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7380U -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7380U
CN219607380U CN202321368927.1U CN202321368927U CN219607380U CN 219607380 U CN219607380 U CN 219607380U CN 202321368927 U CN202321368927 U CN 202321368927U CN 219607380 U CN219607380 U CN 219607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orary storage
storage cavity
waste heat
heat recover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8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ity Haoi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ity Haoi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ity Haoi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ity Haoi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8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7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7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7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包括有冷凝器本体,用于余热回收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的上,用于余热的回收工作;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余热回收组件上,用于控制对水温检测并控制水的进出;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有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和第三暂存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第三暂存腔和余热回收管等结构的配合,使得高温气体与冷水的温度趋于平衡,然后通过温控组件,控制冷热水的进出,从而避免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由于水温接近烟气的温度以及换水的时候出现空档,导致无法进行有效地冷热交换,使得余热回收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将导热工质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而锅炉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如果直接进行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锅炉冷凝器对锅炉使用过程中排放的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然而现有的锅炉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效果较差,不能对锅炉使用过程中排放的高温烟气进行高效率回收,使得锅炉冷凝器的使用效果较差,且余热回收装置的体积大,不方便进行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和延长烟气停留时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包括有
冷凝器本体,用于余热回收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的上,用于余热的回收工作;
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余热回收组件上,用于控制对水温检测并控制水的进出;
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有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和第三暂存腔,所述第一暂存腔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前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暂存腔设置在冷凝器本体前侧的下端,所述第三暂存腔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和第三暂存腔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余热回收管,余热回收管用于相对的连通以及余热回收工作,左侧所述第一暂存腔的外端固定连连通有冷水接口,右侧所述第一暂存腔的外端固定连通有热水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本体还包括有
进出烟延长组件,所述进出烟延长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的表面,用于延长高温气体停留的时间与降低进入时产生的冲击;
所述进出烟延长组件主要包括有排烟管、进烟管、烟道挡板和限流挡板,所述排烟管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的顶部,所述进烟管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的左侧,所述烟道挡板活动安装在排烟管的内部,所述限流挡板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内部的左侧,所述限流挡板设置在进烟管入口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有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所述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分别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暂存腔的内部以及热水接口的表面,所述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第三暂存腔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管的表面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第三暂存腔和冷凝器本体的外壳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水接口和热水接口均与储水箱进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本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和排烟管均与净化装置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第三暂存腔和余热回收管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高温气体会与第一暂存腔、第二暂存腔、第三暂存腔以及余热回收管中的冷水进行冷热交换,使得高温气体与冷水的温度趋于平衡,然后通过温控组件,控制冷热水的进出,从而避免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由于水温接近烟气的温度以及换水的时候出现空档,导致无法进行有效地冷热交换,使得余热回收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流挡板和烟道挡板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延长高温气体在冷凝器本体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余热回收的时候,同时不会出现因为结构体积小的时候,影响到预热效率,且由于结构体积小,从而方便进行组装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烟管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器本体;2、排烟管;3、进烟管;4、第一暂存腔;5、第二暂存腔;6、冷水接口;7、第三暂存腔;8、余热回收管;9、凹槽;10、冷凝水出口;11、烟道挡板;12、限流挡板;13、热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包括有
