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8360U -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78360U CN219678360U CN202320933920.3U CN202320933920U CN219678360U CN 219678360 U CN219678360 U CN 219678360U CN 202320933920 U CN202320933920 U CN 202320933920U CN 219678360 U CN219678360 U CN 219678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roof
- pulling
- support
- sunny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属于光伏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将光伏板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还包括支撑组件和牵拉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的横梁单元、用于支撑横梁单元的立柱、底端与横梁单元固定且顶端与支架组件低处固定的支撑杆,牵拉组件包括固定于背阳侧墙体上的牵拉单元和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的牵拉梁,牵拉梁的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的高处固定。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以增加光伏板安装的面积,支撑组件和牵拉组件固定支架组件,以此减少屋顶承受的重量,且支撑组件和向阳侧墙体之间可搭设棚体,增加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安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了利用太阳能发电,人们会在屋顶上安装光伏板,利用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但是部分房屋的屋顶面积较小,导致只能安装少量光伏板,不利于提高光伏板的安装面积,其次,现有的光伏板安装结构主要固定于屋顶上,导致屋顶承受了较大的重量,增加了安全隐患。另外,在部分地区,为了防止户外空气进入房屋内,房屋门口外会增设棚体,但是现有的光伏板安装结构与棚体安装结构会发生冲突,导致光伏板和棚体只能择一安装,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以此增加光伏板的安装面积,再通过支撑组件和牵拉组件来固定支架组件,以此减少屋顶承受的重量,并且支撑组件和向阳侧墙体之间可搭设棚体,增加了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将光伏板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还包括作用于支架组件的支撑组件和牵拉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的横梁单元、用于支撑横梁单元的立柱、底端与横梁单元固定且顶端与支架组件低处固定的支撑杆,牵拉组件包括固定于背阳侧墙体上的牵拉单元和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的牵拉梁,牵拉梁的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的高处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纵向支架和多个沿纵向间隔平行分布的横向支架,横向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纵向支架的顶部,纵向支架的下部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并位于支撑组件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架相对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倾斜设置,且纵向支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纵向支架的下部固定。
优选的,所述牵拉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和倾斜设置的斜杆,横杆与斜杆固定在一起且斜杆的顶端与牵拉梁的下端固定,牵拉梁与纵向支架对应分布且各牵拉梁的上端与对应纵向支架的上部固定。
优选的,所述纵向支架的上部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上沿,牵拉单元还包括加固杆,加固杆的下端与牵拉梁的上部固定,加固杆的上端与纵向支架的上端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多个垂直固定于向阳侧屋顶上且沿纵向和横向间隔分布的支架杆,各支架杆的顶端与对应的纵向支架固定。
优选的,所述牵拉梁平行于背阳侧屋顶设置。
优选的,所述横梁单元包括多个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一梁杆和多个与第一梁杆垂直分布的第二梁杆,立柱沿横向间隔平行的设有多个,横梁单元、立柱及向阳侧墙体之间围设有棚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支架组件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光伏板架设于支架组件上,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以此增加支架组件的面积,从而安装更多的光伏板。再者,横梁单元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立柱用于支撑横梁单元,用户可在立柱、横梁单元和向阳侧墙体之间铺设薄膜从而围设成棚体,棚体可防止户外空气直接进入房屋内,增加了实用性。支撑杆底端与横梁单元固定,顶端与支架组件低处固定,支撑杆可用于支撑支架组件,并将支架组件的重量传递至地面和向阳侧墙体上,从而减少向阳侧屋顶承受的重量,提高了屋顶的安全系数。牵拉单元固定于背阳侧墙上,牵拉梁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牵拉梁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的高度固定,牵拉梁可将支架组件的重量传递至背阳侧墙体上,从而进一步降低屋顶承受的重量,继而提高了屋顶的安全系数。
2、纵向支架沿横向间隔分布,横向支架沿纵向间隔分布,横向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纵向支架的顶部,横纵交叉固定的支架组件的结构强度更佳,有利于稳定的安装光伏板;其次,纵向支架的下部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以此增加光伏板安装的面积,纵向支架的下部位于支撑组件的顶部,也有利于支撑组件支撑支架组件,从而进一步加强支架组件的稳定性。
