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0015U -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0015U
CN219490015U CN202223373890.XU CN202223373890U CN219490015U CN 219490015 U CN219490015 U CN 219490015U CN 202223373890 U CN202223373890 U CN 202223373890U CN 219490015 U CN219490015 U CN 219490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fixed
thick bamboo
cylinder
fix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38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奕凯
刘建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reentow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reentow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reentow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reentow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738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0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0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0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支撑架、培养筒、盖板、加料筒、抽气泵、计时器、进液管,培养筒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盖板设置在培养筒的顶端,加料筒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端,抽气泵固定安装在培养筒的外表面,抽气泵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与培养筒连通,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电管,放电管与抽气泵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通过启动抽气泵,将培养筒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并通过放电管外表面的颜色变化,方便观察到培养筒内部的真空状态,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使用,同时通过计时器能够控制加入营养液的频率,避免时间过长为进行添加营养液导致益生菌死亡。

Description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益生菌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为了方便对不同益生菌菌种进行培养,从而需要使用不同的培养设备进行培养,并且在培养时往往需要对培养设备的内部进行保持真空和不同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不同益生菌的使用效果,但是现有的培养设备在进行使用时,还具有一些问题:
1、现有的培养设备在对益生菌培养时,需要将培养设备进行抽空,使得培养设备内部处于真空状态,从而避免益生菌受到空气污染,但是在长时间使用时,培养设备难以保证内部时刻处于真空,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需要对培养筒进行加入营养时,难以精准投入,使得益生菌难以时刻保持吸收影响液,从而容易造成益生菌受损。
2、现有的培养设备在对益生菌培养时,需要往培养设备内添加营养液,但是在营养液添加时,难以将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从而在培养厌氧类益生菌时,如果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过高,则会影响益生菌的正常繁殖生长,并且难以对营养液的液体温度进行调节,如果营养液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益生菌的繁殖生长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需要对培养筒进行加入营养时,难以精准投入,使得益生菌难以时刻保持吸收影响液,从而容易造成益生菌受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支撑架、培养筒、盖板、加料筒、抽气泵、计时器、进液管,所述培养筒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盖板设置在培养筒的顶端,所述加料筒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端,所述抽气泵固定安装在培养筒的外表面,所述抽气泵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培养筒连通,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电管,所述放电管与抽气泵电性连接,所述进液管固定安装在加料筒的底端,所述进液管与培养筒连通,所述进液管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第一阀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靠近培养筒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加料筒靠近盖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筒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限位螺钉与加料筒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进气管插设在盒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料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自由端卡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海绵板,所述培养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箱和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和制冷箱的输出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培养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加热箱、制冷箱电性连接,所述培养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养筒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固定杆插设在底座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料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电机位于壳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气泵、放电管、计时器,使得在实现对培养筒的内部进行培养益生菌时,此时通过启动抽气泵,将培养筒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并通过放电管外表面的颜色变化,方便观察到培养筒内部的真空状态,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使用,同时通过计时器能够控制加入营养液的频率,避免时间过长为进行添加营养液导致益生菌死亡。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箱、制冷箱、换热管、搅拌棒,使得在益生菌进行培养时,通过启动加热箱和制冷箱,使得换热管能够对培养筒内部的温度进行随时调节使用,从而能够给益生菌一个更好生长的温度环境,同时通过搅拌棒能够实现对培养筒内部的营养进行均衡吸收,避免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过高,则会影响益生菌的正常繁殖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培养筒;3、盖板;4、加料筒;501、抽气泵;502、进气管;503、盒体;504、第一密封圈;505、第二密封圈;506、第一阀门;507、进液管;508、计时器;509、滑杆;510、压板;511、限位螺钉;512、放电管;6、出液管;701、壳体;702、电机;703、螺旋叶片;704、固定杆;705、加热箱;706、换热管;707、温控开关;708、制冷箱;709、搅拌棒;710、海绵板;711、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支撑架1、培养筒2、盖板3、加料筒4、抽气泵501、计时器508、进液管507,培养筒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的内部,盖板3设置在培养筒2的顶端,加料筒4固定安装在盖板3的顶端,抽气泵501固定安装在培养筒2的外表面,抽气泵501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502,进气管502与培养筒2连通,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电管512,放电管512与抽气泵501电性连接,进液管507固定安装在加料筒4的底端,进液管507与培养筒2连通,进液管50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506,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计时器508,计时器508与第一阀门506电性连接,盖板3靠近培养筒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504,加料筒4靠近盖板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505,通过第一密封圈504和第二密封圈505能够进一步增加培养筒2的密封性,培养筒2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滑杆509,滑杆50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510,压板510通过限位螺钉511与加料筒4安装,培养筒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盒体503,盒体503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进气管502插设在盒体503的内部,通过活性炭能够避免培养筒2之中的水珠影响抽气泵501进行使用。