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9483U -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9483U
CN219459483U CN202320328430.0U CN202320328430U CN219459483U CN 219459483 U CN219459483 U CN 219459483U CN 202320328430 U CN202320328430 U CN 202320328430U CN 219459483 U CN219459483 U CN 219459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ing
cabinet body
connecting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84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奎
张广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eny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eny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eny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enyu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84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9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9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9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业机器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其包括柜体,柜体上设置有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包括护线圈、防护罩和防尘滤棉,线缆从护线圈穿过,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接插头盖板,接插头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线圈的安装孔,护线圈卡设于安装孔内,防护罩设置于接插头盖板的上方;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防尘滤棉设置于进风口处,防尘滤棉通过连接件和柜体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机器人控制柜防尘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机器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机械手和控制柜,控制柜用于对机械臂进行控制。
控制柜内设置有线缆、集成电路和许多功率器件,这些功率器件往往是高功率的,在机器人控制柜的使用过程中,功率器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控制柜内通常设置有风扇,且控制柜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防尘滤板,风扇位于出风口处,风扇将风从进风口引入,外部的冷空气对功率器件散热,风扇再将换热后的冷空气以及控制柜内部的热量从出风口排出,从而起到散热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功率器件对粉尘敏感,尽管设置了防尘滤板,粉尘仍会从防尘滤板的孔隙以及接入线缆的孔隙进入控制柜内部,使得功率器件被损坏,因此,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控制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护线圈、防护罩和防尘滤棉,线缆从所述护线圈穿过,所述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接插头盖板,所述接插头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线圈的安装孔,所述护线圈卡设于安装孔内,所述防护罩设置于接插头盖板的上方;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防尘滤棉设置于进风口处,所述防尘滤棉通过连接件和柜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线圈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对线缆处起到密封和防尘的作用,防护罩进一步保护了线缆,且进一步对线缆处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滤棉的孔隙小于防尘滤板的孔隙,且防尘滤棉能够吸附粉尘,因此防尘滤棉大大降低了进风口处的粉尘进入柜体内部的可能性;综上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
可选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柜体的两侧,所述防尘滤棉竖直设置,所述连接件为托架,所述托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边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安装板竖直设置,所述连接边沿连接于安装板的两侧及底部,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边沿和柜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安装板和柜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防尘滤棉位于安装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边沿连接于安装板的两侧及底部,因此将防尘滤棉由上至下放入安装空间内即可使得防尘滤棉稳定位于托架内。
可选的,所述柜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位于进风口处,所述第二导流罩位于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的开口均朝下,所述第一导流罩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罩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出风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对粉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阻挡,减少了粉尘直接经过进风口或出风口处的开口进入柜体内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
