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9936U -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9936U
CN219679936U CN202320316580.XU CN202320316580U CN219679936U CN 219679936 U CN219679936 U CN 219679936U CN 202320316580 U CN202320316580 U CN 202320316580U CN 219679936 U CN219679936 U CN 219679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nnular
shell
battery
fing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65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65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9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9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9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佩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该智能指环包括壳体、电池和功能组件,壳体包括环形外壳和环形内壳,环形外壳套设在环形内壳的外侧,并与环形内壳配合形成环形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包括沿壳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电池设置在第一空间内;功能组件设置在第二空间内,电池与功能组件连接,并用于向功能组件供电。电池设于第一空间内,功能组件设于第二空间内,功能组件不会占用电池所在的第一空间的厚度,电池也不会占用功能组件所在的第二空间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容置空间的厚度,相应的降低了壳体的厚度,减少了壳体的耗材和重量,使得佩戴智能指环时挤压手指的力度降低,提高了舒适性。

Description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佩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电子产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小型化、轻便化,方便佩戴使用等方面,智能指环是顺应电子产品发展方向的产物。智能指环内需要装配较多的构件,且需要满足供电时长的需求,智能指环通常需要配置的电池体积不能太小,导致智能指环基本都偏厚重,造型复杂,佩戴容易挤压手指,舒适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智能指环偏厚重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指环,包括:壳体,包括环形外壳和环形内壳,所述环形外壳套设在所述环形内壳的外侧,并与所述环形内壳配合形成环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
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电池与所述功能组件连接并用于向所述功能组件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指环,壳体形成了环形的容置空间,使得壳体在周向的任意位置均可用于容置相应的构件,合理利用了壳体的周向空间,有利于壳体在径向上的厚度的降低。电池设置于第一空间内,功能组件设置在第二空间内,功能组件不会占用电池所在的第一空间的厚度,电池也不会占用功能组件所在的第二空间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容置空间的厚度,相应的降低了壳体的厚度,减少了壳体的耗材和重量,使得佩戴智能指环时挤压手指的力度降低,提高了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指环,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包括主控板和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弹力波传感件,所述弹力波传感件与所述第二空间对应的环形外壳的内壁面连接;
所述弹力波传感件用于感应用户向所述智能指环施加的触控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弹力波传感件面向所述环形内壳一侧,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弹力波传感件和所述主控板均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弧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对所述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弹力波传感件上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贯通所述弹力波传感件的相对两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镂空部内,并连接于所述主控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磁吸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通过所述磁吸件吸附于所述主控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的厚度,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镂空部对应设置,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的柔性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柔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内壳包括第一内环段和第二内环段,所述第一内环段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环段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第一内环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环段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电池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延伸形状适配的弧形状,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所述电池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尺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力波传感件包括弹力波柔性电路板;
