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595U -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595U
CN219406595U CN202320693727.7U CN202320693727U CN219406595U CN 219406595 U CN219406595 U CN 219406595U CN 202320693727 U CN202320693727 U CN 202320693727U CN 219406595 U CN219406595 U CN 219406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cargo compartment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beam
carg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37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庆生
卢统康
魏超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37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包括位于货厢底部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前加强横梁为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货厢中的货厢地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且前加强横梁位于货厢地板下方的部分具有向后加强横梁一侧的凸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前加强横梁采用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货厢地板围构形成腔体,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前加强横梁的结构强度,提升对货厢后部的加强作用,同时,使得前加强横梁位于货厢地板下方的部分向后加强横梁一侧凸出,也能够缩短前、后加强横梁的间距,并由此增加货厢后部的整体刚度,而可达到避免受较大承载时货厢地板变形的效果。

Description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货厢后部加强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货箱后部需受垂直于地板的Z向承载,特别是在货物搬上车箱的瞬间受到的承载特别大。现有皮卡车箱后部加强结构主要由前加强横梁、前加强横梁加强板和后加强横梁三部分构成。但是目前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之间的间距大,对货厢地板的加强效果不高,而且货厢地板在受较大承载时容易产生变形。另外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间间隔分设在货厢地板上,在货厢的前后方向上,容易造成货厢的扭转刚度不足,使得货厢的承载扭转力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以提升车箱后部对Z向载荷的承受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包括位于货厢底部的前加强横梁和后加强横梁,所述后加强横梁设置在所述货厢的后端,所述前加强横梁与所述后加强横梁并排设置,且所述前加强横梁位于所述后加强横梁的前侧;
所述前加强横梁为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所述货厢中的货厢地板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且所述前加强横梁位于所述货厢地板下方的部分具有向所述后加强横梁一侧的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所述货厢地板一侧凹陷的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前加强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筋并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加强筋与后加强筋,所述后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前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后加强筋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加强横梁上设有前横梁减重孔和/或夹具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横梁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至少与所述货厢地板搭接的搭接边,且至少一侧的所述搭接边上设有冲压筋,所述冲压筋为沿所述前加强横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横梁加强板,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上,并与所述前加强横梁的端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横梁的两端搭接在两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上,且所述前加强横梁与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通过螺接结构和/或焊接方式连接;和/或,
所述前加强横梁与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搭接的部位设有漏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加强横梁和所述后加强横梁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为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且所述前加强横梁、所述后加强横梁以及两侧的所述连接板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各侧所述连接板均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与所述货厢地板之间;和/或,两侧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连接板减重孔与连接板定位孔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后加强横梁内设有后横梁加强板;
所述后横梁加强板沿所述后加强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后横梁加强板上设有后横梁减重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前加强横梁采用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货厢地板围构形成腔体,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前加强横梁的结构强度,提升对货厢后部的加强作用;同时,使得前加强横梁位于货厢地板下方的部分向后加强横梁一侧凸出,也能够缩短前、后加强横梁的间距,并由此增加货厢后部的整体刚度,提高对Z向载荷的承受能力,而可达到避免受较大承载时货厢地板变形的效果。
此外,前加强横梁底部设置向货厢地板一侧凹陷的前、后加强筋,可在前加强横梁向下鼓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前加强横梁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其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在后加强筋的左右两侧设置前横梁减重孔,可在不影响前加强横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前加强横梁的减重,利于实现货厢的轻量化设计。通过设置夹具定位孔,可便于前加强横梁在货厢底部的装配连接,能够提升货厢制造效率。
