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858U -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858U
CN219658858U CN202321290539.6U CN202321290539U CN219658858U CN 219658858 U CN219658858 U CN 219658858U CN 202321290539 U CN202321290539 U CN 202321290539U CN 219658858 U CN219658858 U CN 219658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attery pack
bearing
suspension assembly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05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05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电池包包括:受力梁,受力梁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悬吊组件,穿设于安装孔内,悬吊组件包括与受力梁的底部相抵接的支撑部;受力梁具有两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梁壁以及形成于两个梁壁中间的中空腔,梁壁朝向中空腔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板;悬吊组件还包括承重补强部,承重补强部适于抵接并支撑加强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在支撑部与受力梁的底部相抵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承重补强部,可以使承重补强部与加强板的配合,参与分担电池包的重量,以分散受力梁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受的压力,避免受力梁的底面受压过大发生变形,防止影响电池包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使用新能源电池作为供能单元。以电动汽车为例,电池包需要吊装在电动汽车的车架上,然而,随着续航需求的增加,电池包的重量也越来越重。传统的吊装方式需要用到吊点与电池包箱体的受力梁固定连接,吊点通过螺栓上下螺母与受力梁的顶面与底面抵接固定,但由于接触面积狭小,仅受力梁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重受力,导致受力梁的底面受压过大,可能发生变形,容易影响电池包的密封性,甚至挤压电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以解决悬吊位置处受力梁的底面受压过大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受力梁,所述受力梁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
悬吊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悬吊组件包括与所述受力梁的底部相抵接的支撑部;
所述受力梁具有两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梁壁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梁壁中间的中空腔,所述梁壁朝向所述中空腔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所述悬吊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所述承重补强部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所述悬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所述承重补强部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从而在支撑部与所述受力梁的底部相抵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可以使承重补强部与加强板的配合,参与分担电池包的重量,以分散受力梁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受的压力,避免受力梁的底面受压过大发生变形,防止影响电池包的密封性,能够减少挤压电池的情况发生,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用电装置本体,以及与所述用电装置本体电连接的如上述所述的电池包。
因为用电装置包括电池包,具有与电池包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力梁与悬吊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吊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吊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吊组件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力梁与悬吊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C-C截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受力梁,11-加强板,2-悬吊组件,21-本体部,22-承重补强部,23-止转部,24-倒角部,25-支撑部,2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受力梁1,所述受力梁1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
悬吊组件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悬吊组件2包括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的支撑部25;
所述受力梁1具有两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梁壁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梁壁中间的中空腔,所述梁壁朝向所述中空腔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所述悬吊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所述承重补强部22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
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所述受力梁1的高度方向,并具体可以为与重力方向相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所述受力梁1的壁厚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所述悬吊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所述承重补强部22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从而在支撑部25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可以使承重补强部22与加强板11的配合,参与分担电池包的重量,以分散受力梁1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受的压力,避免受力梁1的底面受压过大发生变形,防止影响电池包的密封性,能够减少挤压电池的情况发生,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受力梁1可以为电池包箱体的内部梁,也可以为电池包箱体的边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梁1为电池包箱体内部的横梁,且该横梁位于电池包沿车长方向的中部区域。
所述受力梁1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悬吊组件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从而可以实现悬吊组件2与所述受力梁1的装配。悬吊组件2与安装孔可以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可选的,悬吊组件2可以为分段式的螺栓套,通过将螺栓套分成两段并分别从受力梁1沿第一方向的上下两侧穿入所述安装孔内,并旋紧连接,从而将悬吊组件2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悬吊组件2内部为中空形式,所述悬吊组件2内还可以穿设吊杆,从而实现电池包与整车车架的吊装。
可选的,所述悬吊组件2上还设置有支撑部25,所述支撑部25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从而使支撑部25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接触的部位作为悬吊时的受力位置。支撑部25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6,以保证悬吊组件2与安装孔的接缝区域的密封效果,防止受力梁1内部通过安装孔与外部导通,避免受力梁1内部的中空腔受潮腐蚀。
可选的,所述受力梁1可以通过挤塑方式成型,使所述受力梁1具有梁壁以及形成于所述梁壁内的中空腔,所述梁壁朝向所述中空腔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板11;可选的,所述加强板11与所述梁壁垂直设置,加强板11能够提高受力梁1的结构强度,提高沿壁厚方向的抗挤压性能。
可选的,所述悬吊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所述承重补强部22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从而使加强板11能够分担受力梁1沿第一方向的受力,以分散悬吊过程中受力梁1的底面承受的压力。
结合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吊组件2还包括本体部21,所述承重补强部2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补强部2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下方,从而可以将悬吊组件2由安装孔的底部穿入,在支撑部25与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的同时使承重补强部22与加强板11相抵接,以保证悬吊过程中,承重补强部22与支撑部25共同分担受力。
结合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本体部21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
和/或,在所述承重补强部22数量不小于两个时,沿第一方向位于下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大于沿第一方向位于上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
可选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由所述本体部21的局部区域沿径向方向加厚而成,从而使承重补强部22与所述本体部21之间形成台阶面,以便承重补强部22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从而使所述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本体部21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以保证台阶面的形成。