可选的,所述柜体上设置有防水堵头,所述柜体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防水堵头和让位孔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水性,减少了柜体内部元件受潮损坏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柜体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亦位于柜体底部的两侧,所述滑轮通过连接板和柜体底壁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的柜体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滑轮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和连接板均伸缩设置,当所述柜体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板和地面抵接,当所述柜体需要移动时,所述滑轮和地面抵接;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柜体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支撑板和地面抵接,当需要移动柜体时,将连接板伸出使得滑轮和底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板,再使得支撑板缩回,此时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当需要再次使柜体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将支撑板伸出至和地面抵接并固定,然后将连接板缩回即可提高柜体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所述第一撑板和柜体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撑板远离柜体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撑板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撑板滑动至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侧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所述第二撑板位于第一撑板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远离第二撑板的一端和第一滑槽的内壁连接;
所述连接板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柜体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板远离柜体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连板滑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板滑动至滑轮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所述第二连板位于第一连板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远离第二连板的一端和第二滑槽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弹簧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撑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穿出的第一让位通槽,所述第二撑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撑板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固定弹簧的一端和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一容纳槽的内壁连接;
当所述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端和地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至穿入第一固定槽内,当所述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端和地面脱离抵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固定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固定弹簧位于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一连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的一端穿出的第二让位通槽,所述第二连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板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弹簧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和第二容纳槽的内壁连接;
当所述第二连板远离第一连板的一端通过滑轮和地面抵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至穿入第二固定槽内,当所述滑轮和地面脱离抵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至脱离第二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支撑板伸长时,将第二撑板朝向远离柜体的方向拉动,当第二撑板滑动至和地面抵接时,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撑板内的一端在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下穿入第一固定槽,使得支撑板固定,此时第一复位弹簧被拉伸;当需要支撑板缩回时,将第一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二撑板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一固定板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撑板自动滑动至和地面脱离抵接,此时第一固定弹簧被压缩;
需要连接板伸长时,将第二连板朝向远离柜体的方向拉动,当第二连板滑动至和地面抵接时,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板内的一端在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穿入第二固定槽,使得连接板固定,此时第二复位弹簧被拉伸;当需要连接板缩回时,将第二固定板朝向远离第二连板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二固定板滑动至脱离第二固定槽,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连板自动滑动至滑轮和地面脱离抵接,此时第二固定弹簧被压缩;
综上实现了支撑板和连接板的伸缩和自动固定,操作便捷。
可选的,所述第二撑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第一固定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固定槽的深度,当所述第二撑板远离第一撑板的一端滑动至和地面脱离抵接后,所述第一固定板穿入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第二连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第二固定槽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深度小于第二固定槽的深度,当所述第二连板滑动至滑轮和地面脱离抵接后,所述第二固定板穿入第二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撑板滑动至远离地面时,在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板穿入第一定位槽内,使得第一固定板将第二撑板抵住,减少第二撑板因重力而晃动的可能性,使得第二撑板稳定保持脱离地面;
当第二连板滑动至滑轮远离地面时,在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板穿入第二定位槽内,使得第二固定板将第二连板抵住,减少第二连板因重力而晃动的可能性,使得滑轮稳定保持脱离地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一撑板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一固定板的弧面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弧面端位于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连板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二固定板的弧面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弧面端位于第二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撑板朝向远离柜体的方向拉动时,第一固定板的弧面端和弧形的第一定位槽配合使用,使得人工拉动第二撑板时,第一固定弹簧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第一固定板能够自动且流畅地脱离第一定位槽,无需手动将第一固定板从定位槽中拉出,操作更加便捷;
