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8800U -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 Google Patents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08800U CN219508800U CN202320498970.3U CN202320498970U CN219508800U CN 219508800 U CN219508800 U CN 219508800U CN 202320498970 U CN202320498970 U CN 202320498970U CN 219508800 U CN219508800 U CN 2195088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unching
- haunched
- frame
- frame beam
- wa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包括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加腋下斜筋(4)和加腋块本体(5);加腋腰筋倾斜设置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且加腋腰筋的一端插入至框架柱内,加腋腰筋的另一端贯穿加腋块本体插入至框架梁内;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分别绑扎在加腋块本体的顶部底部,使加腋箍筋能环绕绑扎在加腋腰筋、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上,加腋箍筋延伸至框架梁内并与框架梁的配筋(701)绑扎固定;加腋块本体与框架梁和框架柱同步浇筑成型。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偏心梁柱节点传统做法费时费力、成本高、工期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梁柱节点构造,尤其涉及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梁柱节点施工较为常见。在楼层荷载较大且框架梁与框架柱存在较严重偏心时,传统的梁柱节点的做法是:采用加大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方法,以保证偏心梁柱节点的受力稳定性。但传统做法的施工工序复杂,需要耗费的工时较多,容易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且会大幅增加施工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能够解决偏心梁柱节点传统做法费时费力、成本高、工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能够解决偏心梁柱节点传统做法费时费力、成本高、工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包括加腋腰筋、加腋箍筋、加腋上斜筋、加腋下斜筋和加腋块本体;加腋腰筋倾斜设置在框架梁与框架柱之间,且加腋腰筋的一端插入至框架柱内,加腋腰筋的另一端贯穿加腋块本体插入至框架梁内;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分别绑扎在加腋块本体的顶部底部,使加腋箍筋能环绕绑扎在加腋腰筋、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上,加腋箍筋延伸至框架梁内并与框架梁的配筋绑扎固定;加腋块本体与框架梁和框架柱同步浇筑成型。
所述的加腋腰筋的数量与框架梁内配筋的腰筋数量一致,且加腋腰筋的设置高度与配筋的腰筋设置高度一致。
所述的加腋腰筋的一端延伸至框架柱远离框架梁的一个边角处,加腋腰筋的另一端形成有弯折部,弯折部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梁边处。
所述的弯折部的长度不小于200mm。
所述的加腋箍筋呈一端开口的C形结构,加腋箍筋插入在框架梁和加腋块本体内,且加腋箍筋的开口端延伸至框架梁的梁边处。
所述的加腋箍筋的闭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连接,加腋箍筋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框架梁内配筋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若干根所述的加腋箍筋沿框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根加腋箍筋的宽度沿加腋块本体的斜面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加腋块本体,在框架梁与框架柱之间形成可靠拉结,加宽框架梁与框架柱连接端的宽度,从而将框架梁的荷载传递至框架柱,有效改善由于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设置而导致的梁柱节点受力安全性低的问题,且无需加宽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减少施工工序和人工工时,降低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加腋腰筋、加腋箍筋、加腋上斜筋和加腋下斜筋构成的加腋块本体的配筋,通过加腋箍筋将加腋块本体的配筋与框架梁的配筋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加腋腰筋倾斜插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内起到拉结的作用,保证加腋块本体与框架柱和框架梁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偏心梁柱节点处的框架梁荷载有效传递,结构受力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加腋构造相比传统的加宽框架梁的方式,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钢筋工程量和钢筋材料消耗,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进度,在保证偏心较严重的梁柱节点受力安全的同时提高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的配筋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中,1加腋腰筋,101弯折部,2加腋箍筋,3加腋上斜筋,4加腋下斜筋,5加腋块本体,6框架柱,7框架梁,701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包括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加腋下斜筋4和加腋块本体5;加腋腰筋1倾斜设置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且加腋腰筋1的一端插入至框架柱6内,加腋腰筋1的另一端贯穿加腋块本体5插入至框架梁7内;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分别绑扎在加腋块本体5的顶部底部,使加腋箍筋2能环绕绑扎在加腋腰筋1、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上,加腋箍筋2延伸至框架梁7内并与框架梁7的配筋701绑扎固定;加腋块本体5与框架梁7和框架柱6同步浇筑成型。
