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2562U -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32562U CN219632562U CN202320217018.1U CN202320217018U CN219632562U CN 219632562 U CN219632562 U CN 219632562U CN 202320217018 U CN202320217018 U CN 202320217018U CN 219632562 U CN219632562 U CN 2196325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mould
- lower die
- opening structure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料口结构,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呈叠放布置,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并排的模腔,所述的下模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底部嵌件,所述的底部嵌件上均安装有砂芯件,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中部前侧安装有料口结构,所述的料口结构的后端布置有伸入上模和下模的对接口,所述的下模的中部设置有与两个模腔连通的主流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脱模速度快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缸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缸体的盖体结构通常结构较为简便,如果单独设置常规压铸模具,会造成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设计一种简易式的合模机专用压铸模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脱模速度快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料口结构,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呈叠放布置,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并排的模腔,所述的下模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底部嵌件,所述的底部嵌件上均安装有砂芯件,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中部前侧安装有料口结构,所述的料口结构的后端布置有伸入上模和下模的对接口,所述的下模的中部设置有与两个模腔连通的主流道。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模腔从而实现一模两件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料口结构用来方便合模机的注胶口快速对接,同时通过设置主流道,用来方便将铝液送入到两个模腔内,通过设置底部嵌件方便砂芯件的放置,通过设置砂芯件,用来确保缸盖内部得以成型,同时也方便脱模。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上模上安装有上模架,所述的下模下端面上安装有下模架,通过安装上模架和下模架,方便模具整体安装在合模机内,使得上模和下模能够不与合模机安装位置进行直接接触,避免模具本体的温度损坏合模机。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主流道的前端右侧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连通的第一分支流道,所述的主流道的后端左侧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连通的第二分支流道,通过设置第一分支流道和第二分支流道用来传导铝液,使得铝液顺利进入到两个模腔。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的上端面左部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连通的第一溢流槽,所述的下模的上端面右部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连通的第二溢流槽。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溢流槽和第二溢流槽用来方便收纳多余的铝液,使得合模机注入铝液时,铝液不会冲出模腔,避免出现产品飞边的现象。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料口结构上设置有对接槽,通过设置对接槽,方便与合模机的注胶口进行匹配对接,避免注胶时出现铝液流出的现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通过设置两个模腔从而实现一模两件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料口结构用来方便合模机的注胶口快速对接,同时通过设置主流道,用来方便将铝液送入到两个模腔内,通过设置底部嵌件方便砂芯件的放置,通过设置砂芯件,用来确保缸盖内部得以成型,同时也方便脱模,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脱模速度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模的俯视图。
图示:1、上模,2、下模,3、上模架,4、下模架,5、料口结构,6、对接槽,7、对接口,8、上抽芯,9、第一溢流槽,10、第二溢流槽,11、第一分支流道,12、第二分支流道,13、砂芯件,14、底部嵌件,15、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如图1—3所示,包括上模1、下模2和料口结构5,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呈叠放布置,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并排的模腔15,所述的下模2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底部嵌件14,所述的底部嵌件14上均安装有砂芯件13,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中部前侧安装有料口结构5,所述的料口结构5的后端布置有伸入上模1和下模2的对接口7,所述的下模2的中部设置有与两个模腔15连通的主流道8。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模腔15从而实现一模两件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料口结构5用来方便合模机的注胶口快速对接,同时通过设置主流道8,用来方便将铝液送入到两个模腔15内,通过设置底部嵌件14方便砂芯件13的放置,通过设置砂芯件13,用来确保缸盖内部得以成型,同时也方便脱模。