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0881U - 高强度防护车门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防护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0881U
CN219600881U CN202223539493.5U CN202223539493U CN219600881U CN 219600881 U CN219600881 U CN 219600881U CN 202223539493 U CN202223539493 U CN 202223539493U CN 219600881 U CN219600881 U CN 219600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reinforcing
guide part
rod
vehicl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94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莉莉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angyu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angyu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angyu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angyu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94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0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0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0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技术领域,高强度防护车门,包括车门主体,所述车门主体内部在驾乘人员相对处固定装配有两交叉布置的防撞杆,防撞杆后端面与车门主体内壁之间留有缓冲空间,缓冲空间内设置有防撞杆稳定机构和冲击力缓释机构,两防撞杆之间设置有防撞加强管,防撞加强管内部设置有加强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可有效缓解吸收冲击力,并能在冲击下减少内部加强组件的形变程度,在侧面碰撞时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Description

高强度防护车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门技术领域,具体为高强度防护车门。
背景技术
车门(cardoor)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的美观也与车门的造型有关,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当然还有其它使用功能的指标等,其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因此设计一种能在碰撞时有效保护驾乘人员的高强度车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防护车门,结构强度高,可有效缓解吸收冲击力,并能在冲击下减少内部加强组件的形变程度,在侧面碰撞时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强度防护车门,包括车门主体,所述车门主体内部在驾乘人员相对处固定装配有两交叉布置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后端面与车门主体内壁之间留有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内设置有防撞杆稳定机构和冲击力缓释机构,所述两防撞杆之间设置有防撞加强管,所述防撞加强管内部设置有加强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垂直段,连接两个垂直段并处于两个垂直段之间的水平段,设置在两垂直段底部并向外侧水平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与车门主体固定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杆稳定机构为对称设置的斜向加强杆,两个斜向加强杆设置在防撞杆的两端的拐角处,所述斜向加强杆的一端与垂直段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段连接,所述斜向加强杆、水平段、垂直段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力缓释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段后端面的第一导向部,设置在车门主体内部的第二导向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之间的缓冲弹簧,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处在同一中轴线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部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加强管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均匀布置在防撞加强管内部的若干三角形结构的加强钢板,所述加强钢板的两端分别与防撞加强管内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相邻所述加强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面与防撞加强管内部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撞杆、缓冲空间、防撞杆稳定机构、冲击力缓释机构、防撞加强管、加强机构的配合设置,防撞杆、防撞加强管以增加车门主体的结构强度,增加车门的防护性能,缓冲空间便于在车门受到撞击时,利用防撞杆的形变吸收和缓解撞击力,且防撞杆稳定机构对防撞杆进行支撑限位,在撞击力下减少防撞杆的形变程度,冲击力缓释机构利用自己的弹性形变以缓释防撞杆受到的撞击力,其相互配合以防止车门主体靠近驾乘人员的一侧因撞击出现溃缩,继而在侧面碰撞时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击力缓释机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加强管剖视图。
其中:1、车门主体;2、防撞杆;201、垂直段;202、水平段;203、安装部;3、缓冲空间;4、防撞加强管;5、斜向加强杆;601、第一导向部;602、第二导向部;603、缓冲弹簧;7、加强钢板;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所示,高强度防护车门,包括车门主体1,车门主体1内部在驾乘人员相对处固定装配有两交叉布置的防撞杆2,防撞杆2用于加强车门主体1的结构强度,提升车门主体1的防护性能,防撞杆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垂直段201,连接两个垂直段201并处于两个垂直段201之间的水平段202,设置在两垂直段201底部并向外侧水平延伸的安装部203,安装部203通过螺栓与车门主体1固定装配,水平段202、垂直段201、安装部203为一体成型。
防撞杆2后端面与车门主体1内壁之间留有缓冲空间3,具体为水平段202后端面与车门主体1内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3,缓冲空间3利用车门主体1前端面受到撞击后,撞击力传递至防撞杆2上,使水平段202形变,吸收和缓解撞击力再传递至车门主体1后端面,防止防撞杆2的形变引起车门主体1后端面的形变。
缓冲空间3内设置有防撞杆稳定机构和冲击力缓释机构,防撞杆稳定机构为对称设置的斜向加强杆5,两个斜向加强杆5设置在防撞杆2两端的拐角处,斜向加强杆5的一端与垂直段201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段202连接,斜向加强杆5、水平段202、垂直段201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由于其形成的三角型稳定结构,大大增加了防撞杆2的结构稳定性,使其结构强度更高,在车门主体1受到撞击时,可以稳定的对车门主体1的前端面支撑限位,斜向加强杆5以减小防撞杆2的受撞击时的形变和断裂程度。
