所述定位凸起51环绕在所述导热凸台22的外周,能够对所述导热凸台22的热量起到聚拢作用,将热量限制在所述定位凸起51围成的空间内,提高所述第一加热件3的加热效率。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外锅2的侧壁和底壁之间设置有导热弧面23,所述导热弧面23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212的下方。
所述外锅2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采用圆弧过渡,有助于将所述第一加热件3和所述第二加热件4在此区域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弧面23向所述陶瓷内胆5传递,减小热量的聚集,使热量能够更加快速直接地辐射至所述陶瓷内胆5,避免热量在拐角处滞留,造成热量浪费。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外锅,以及置于所述外锅内的陶瓷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加热件,侧壁设置有第二加热件,所述外锅的侧壁具有固定段,所述固定段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加热件的第一高度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下方的第二高度位置,所述陶瓷内胆的内底壁朝向所述外锅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与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外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侧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置腔对应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壳体的侧壁自所述顶部开口向下倾斜延伸,所述壳体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均具有配合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外锅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保温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件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处的所述保温件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处的所述保温件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段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安装平面,所述第二加热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的底壁朝向上方隆起以形成导热凸台,所述导热凸台具有导热面,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发热面与所述导热面相抵,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陶瓷内胆的外底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内胆的底壁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陶瓷内胆置于所述外锅内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起环绕于所述导热凸台的外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效率高的炖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锅的侧壁和底壁之间设置有导热弧面,所述导热弧面位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的下方。
CN202321022331.6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Active CN219782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331.6U CN21978223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2331.6U CN21978223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2236U true CN21978223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4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2331.6U Active CN219782236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2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82236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炖锅
CN219962567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烹饪器具
CN21984615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551238U (zh)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CN218500465U (zh) 一种电热锅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2159969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电热厨具
CN214341659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15304952U (zh)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CN221012960U (zh) 一种智能一体式热空气烹饪盖装置
CN213429679U (zh) 一种双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4341901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煎烤机
CN211582599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CN219020824U (zh) 电热锅具
CN219629393U (zh) 一种电炖锅
CN216876059U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395438U (zh) 电磁炉
CN217987335U (zh) 发热盘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242758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155184U (zh) 一种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20069440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