和/或,所述环形外壳为金属壳;
和/或,所述环形内壳为塑料壳;
和/或,所述电池为柔性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指环以及与所述智能指环配套的电子器件,所述智能指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的智能指环。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的智能指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智能指环的爆炸图;
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图1所示的智能指环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省略环形外壳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再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主控板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弹力波传感件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环形外壳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环形内壳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些实施例的智能指环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智能指环;
100、壳体;110、环形外壳;111、第二环形主体;112、第二环形凸缘;120、环形内壳;121、凸条;122、第一内环段;123、第二内环段;131、第一空间;132、第二空间;
200、电池;
300、功能组件;310、主控板;311、第一板部;312、第二板部;320、弹力波传感件;321、镂空部;330、无线充电线圈;340、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智能指环10,包括壳体100、电池200和功能组件300。
壳体100包括环形外壳110和环形内壳120,环形外壳110套设在环形内壳120的外侧,并与环形内壳120配合形成环形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包括沿壳体100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电池200设置在第一空间131内。功能组件300设置在第二空间132内,电池200与功能组件300连接。
其中,壳体100围设成能够容纳手指的佩戴空间,具体的,佩戴空间位于环形内壳120的内侧。佩戴空间与人体的手指适配,基于美观及舒适性等方面的考虑,佩戴空间一般设置为圆形,相应的,环形外壳110和环形内壳120通常也为圆形。
容置空间是一个密封空间。环形外壳110与环形内壳1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配合形成容置空间。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外环内壳包括第一环形主体和第一环形凸缘,第一环形主体所形成的环形面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00的轴向一致,第一环形主体的在轴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位于第一环形主体的端部的外侧(第一环形主体面向环形外壳110的一侧),且沿壳体100的径向向外延伸。环形外壳110的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的第一环形凸缘连接,环形外壳110、第一环形凸缘、第一环形主体配合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一环形主体与第一环形凸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环形内壳120为一体构造。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环形外壳110包括第二环形主体111和第二环形凸缘112,第二环形主体111所形成的环形面的延伸方向与壳体100的轴向一致,第二环形主体111的在轴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环形凸缘112,第二环形凸缘112位于第二环形主体111的端部的内侧(第二环形主体111面向环形内壳120的一侧),且沿壳体100的径向向内延伸。环形内壳120的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端的第二环形凸缘112连接,环形内壳120、第二环形凸缘112、第二环形主体111配合形成容置空间。其中,第二环形主体111与第二环形凸缘1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环形内壳120和环形外壳110均设置有环形凸缘的方式,配合形成容置空间。本实施例主要以环形外壳110具有第二环形凸缘11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图9至图13所示,配合于环形外壳110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112的方式,环形内壳12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凸条121,具体的,环形内壳120的外壁面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凸条121,每个凸条121沿环形内壳120的周向延伸,每个凸条121与环形内壳120对应的轴向端部之间具有安装间隙,第二环形凸缘112安装在对应端的安装间隙内并与环形内壳120的外壁面以及凸条12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凸条121与凸缘的配合,可以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并可以辅助定位环形内环与环形外环之间的连接位置,并与环形内环与环形外环对齐连接。
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分别是容置空间的一部分,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可以至少部分连通。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可以是容置空间的沿壳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空间,即第一空间131与第二空间132在壳体10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也可以是首尾相邻的空间,即环形的容置空间沿周向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第一空间131,另一个区域为第二空间132,第一空间131的两端与第二空间13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通。
