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3474U -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43474U CN219443474U CN202320211562.5U CN202320211562U CN219443474U CN 219443474 U CN219443474 U CN 219443474U CN 202320211562 U CN202320211562 U CN 202320211562U CN 219443474 U CN219443474 U CN 2194434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er
- hole
- blade
- chip breaking
- cutting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铣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包括刀体和切削刀片,所述刀体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开设有刀片槽,所述切削刀片位于刀片槽内部设置,所述刀头表面位于刀片槽一侧设置有清屑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刀头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不仅使该刀具工作的过程中,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而且利用气管连接孔与外部高压气管相连接,使高压气体经过气流孔的一端和清屑孔排出,不仅可以将工件内壁上的铁屑吹掉,而且可以对切削刀片产生的铁屑吹离,防止其遗留在刀体或刀片槽内部,从而便于排屑,而且其在清屑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切削位置进行风冷,增加切削刀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铣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背景技术
切槽铣刀是为了在加工金属上留下相应规格的槽,一种带有齿轮外形构造的在高速旋转下切割不锈钢、铁管、铜管、铝管、非金属管材、板材等材料的一种铣刀,切割管类材料不留下毛刺和锯片,因为铣刀的硬度在热处理之后比切割材料更硬,因此在高速旋转下可以很容易的切割。切口铣刀齿刃经过研磨后,齿刃锋利有粘手感,切削更快。出屑槽光滑,更易出屑不粘刀,使铣刀更耐用。
目前,切槽铣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排屑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通病,不方便排屑不仅容易导致残留的铁屑,对工件内壁造成刮伤,而且需要停车将铁屑清理,工作效率低。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通过在刀头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而且利用气管连接孔与外部高压气管相连接,将工件内壁上的铁屑吹掉,而且可以对切削刀片产生的铁屑吹离,防止其遗留在刀体或刀片槽内部,从而便于排屑,而且其在清屑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切削位置进行风冷,增加切削刀片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包括刀体和切削刀片,所述刀体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开设有刀片槽,所述切削刀片位于刀片槽内部设置;
所述刀头表面位于刀片槽一侧设置有清屑挡块,所述清屑挡块内部开设有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一端与刀头底部相通,所述清屑挡块表面开设有清屑孔,且清屑孔与气流孔之间相连通,所述刀柄内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与气流孔内部相通,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孔,所述气管连接孔一端与刀柄端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槽和切削刀片表面均开设有通透的螺纹孔,所述切削刀片与刀片槽之间采用刀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清屑挡块与刀体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清屑挡块凸出刀体表面的高度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端部为斜边设置,所述清屑挡块为梯形设置,且一侧与刀头的端部呈同一斜边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刀片为菱形设置,且其中一角凸出刀片槽端部设置,且凸出的长度为1.1mm,其长度误差小于等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槽包括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的夹角为55°,所述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的高度均为2.38mm,且误差小于等于0.02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定位面的一侧为斜边设置,其与刀柄同一侧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且刀柄的该侧边与螺纹孔的中心夹角为44.1°。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刀片表面的螺纹孔内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且底部螺纹孔内径与刀片槽表面开设的螺纹孔内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刀头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不仅使该刀具工作的过程中,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而且利用气管连接孔与外部高压气管相连接,使高压气体经过气流孔的一端和清屑孔排出,不仅可以将工件内壁上的铁屑吹掉,而且可以对切削刀片产生的铁屑吹离,防止其遗留在刀体或刀片槽内部,从而便于排屑,而且其在清屑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切削位置进行风冷,增加切削刀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刀体;101、刀柄;102、刀头;103、刀片槽;104、第一定位面;105、第二定位面;106、第三定位面;2、切削刀片;3、清屑挡块;4、气流孔;5、清屑孔;6、通气孔;7、气管连接孔;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如图1-3所示,包括刀体1和切削刀片2,所述刀体1包括刀柄101和刀头102,所述刀头102开设有刀片槽103,所述切削刀片2位于刀片槽103内部设置,所述刀片槽103和切削刀片2表面均开设有通透的螺纹孔8,所述切削刀片2与刀片槽103之间采用刀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切削刀片2表面的螺纹孔8内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且底部螺纹孔8内径与刀片槽103表面开设的螺纹孔8内径相等,将切削刀片2利用刀片螺丝安装在刀片槽103内部,经过切削刀片2表面的螺纹孔8内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使刀片螺丝沉入切削刀片2的螺纹孔8内部,防止刀片螺丝挡屑;
所述刀头102表面位于刀片槽103一侧设置有清屑挡块3,所述清屑挡块3内部开设有气流孔4,所述气流孔4一端与刀头102底部相通,所述清屑挡块3表面开设有清屑孔5,且清屑孔5与气流孔4之间相连通,所述刀柄101内部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一端与气流孔4内部相通,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孔7,所述气管连接孔7一端与刀柄101端部相通,通过在刀头102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3,不仅使该刀具工作的过程中,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而且利用气管连接孔7与外部高压气管相连接,通入高压空气,利用通气孔6将高压空气送入气流孔4内部,使高压气体经过气流孔4的一端和清屑孔5排出,不仅可以将工件内壁上的铁屑吹掉,而且可以对切削刀片2产生的铁屑吹离,防止其遗留在刀体1或刀片槽103内部,从而便于排屑,而且其在清屑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切削位置进行风冷,增加切削刀片2的使用寿命。