通过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加腋下斜筋4形成加腋块本体5的配筋,并与框架梁7的配筋701拉结固定,从而在混凝土浇筑后,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形成一体结构的加腋块本体5,用于承载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的偏心受力,保证偏心梁柱节点处的受力安全。
所述的加腋腰筋1的数量与框架梁7内配筋701的腰筋数量一致,且加腋腰筋1的设置高度与配筋701的腰筋设置高度一致,确保加腋位置处的受力与框架梁7的受力一致,便于将框架梁7的荷载通过加腋块本体5安全传递至框架柱6,从而进一步保证偏心梁柱节点处的受力安全。
所述的加腋腰筋1的一端延伸至框架柱6远离框架梁7的一个边角处,加腋腰筋1的另一端形成有弯折部101,弯折部101水平设置在框架梁7的梁边处。
通过弯折部101的水平延伸,保证加腋腰筋1在框架梁7内的拉结稳定性,加腋腰筋1插入至框架梁7距离框架柱6最远的一个边角处,从而保证加腋腰筋1在框架柱6内的拉结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加腋块本体5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的可靠荷载传递。
优选的,所述的弯折部101的长度不小于200mm。弯折部101的长度也可根据实际受力工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偏心梁柱节点处的受力安全。
所述的加腋箍筋2呈一端开口的C形结构,加腋箍筋2插入在框架梁7和加腋块本体5内,且加腋箍筋2的开口端延伸至框架梁7的梁边处。
通过加腋箍筋2插入至框架梁7的梁边处,进一步保证了加腋箍筋2与框架梁7之间的拉结可靠性。
所述的加腋箍筋2的闭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连接,加腋箍筋2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框架梁7内配筋701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加腋箍筋2将加腋块本体5内的配筋与框架梁7内配筋701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加腋块本体5有效传递框架梁7的荷载,保证偏心梁柱节点处的受力安全。
若干根所述的加腋箍筋2沿框架梁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根加腋箍筋2的宽度沿加腋块本体5的斜面逐渐减小。
加腋块本体5在框架梁7和框架柱6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加腋箍筋2的闭口端位于加腋块本体5的斜边处,沿加腋块本体5的斜面设置的加腋箍筋2的宽度根据加腋块本体5的宽度变化而适应性变化,保证加腋块本体5斜面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匀。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
在框架梁7和框架柱6的配筋绑扎完成后,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存在较大偏心需要增大框架梁7截面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腋构造替代传统的增加截面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在梁柱节点处施工加腋块本体5,加腋块本体5的钢筋结构包括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
根据框架梁7与框架柱6偏心和受力的情况,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等手段计算加腋块本体5的尺寸,并确定加腋块本体5内部钢筋结构的配置。根据加腋块本体5的配筋要求做选择钢筋制成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
将加腋腰筋1的一端插入至框架柱6内远离框架梁7的一个边角处,加腋腰筋1的另一端插入至框架梁7的梁边并水平弯折成200mm长的弯折部101,使加腋腰筋1倾斜设置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从而在混凝土浇筑后在梁柱节点处形成加腋块本体5。加腋腰筋1的数量和绑扎位置根据框架梁7内配筋701的腰梁保持一致。
将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分别绑扎在加腋块本体5的顶部和底部,C形结构的加腋箍筋2插入至框架梁7和加腋块本体5内,将加腋箍筋2的开口端延伸至框架梁7的梁边并与配筋701的顶部和底部绑扎连接,加腋箍筋2的闭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绑扎固定。加腋箍筋2可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筋,布置间距为200mm。