冷凝器本体1,用于余热回收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余热回收组件,余热回收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上,用于余热的回收工作;
温控组件,温控组件设置在余热回收组件上,用于控制对水温检测并控制水的进出;
余热回收组件包括有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第一暂存腔4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前侧的上端,第二暂存腔5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前侧的下端,第三暂存腔7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后端,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余热回收管8,余热回收管8用于相对的连通以及余热回收工作,左侧第一暂存腔4的外端固定连连通有冷水接口6,右侧第一暂存腔4的外端固定连通有热水接口13。
在进行补水的时候,将热水接口13关闭,然后启动冷水管,通过冷水接口6对前侧左端的第一暂存腔4内进行充水,使得水会通过上端左侧的余热回收管8进入到左侧的第三暂存腔7中进行补水,然后第三暂存腔7中的水通过下端左侧的余热回收管8对第二暂存腔5进行补水,然后使得水通过右侧下端的余热回收管8对右侧的第三暂存腔7中进行补水,接着然后随着水位的变高,水会通过右侧上端的余热回收管8对右侧的第一暂存腔4进行补水,最终使得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中均存在着冷水;
通过在冷凝器本体1设置多个水道,从而加大了与高温气体接触的面积,从而方便对高温气体中的余热进行回收,从而避免在体积设计得较小的时候,影响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预热。
其中,冷凝器本体1还包括有
进出烟延长组件,进出烟延长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表面,用于延长高温气体停留的时间与降低进入时产生的冲击;
进出烟延长组件主要包括有排烟管2、进烟管3、烟道挡板11和限流挡板12,排烟管2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的顶部,进烟管3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的左侧,烟道挡板11活动安装在排烟管2的内部,限流挡板12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内部的左侧,限流挡板12设置在进烟管3入口的上方。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锅炉产生的高温气体通过进烟管3进入冷凝器本体1中,然后撞击到限流挡板12,使得高温气体进入时产生的冲击被吸收,从而减少了对余热回收管8的冲击,同时设置在排烟管2中的烟道挡板11,使得高温气体无法全部一起排出,从而起到了限流;
通过设置进出烟延长组件,从而起到了延长高温气体在冷凝器本体1中停留的时候,从而方便对余热进行吸收的作用。
其中,温控组件包括有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分别设置在右侧第一暂存腔4的内部以及热水接口13的表面,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电性连接。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温控组件控制水的进出;
通过设置水温传输器,从而方便对第一暂存腔4中的水温进行监控,而通过设置电控开关,从而延长冷水停留与热量交换的时间,而通过使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电性连接,从而方便控制水流量的大小。
其中,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管8的表面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和冷凝器本体1的外壳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管8对余热进行回收,
通过将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管8的表面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铜铝材料进行热量的交换,而通过将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和冷凝器本体1的外壳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从而避免热量的流失。
其中,冷水接口6和热水接口13均与储水箱进行连接。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冷水接口6和热水接口13循环将储水箱中的水抽出;
通过将冷水接口6和热水接口13均与储水箱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余热处理,从而对余热进行有效利用。
其中,冷凝器本体1设置有凹槽9,凹槽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凝水出口10,冷凝水出口10和排烟管2均与净化装置连通。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冷凝器本体1中烟气冷凝产生的水进入到凹槽9中,然后从冷凝水出口10排到净化装置中;
通过将冷凝水出口10和排烟管2均与净化装置连通,从而方便对废气与废水净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进行安装的时候,将冷凝器本体1安装在预定的位置,然后将进烟管3与锅炉排烟口进行连接,接着将排烟管2和冷凝水出口10均与净化装置进行连接,然后将冷水接口6与热水接口13与储水箱进行连接;
并设置水温传感器和电控阀门,从而使得冷水可以长时间与烟气进行接触,从而方便对热量进行吸收,同样当水温达到预定大小的时候,打开电控阀门,将热水排出,并定量同步补充冷水,从而避免水温接近烟气的温度以及存在空档,导致无法进行有效地冷热交换,使得余热回收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将热水接口13关闭,然后启动冷水管,通过冷水接口6对前侧左端的第一暂存腔4内进行充水,使得水会通过上端左侧的余热回收管8进入到左侧的第三暂存腔7中进行补水;
然后第三暂存腔7中的水通过下端左侧的余热回收管8对第二暂存腔5进行补水;
然后使得水通过右侧下端的余热回收管8对右侧的第三暂存腔7中进行补水;
然后随着水位的变高,水会通过右侧上端的余热回收管8对右侧的第一暂存腔4进行补水,最终使得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中均存在着冷水;
然后通过进烟管3将锅炉产生的高温气体排进冷凝器本体1中,然后撞击到限流挡板12,使得高温气体进入时产生的冲击被吸收,从而减少了对余热回收管8的冲击,并起到了减少了高温气体通过量的作用,同时设置在排烟管2中的烟道挡板11,使得高温气体无法全部一起排出,从而起到了限流,延长高温气体在冷凝器本体1中停留的时候,从而方便对余热进行吸收;
