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4000U -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64000U CN219564000U CN202223581859.5U CN202223581859U CN219564000U CN 219564000 U CN219564000 U CN 219564000U CN 202223581859 U CN202223581859 U CN 202223581859U CN 219564000 U CN219564000 U CN 2195640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seat
- inclined guide
- block
- base plat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上端安装于上基板上的斜导柱和滑动安装于下基板上的滑动座,上基板可相对下基板在竖直方向上方移动,滑动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可供斜导柱嵌入且与斜导柱同角度向右倾斜的导向槽,上基板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该束块的左侧表面和滑动座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一致的斜面,束块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内安装有一耐磨块,一侧嵌入凹槽内的耐磨块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的左侧表面平行并略凸出于束块的左侧表面。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又可避免因滑动座与束块之间的反复摩擦产生磨损间隙导致的滑动座偏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当注塑成形侧壁带有孔、凹穴的塑件时,模具上成形该处的零件就必须制成可侧向移动的活动型芯,在塑件脱模前先将活动型芯抽出,否则就无法脱模。带动活动型芯作侧向移动的整个机构称为侧分型与抽芯机构,简称侧抽芯机构。斜导柱侧抽芯机构是利用斜导柱等零件把开模力传递给侧型芯或侧向成形块,使之产生侧向运动完成抽芯与分型动作。然而,由于开合模的力量过大且开合模的行程精度较低,采用斜导柱结构对模具进行开合时容易导致活动型芯往复移动的精度低,影响注塑成型获得的产品品质;还有,注塑成型的过程中,进胶液体会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容易对可滑动的活动型芯造成冲击导致其偏移,从而在最终成型的产品上产生毛边,降低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该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既可以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又可避免因滑动座与束块之间的反复摩擦产生磨损间隙导致的滑动座偏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上端安装于上基板上的斜导柱和滑动安装于下基板上的滑动座,所述上基板可相对下基板在竖直方向上方移动,所述滑动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可供所述斜导柱嵌入且与斜导柱同角度向右倾斜的导向槽,所述上基板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该束块的左侧表面和所述滑动座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一致的斜面,所述束块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一耐磨块,一侧嵌入凹槽内的所述耐磨块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的左侧表面平行并略凸出于束块的左侧表面;
所述导向槽前、后侧壁的中上部各具有一盲孔,可活动地嵌入所述盲孔内的一销轴的一端通过一弹簧与盲孔的底部连接,当所述弹簧处于舒张状态时,所述销轴的另一端可自盲孔内向外伸出,所述斜导柱的右侧具有一长切平面,2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销轴各自可自盲孔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的右侧具有一短切平面,所述长切平面、短切平面各自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的倾斜方向一致;
当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贴合时,所述滑动座的右侧表面与耐磨块的表面贴合,嵌入导向槽内的所述斜导柱左侧的弧形面与导向槽左端内壁贴合,且所述斜导柱右侧的长切平面与2个销轴左侧的弧形面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耐磨块通过至少两根螺丝与束块固定连接。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耐磨块上开设有供螺丝的头部嵌入的沉孔。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束块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向下的延伸部,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定位槽,当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贴合时,所述延伸部嵌入下基板的定位槽内。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束块的上部具有一嵌入上基板内的凸起部。