电池200用于为功能组件300中需用电的构件提供电能。电池200可以是可充电电池200,也可以是不可充电的电池200。由于智能指环10的耗电量较大,通常可使用电池200选用可充电电池200,具体可以是锂电池200。
功能组件300是智能指环10中实现特定功能的构件,其至少包括实现智能控制的构件,例如,主控板310、传感元件等。在可无线充电的智能指环10中,其还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线圈330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指环10,壳体100形成了环形的容置空间,使得壳体100在周向的任意位置均可用于容置相应的构件,合理利用了壳体100的周向空间,有利于壳体100在径向上的厚度的降低。并且,电池200设置于第一空间131内,且功能组件300设置在第二空间132内,功能组件300不会占用电池200所在的第一空间131的厚度,电池200也不会占用功能组件300所在的第二空间132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容置空间的厚度,相应的降低了壳体100的厚度,减少了壳体100的耗材和重量,使得佩戴智能指环10时挤压手指的力度降低,提高了舒适性。
进一步地,沿壳体100的周向,电池200可设置成与第一空间131的延伸形状适配的弧形状,沿壳体100的径向,电池200的厚度可设置为与第一空间131的尺寸适配,并与第一空间131对应的环形内壳120和环形外壳110均贴合设置。
其中,沿壳体100的周向,电池200设置成与第一空间131的延伸形状适配的弧形状,可以理解为,电池200与第一空间131在壳体100的周向方向的延伸弧度相同,即为相同弧度的弧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沿壳体100的周向,电池200设置成与第一空间131的延伸形状适配的弧形状,这样可以将电池200占用的空间向壳体100的周向方向扩展,避免电池200占用较多径向空间。
可选的,沿壳体100的径向,电池200的厚度与第一空间131的尺寸适配,可理解为,电池200沿壳体100径向的厚度与第一空间131沿壳体100径向的尺寸相同或略小,使得电池200安装至第一空间131后,通常不会在电池200的厚度方向上再安装其他构件。为了保证电池200的电池容量,通常电池200的厚度通常较大,本实施例将电池200独立设置,可在保证电池200的电池容量的情况下,避免电池200与功能组件300混放而占用较多的厚度空间。
进一步地,还可将电池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宽度设置为与第一空间131在轴向方向的宽度一致,这样,可以尽可能利用第一空间131的轴向方位的空间。
智能指环10的厚度通常实际仅取决于电池200厚度,本实施方式将电池200的体积更多的分散在壳体100的周向上,使得智能指环10可采用厚度小的电池200,降低了智能指环10的厚度。具体的,电池200可以是长度较大的柔性电池。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功能组件300包括主控板310和与主控板310连接的弹力波传感件320,弹力波传感件320与第二空间132对应的环形外壳110的内壁面连接。弹力波传感件320用于感应用户向智能指环10施加的触控手势。
其中,弹力波传感件320具体可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在环形外壳110的内壁面上。
弹力波传感件320可以是集成了弹力波传感元件(弹力波传感元件也可理解为弹力波传感器)的电路板。弹力波传感件320用于实现触摸(Touch)功能,即弹力波传感件320用于感应用户向智能指环10施加的触控手势,实现用户与智能指环10的人机交互。具体的,第二空间132对应的环形外壳110可以形成触控区,弹力波传感件320设置为捕获触控区被触摸产生的弹性波时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给主控板310,主控板310获取弹性波传感件生成的电信号并进行识别,在触摸操作被识别为预设的触控手势时,主控板310执行触控手势对应的控制指令。
例如,智能手环作为智能手表使用时,弹力波传感件320可以用于感应屏幕开关的触控手势。再例如,智能手环作为AR(即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眼镜或VR(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虚拟现实技术)眼镜的交互指环使用时,弹力波传感件320可以用于感应用户向智能指环10施加的对AR眼镜或VR眼镜的声量调节的触控手势、AR眼镜或VR眼镜开关的触控手势等。
以智能指环10用于AR眼镜为例,并可以控制AR眼镜的开关为例,大致说明弹性波传感件及主控板310的工作原理。AR眼镜处于接通电源但是关机的状态下,触碰(或触摸)智能指环10的触控区,触控区对应的环形外壳110产生弹性波,弹性波传感件捕获该弹性波时产生电信号,主控板310获取该电信号并识别为开机的触控手势,主控板310执行开机的控制指令,控制AR眼镜开机;在AR眼镜处于开机的状态下,触碰(或触摸)智能指环10的触控区,触控区对应的环形外壳110产生弹性波,弹性波传感件捕获该弹性波时产生电信号,主控板310获取该电信号并识别为关机的触控手势,主控板310执行关机的控制指令,控制AR眼镜关机。
本实施例的智能指环10使用弹力波传感件320实现智能指环10与用户的交互,替代了传统机械按键及电容触控(电容触控所对应的触控区无法使用金属材质等导电材质)的方式,环形外壳110可以是金属壳,具体材质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等,其材质较为坚硬,所以采用金属壳的厚度可比塑胶等材质更薄,可降低智能指环10的厚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内壳120可采用采用塑胶材料,环形外壳110可采用金属材料,即,环形内壳120为塑料壳,环形外壳110为金属外壳。
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主控板310可设置在弹力波传感件320面向环形内壳120一侧。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图3至图6、图7和图8所示,弹力波传感件320和主控板310设置成与第二空间132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弧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弹力波传感件320和主控板310设计为弧形,可以利用第二空间132在壳体100的周向方向的空间,有利于智能指环10的薄化设计。
具体的,为了便于弹力波传感件320的设置,弹力波传感件320可包括弹力波柔性电路板(弹性波PFC,PFC即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弹力波柔性电路板可大致理解为集成了弹力波传感元件以及相关电路的柔性电路板。由于弹力波柔性电路板具有柔性,其可以更好的适配于第二空间132的弧形。
主控板310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为了保证安装主控板310的安装强度及稳定性,主控板可以采用软硬结合板。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指环10为可无线电充电的手环,功能组件300还包括用于对电池200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330,弹力波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镂空部321,镂空部321沿壳体100的径向贯通弹力波柔性电路板的相对两面,无线充电线圈330设置于镂空部321内,并连接于主控板310上。