如图1-2所示,所述清屑挡块3与刀体1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清屑挡块3凸出刀体1表面的高度为3.5mm,所述刀头102的端部为斜边设置,所述清屑挡块3为梯形设置,且一侧与刀头102的端部呈同一斜边状设置,通过在刀头102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3,不仅使该刀具工作的过程中,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
如图2所示,所述切削刀片2为菱形设置,且其中一角凸出刀片槽103端部设置,且凸出的长度为1.1mm,其长度误差小于等于1mm,所述刀片槽103包括第一定位面104、第二定位面105和第三定位面106,所述第一定位面104与第二定位面105之间的夹角为55°,所述第一定位面104和第二定位面105的高度均为2.38mm,且误差小于等于0.02mm,所述第三定位面106的一侧为斜边设置,其与刀柄101同一侧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且刀柄101的该侧边与螺纹孔8的中心夹角为44.1°,当切削刀片2凸出损坏时,可以将其拆卸,转动180°,使其另一端可以继续使用,并且不影响切削刀片2的固定,增加其使用寿命,使其两端皆可使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将切削刀片2利用刀片螺丝安装在刀片槽103内部,经过切削刀片2表面的螺纹孔8内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使刀片螺丝沉入切削刀片2的螺纹孔8内部,防止刀片螺丝挡屑,通过在刀头102的位置设置清屑挡块3,不仅使该刀具工作的过程中,对产生的铁屑阻挡,防止其四溅,损伤工作人员,而且利用气管连接孔7与外部高压气管相连接,通入高压空气,利用通气孔6将高压空气送入气流孔4内部,使高压气体经过气流孔4的一端和清屑孔5排出,不仅可以将工件内壁上的铁屑吹掉,而且可以对切削刀片2产生的铁屑吹离,防止其遗留在刀体1或刀片槽103内部,从而便于排屑,而且其在清屑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切削位置进行风冷,增加切削刀片2的使用寿命。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包括刀体(1)和切削刀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包括刀柄(101)和刀头(102),所述刀头(102)开设有刀片槽(103),所述切削刀片(2)位于刀片槽(103)内部设置;
所述刀头(102)表面位于刀片槽(103)一侧设置有清屑挡块(3),所述清屑挡块(3)内部开设有气流孔(4),所述气流孔(4)一端与刀头(102)底部相通,所述清屑挡块(3)表面开设有清屑孔(5),且清屑孔(5)与气流孔(4)之间相连通,所述刀柄(101)内部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一端与气流孔(4)内部相通,另一端设置有气管连接孔(7),所述气管连接孔(7)一端与刀柄(101)端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槽(103)和切削刀片(2)表面均开设有通透的螺纹孔(8),所述切削刀片(2)与刀片槽(103)之间采用刀片螺丝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屑挡块(3)与刀体(1)之间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清屑挡块(3)凸出刀体(1)表面的高度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102)的端部为斜边设置,所述清屑挡块(3)为梯形设置,且一侧与刀头(102)的端部呈同一斜边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片(2)为菱形设置,且其中一角凸出刀片槽(103)端部设置,且凸出的长度为1.1mm,其长度误差小于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槽(103)包括第一定位面(104)、第二定位面(105)和第三定位面(106),所述第一定位面(104)与第二定位面(105)之间的夹角为55°,所述第一定位面(104)和第二定位面(105)的高度均为2.38mm,且误差小于等于0.0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面(106)的一侧为斜边设置,其与刀柄(101)同一侧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3°,且刀柄(101)的该侧边与螺纹孔(8)的中心夹角为44.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刀片(2)表面的螺纹孔(8)内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小,且底部螺纹孔(8)内径与刀片槽(103)表面开设的螺纹孔(8)内径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1562.5U CN219443474U (zh) | 2023-02-14 | 2023-02-14 |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1562.5U CN219443474U (zh) | 2023-02-14 | 2023-02-14 |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43474U true CN219443474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38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11562.5U Active CN219443474U (zh) | 2023-02-14 | 2023-02-14 |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43474U (zh) |
-
2023
- 2023-02-14 CN CN202320211562.5U patent/CN2194434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114958A1 (zh) | 螺旋刀具 | |
WO2007051344A1 (fr) | Outil de coupe helicoidal multi-niveaux | |
CN219443474U (zh) | 一种便于断屑的内冷车刀杆 | |
CN203197397U (zh) | 去毛刺刀 | |
CN104526022A (zh) | 麻花钻 | |
CN216881913U (zh) | 一种带有直槽退屑槽的四刃锥度铣刀 | |
CN215657913U (zh) | 一种加工效果好的外圆螺纹刀片 | |
CN210334485U (zh) | 加工气瓶阀体的组合刀具 | |
CN112207336A (zh) | 铣刀 | |
CN215356338U (zh) | 一种内冷三级成型钻 | |
CN217252890U (zh) | 一种多尺寸组合式切削镗刀 | |
CN215902796U (zh) | 减摩型深孔钻头 | |
CN216881897U (zh) | 一种具有抗高温氧化纳米复合涂层的数控刀具 | |
CN216680419U (zh) | 一种双柄单刃螺旋铣刀 | |
CN211304814U (zh) | 一种镗刀 | |
CN216656493U (zh) | 一种通用型易断屑超细齿波纹铣刀 | |
CN218745062U (zh) | 一种硬质合金钻 | |
CN219818297U (zh) | 一种用于高温合金的硬质螺纹铣刀 | |
CN218135244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多功能铣刀 | |
CN213997965U (zh) | 一种铣刀 | |
CN214053971U (zh) |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加工的锥柄螺纹铣刀 | |
CN217018876U (zh) | 一种清除工件r角的复合刀具 | |
CN218903719U (zh) | 一种快换头式u钻 | |
CN210387849U (zh) | 一种螺旋内冷铣牙刀 | |
CN217253116U (zh) | 一种带断屑槽的高强度硬质合金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