5. 上述方案中,所述束块通过至少两个螺栓与上基板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导向槽的前、后侧壁上各具有一盲孔,可活动地嵌入盲孔内的一销轴的一端通过一弹簧与盲孔的底部连接,当弹簧处于舒张状态时,销轴的另一端可自盲孔内向外伸出,斜导柱的右侧具有一长切平面,2个销轴各自可自盲孔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的右侧具有一短切平面,长切平面、短切平面各自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的倾斜方向一致,通过具有长切平面的斜导柱与2个可伸缩且具有短切平面的销轴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在斜导柱相对滑动座上、下移过程中推动滑动座向右、左移动,又可以避免上、下基板的行程误差对滑动座移动位置的影响,在实现上、下基板开、合全过程中滑动座的自动往复移动的同时,保证滑动座移动的位置精度;进一步的,其上基板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该束块的左侧表面和滑动座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一致的斜面,束块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内安装有一耐磨块,一侧嵌入凹槽内的耐磨块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的左侧表面平行并略凸出于束块的左侧表面,当上基板与下基板贴合时,滑动座的右侧表面与耐磨块的表面贴合,可以在上、下基板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束块对可滑动的滑动座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座受外力产生偏移,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还便于对耐磨块的更换,避免因滑动座与束块之间的反复摩擦产生磨损间隙导致的滑动座偏移,进一步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中上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中上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实用新型中上下基板闭合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用新型中上下基板闭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一;
附图5为实用新型中上下基板闭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二。
以上附图中:1、上基板;101、安装块;2、下基板;201、安装槽;202、避位槽;203、定位槽;3、斜导柱;4、滑动座;41、导轨;42、垫板;5、导向槽;6、盲孔;7、销轴;8、弹簧;9、长切平面;10、短切平面;11、束块;111、凸起部;112、螺栓;113、延伸部;12、凹槽;13、耐磨块;131、螺丝;132、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上端安装于上基板1上的斜导柱3和滑动安装于下基板2上的滑动座4,所述上基板1可相对下基板2在竖直方向上方移动,所述滑动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可供所述斜导柱3嵌入且与斜导柱3同角度向右倾斜的导向槽5,所述上基板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3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11,该束块11的左侧表面和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3一致的斜面,所述束块11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安装有一耐磨块13,一侧嵌入凹槽12内的所述耐磨块13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11的左侧表面平行并略凸出于束块11的左侧表面;
所述导向槽5前、后侧壁的中上部各具有一盲孔6,可活动地嵌入所述盲孔6内的一销轴7的一端通过一弹簧8与盲孔6的底部连接,当所述弹簧8处于舒张状态时,所述销轴7的另一端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所述斜导柱3的右侧具有一长切平面9,2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销轴7各自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的右侧具有一短切平面10,所述长切平面9、短切平面10各自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3的倾斜方向一致;
当所述上基板1与下基板2贴合时,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与耐磨块13的表面贴合,嵌入导向槽5内的所述斜导柱3左侧的弧形面与导向槽5左端内壁贴合,且所述斜导柱3右侧的长切平面9与2个销轴7左侧的弧形面贴合,通过具有长切平面的斜导柱与2个可伸缩且具有短切平面的销轴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在斜导柱相对滑动座上、下移过程中推动滑动座向右、左移动,又可以避免上、下基板的行程误差对滑动座移动位置的影响,在实现上、下基板开、合全过程中滑动座的自动往复移动的同时,保证滑动座移动的位置精度。
上述耐磨块13通过至少两根螺丝131与束块11固定连接;上述耐磨块13上开设有供螺丝131的头部嵌入的沉孔132;
上述束块11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向下的延伸部113,上述下基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上述延伸部113配合的定位槽203,当上述上基板1与下基板2贴合时,上述延伸部113嵌入下基板2的定位槽203内;
上述导向槽5为上下贯通的通槽,上述导向槽5的左端内壁为与斜导柱3左侧的圆弧面配合的圆弧面,上述导向槽5的右端贯通;上述下基板2上并位于滑动座4下方开设有供斜导柱3的下端穿入的避位槽202。