从而使得失去冲击力的高温气体暂时堆积在冷凝器本体1中,使得高温气体同时对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以及余热回收管8中的冷水进行冷热交换,从而使得高温气体的温度下降,然后冷水温度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例如:水温升高到高温气体进入时温度一半的时候,进行出热水进冷水的工作,从而使得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以及余热回收管8中的热水重新变回冷水,从而完成了余热回收工作,同时不会因为结构大小的原因,影响到余热回收效率,使得余热回收效率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地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冷凝器本体(1);
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上,用于余热的回收工作;
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余热回收组件上,用于控制对水温检测并控制水的进出;
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有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
其中,所述第一暂存腔(4)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前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暂存腔(5)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前侧的下端,所述第三暂存腔(7)左右对称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后端,所述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和第三暂存腔(7)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余热回收管(8),余热回收管(8)用于相对的连通以及余热回收工作,左侧所述第一暂存腔(4)的外端固定连连通有冷水接口(6),右侧所述第一暂存腔(4)的外端固定连通有热水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1)还包括有
进出烟延长组件,所述进出烟延长组件设置在冷凝器本体(1)的表面,用于延长高温气体停留的时间与降低进入时产生的冲击;
所述进出烟延长组件主要包括有排烟管(2)、进烟管(3)、烟道挡板(11)和限流挡板(12),所述排烟管(2)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的顶部,所述进烟管(3)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的左侧,所述烟道挡板(11)活动安装在排烟管(2)的内部,所述限流挡板(12)固定安装在冷凝器本体(1)内部的左侧,所述限流挡板(12)设置在进烟管(3)入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有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所述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分别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暂存腔(4)的内部以及热水接口(13)的表面,所述水温传输器和电控开关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的内壁与余热回收管(8)的表面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暂存腔(4)、第二暂存腔(5)、第三暂存腔(7)和冷凝器本体(1)的外壳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接口(6)和热水接口(13)均与储水箱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本体(1)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冷凝水出口(10),所述冷凝水出口(10)和排烟管(2)均与净化装置连通。
CN202321368927.1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Active CN219607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927.1U CN21960738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927.1U CN21960738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7380U true CN219607380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8927.1U Active CN219607380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7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62226U (zh) 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01057506Y (zh) 中央空调高温储能装置
CN101520172A (zh) 锅炉烟气余热节能回收工艺
CN210921792U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热水锅炉
CN201050884Y (zh) 高效真空蒸汽高导节能民用电取暖炉
CN2830959Y (zh) 一种新型冷凝式供暖/热水燃气两用炉
CN219607380U (zh) 一种热水器余热回收冷凝器
CN203177284U (zh) 地热源与燃气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CN201014751Y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燃气热水器
CN215724135U (zh) 一种利用相变蓄热回收烟气余热的燃气炉
CN2758594Y (zh) 一种燃油气相变真空换热锅炉
CN203177294U (zh) 一种光板太阳能与燃气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CN109099731A (zh) 烟气回收冷凝系统
CN213577418U (zh) 一种节能型燃气蒸汽发生器
CN201145486Y (zh) 换热器
CN220567282U (zh) 一种具有烟气换热装置的立式锅炉
CN220230180U (zh) 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7402854U (zh) 一种燃气式节能家庭暖气系统
CN221349201U (zh) 一种可节能的自调节烟气换热组件
CN217109508U (zh) 一种节能降碳型燃气锅炉
CN221483660U (zh)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上的烟气热量回收系统
CN218295692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型高效能的蒸汽发生器
CN110726149A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锅炉
CN2869688Y (zh) 高效环保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7763933U (zh) 一种冷凝锅炉的锅炉本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