一体浇筑框架梁7、框架柱6和加腋块本体5,即可通过加腋块本体5承受梁柱节点处的荷载,避免由于框架梁7与框架柱6偏心而影响梁柱节点的受力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包括加腋腰筋(1)、加腋箍筋(2)、加腋上斜筋(3)、加腋下斜筋(4)和加腋块本体(5);加腋腰筋(1)倾斜设置在框架梁(7)与框架柱(6)之间,且加腋腰筋(1)的一端插入至框架柱(6)内,加腋腰筋(1)的另一端贯穿加腋块本体(5)插入至框架梁(7)内;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分别绑扎在加腋块本体(5)的顶部底部,使加腋箍筋(2)能环绕绑扎在加腋腰筋(1)、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上,加腋箍筋(2)延伸至框架梁(7)内并与框架梁(7)的配筋(701)绑扎固定;加腋块本体(5)与框架梁(7)和框架柱(6)同步浇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腋腰筋(1)的数量与框架梁(7)内配筋(701)的腰筋数量一致,且加腋腰筋(1)的设置高度与配筋(701)的腰筋设置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腋腰筋(1)的一端延伸至框架柱(6)远离框架梁(7)的一个边角处,加腋腰筋(1)的另一端形成有弯折部(101),弯折部(101)水平设置在框架梁(7)的梁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弯折部(101)的长度不小于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腋箍筋(2)呈一端开口的C形结构,加腋箍筋(2)插入在框架梁(7)和加腋块本体(5)内,且加腋箍筋(2)的开口端延伸至框架梁(7)的梁边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加腋箍筋(2)的闭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加腋上斜筋(3)和加腋下斜筋(4)连接,加腋箍筋(2)的开口端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框架梁(7)内配筋(701)的顶部和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其特征是:若干根所述的加腋箍筋(2)沿框架梁(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若干根加腋箍筋(2)的宽度沿加腋块本体(5)的斜面逐渐减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8970.3U CN219508800U (zh) | 2023-03-15 | 2023-03-15 |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8970.3U CN219508800U (zh) | 2023-03-15 | 2023-03-15 |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08800U true CN219508800U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54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98970.3U Active CN219508800U (zh) | 2023-03-15 | 2023-03-15 |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08800U (zh) |
-
2023
- 2023-03-15 CN CN202320498970.3U patent/CN2195088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07104B (zh) | 一种带拉筋钢管混凝土浇筑体及施工方法 | |
CN101487332A (zh) | 一种预制空心叠合梁及梁与预制板的现浇施工方法 | |
CN109680835B (zh) | 一种自承式预制混凝土墙板、混凝土墙、结构体系及工法 | |
CN110359597A (zh) |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构件剪力墙跨层连梁构造与安装方法 | |
CN219508800U (zh) | 框架梁与框架柱偏心受力加腋构造 | |
CN105735470A (zh) | 差别化使用高性能材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体系 | |
CN109577492A (zh) |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 |
CN113356370A (zh) | 剪力墙及框架柱与混凝土梁牛腿互锚连接施工方法 | |
CN210976064U (zh) | 主梁与次梁连接组件及框架结构体系 | |
CN209523294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 |
CN111962767A (zh) | 一种腹板开孔型钢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419825A (zh) | 弱边缘构件配筋的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347063U (zh) | 一种预制双板墙单元、剪力墙单元及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 |
CN107178149B (zh) | 树杈形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472962U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柱与墙的浆锚连接结构 | |
CN214302231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和混凝土边缘柱的连接结构 | |
CN212613382U (zh) | 矩形八角形组合螺旋箍及其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柱 | |
CN209261049U (zh) | 预制梁 | |
CN208441257U (zh) | 一种组合式预制混合梁和劲性柱的安装结构 | |
CN107762071B (zh) | 一种预制钢筋笼结构、浇筑结构体及结构体施工方法 | |
CN114922495B (zh) | 一种快速装配式预制柱及其连接节点 | |
CN112012400A (zh) | 矩形八角形组合螺旋箍及其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柱 | |
CN206815548U (zh) | 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整体节点 | |
CN216428794U (zh) | 一种装配式多腔复合混凝土框架柱 | |
CN218990374U (zh) | 一种引水隧洞钢筋混凝土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