将第二连板朝向远离柜体的方向拉动时,第二固定板的弧面端和弧形的第二定位槽配合使用,使得人工拉动第二连板时,第二固定弹簧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第二固定板能够自动且流畅地脱离第二定位槽,无需手动将第二固定板从定位槽中拉出,操作更加便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护线圈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对线缆处起到密封和防尘的作用,防护罩进一步保护了线缆,且进一步对线缆处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滤棉的孔隙小于防尘滤板的孔隙,且防尘滤棉能够吸附粉尘,因此防尘滤棉大大降低了进风口处的粉尘进入柜体内部的可能性;综上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
2.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水性,减少了柜体内部元件受潮损坏的可能性;
3.当柜体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支撑板和地面抵接,当需要移动柜体时,将连接板伸出使得滑轮和底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板,再使得支撑板缩回,此时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当需要再次使柜体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将支撑板伸出至和地面抵接并固定,然后将连接板缩回即可提高柜体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处于收缩状态、连接板处于伸长状态下,一种机器人控制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此时柜体便于移动。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启闭门打开后,用于展示防尘滤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二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支撑板和连接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11、接插头盖板;111、安装孔;12、进风口;13、出风口;14、风扇架;15、启闭门;16、防水堵头;17、第一导流罩;18、第二导流罩;2、防尘组件;21、护线圈;22、防护罩;23、防尘滤棉;3、托架;31、安装板;311、通风孔;32、连接边沿;321、水平段;322、弯折段;4、支撑板;41、第一撑板;411、第一滑槽;412、第一容纳槽;413、第一让位通槽;42、第二撑板;421、第一复位弹簧;422、第一固定槽;423、第一定位槽;5、滑轮;6、连接板;61、第一连板;611、第二滑槽;612、第二容纳槽;613、第二让位通槽;62、第二连板;621、第二复位弹簧;622、第二固定槽;623、第二定位槽;7、第一固定组件;71、第一固定板;711、第一限位板;712、第一挡板;72、第一固定弹簧;8、第二固定组件;81、第二固定板;811、第二限位板;812、第二挡板;82、第二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参照图1和图2,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体1上设置有防尘组件2,防尘组件2包括护线圈21、防护罩22和防尘滤棉23,线缆从护线圈21穿过,柜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接插头盖板11,接插头盖板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线圈21的安装孔111,护线圈21卡设于安装孔111内,防护罩22设固定安装于柜体1的外壁上且位于接插头盖板11的上方。柜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柜体1内设置有风扇架14,风扇架14上设置有风扇,风扇位于出风口13处,风扇将风从进风口12引入,外部的冷空气对功率器件散热,风扇再将换热后的冷空气以及控制柜内部的热量从出风口13排出,从而起到散热作用。防尘滤棉23设置于进风口12处,防尘滤棉23通过连接件和柜体1可拆卸连接。
护线圈21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对线缆处起到密封和防尘的作用,防护罩22进一步保护了线缆,且进一步对线缆处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滤棉23的孔隙小于防尘滤板的孔隙,且防尘滤棉23能够吸附粉尘,因此防尘滤棉23大大降低了进风口12处的粉尘进入柜体1内部的可能性;综上大大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
参照图1和图2,柜体1上转动连接有启闭门15,打开启闭门15后可对柜体1内部的元件进行检修和拆装。柜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堵头16,柜体1上开设有让位孔,防水堵头16和让位孔过盈配合。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水性,减少了柜体1内部元件受潮损坏的可能性。
参照图1、图 2和图3,进风口12位于柜体1的两侧且位于柜体1的底部,出风口13位于柜体1远离启闭门15的一侧且出风口13位于柜体1的顶部,柜体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罩17和第二导流罩18,第一导流罩17位于进风口12处,第二导流罩18位于出风口13处,第一导流罩17和第二导流罩18的开口均朝下,第一导流罩17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进风口12连通,第二导流罩18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出风口13连通。进风口12包括多个进风孔,第一导流罩17亦有多个且和多个进风孔一一对应,第一导流罩17远离柜体1外壁的一侧遮盖进风孔。出风口13包括多个出风孔,第二导流罩18亦有多个且和多个出风孔一一对应,第二导流罩18远离柜体1外壁的一侧遮盖出风孔。第一导流罩17和第二导流罩18对粉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阻挡,减少了粉尘直接经过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处的开口进入柜体1内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控制柜的防尘性能。
参照图2和图4,防尘滤棉23竖直设置,连接件为托架3,托架3包括安装板31和连接边沿32,安装板31上开设有通风孔311,安装板31竖直设置,连接边沿32固定连接于安装板31的两侧及底部,使得托架3的顶部形成开口。连接边沿32包括水平段321和弯折段322,水平段321的一端和安装板31固定连接,水平段321的另一端和弯折段322固定连接,弯折段322朝向远离安装板31中心的方向延伸。弯折段322和柜体1的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水平段321的宽度大于防尘滤棉23的厚度,安装板31和柜体1之间的空间形成安装空间。打开启闭门15后,将防尘滤棉23由上至下从托架3的开口放入安装空间内,即可使得防尘滤棉23稳定位于托架3内。
参照图1和图5,柜体1底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两块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滑轮5,滑轮5亦位于柜体1底壁的两侧,滑轮5通过连接板6和柜体1底壁连接,连接板6的一端的柜体1固定连接,连接板6的另一端和滑轮5转动连接,每块连接板6远离柜体1的一端对应两个滑轮5,两个滑轮5转动连接于每块连接板6长度方向的两侧。支撑板4和连接板6均伸缩设置,当柜体1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支撑板4和地面抵接,此时滑轮5不与地面抵接,当柜体1需要移动时,滑轮5和地面抵接,此时支撑板4不与地面抵接。支撑板4通过第一固定组件7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连接板6通过第二固定组件8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