实施例2: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上端安装于上基板1上的斜导柱3和滑动安装于下基板2上的滑动座4,所述上基板1可相对下基板2在竖直方向上方移动,所述滑动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可供所述斜导柱3嵌入且与斜导柱3同角度向右倾斜的导向槽5,所述上基板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3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11,该束块11的左侧表面和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3一致的斜面,所述束块11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安装有一耐磨块13,一侧嵌入凹槽12内的所述耐磨块13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11的左侧表面平行并略凸出于束块11的左侧表面,可以在上、下基板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束块对可滑动的滑动座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座受外力产生偏移,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还便于对耐磨块的更换,避免因滑动座与束块之间的反复摩擦产生磨损间隙导致的滑动座偏移,进一步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
所述导向槽5前、后侧壁的中上部各具有一盲孔6,可活动地嵌入所述盲孔6内的一销轴7的一端通过一弹簧8与盲孔6的底部连接,当所述弹簧8处于舒张状态时,所述销轴7的另一端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所述斜导柱3的右侧具有一长切平面9,2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销轴7各自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的右侧具有一短切平面10,所述长切平面9、短切平面10各自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3的倾斜方向一致;
当所述上基板1与下基板2贴合时,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与耐磨块13的表面贴合,嵌入导向槽5内的所述斜导柱3左侧的弧形面与导向槽5左端内壁贴合,且所述斜导柱3右侧的长切平面9与2个销轴7左侧的弧形面贴合。
上述束块11的上部具有一嵌入上基板1内的凸起部111;上述束块11通过至少两个螺栓112与上基板1固定连接;
上述斜导柱3的上端通过一嵌入上基板1下表面内的安装块101固定安装于上基板1上;上述下基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安装槽201,上述滑动座4的下部嵌入该安装槽201内并与安装于该安装槽201前、后侧边缘处的导轨41滑动配合;上述滑动座4的下表面与安装槽20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一垫板42。
采用上述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时,工作原理为:
上、下基板相互远离时,2个销钉均处于一端伸出盲孔的状态;
上、下基板闭合过程中:
首先,斜导柱左侧的圆弧面与2个销钉的短切平面接触并滑动配合,使得斜导柱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施加给销钉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进而推动滑动座左移直至规定位置;
接着,斜导柱继续下移而滑动座不再左移,斜导柱施加于销钉上的力使得销钉向后缩入盲孔内并挤压弹簧;
最后,斜导柱继续下移直至斜导柱左侧的圆弧面与导向槽左端的圆弧面完全贴合且凸出束块左侧表面的耐磨块与滑动座的右侧表面贴合,此时盲孔刚好不再被斜导柱遮挡,2个销钉在处于挤压状态的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向外伸出,且销钉的圆弧面与斜导柱的长切平面贴合;
上、下基板打开过程中:
首先,凸出束块左侧表面的耐磨块与滑动座的右侧表面、斜导柱右侧的长切平面与2个销钉圆弧面均接触并滑动配合,使得斜导柱在向上移动的同时施加给销钉一个向右的作用力,进而推动滑动座右移直至规定斜导柱与安装于滑动座上的销钉完全脱离;
接着,斜导柱继续上移而滑动座不再右移,此时,斜导柱左侧的圆弧面与导向槽左端的圆弧面、凸出束块左侧表面的耐磨块与滑动座的右侧表面均逐渐脱离直至斜导柱与滑动座完全脱离;
还有,在上、下基板反复开合的过程中,耐磨块与滑动座之间反复摩擦容易产生磨损,只需要适时的更换耐磨块或者在耐磨块与凹槽底面之间加装与磨损厚度一致的垫片即可,也可以通过调整耐磨块的厚度以弥合部件装配的累计误差;
其通过具有长切平面的斜导柱与2个可伸缩且具有短切平面的销轴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在斜导柱相对滑动座上、下移过程中推动滑动座向右、左移动,又可以避免上、下基板的行程误差对滑动座移动位置的影响,在实现上、下基板开、合全过程中滑动座的自动往复移动的同时,保证滑动座移动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的,可以在上、下基板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束块对可滑动的滑动座进行限位,避免滑动座受外力产生偏移,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还便于对耐磨块的更换,避免因滑动座与束块之间的反复摩擦产生磨损间隙导致的滑动座偏移,进一步保证滑动座的位置精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2)、上端安装于上基板(1)上的斜导柱(3)和滑动安装于下基板(2)上的滑动座(4),所述上基板(1)可相对下基板(2)在竖直方向上方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4)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可供所述斜导柱(3)嵌入且与斜导柱(3)同角度向右倾斜的导向槽(5),所述上基板(1)的下表面上并位于斜导柱(3)的右侧安装有一束块(11),该束块(11)的左侧表面和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均为倾斜角度与斜导柱(3)一致的斜面,所述束块(11)的左侧表面上开设有一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安装有一耐磨块(13),一侧嵌入凹槽(12)内的所述耐磨块(13)的另一侧表面与束块(11)的左侧表面平行并凸出于束块(11)的左侧表面;