冲击力缓释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段202后端面的第一导向部601,设置在车门主体1内部的第二导向部602,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向部601与第二导向部602之间的缓冲弹簧603,第一导向部601与第二导向部602处在同一中轴线上,缓冲弹簧603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部601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部602上,当防撞杆2受到冲击力时,防撞杆2发生一定形变时,冲击力传递至第一导向部601上,第一导向部601靠近第二导向部602,使缓冲弹簧603发生弹性形变,缓释防撞杆2所受的冲击力,再传递至车门主体1的后端面上,以减少车门主体1后端面所受的撞击力,减少车门主体1后端面的形变,冲击力缓释机构与防撞杆稳定机构相互配合以防止车门主体1靠近驾乘人员的一侧因撞击出现溃缩,继而在侧面碰撞时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两防撞杆2之间设置有防撞加强管4,防撞加强管4与防撞杆2相配合进一步增加了车门主体1的结构强度和防护面积,以抵抗带有角度的侧面撞击,使车门防护性能更好。
防撞加强管4内部设置有加强机构,防撞加强管4为矩形结构,加强机构包括均匀布置在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若干三角形结构的加强钢板7,三角形结构的设计,使加强钢板7结构更加稳定,不易产生形变,可以对防撞加强管4进行有效支撑,以提高防撞加强管4的结构强度,加强钢板7的两端分别与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相邻加强钢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若干加强钢板7具体可以为连续设置,连接板8的一端面与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前端面固定连接,连接板8使若干加强钢板7的受力整体性更好,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高强度防护车门,包括车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主体(1)内部在驾乘人员相对处固定装配有两交叉布置的防撞杆(2),所述防撞杆(2)后端面与车门主体(1)内壁之间留有缓冲空间(3),所述缓冲空间(3)内设置有防撞杆稳定机构和冲击力缓释机构,两所述防撞杆(2)之间设置有防撞加强管(4),所述防撞加强管(4)内部设置有加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垂直段(201),连接两个垂直段(201)并处于两个垂直段(201)之间的水平段(202),设置在两垂直段(201)底部并向外侧水平延伸的安装部(203),所述安装部(203)通过螺栓与车门主体(1)固定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稳定机构为对称设置的斜向加强杆(5),两个斜向加强杆(5)设置在防撞杆(2)两端的拐角处,所述斜向加强杆(5)的一端与垂直段(201)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段(202)连接,所述斜向加强杆(5)、水平段(202)、垂直段(201)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力缓释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段(202)后端面的第一导向部(601),设置在车门主体(1)内部的第二导向部(602),以及设置在第一导向部(601)与第二导向部(602)之间的缓冲弹簧(603),所述第一导向部(601)与第二导向部(602)处在同一中轴线上,所述缓冲弹簧(603)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部(601)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部(6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加强管(4)为矩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防护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均匀布置在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若干三角形结构的加强钢板(7),所述加强钢板(7)的两端分别与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相邻所述加强钢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面与防撞加强管(4)内部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CN202223539493.5U 2022-12-29 2022-12-29 高强度防护车门 Active CN219600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9493.5U CN219600881U (zh) 2022-12-29 2022-12-29 高强度防护车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9493.5U CN219600881U (zh) 2022-12-29 2022-12-29 高强度防护车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0881U true CN219600881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6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9493.5U Active CN219600881U (zh) 2022-12-29 2022-12-29 高强度防护车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0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0587A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头结构
CN106985777B (zh) 一种小偏置车身前舱
CN109204496A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7416042B (zh) 一种汽车地板前部的九宫格式骨架梁
CN110949294B (zh) 一种提高小偏置碰防撞性能的铝合金汽车前防撞总成
CN219600881U (zh) 高强度防护车门
CN219007582U (zh) 高强度抗冲击水箱框架
CN22141817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6805599U (zh) 防撞前纵梁组件
CN20278342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件
CN214355894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碰撞缓冲装置
CN214215705U (zh) 一种前端框架结构
CN209683623U (zh) 汽车前部防撞吸能装置
CN209795610U (zh)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CN221272902U (zh) 一种拖拉机用车头防撞装置
CN220904900U (zh) 防护型汽车前保险杠
CN221293364U (zh) 吸能防护型车辆保险杠
CN215398928U (zh) 防撞梁总成、底盘和车辆
CN218662070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前围骨架防撞结构
CN220924296U (zh) 前门洞总成和车辆
CN223030931U (zh) 一种无人驾驶牵引车吸能防护装置
CN221393375U (zh) 一种车辆前端结构
CN219565010U (zh) 一种汽车前门吸能防撞梁总成
CN21082212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加强型保险杠
CN222713433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