当柜体1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支撑板4和地面抵接,当需要移动柜体1时,将连接板6伸出使得滑轮5和底面抵接并固定连接板6,再使得支撑板4缩回,此时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当需要再次使柜体1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将支撑板4伸出至和地面抵接并固定,然后将连接板6缩回即可提高柜体1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稳定性。由于带刹车的滑轮5存在刹车故障的可能性,使得滑轮5仍能滑动,而支撑板4单独支撑柜体1时的稳定性高于采用带刹车的滑轮5进行刹车时的稳定性,因此当柜体1需要稳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支撑板4单独支撑柜体1。
参照图5,支撑板4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撑板41和第二撑板42,第一撑板41和柜体1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撑板41远离柜体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撑板42滑动的第一滑槽411,第二撑板42滑动至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侧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第二撑板42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21,第一复位弹簧421远离第二撑板42的一端和第一滑槽41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5,第一固定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板71和第一固定弹簧72,第一固定板71滑动设置,第一滑槽4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12,第一固定板71和第一固定弹簧72位于第一容纳槽412内,第一撑板4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穿出的第一让位通槽413,第一让位通槽413和第一容纳槽412连通,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穿出第一让位通槽413后可供工作人员拉动。第二撑板4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一固定槽422。第一固定板7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11,第一固定弹簧72的一端和第一限位板7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弹簧72的另一端和第一容纳槽41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外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712,减少第一固定板71完全穿入第一撑板41内而不易拉出的可能性。当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和地面抵接时,第一固定板71滑动至穿入第一固定槽422内,当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和地面脱离抵接时,第一固定板71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422。
需要支撑板4伸长时,将第二撑板42朝向远离柜体1的方向拉动,当第二撑板42滑动至和地面抵接时,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在第一固定弹簧72的作用下穿入第一固定槽422,使得支撑板4固定,此时第一复位弹簧421被拉伸;当需要支撑板4缩回时,将第一固定板71朝向远离第二撑板42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一固定板71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422,在第一复位弹簧421的作用下,第二撑板42自动滑动至和地面脱离抵接,此时第一固定弹簧72被压缩。综上实现了支撑板4的伸缩和自动固定,操作便捷。
参照图5,连接板6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板61和第二连板62,第一连板61和柜体1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板61远离柜体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连板62滑动的第二滑槽611,第二连板62滑动至滑轮5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第二连板62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621,第二复位弹簧621远离第二连板62的一端和第二滑槽611的内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5,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第二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弹簧82,第二固定板81滑动设置,第二滑槽6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612,第二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弹簧82位于第二容纳槽612内,第一连板6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81的一端穿出的第二让位通槽613,第二让位通槽613和第二容纳槽612连通,第二固定板81的一端穿出第二让位通槽613后可供工作人员拉动。第二连板6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固定槽622。第二固定板8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811,第二固定弹簧82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板8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弹簧82的另一端和第二容纳槽61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外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812,减少第二固定板81完全穿入第一连板61内而不易拉出的可能性。当第二连板62远离第一连板61的一端通过滑轮5和地面抵接时,第二固定板81滑动至穿入第二固定槽622内,当滑轮5和地面脱离抵接时,第二固定板81滑动至脱离第二固定槽622。
需要连接板6伸长时,将第二连板62朝向远离柜体1的方向拉动,当第二连板62滑动至和地面抵接时,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在第二固定弹簧82的作用下穿入第二固定槽622,使得连接板6固定,此时第二复位弹簧621被拉伸;当需要连接板6缩回时,将第二固定板81朝向远离第二连板62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二固定板81滑动至脱离第二固定槽622,在第二复位弹簧621的作用下,第二连板62自动滑动至滑轮5和地面脱离抵接,此时第二固定弹簧82被压缩。综上实现了连接板6的伸缩和自动固定,操作便捷。
参照图5,第二撑板4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423,第一定位槽423位于第一固定槽422的下方,第一定位槽423的深度小于第一固定槽422的深度,当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滑动至和地面脱离抵接后,第一固定板71穿入第一定位槽423内,使得第一固定板71将第二撑板42抵住,减少第二撑板42因重力而晃动的可能性,使得第二撑板42稳定保持脱离地面。
