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6230U -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6230U
CN219656230U CN202320355662.5U CN202320355662U CN219656230U CN 219656230 U CN219656230 U CN 219656230U CN 202320355662 U CN202320355662 U CN 202320355662U CN 219656230 U CN219656230 U CN 21965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resh air
frame
air
hollow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56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鸿俊
吴晓清
周银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lin Clea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lin Cle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lin Clea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lin Clea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56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包括边框和门窗,还包括进风口、过滤模块、新风模块、出风口和控制模块;进风口设于边框的底部外侧壁,过滤模块设于边框内,且过滤模块位于进风口的上方,过滤模块采用中空纤维膜材质制得,过滤模块的上方设有新风模块,边框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与新风模块连通的出风口,边框的顶部外侧壁上还设有控制模块。通过采用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能够提高新风的处理效率,且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能够反复清洗,无需定期更换过滤模块,极大的节省了维护保养成本,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远程控制新风模块的抽风量,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适用于多种场景和空间体积,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往和现有的新风主流产品当中,无论是单独新风机设备还是带新风系统空调,过滤模块都是采用HEPA、无纺布、尼龙网、活性碳滤材、金属孔网过滤材料等,其时间长之后会导致灰尘堵塞,细菌在过滤材料上滋生的情况,致使新风风量下降甚至无法出风的情况,而且均无法很好清洗干净,清洗过后相对于新使用时效果也大打折扣,最后只能更换新滤材,持续增加使用者的养护成本,另一方面,现有的新风系统一旦确定了新风处理量,就不能改变风量,导致产品的处理对象单一,不能适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室内空间体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解决现有新风系统需要经常更换过滤模块、养护成本高,新风处理效果不佳,且所能处理的风量大小单一,不能根据场合和室内空间大小进行变换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包括边框和门窗,还包括进风口、过滤模块、新风模块、出风口和控制模块;
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边框的底部外侧壁,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边框内,且所述过滤模块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过滤模块采用中空纤维膜材质制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设有所述新风模块,所述边框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边框的顶部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进气端、过滤装置和集气端;
所述进气端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且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集气端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且所述集气端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中空纤维膜,且所述中空纤维膜由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制得。
优选的,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半径在0.5mm-10mm之间。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覆膜除尘袋。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的高度之比介于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
优选的,所述新风模块为引风机,所述新风模块用于从窗外抽取新风进入室内。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新风模块电联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抽取风量的大小。
优选的,还包括雨板,所述雨板设于所述边框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能够提高新风的处理效率,且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能够反复清洗,无需定期更换过滤模块,极大的节省了维护保养成本,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远程控制新风模块的抽风量,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适用于多种场景和空间体积,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边框中过滤模块、新风模块、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边框10、门窗20、进风口30、过滤模块40、进气端41、过滤装置42、集气端43、新风模块50、出风口60、控制模块70、雨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包括边框10和门窗20,还包括进风口30、过滤模块40、新风模块50、出风口60和控制模块70;
所述进风口30设于所述边框10的底部外侧壁,所述过滤模块40设于所述边框10内,且所述过滤模块40位于所述进风口30的上方,所述过滤模块40采用中空纤维膜材质制得,所述过滤模块40的上方设有所述新风模块50,所述边框10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新风模块50连通的出风口60,所述边框10的顶部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模块70。
室内用新型新风设备主要应用于门窗20的边框10中(尤其是一些室内环境要求高的场合,需要对引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在边框10中设置有过滤模块40和新风模块50,新风模块50用于抽取室外新风,抽取的室外新风经过进风口30进入边框10内(进风口30处于边框10靠近底部的外侧壁上,外侧壁与室外环境接触),进入边框10的新风会流入过滤模块40中,过滤模块40会对新风进行初步的除尘除杂,使得新风得到净化,净化过滤后的新风被新风模块50抽取并从出风口60排入室内(出风口60设于边框10靠近顶部的内侧壁上,内侧壁与室内环境接触),从而完成室外新风进入室内的过程。
具体的,过滤模块40采用的是中空纤维膜材质,中空纤维膜材质具有疏水疏油便于清洗、耐酸碱腐蚀、耐氧化的特性,经过清洗后即可反复使用,不会破坏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且中空纤维膜中极细的过滤孔能很好的拦截粉尘、PM2.5和气溶胶,最大程度的过滤新风,使得进入室内的新风质量高,满足特定需求场合使用。
进一步的,控制模块70能够控制进入边框10的风量,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风量,具体的,控制模块70与新风模块50电联接,且控制模块70与后台云端电联接,使用者能够通过控制模块70远程控制新风模块50抽取的风量大小,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40,能够提高新风的处理效率,且由中空纤维膜制得的过滤模块40能够反复清洗,无需定期更换过滤模块40,极大的节省了维护保养成本,通过设置控制模块70,能够远程控制新风模块50的抽风量,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适用于多种场景和空间体积,方便快捷。