3、纵向支架相对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倾斜设置,且纵向支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此进一步增大支架组件的面积,从而安装更多的光伏板,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4、纵向支架的下部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支撑杆的顶端与纵向支架的下部固定,即可直接支撑纵向支架,增加纵向支架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部的稳定性,并同时减少屋顶承受的重量,提高屋顶的安全系数。
5、水平设置的横杆与倾斜设置的斜杆固定在一起,斜杆的顶端与牵拉梁下端固定,牵拉梁与纵向支架对应分布,各牵拉梁的上端与对应纵向支架的上部固定,有利于增加所有的纵向支架的安装稳定性。
6、纵向支架的上部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上沿,加固杆下端与牵拉梁上部固定,加固杆上端与纵向支架的上端固定,加固杆可防止纵向支架与牵拉梁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进一步加强纵向支架和牵拉梁之间的稳定性。
7、支架杆设为多个,且垂直于向阳侧屋顶设置并沿纵向和横向间隔分布,支架杆与对应的纵向支架固定,以此增加纵向支架和向阳侧屋顶之间的连接强度。
8、第一梁杆设为多个且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第二梁杆设为多个且与第一梁杆垂直分布,横纵交叉分布的第一梁杆和第二梁杆之间的稳定性更佳,有利于支撑支架组件,也有利于在横梁单元、立柱和向阳侧墙体之间围设稳定的棚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与房屋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的支撑组件和部分支架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的牵拉组件和部分支架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光伏板;2、支架组件;21、纵向支架;22、横向支架;23、支架杆;3、支撑组件;31、横梁单元;311、第一梁杆;312、第二梁杆;32、立柱;33、支撑杆;4、牵拉组件;411、横杆;412、斜杆;413、加固杆;42、牵拉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将光伏板1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的支架组件2,支架组件2的低处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还包括作用于支架组件2的支撑组件3和牵拉组件4,支撑组件3包括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的横梁单元31、用于支撑横梁单元31的立柱32、底端与横梁单元31固定且顶端与支架组件2低处固定的支撑杆33,牵拉组件4包括固定于背阳侧墙体上的牵拉单元和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的牵拉梁42,牵拉梁42的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2的高处固定。
支架组件2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可以增加支架组件2的面积,从而安装更多的光伏板1。再者,横梁单元31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立柱32用于支撑横梁单元31,用户可在立柱32、横梁单元31和向阳侧墙体之间铺设薄膜从而围设成棚体,棚体可防止户外空气直接进入房屋内,增加了实用性。支撑杆33底端与横梁单元31固定,顶端与支架组件2低处固定,支撑杆33可用于支撑支架组件2,并将支架组件2的重量传递至地面和向阳侧墙体上,从而减少向阳侧屋顶承受的重量,提高了屋顶的安全系数。牵拉单元固定于背阳侧墙上,牵拉梁42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牵拉梁42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2的高度固定,牵拉梁42可将支架组件2的重量传递至背阳侧墙体上,从而进一步降低屋顶承受的重量,继而提高了屋顶的安全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支架组件2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且在支架组件2上架设有光伏板1,因此超出向阳侧屋顶下沿的支架组件2的低处可以起到挡雨的作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并且,当用户在立柱32、横梁单元31和向阳侧墙体之间铺设薄膜从而围设成棚体后,支架组件2的低处可以为棚体遮挡雨水,降低结构强度较差的薄膜所受到的破坏,继而增加棚体的使用寿命。当然,棚体也可以由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等材料围成。
可以理解的是,将房屋向阳侧的屋顶和墙体分别命名为向阳侧屋顶和向阳侧墙体,将房屋背阳侧的屋顶和墙体分别命名为背阳侧屋顶和背阳侧墙体。另外,向阳侧屋顶和背阳侧屋顶均为倾斜设置,因此将其倾斜的方向定义为纵向,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和背阳侧屋顶的下沿所在的方向相同,因此将其定义为横向。
结合图2,支架组件2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且包括纵向支架21、横向支架22、支架杆23。纵向支架21设为多个,且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横向支架22设为多个,且沿向阳侧屋顶的纵向平行间隔分布。横向支架2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纵向支架21的上顶部。
可以想到的是,在同一高度上,横向支架22可以设为一个或多个。当横向支架22设为一个时,横向支架22通过多个紧固件与多个纵向支架21固定,此安装方式可通过横向支架22将多个纵向支架21固定,以此增大各纵向支架21之间的稳定性,光伏板1可通过紧固件安装于纵向支架21或横向支架22或纵向支架21、横向支架22上。当横向支架22设为多个时,单个横向支架22可通过紧固件设置于相邻两个纵向支架21之间或相邻两个纵向支架21的顶部,此安装方式可通过单个横向支架22将相邻两个纵向支架21固定,以此增大各纵向支架21之间的稳定性,光伏板1可通过紧固件安装于纵向支架21或横向支架22或纵向支架21、横向支架22上。
再者,纵向支架21的下部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横向支架22固定于纵向支架21的顶部,因此纵向支架21和横向支架22所形成的光伏板安装面积大于向阳侧屋顶的面积,继而在支架组件2上可安装更多的光伏板1,以此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并产生更多的电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另外,纵向支架21的超出向阳侧屋顶下沿的下部位于支撑组件3的顶部,便于支撑组件3支撑纵向支架21,以此减少屋顶承受的重量,继而提高屋顶的安全系数。