参照图5,第二连板6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623,第二定位槽623位于第二固定槽622的下方,第二定位槽623的深度小于第二固定槽622的深度,当第二连板62滑动至滑轮5和地面脱离抵接后,第二固定板81穿入第二定位槽623内,使得第二固定板81将第二连板62抵住,减少第二连板62因重力而晃动的可能性,使得滑轮5稳定保持脱离地面。
参照图5,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第一定位槽423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一固定板71的弧面相适配,第一固定板71的弧面端位于第一定位槽423内。将第二撑板42朝向远离柜体1的方向拉动时,第一固定板71的弧面端和弧形的第一定位槽423配合使用,使得人工拉动第二撑板42时,第一固定弹簧72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第一固定板71能够自动且流畅地脱离第一定位槽423,无需手动将第一固定板71从定位槽中拉出,操作更加便捷。
参照图5,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第二定位槽623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二固定板81的弧面相适配,第二固定板81的弧面端位于第二定位槽623内。将第二连板62朝向远离柜体1的方向拉动时,第二固定板81的弧面端和弧形的第二定位槽623配合使用,使得人工拉动第二连板62时,第二固定弹簧82在外力作用下被压缩,第二固定板81能够自动且流畅地脱离第二定位槽623,无需手动将第二固定板81从定位槽中拉出,操作更加便捷。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机器人控制柜的实施原理为:当柜体1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支撑板4处于伸长状态、连接板6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第一复位弹簧421被拉伸、第二复位弹簧621几乎为原长,第一固定板71穿入第二撑板42的第一固定槽422内、第二固定板81穿入第二连板62的第二定位槽623内。
当需要移动柜体1时,先将第二撑板42向下拉动至滑轮5和地面抵接,使得第二固定板81在第二固定弹簧82作用下自动穿入第二固定槽622内,实现连接板6伸长后自动固定,此时第二复位弹簧621被拉伸;然后将第一固定板71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422,使得第二撑板42在第一复位弹簧421的作用下上升至收缩,第一复位弹簧421逐渐恢复原长,第一固定板71穿入第一定位槽423内,实现支撑板4收缩后自动固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防尘组件(2),所述防尘组件(2)包括护线圈(21)、防护罩(22)和防尘滤棉(23),线缆从所述护线圈(21)穿过,所述柜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接插头盖板(11),所述接插头盖板(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线圈(21)的安装孔(111),所述护线圈(21)卡设于安装孔(111)内,所述防护罩(22)设置于接插头盖板(11)的上方;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所述防尘滤棉(23)设置于进风口(12)处,所述防尘滤棉(23)通过连接件和柜体(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位于柜体(1)的两侧,所述防尘滤棉(23)竖直设置,所述连接件为托架(3),所述托架(3)包括安装板(31)和连接边沿(32),所述安装板(31)上开设有通风孔(311),所述安装板(31)竖直设置,所述连接边沿(32)连接于安装板(31)的两侧及底部,所述安装板(31)通过连接边沿(32)和柜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安装板(31)和柜体(1)之间的空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防尘滤棉(23)位于安装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流罩(17)和第二导流罩(18),所述第一导流罩(17)位于进风口(12)处,所述第二导流罩(18)位于出风口(13)处,所述第一导流罩(17)和第二导流罩(18)的开口均朝下,所述第一导流罩(17)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进风口(12)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罩(18)的开口由下往上延伸至和出风口(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防水堵头(16),所述柜体(1)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防水堵头(16)和让位孔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4),两块所述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滑轮(5),所述滑轮(5)亦位于柜体(1)底部的两侧,所述滑轮(5)通过连接板(6)和柜体(1)底壁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一端的柜体(1)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和滑轮(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4)和连接板(6)均伸缩设置,当所述柜体(1)固定位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支撑板(4)和地面抵接,当所述柜体(1)需要移动时,所述滑轮(5)和地面抵接;所述支撑板(4)通过第一固定组件(7)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所述连接板(6)通过第二固定组件(8)对自身伸缩后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撑板(41)和第二撑板(42),所述第一撑板(41)和柜体(1)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撑板(41)远离柜体(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撑板(42)滑动的第一滑槽(411),所述第二撑板(42)滑动至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侧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所述第二撑板(42)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2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21)远离第二撑板(42)的一端和第一滑槽(411)的内壁连接;