其中,无线充电线圈330用于实现电池200的无线充电。
如图1和图8所示,弹力波柔性电路板呈框型设计,此时可将无线充电线圈330放置于挖空区域,使两者置于同一曲面,省去厚度空间影响。
无线充电线圈330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至主控板310上,为了便于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施例中,功能组件300还包括磁吸件340,磁吸件340对应镂空部321设置,无线充电线圈330通过磁吸件340吸附于主控板310上。
具体的,如图1、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磁吸件3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吸件340沿壳体100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磁吸件340吸附在主控板310与无线充电线圈330之间,并将两者吸附固定,每个磁吸件340贯穿在镂空部321内。
磁性件具体可以是磁铁,磁铁可以是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形状。
为了进一步降低智能指环10的厚度(沿壳体100的径向的尺寸),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主控板3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第一板部311沿壳体100的径向的厚度小于第二板部312沿壳体100的径向的厚度,第一板部311与镂空部321对应设置,磁吸件340设置于第一板部311上。
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板部311和多个第二板部312间隔交替设置并连接为一体,通常第一板部311的数量可以与磁吸件340的数量一致,例如,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磁吸件340的数量是两个,第一板部311也设置为两个,两个磁吸件340与两个第一板部311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将主控板310设置为厚度不同的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厚度较小的第一板部311为磁吸件340的设置提供了空间,省去了磁吸件340对厚度空间的影响。
具体的,可将第一板部311设置为软于第二板部312,即第一板部311的柔性大于第二板部312的柔性,更为具体的,可将第一板部311设置为软板部,第二板部312设置为硬板部。主控板310的重要部件,或较大部件可均集成在第二板部312即硬板部上,软板部可仅设置较小构件或电路等。
其中,第一板部311的柔性大于第二板部312的柔性可理解为,在第一板部311和第二板部312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第一板部311的变形量大于第二板部312的变形量,或者,能够使第一板部311发生变形的作用力小于能够使第二板部312发生变形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软板部可以是柔性电路板的材质,硬板部可以是硬质的电路板的材质。
通过主控板310设置为软硬结合板,可以在保证安装主控板310的安装强度及稳定性的情况下,使得主控板310能够与第二空间132适配。
为了便于智能指环10的组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环形外壳110一体成型,环形内壳120包括第一内环段122和第二内环段123,第一内环段122的两端与第二内环段123的两端对应连接,沿壳体100的周向,第一内环段122的长度大于第二内环段123的长度。
其中,环形内壳120拆分大小两部分,即第一内环段122和第二内环段123,第一内环段122和第二内环段123均可采用塑料材质。在实际组装时,可利用塑胶弹性先组装第一内环段122至环形外壳110内,然后再组装第二内环段123,然后通过点胶等方式密封第一内环段122和第二内环段123与环形外环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一内环段122和第二内环段123之间的缝隙,保证了产品外观的一体性。
采用环形外壳110一体结构的智能指环10,外环更加整洁漂亮,无装配缝隙。同时,环形外壳110与环形内壳120的外观缝隙较少,可实现更高级别的防水防尘。并且,环形外壳110与环形内壳120组装更简易,且可便于返修。
需要说明是,环形内壳的材质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环形外壳根据需要也可选用塑料等材质。
在环形内壳拆分成大小两部分时,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内环段122与第二内环段123与对应位置的环形外壳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的布置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调节,例如,第一空间131可以是部分第一内环段122以及部分第二内环段123与对应的环形外壳1形成的空间,第二空间132可以是第一内环段122的其他部分以及第二内环段123的其他部分与对应的环形外壳1形成的空间;再例如,第一空间131和第二空间132也可以与第一内环段122与第二内环段123分别对应设置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指环10的指环厚度变薄,解决佩戴咯手问题,且解决了智能指环10装配困难,体积大,佩戴不舒适等问题。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实施方式提出的智能指环10以及与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智能指环10为上述的智能指环10。
其中,与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可以是能够被智能指环10遥控的电子器件,例如,智能指环10遥控控制的AR眼镜或VR眼镜等,可以作为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AR眼镜或VR眼镜与智能指环10形成电子设备。与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也可以是与智能指环10采用其他配合关系配套使用的构件,例如,能够接收智能指环10数据的构件可以作为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或者能够控制智能指环10的构件可以作为智能指环10配套的电子器件,具体的,例如智能指环10与配合的手机构成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环形外壳和环形内壳,所述环形外壳套设在所述环形内壳的外侧,并与所述环形内壳配合形成环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