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模块40包括进气端41、过滤装置42和集气端43;
所述进气端41设于所述过滤装置42的底部,且所述进气端41与所述进风口30连通,所述集气端43设于所述过滤装置42的顶部,且所述集气端43与所述新风模块50连通。
过滤模块40由进气端41、过滤装置42和集气端43组成,进气端41与进风口30连通,能够将新风导入过滤装置42中进行过滤,过滤装置42能够对新风进行过滤,除去新风中的灰尘和气溶胶杂质,经过过滤装置42处理后的新风通过集气端43导入新风模块50中,新风模块50再将新风通过出风口60排入室内。
所述过滤装置42为中空纤维膜,且所述中空纤维膜由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制得。
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半径在0.5mm-10mm之间。
中空纤维膜的半径在0.5mm-10mm之间,根据所需处理风量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半径的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的半径越大,所能处理的风量也越大。
所述过滤装置42为覆膜除尘袋。
覆膜除尘袋为在除尘袋上覆盖有一层由聚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制得的纤维膜,从而使得除尘袋具备除尘功能的同时也能除去空气中的气溶胶等杂质,更好的净化空气。
所述过滤装置42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10的高度之比介于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
过滤装置42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10的高度之比介于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过滤装置42的高度由所需处理的风量大小决定,若风量大,则对应地需要更长的过滤装置42对新风进行净化,为了确保新风中的杂质能够被尽可能的除去,需要保证过滤装置42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10的高度之比不小于三分之一,同时为了不浪费过多的材料,滤装置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10的高度之比也不要超过二分之一。
所述新风模块50为引风机,所述新风模块50用于从窗外抽取新风进入室内。
所述控制模块70为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70与所述新风模块50电联接,所述控制模块70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50抽取风量的大小。
如图1所示,还包括雨板80,所述雨板80设于所述边框10的底部。
雨板80用于防止雨水通过边框10进入室内,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包括边框和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口、过滤模块、新风模块、出风口和控制模块;
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边框的底部外侧壁,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边框内,且所述过滤模块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过滤模块采用中空纤维膜材质制得,所述过滤模块的上方设有所述新风模块,所述边框的顶部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边框的顶部外侧壁上还设有用于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进气端、过滤装置和集气端;
所述进气端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且所述进气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集气端设于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且所述集气端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中空纤维膜,且所述中空纤维膜由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半径在0.5mm-1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覆膜除尘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的竖直高度与所述边框的高度之比介于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为引风机,所述新风模块用于从窗外抽取新风进入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新风模块电联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抽取风量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板,所述雨板设于所述边框的底部。
CN202320355662.5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Active CN21965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5662.5U CN219656230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5662.5U CN219656230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6230U true CN219656230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5662.5U Active CN219656230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6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5957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483021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太阳能窗式空气净化器
CN104748304A (zh) 一种室内空气加湿、除湿系统
CN205690544U (zh) 一种可移动式空气净化器
CN219656230U (zh)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CN204404363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与湿度调节装置
CN116007110A (zh) 一种室内用新型新风系统
CN105909560A (zh) 一种智能净化层流罩
CN215490122U (zh) 一种教学楼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CN110567078B (zh) 一种长寿命新风机
CN205747428U (zh) 一种应用在空调新风机的过滤网系统
CN213421372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用保护网
CN205007761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211204294U (zh)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208519885U (zh) 一种移动双向空气净化器
CN208750878U (zh) 一种智能控制风速的静电空气净化器
CN201862333U (zh) 机房空气净化装置及其系统
CN206709231U (zh) 智能空气净化设备
CN107366982A (zh) 一种进气量可调节的智能空气净化器
CN204534969U (zh) 一种室内空气加湿、除湿系统
CN22020597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9944625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热量回收装置
CN214249875U (zh) 一种窗式空气净化及通风机构
CN218915193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中央空调
CN217357419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