所述连接板(6)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板(61)和第二连板(62),所述第一连板(61)和柜体(1)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板(61)远离柜体(1)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二连板(62)滑动的第二滑槽(611),所述第二连板(62)滑动至滑轮(5)与地面抵接或脱离抵接,所述第二连板(62)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621),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21)远离第二连板(62)的一端和第二滑槽(611)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板(71)和第一固定弹簧(72),所述第一固定板(71)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滑槽(4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12),所述第一固定板(71)和第一固定弹簧(72)位于第一容纳槽(412)内,所述第一撑板(4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71)的一端穿出的第一让位通槽(413),所述第二撑板(4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一固定槽(422);所述第一固定板(7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限位板(711),所述第一固定弹簧(72)的一端和第一限位板(71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弹簧(72)的另一端和第一容纳槽(412)的内壁连接;
当所述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和地面抵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板(71)滑动至穿入第一固定槽(422)内,当所述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和地面脱离抵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板(71)滑动至脱离第一固定槽(422);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8)包括第二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弹簧(82),所述第二固定板(81)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滑槽(6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容纳槽(612),所述第二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弹簧(82)位于第二容纳槽(612)内,所述第一连板(6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81)的一端穿出的第二让位通槽(613),所述第二连板(6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固定槽(622);所述第二固定板(8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限位板(811),所述第二固定弹簧(82)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板(81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弹簧(82)的另一端和第二容纳槽(612)的内壁连接;
当所述第二连板(62)远离第一连板(61)的一端通过滑轮(5)和地面抵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板(81)滑动至穿入第二固定槽(622)内,当所述滑轮(5)和地面脱离抵接时,所述第二固定板(81)滑动至脱离第二固定槽(6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板(4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423),所述第一定位槽(423)位于第一固定槽(422)的下方,所述第一定位槽(423)的深度小于第一固定槽(422)的深度,当所述第二撑板(42)远离第一撑板(41)的一端滑动至和地面脱离抵接后,所述第一固定板(71)穿入第一定位槽(423)内;
所述第二连板(6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623),所述第二定位槽(623)位于第二固定槽(622)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槽(623)的深度小于第二固定槽(622)的深度,当所述第二连板(62)滑动至滑轮(5)和地面脱离抵接后,所述第二固定板(81)穿入第二定位槽(6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71)位于第一撑板(41)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423)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一固定板(71)的弧面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板(71)的弧面端位于第一定位槽(423)内;
所述第二固定板(81)位于第一连板(61)内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623)呈弧形设置且和第二固定板(81)的弧面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板(81)的弧面端位于第二定位槽(623)内。
CN202320328430.0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Active CN219459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430.0U CN2194594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430.0U CN2194594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9483U true CN219459483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8430.0U Active CN219459483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9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59483U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CN211455166U (zh) 便捷式简易护角装置和包括该护角装置的led显示屏
CN209929695U (zh) 一种户外防尘电控箱
CN219801618U (zh) 一种防震高压开关柜
CN215497848U (zh) 一种用于电气控制柜的防护装置
CN214960138U (zh) 一种可移动5g基站建设的信号收发装置
CN213544705U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导电粒子检测的装置
CN219041112U (zh) 一种防尘式低压开关柜
CN220585803U (zh) 一种行灯安全照明控制箱
CN219659328U (zh) 一种机车线槽组件
CN21529310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尾板液压动力单元的散热装置
CN219739411U (zh) 一种带有防护盖板的五金开关插座
CN217720300U (zh) 一种户外防潮型电气柜
CN218647849U (zh) 一种单相固态继电器
CN218102185U (zh) 一种带有封装散热结构的自动化控制箱
CN213185175U (zh) 一种移动式户外配电箱
CN220023433U (zh) 电器盒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508951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路由设备
CN21251813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电气元件的控制柜
CN221633187U (zh) 一种用于电子工程的电源防护装置
CN215735301U (zh) 一种智能化电子设备的调节电源
CN221125187U (zh) 计算机机箱的防护装置
CN218602996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低压开关柜
CN219893727U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控制柜
CN218585770U (zh) 变压器保护的中性点接地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