为了增强纵向支架21与向阳侧屋顶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纵向支架21相对于向阳侧屋顶发生位移,在纵向支架21和向阳侧屋顶之间还设有多个支架杆23,支架杆23与对应的纵向支架21固定。支架杆23与向阳侧屋顶垂直固定,且沿横向和纵向间隔分布。具体地,支架杆23沿横向分布的列数与纵向支架21的列数相同,支架杆23沿纵向分布的排数至少为一排。也就是说,每个纵向支架21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架杆23,以此加强每个纵向支架21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1,纵向支架21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纵向支架21相对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倾斜设置,且纵向支架2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就是说,纵向支架21与向阳侧屋顶之间的距离沿纵向从上至下递增,此安装方式可进一步扩大支架组件2的面积,从而安装更多的光伏板1,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结合图3,支撑组件3设置于房屋的向阳侧,包括横梁单元31、立柱32和支撑杆33。横梁单元31可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立柱32用于支撑横梁单元31。立柱32设为多个,并沿横向间隔平行分布。各立柱32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立柱32的下端与地面固定,立柱32的上端与横梁单元31固定。立柱32与横梁单元31之间优选为垂直固定。横梁单元31、立柱32和向阳侧墙体之间可围设成一个长方体的空间,用户在横梁单元31和立柱32的外周可以通过薄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等将该空间围设成棚体。为了便于用户进入棚体内,可在棚体的合适位置开设有可进出棚体的门。具体地,在寒冷地区,直接开门会导致户外冷空气直接进入房屋内,影响房屋内的温度,而设有棚体后,用户可先进入棚体内,并关上棚体的门,使棚体内部与户外隔离,此时再进入房屋内,即可防止户外冷空气进入房屋内,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想到的是,支架组件2上架设有光伏板1,导致支架组件2的重量较大,且支架组件2的低处超出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导致超出向阳侧屋顶下沿的支架组件2的低处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支架组件2的低处的稳定性,将支撑杆33的顶端与纵向支架21的下部固定。支撑杆33可起到支撑纵向支架21下部的作用,并通过横梁单元31和立柱32将纵向支架21的重量传递至地面和向阳侧墙体上,从而增强了纵向支架21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屋顶承受的重量,提高了屋顶的安全系数。由此可知,支撑组件3不仅可以起到围设棚体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支撑支架组件2并减小屋顶承受重量的作用,一举三得。
具体地,支撑杆33设为多个,并沿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分布。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支撑杆33至少设为一排,优选为两排;沿横向,支撑杆33的列数与纵向支架21的列数相同。也就是说,每个纵向支架21的下部均有支撑杆33支撑,以此实现每个纵向支架21安装的稳定性。
横梁单元31包括多个第一梁杆311和多个第二梁杆312,各第一梁杆311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且第一梁杆311的数量可与立柱32的数量相同,即每个立柱32均可支撑一个第一梁杆311。第二梁杆312设为多个,第二梁杆312与第一梁杆311垂直分布,且第二梁杆312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相邻两个第一梁杆311之间。第二梁杆312可加强相邻两个第一梁杆31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支撑组件3的承重能力。具体地,第一梁杆311与立柱3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大,第一梁杆311和第二梁杆31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大,因此支撑杆33的下端可与该两个连接处固定,以此增强支撑组件3对支架组件2的支撑稳定性。
结合图4,牵拉组件4包括牵拉单元和牵拉梁42。牵拉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411和倾斜设置的斜杆412,横杆411和斜杆412固定。具体地,斜杆412的顶端与牵拉梁42的下端固定,斜杆412的底端与背阳侧墙体固定,横杆411的左端与背阳侧墙体固定,横杆411的右端与斜杆412的中部固定。横杆411和斜杆412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且又由于斜杆412的顶端与牵拉梁42的下端固定,即可增强牵拉梁42安装的稳定性。
牵拉梁42的数量与纵向支架21的数量相同,各牵拉梁42沿横向与各纵向支架21对应分布,也就是说,每个牵拉梁42的上端均与一个纵向支架21的上部固定,以此增强各纵向支架21的安装稳定性。牵拉梁42可起到支撑纵向支架21的作用,并将支架组件2的重量传递至背阳侧墙体上,以此减小屋顶承受的重量,提高屋顶的安全系数。