所述导向槽(5)前、后侧壁的中上部各具有一盲孔(6),可活动地嵌入所述盲孔(6)内的一销轴(7)的一端通过一弹簧(8)与盲孔(6)的底部连接,当所述弹簧(8)处于舒张状态时,所述销轴(7)的另一端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所述斜导柱(3)的右侧具有一长切平面(9),2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销轴(7)各自可自盲孔(6)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的右侧具有一短切平面(10),所述长切平面(9)、短切平面(10)各自的倾斜方向与斜导柱(3)的倾斜方向一致;
当所述上基板(1)与下基板(2)贴合时,所述滑动座(4)的右侧表面与耐磨块(13)的表面贴合,嵌入导向槽(5)内的所述斜导柱(3)左侧的弧形面与导向槽(5)左端内壁贴合,且所述斜导柱(3)右侧的长切平面(9)与2个销轴(7)左侧的弧形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13)通过至少两根螺丝(131)与束块(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13)上开设有供螺丝(131)的头部嵌入的沉孔(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块(11)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向下的延伸部(113),所述下基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延伸部(113)配合的定位槽(203),当所述上基板(1)与下基板(2)贴合时,所述延伸部(113)嵌入下基板(2)的定位槽(20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块(11)的上部具有一嵌入上基板(1)内的凸起部(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块(11)通过至少两个螺栓(112)与上基板(1)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1859.5U CN219564000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1859.5U CN219564000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64000U true CN219564000U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766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81859.5U Active CN219564000U (zh) | 2022-12-31 | 2022-12-31 |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64000U (zh) |
-
2022
- 2022-12-31 CN CN202223581859.5U patent/CN2195640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65920U (zh)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 |
CN106945239B (zh) | 电动车脚踏板注塑模具 | |
CN219564000U (zh) | 注塑模具的开合模组件 | |
CN113021783A (zh) | 倒装前模二次行位机构 | |
KR200421064Y1 (ko) | 경사면 언더컷 처리 구조 | |
CN219256333U (zh) | 斜导柱模具开合机构 | |
CN206124133U (zh) | 高效油缸滑块自锁模具 | |
CN211941897U (zh) | 一种内抽滑块脱模机构 | |
CN219133065U (zh) | 精密塑料件的加工成型装置 | |
CN219256377U (zh) | 模具的开合结构 | |
CN210820467U (zh) | 一种模具滑块内置防粘结构 | |
CN113510899A (zh) |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 |
CN112848104A (zh) | 汽车仪表板装饰条双色注塑模具 | |
CN110605820B (zh) | 机械行位倒装模具 | |
CN218139373U (zh) | 一种新能源极柱用一次成型模具 | |
CN104842535B (zh) | 一种成型正交贯通微小孔的注塑加工方法 | |
CN219256310U (zh) | 模具 | |
CN217395570U (zh) | 一种提升使用强度的模具 | |
CN214491238U (zh) | 一种模具的脱离装置 | |
CN214521671U (zh) | 汽车塑件注塑模具斜抽锁止机构 | |
CN216860448U (zh) | 一种模具模内自动切水口结构 | |
CN211941899U (zh) | 一种多方向抽芯脱模结构 | |
CN211941898U (zh) | 一种模具模内抽脱模机构 | |
CN212603141U (zh) | 注塑模具斜楔斜导柱的安装机构 | |
CN219466834U (zh) |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基架精密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