可选的,在所述承重补强部22数量不小于两个时,沿第一方向位于下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大于沿第一方向位于上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使得每相邻两阶承重补强部22之间形成台阶面,以便与对应的加强板11相抵接,使得各段承重补强部22共同分担受力。可选的,在悬吊组件2由安装孔的底部穿入时,由于承重补强部22的沿第一方向向上截面积逐渐变小,能够保证悬吊组件2的顺利穿入而不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加强板11,所述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加强板11上的安装孔的面积。
通过使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加强板11上的安装孔的面积,从而保证承重补强部22的台阶面能够与加强板11的底面相抵接。
结合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上形成有止转部23,所述止转部23与所述梁壁的内表面相抵接,以阻挡所述悬吊组件2绕轴转动。
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所述止转部23可以由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侧面局部减薄而成,通过止转部23与所述梁壁的内表面相抵接,从而阻挡所述悬吊组件2绕轴转动。
作为变形的实现形式,所述止转部23可以为所述承重补强部22沿径向方向形成的凸起,通过与受力梁1相抵接,从而阻挡所述悬吊组件2绕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力梁1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梁壁,所述承重补强部22在所述受力梁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梁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承重补强部22在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等于两个所述梁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在安装时,仅能够将悬吊组件2在特定角度下装入所述安装孔内,起到防止悬吊组件2旋转的作用。
结合图3、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上还形成有倒角部24,所述倒角部24位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与所述加强板11相抵接的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倒角部24与所述加强板11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设置倒角部24,能够避免因加工公差导致承重补强部22与加强板11干涉的情况发生,避免安装面不平导致的受力不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为所述本体部21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的柱状体。
作为变形,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为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上的法兰盘。
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设置形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只需保证承重补强部22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起到分散受力梁1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受的压力的作用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
用电装置本体,以及与所述用电装置本体电连接的如上述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所述悬吊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所述承重补强部22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从而在支撑部25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可以使承重补强部22与加强板11的配合,参与分担电池包的重量,以分散受力梁1的底面对应底板的位置承受的压力,避免受力梁1的底面受压过大发生变形,防止影响电池包的密封性,能够减少挤压电池的情况发生,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用电装置包括电动汽车。作为变形,所述用电装置还可以包括飞机、轮船、工程机械等其他形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力梁(1),所述受力梁(1)沿第一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
悬吊组件(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悬吊组件(2)包括与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相抵接的支撑部(25);
所述受力梁(1)具有两个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梁壁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梁壁中间的中空腔,所述梁壁朝向所述中空腔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角度设置;
所述悬吊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承重补强部(22),所述承重补强部(22)适于抵接并支撑所述加强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组件(2)还包括本体部(21),所述承重补强部(2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本体部(21)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
和/或,在所述承重补强部(22)数量不小于两个时,沿第一方向位于下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大于沿第一方向位于上方的所述承重补强部(22)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加强板(11),所述承重补强部(22)垂直于轴向的截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加强板(11)上的安装孔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上形成有止转部(23),所述止转部(23)与所述梁壁的内表面相抵接,以阻挡所述悬吊组件(2)绕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在所述受力梁(1)的延伸方向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梁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承重补强部(22)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等于两个所述梁壁的内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上还形成有倒角部(24),所述倒角部(24)位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与所述加强板(11)相抵接的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倒角部(24)与所述加强板(11)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为所述本体部(21)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受力梁(1)的底部的柱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补强部(22)为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上的法兰盘。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装置本体,以及与所述用电装置本体电连接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1290539.6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658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0539.6U CN219658858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0539.6U CN219658858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858U true CN219658858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0539.6U Active CN219658858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8199B (zh) 电池包壳下壳体的制作方法
CN219658858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06367370U (zh) 一种带有高强度边框的托盘
CN218118381U (zh) 一种带有观测孔的轴承前密封装置
CN210040302U (zh) 一种轻量化电池包及其安装结构
CN218300066U (zh) 电池承载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08336324U (zh) 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CN112271369A (zh) 一种承重下箱体、电池总成和电动车辆
CN212500653U (zh) 一种纯电动工程车辆组合式车架
CN112026815B (zh)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12571172U (zh) 二次电池箱体
CN212509216U (zh) 一种适用于轴向及径向偏载工况的调心滚子轴承
CN204567286U (zh) 电动叉车、桥箱及其减速箱盖
CN215479335U (zh) 塔式起重机的上支座及塔式起重机
CN21008755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主机架齿轮箱支撑结构
CN107611298B (zh) 电池包密封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7476983U (zh) 一种新型从动轮组装置
CN218498230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6611387U (zh) 履带起重机
CN220011881U (zh) 电池包吊装件、上盖组件、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138547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106378U (zh)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0622934U (zh) 一种组合式活塞
CN212373520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
CN204567288U (zh) 电动叉车、桥箱及其中间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