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6709U -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66709U CN219566709U CN202320505497.7U CN202320505497U CN219566709U CN 219566709 U CN219566709 U CN 219566709U CN 202320505497 U CN202320505497 U CN 202320505497U CN 219566709 U CN219566709 U CN 2195667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chain conveying
- conveying line
- frame
- upp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链条输送线、第二链条输送线和升降转运装置;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相互垂直布局,所述升降转运装置安装在第二链条输送线的主动端;所述升降转运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转运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层框架、四个直线轴承和两个气缸;所述转运机构包括上层框架和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在两条垂直的链条输送线之间增加升降转运机构,并让两条链条输送线形成高度落差,升降转运机构正好利用落差将铁托盘箱从第一链条输送线自动转运到第二链条输送线,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全装配线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铁托盘箱在装配时,需要从装配车间的甲工位输送到乙工位,由于铁托盘箱的重量达到110kg以上,因此,通常在装配车间的甲工位和乙工位之间安装一条链条输送线,通过链条输送线将铁托盘箱从甲工位输送到乙工位。由于装配车间的平面一般都是矩形的,如果甲工位和乙工位正好位于装配车间的一边,则使用一条链条输送线正好;如果甲工位和乙工位不在装配车间的一边,比如在装配车间的对角,如果还使用一条链条输送线,由于现有的链条输送线都是直线的,则这条线只能沿对角线安装,如果真这样安装的话,则要破坏整个装配车间的布局,导致大量的空间不能有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装配车间里安装两条链条输送线,两条链条输送线相互垂直、分别位于装配车间的相邻两边,但铁托盘箱从第一条链条输送线转运到第二条链条输送线上时,还需要人工搬运,既费时又费力,更不利于全装配线的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既省时省力,又自动化程度高的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链条输送线、第二链条输送线和升降转运装置;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相互垂直布局,第一链条输送线的从动端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的主动端对接,第一链条输送线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的高度;所述升降转运装置安装在第二链条输送线的主动端;
所述升降转运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转运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层框架、四个直线轴承和两个气缸;所述下层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下层框架包括两个矩形框和四个立柱,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四个直线轴承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四个立柱的顶部;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下层框架上,气缸的推杆端与转运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上层框架和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安装在上层框架上;所述上层框架为日字形平面框架,上层框架下侧的四个角上通过连接板安装导向轴支座,所述导向轴支座上固定安装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下端与下层框架上的直线轴承滑动连接;
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包括支撑轨道、U型盖板链条、主动端链轮、从动端链轮、传动轴和电机;所述支撑轨道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层框架的两侧、支撑轨道的方向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的运行方向垂直;所述支撑轨道为铝型材成型管;
所述主动端链轮有两个、分别与传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各自的轴承和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轨道的主动端;所述从动端链轮与链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单个支撑轨道的从动端;
所述U型盖板链条有两条,每个支撑轨道各安装一条,U型盖板链条环绕在同侧的主动端链轮和从动端链轮上;所述从动端链轮为自带涨紧功能的链轮;
所述铝型材成型管的上部为矩形开口槽、下部为矩形通道;所述U型盖板链条的上侧链条与矩形开口槽滑动接触、下侧链条经导向条穿过矩形通道;
所述的传动轴通过键槽配合方式与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上层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推杆端与上层框架的中间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的高度55-65mm。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的中间横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安装齿条,所述齿条垂直于上层框架所在的平面;所述下层框架上对应于上层框架的中间横杆的位置安装长轴,所述长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在下层框架上,长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齿轮,所述齿轮与上层框架上的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安装电磁触碰式开关,所述电磁触碰式开关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气缸通过电磁开关与与控制系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两条垂直的链条输送线之间增加升降转运机构,并让两条链条输送线形成高度落差,升降转运机构正好利用落差将铁托盘箱从第一链条输送线自动转运到第二链条输送线,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全装配线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其他产品的转向输送线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