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电池与所述功能组件连接并用于向所述功能组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主控板和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弹力波传感件,所述弹力波传感件与所述第二空间对应的环形外壳的内壁面连接;
所述弹力波传感件用于感应用户向所述智能指环施加的触控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弹力波传感件面向所述环形内壳一侧,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弹力波传感件和所述主控板均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空间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弹力波传感件上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贯通所述弹力波传感件的相反两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镂空部内,并连接于所述主控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镂空部内,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通过所述磁吸件吸附于所述主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
所述第一板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板部沿所述壳体的径向的厚度,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镂空部对应设置,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上,和/或,所述第一板部的柔性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柔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电池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延伸形状适配的弧形状;
和/或,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所述电池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尺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波传感件包括弹力波柔性电路板;
和/或,所述环形外壳为金属壳;
和/或,所述环形内壳为塑料壳;
和/或,所述电池为柔性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环形内壳包括第一内环段和第二内环段,所述第一内环段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内环段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所述第一内环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环段的长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指环以及与所述智能指环配套的电子器件,所述智能指环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
CN202320316580.XU 2023-02-24 2023-02-24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679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580.XU CN2196799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580.XU CN2196799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9936U true CN219679936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1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6580.XU Active CN219679936U (zh) 2023-02-24 2023-02-24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9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3856B (zh) 触控笔和电子设备组件
CN110727358B (zh) 功能模块化的触控笔
US9891667B2 (en) Connectabl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489770A1 (en) Watch type terminal
CN110794666B (zh) 用于智能手表的ecg电极和智能手表
EP3151370B1 (en) Charging assembly of mobile terminal
US10312039B2 (en) Generator butt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3137000B2 (ja) 起電式スイッチ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EP3059657B1 (en) Inpu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219679936U (zh) 智能指环及电子设备
KR20150108236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1263279B (zh) 电子设备
CN219835277U (zh) 智能指环及可穿戴设备
CN214504383U (zh) 鼠标
CN105304377B (zh) 按键总成及电子装置
CN211882558U (zh) 一种具有触摸按键的智能手环
CN208596282U (zh) 拨动切换功能的智能手表
CN109427498A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849590A (zh) 一种线性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07652499U (zh) 背夹
CN206836427U (zh) 智能表带
CN219246049U (zh) 电子设备
CN111190342A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20121090U (zh)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贴脸组件
CN111103924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