可以想到的是,牵拉单元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均与牵拉梁42相同,以保证每个牵拉梁42均与一个牵拉单元固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牵拉梁42的上端与纵向支架21上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牵拉单元还包括加固杆413,加固杆413的下端与牵拉梁42的上部固定,加固杆413的上端与纵向支架21的上端固定。加固杆413、牵拉梁42和纵向支架21之间可形成稳定的三角形,以此防止牵拉梁42和纵向支架2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继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另外,牵拉梁42平行于背阳侧屋顶设置,便于牵拉梁42的安装。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求,牵拉梁42也可相对于背阳侧屋顶倾斜设置。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将光伏板架设于向阳侧屋顶上的支架组件,支架组件的低处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用于支架组件的支撑组件和牵拉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水平固定于向阳侧墙体上的横梁单元、用于支撑横梁单元的立柱、底端与横梁单元固定且顶端与支架组件低处固定的支撑杆,牵拉组件包括固定于背阳侧墙体上的牵拉单元和设于背阳侧屋顶上的牵拉梁,牵拉梁的一端与牵拉单元固定、另一端与支架组件的高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纵向支架和多个沿纵向间隔平行分布的横向支架,横向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纵向支架的顶部,纵向支架的下部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下沿并位于支撑组件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相对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倾斜设置,且纵向支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向阳侧屋顶的顶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纵向支架的下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和倾斜设置的斜杆,横杆与斜杆固定在一起且斜杆的顶端与牵拉梁的下端固定,牵拉梁与纵向支架对应分布且各牵拉梁的上端与对应纵向支架的上部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的上部超出于向阳侧屋顶的上沿,牵拉单元还包括加固杆,加固杆的下端与牵拉梁的上部固定,加固杆的上端与纵向支架的上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多个垂直固定于向阳侧屋顶上且沿纵向和横向间隔分布的支架杆,各支架杆的顶端与对应的纵向支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梁平行于背阳侧屋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单元包括多个沿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一梁杆和多个与第一梁杆垂直分布的第二梁杆,立柱沿横向间隔平行的设有多个,横梁单元、立柱及向阳侧墙体之间围设有棚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33920.3U CN219678360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33920.3U CN219678360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78360U true CN219678360U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2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33920.3U Active CN219678360U (zh) | 2023-04-19 | 2023-04-19 |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783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24661A (zh) * | 2024-10-16 | 2025-01-17 |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光伏建筑物用安装结构 |
-
2023
- 2023-04-19 CN CN202320933920.3U patent/CN2196783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24661A (zh) * | 2024-10-16 | 2025-01-17 |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光伏建筑物用安装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678360U (zh) | 一种斜屋顶光伏安装结构 | |
CN111648534A (zh) | 基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一体化住宅屋顶 | |
CN210780633U (zh) |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 |
CN209780362U (zh) | 一种大型空间网架结构光伏停车棚 | |
CN202970029U (zh) | 一种光伏车棚 | |
CN214942887U (zh) | 光伏停车棚 | |
CN209823678U (zh) | 适用于低纬度地区的光伏支架组件及其组合架 | |
CN213139089U (zh) | 一种光伏用漂浮安装结构 | |
CN213027894U (zh) | 一种双面光伏组件支架 | |
CN114400958A (zh) | 一种太阳能支架系统 | |
CN209860855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声屏障及其独立可调式光伏组件 | |
CN221151253U (zh) | 一种光伏板支撑架组件及储能电站 | |
CN113969549A (zh) |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光伏声屏障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4786387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铝车棚 | |
CN213213384U (zh) | 一种适用于高纬度地区的水上光伏组件固定结构 | |
CN220693022U (zh) | 一种光伏发电农棚支架系统 | |
CN222894063U (zh) | 一种适用户外篮球场的光伏阳光棚 | |
CN218352440U (zh) | 高强度光伏板支架 | |
CN221627787U (zh) | 一种防水光伏车棚 | |
CN213213383U (zh) | 一种新型水上光伏组件固定结构 | |
CN212248933U (zh) | 基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一体化住宅屋顶 | |
CN222822956U (zh) | 一种轻质全气候适应性停车庇护装置 | |
CN217406468U (zh) | 一种伞形光伏支架 | |
CN222897203U (zh) | 一种太阳能支架的柔性安装支架 | |
CN217500849U (zh) | 一种太阳能雨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