转运机构结构示意图(轴测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链条输送线,2、第二链条输送线,3、升降转运装置,4、下层框架,5、直线轴承,6、气缸,7、上层框架,8、导向轴支座,9、导向轴,10、支撑轨道,11、U型盖板链条,12、主动端链轮,13、从动端链轮,14、传动轴,1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工位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包括第一链条输送线1、第二链条输送线2和升降转运装置3;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1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相互垂直布局,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从动端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主动端对接,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高度;所述升降转运装置3安装在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主动端;
所述升降转运装置3包括升降机构和转运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层框架4、四个直线轴承5和两个气缸6;所述下层框架4为矩形立体框架,下层框架4包括两个矩形框和四个立柱,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四个直线轴承5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四个立柱的顶部;所述气缸6的缸体固定安装在下层框架4上,气缸6的推杆端与转运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上层框架7和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安装在上层框架7上;所述上层框架7为日字形平面框架,上层框架7下侧的四个角上通过连接板安装导向轴支座8,所述导向轴支座8上固定安装导向轴9,所述导向轴9的下端与下层框架4上的直线轴承5滑动连接;
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包括支撑轨道10、U型盖板链条11、主动端链轮12、从动端链轮13、传动轴14和电机15;所述支撑轨道10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层框架7的两侧、支撑轨道10的方向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运行方向垂直;所述支撑轨道10为铝型材成型管;
所述主动端链轮12有两个、分别与传动轴1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两端通过各自的轴承和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轨道10的主动端;所述从动端链轮13与链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单个支撑轨道10的从动端;
所述U型盖板链条11有两条,每个支撑轨道10各安装一条,U型盖板链条11环绕在同侧的主动端链轮12和从动端链轮13上;所述从动端链轮13为自带涨紧功能的链轮;
所述铝型材成型管的上部为矩形开口槽、下部为矩形通道;所述U型盖板链条11的上侧链条与矩形开口槽滑动接触、下侧链条经导向条穿过矩形通道;
所述的传动轴14通过键槽配合方式与电机15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15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上层框架7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6的推杆端与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高度55-65mm。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安装齿条,所述齿条垂直于上层框架7所在的平面;所述下层框架4上对应于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位置安装长轴,所述长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在下层框架4上,长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齿轮,所述齿轮与上层框架7上的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7安装电磁触碰式开关,所述电磁触碰式开关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气缸6通过电磁开关与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如下:
A、将铁托盘箱放在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主动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升降转运装置3的气缸6推杆伸出,将转运机构升高到与第一链条输送线1相同的高度;
B、当铁托盘箱到达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从动端时,控制系统控制转运机构的电机15运转,通过U型盖板链条11输送机构将铁托盘箱转运到升降转运机构上;
C、当铁托盘箱完全转运到升降转运机构上后,控制系统控制电机15停止运转,然后控制气缸6的推杆缩回,使转运机构降低到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高度以下;将铁托盘箱放在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主动端;
D、第二链条输送线2将铁托盘箱输送到下一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层框架7用100*50*3的方管组焊而成,稳定、牢固,在上层框架7上方用铝型材成型管作为链条的支撑轨道10,铝型材成型管和上层框架7之间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连接固定。
U型盖板链条11输送机构由U型盖板链和小型链轮构成,链轮固定在支撑轨道10的两端,为了保证传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链轮轴的两端安装轴承和轴承座,保证转动的时候不会出现卡顿现象。U型盖板链条11通过铝型材成型管内的导向条从铝型材成型管的内部穿过,这样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结构。在从动端有自带涨紧的链轮,这样可以使U型盖板链条11的涨紧适中。