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在对培养筒2的内部进行培养益生菌时,首先将益生菌放置在培养筒2的内部,然后通过盖板3对培养筒2进行封闭,然后通过转动滑杆509,滑杆509带动压板510转动,再通过限位螺钉511将压板510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增加盖板3与培养筒2之间的密封性,此时通过启动抽气泵501,并通过进气管502将培养筒2的内部进行抽真空,通过设置放电管512,放电管512的检测真空方法为放电管法,放电管512中安装有放电光柱,通过放电光柱的颜色变化,用来判断真空环境中是否进入气体,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使用,同时在需要对培养筒2的内部进行添加营养液时,通过计时器508能够控制第一阀门506,从而控制进液管507导入营养液的频率,避免时间过长为进行添加营养液导致益生菌死亡。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2所示,加料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702,电机7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703,螺旋叶片703的自由端卡接有固定杆704,固定杆7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棒709,搅拌棒709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海绵板710,培养筒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箱705和制冷箱708,加热箱705和制冷箱708的输出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换热管706,培养筒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707,温控开关707与加热箱705、制冷箱708电性连接,培养筒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6,培养筒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底座711,固定杆704插设在底座711的内部,通过将固定杆704插设在底座711的内部,从而能够增加搅拌棒709转动的稳定性,加料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壳体701,电机702位于壳体701的内部,通过壳体701可以对电机702进行防护。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在益生菌进行培养时,首先通过设置好温度的温控开关707,使得加热箱705和制冷箱708能够进行使用,然后通过调节后的换热管706能够对培养筒2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使用,从而能够给益生菌一个更好生长的温度环境,同时ton郭启东电机702,电机702带动螺旋叶片703转动,螺旋叶片703能够避免加料筒4内部对营养液发生沉淀,螺旋叶片703转动会带动固定杆704转动,固定杆704带动搅拌棒709转动,通过搅拌棒709能够实现对培养筒2内部的营养进行均衡吸收,避免营养液中的氧气含量过高,则会影响益生菌的正常繁殖生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7)

1.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培养筒(2)、盖板(3)、加料筒(4)、抽气泵(501)、计时器(508)、进液管(507),所述培养筒(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的内部,所述盖板(3)设置在培养筒(2)的顶端,所述加料筒(4)固定安装在盖板(3)的顶端,所述抽气泵(501)固定安装在培养筒(2)的外表面,所述抽气泵(501)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502),所述进气管(502)与培养筒(2)连通,所述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放电管(512),所述放电管(512)与抽气泵(501)电性连接,所述进液管(507)固定安装在加料筒(4)的底端,所述进液管(507)与培养筒(2)连通,所述进液管(50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506),所述盖板(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计时器(508),所述计时器(508)与第一阀门(50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靠近培养筒(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圈(504),所述加料筒(4)靠近盖板(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圈(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2)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滑杆(509),所述滑杆(50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510),所述压板(510)通过限位螺钉(511)与加料筒(4)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盒体(503),所述盒体(503)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进气管(502)插设在盒体(50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702),所述电机(7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703),所述螺旋叶片(703)的自由端卡接有固定杆(704),所述固定杆(7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棒(709),所述搅拌棒(709)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海绵板(710),所述培养筒(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箱(705)和制冷箱(708),所述加热箱(705)和制冷箱(708)的输出端之间固定安装有换热管(706),所述培养筒(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707),所述温控开关(707)与加热箱(705)、制冷箱(708)电性连接,所述培养筒(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底座(711),所述固定杆(704)插设在底座(71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壳体(701),所述电机(702)位于壳体(701)的内部。
CN202223373890.X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Active CN219490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890.XU CN21949001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3890.XU CN21949001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0015U true CN219490015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3890.XU Active CN219490015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0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17387U (zh) 一种微生物菌液体发酵装置
CN116515602A (zh) 一种具有循环发酵功能的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06089484U (zh) 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装置
CN219490015U (zh) 一种益生菌种培养设备
CN214528949U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反应器
CN108330064A (zh) 固态物料连续灭菌与发酵设备及连续灭菌与发酵系统
CN208485886U (zh) 固态物料连续灭菌与发酵设备及连续灭菌与发酵系统
CN210151087U (zh) 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
CN209898246U (zh) 一种用于生物饲料生产用乳酸菌发酵装置
CN206502818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7908393U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灭菌装置
CN213172363U (zh) 一种益生菌复合菌种发酵罐
CN217265769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培养室的益生菌培养箱
CN215250779U (zh) 一种微生物功能性实验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4612240U (zh) 一种肥料发酵装置
CN210886001U (zh) 一种em菌培养发酵装置
CN204918570U (zh) 一种生物菌液发酵装置
CN212102851U (zh) 一种恒温好氧发酵装置
CN107254403A (zh) 一种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
CN204727871U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装置
CN218146593U (zh) 一种用于固体生物发酵的反应装置
CN112410199A (zh) 一种高活性益生菌培育用培育罐
CN215799579U (zh) 一种能够恒温控制的智能微生物发酵罐
CN219807902U (zh) 一种菌种培养罐
CN218202798U (zh) 一种带消泡结构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