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上模1上安装有上模架3,所述的下模2下端面上安装有下模架4,通过安装上模架3和下模架4,方便模具整体安装在合模机内,使得上模1和下模2能够不与合模机安装位置进行直接接触,避免模具本体的温度损坏合模机。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主流道8的前端右侧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15连通的第一分支流道11,所述的主流道8的后端左侧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15连通的第二分支流道12,通过设置第一分支流道11和第二分支流道12用来传导铝液,使得铝液顺利进入到两个模腔15。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2的上端面左部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15连通的第一溢流槽9,所述的下模2的上端面右部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15连通的第二溢流槽10。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溢流槽9和第二溢流槽10用来方便收纳多余的铝液,使得合模机注入铝液时,铝液不会冲出模腔,避免出现产品飞边的现象。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料口结构5上设置有对接槽6,通过设置对接槽6,方便与合模机的注胶口进行匹配对接,避免注胶时出现铝液流出的现象。
实施例
当进行生产的时候,将整个模具安装在合模机内,同时合模机的注胶口插入到对接槽6内,之后进行铝液注入,铝液从注胶口处射出,并通过料口结构5进入到主流道8,铝液沿着主流道8并通过第一分支流道11和第二分支流道12进入到两个模腔15内,模腔15填充满后多余的铝液会进入到第一溢流槽9和第二溢流槽10,从而避免出现铝液从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缝隙流出,避免产品出现飞边,完成后进行模具冷却,之后去楷模取出产品,然后在底部嵌件14上装上新的砂芯件13进行下一次生产。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和料口结构(5),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呈叠放布置,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并排的模腔(15),所述的下模(2)上左右并排设置有底部嵌件(14),所述的底部嵌件(14)上均安装有砂芯件(13),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中部前侧安装有料口结构(5),所述的料口结构(5)的后端布置有伸入上模(1)和下模(2)的对接口(7),所述的下模(2)的中部设置有与两个模腔(15)连通的主流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上安装有上模架(3),所述的下模(2)下端面上安装有下模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流道(8)的前端右侧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15)连通的第一分支流道(11),所述的主流道(8)的后端左侧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15)连通的第二分支流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的上端面左部设置有与位于左侧的模腔(15)连通的第一溢流槽(9),所述的下模(2)的上端面右部设置有与位于右部的模腔(15)连通的第二溢流槽(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口结构(5)上设置有对接槽(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7018.1U CN219632562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7018.1U CN219632562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32562U true CN219632562U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1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17018.1U Active CN219632562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32562U (zh) |
-
2023
- 2023-02-15 CN CN202320217018.1U patent/CN2196325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53269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 | |
CN215320325U (zh) | 一种管件端面热流道进胶的注塑组合模具 | |
CN219632562U (zh) | 一种用于缸盖的压铸模具 | |
CN204800954U (zh) | 一种弧形浇口进浇的模具机构 | |
CN215472732U (zh) | 一种新型用料均衡的双浇口注塑模具 | |
CN213137657U (zh) | 一种具有溢料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211941883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浇口结构 | |
CN217373261U (zh) | 一种医用提取板的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1279599U (zh) | 汽车仪表板一点侧进胶大面积无痕成型结构 | |
CN220280370U (zh) | 一种注塑模具进胶结构 | |
CN221793658U (zh) | 汽车高光格栅精密注塑成型模具一进多出顶块进浇机构 | |
CN211891784U (zh) | 一种模具内注塑顶废料结构 | |
CN211334348U (zh) | 带连接板的弯头注塑模具 | |
CN215472840U (zh) | 一种模内热切水口的注塑模具 | |
CN217047323U (zh) | 一种连接器面壳加工模具 | |
CN220052679U (zh) | 一种进胶结构 | |
CN217258034U (zh) | 一种成型锥环镂空结构的模具 | |
CN221584386U (zh) | 整体式汽车扰流板本体注塑模具多点热流道斜顶进浇机构 | |
CN218019890U (zh) | 一种膜内贴印改善充填流动平衡的注塑模具 | |
CN221109850U (zh) | 一种汽车对接件的压铸模具 | |
CN214137104U (zh) | 一种滑块上方潜伏式进胶模具结构 | |
CN215791289U (zh) | 一种薄壁成型防拉注塑模具 | |
CN220862693U (zh) | 一种圆弧型薄壁防变形压铸模芯 | |
CN210308818U (zh) | 具有进胶机构的齿盘模具 | |
CN217777662U (zh) | 一种usb type-c接口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