气缸6的缸体固定安装在下层框架4上,下层框架4的四个立柱的端面有四个直线轴承5,连接板焊接在立柱的端面,直线轴承5固定在连接板上。气缸6的推杆与上层框架7固定连接;在上层框架7上有导向轴支座8,导向轴支座8固定在上层框架7的连接板上,导向轴9固定在导向轴支座8上,这样气缸6在升起下降的的时候四个导向轴9能稳定升降,起到稳定导向的作用,这样升起的时候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在上层框架7上与气缸6对应的位置焊接齿条;在下层框架4上通过一根长轴带动两个齿轮,长轴的两端有轴承和轴承座,齿轮刚好与齿条咬合,这样气缸6在升降的过程中也通过齿条齿轮的啮合,更加提高了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和同步性,不会出现卡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的等同构思或者改变,均列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链条输送线(1)、第二链条输送线(2)和升降转运装置(3);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1)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相互垂直布局,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从动端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主动端对接,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高度;所述升降转运装置(3)安装在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主动端;
所述升降转运装置(3)包括升降机构和转运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下层框架(4)、四个直线轴承(5)和两个气缸(6);所述下层框架(4)为矩形立体框架,下层框架(4)包括两个矩形框和四个立柱,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个矩形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四个直线轴承(5)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四个立柱的顶部;所述气缸(6)的缸体固定安装在下层框架(4)上,气缸(6)的推杆端与转运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上层框架(7)和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安装在上层框架(7)上;所述上层框架(7)为日字形平面框架,上层框架(7)下侧的四个角上通过连接板安装导向轴支座(8),所述导向轴支座(8)上固定安装导向轴(9),所述导向轴(9)的下端与下层框架(4)上的直线轴承(5)滑动连接;
所述U型盖板链条输送机构包括支撑轨道(10)、U型盖板链条(11)、主动端链轮(12)、从动端链轮(13)、传动轴(14)和电机(15);所述支撑轨道(10)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层框架(7)的两侧、支撑轨道(10)的方向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运行方向垂直;所述支撑轨道(10)为铝型材成型管;
所述主动端链轮(12)有两个、分别与传动轴(1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两端通过各自的轴承和轴承座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轨道(10)的主动端;所述从动端链轮(13)与链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链轮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单个支撑轨道(10)的从动端;
所述U型盖板链条(11)有两条,每个支撑轨道(10)各安装一条,U型盖板链条(11)环绕在同侧的主动端链轮(12)和从动端链轮(13)上;所述从动端链轮(13)为自带涨紧功能的链轮;
所述铝型材成型管的上部为矩形开口槽、下部为矩形通道;所述U型盖板链条(11)的上侧链条与矩形开口槽滑动接触、下侧链条经导向条穿过矩形通道;
所述的传动轴(14)通过键槽配合方式与电机(15)的转轴连接,所述电机(15)通过电机座安装在上层框架(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的推杆端与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输送线(1)的高度高于与第二链条输送线(2)的高度55-6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两端下侧分别固定安装齿条,所述齿条垂直于上层框架(7)所在的平面;所述下层框架(4)上对应于上层框架(7)的中间横杆的位置安装长轴,所述长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在下层框架(4)上,长轴两端分别固定安装齿轮,所述齿轮与上层框架(7)上的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7)安装电磁触碰式开关,所述电磁触碰式开关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气缸(6)通过电磁开关与控制系统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05497.7U CN219566709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05497.7U CN219566709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66709U true CN219566709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5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05497.7U Active CN219566709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66709U (zh)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20505497.7U patent/CN2195667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11807B (zh) | 数控重型h型钢自动装夹焊接生产线 | |
CN111055060B (zh) | 人防门框整框自动焊接定位平台 | |
EP4421833A1 (en) | High-speed automatic sheet stacking machine | |
CN211033923U (zh) | 一种负载可升降的有轨穿梭小车 | |
CN219566709U (zh) | 一种铁托盘箱的可转向链条输送装置 | |
CN212197261U (zh) | 阳极炭块组装卸站及其行走小车 | |
CN211708488U (zh) | 人防门框整框自动焊接定位平台 | |
CN110053955B (zh) | 一种自动化升降输送系统 | |
CN219853023U (zh) | 轮对退卸机 | |
CN219468711U (zh) | 一种仓储用码垛装置 | |
CN214692272U (zh) | 一种新型并联式全自动装车机 | |
CN214568599U (zh) | 一种输送机 | |
CN215401345U (zh) | 一种用于制砖机的进砖设备 | |
CN212532175U (zh) | 汽车车身移载机及汽车生产线 | |
CN213831796U (zh) | 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 |
CN114013984A (zh) | 一种桥式物料输送线 | |
CN211687058U (zh) | 一种横移走料机构 | |
CN209777569U (zh) | 一种新型储能钒电池电堆生产输送装置 | |
CN112722754A (zh) | 一种输送机 | |
CN217024447U (zh) | 一种顺向升降过渡台装置 | |
CN220223405U (zh) | 一种回路链条式升降链条机 | |
CN217457558U (zh) | 瓦架存取用顶升旋转运输车 | |
CN220411679U (zh) | 一种落地升降式辊筒机 | |
CN222754123U (zh) | 一种多功能升降托料平台 | |
CN222523393U (zh) | 一种转角输送机带平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