设置搭接边,可利于前加强横梁和货厢地板之间的连接,并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通过在搭接边上设置冲压筋,一方面可增加搭接边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对搭接边上的搭接面进行分隔,使得各搭接面之间相互独立,有利于保证搭接面的连接精度。通过设置前横梁加强板与货厢边板连接,可提升前加强横梁设置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对货厢后部进行更好的加强。
另外,前加强横梁通过螺接结构及焊接方式与前横梁加强板连接,可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效果。通过在前加强横梁上设置漏液孔,可避免电泳液残留,有助于保证货厢的制造品质。设置连接板,并使得前加强横梁、后加强横梁以及两侧的连接板连接形成环形结构,能够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
连接板连接在货厢边板与货厢地板之间,可提升连接板的加强效果。在连接板上设置连接板减重孔,可利于连接板的减重,而在连接板上设置连接板定位孔,能够便于连接板的连接操作,同样有利于提升货厢的制造效率。后加强横梁内设置后横梁加强板,可增加后加强横梁的结构强度,提升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同时在后横梁加强板上设置后横梁减重孔,则有利于后横梁加强板的减重,而利于货厢整体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货厢,所述货厢设有如上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与前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货厢后部底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加强横梁的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加强横梁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横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横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加强横梁;101、腔体;102、前加强筋;103、后加强筋;104、前横梁减重孔;105、夹具定位孔;106、搭接边;1061、冲压筋;107、漏液孔;108、螺纹连接孔;
2、前横梁加强板;3、连接板;301、连接板减重孔;302、连接板定位孔;4、后加强横梁;401、后横梁加强板;402、后横梁减重孔;5、货厢地板;6、货厢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在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该加强结构包括位于货厢底部的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4,后加强横梁4设置在货厢的后端,前加强横梁1与后加强横梁4并排设置,且前加强横梁1位于后加强横梁4的前侧。
其中,前加强横梁1为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货厢中的货厢地板5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101,且前加强横梁1位于货厢地板5下方的部分具有向后加强横梁4一侧的凸出。
本实施例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前加强横梁1采用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货厢地板5围构形成腔体101,可利用腔体101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前加强横梁1的结构强度,提升对货厢后部的加强作用。同时,使得前加强横梁1位于货厢地板5下方的部分向后加强横梁4一侧凸出,也能够缩短前、后加强横梁4的间距,并由此增加货厢后部的整体刚度,提高对Z向载荷的承受能力,而可达到避免受较大承载时货厢地板5变形的效果。
基于以上结构的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货厢的后部包括货厢地板5,设置在货厢底板5左右两侧的两个货厢边板6,以及设于货厢地板5和各货厢边板6的底部的各加强横梁。其中,后加强横梁4设置在货厢地板5的后端位置,前加强横梁1沿货厢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后加强横梁4的前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加强横梁1设置为盒型结构,以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并作为一种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中示出的,前加强横梁1上的腔体101部分扣设在货厢地板5上,并与货厢地板5形成封闭空间,并利用腔体101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升对货厢后部的加强作用。
并且,参照图2和图3中示出的,前加强横梁1的位于货厢地板5的底部部分整体向后加强横梁4一侧凸出,如此设置,可减小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4之间的间距,能够在货厢地板5受到Z向载荷冲击时,保证对货厢地板5的支撑强度,减少货厢地板5的变形,从而提高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
其中,为保证前加强横梁1自身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前加强横梁1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货厢地板5一侧凹陷的加强筋。具体的可参照图2中示出的,加强筋沿前加强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加强筋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加强筋102与后加强筋103。前加强筋102和后加强筋103分设在前加强横梁1的前后两侧,可在前加强横梁1向下鼓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前加强横梁1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其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后加强筋103的长度小于前加强筋102的长度,并在后加强筋103左右两侧的前加强横梁1上设有前横梁减重孔104和夹具定位孔105。参照图2中示出的,前横梁减重孔104设置为长条状,且前横梁减重孔104沿前加强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在不影响前加强横梁1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前加强横梁1的减重,利于实现货厢的轻量化设计。
同时,在前加强横梁1上,并位于减重孔的一侧设有夹具定位孔105,可便于前加强横梁1在货厢底部的装配连接,能够提升货厢制造效率。其中,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中示出的,两个夹具定位孔105同时设置在后加强筋10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夹具定位孔105的数量还可增加或者减少,可依据实际的装配情况进行设计加工,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增加前加强横梁1和货厢地板5之间的连接面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前加强横梁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至少与货厢地板5搭接的搭接边106,前加强横梁1通过搭接边106与货厢地板5焊接相连。其中搭接边106于货厢地板5搭接的面积越大,可焊接的面积越大,前加强横梁1和货厢地板5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越高。
为进一步的增加搭接边106自身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加强横梁1的左右两侧的搭接边106上均设有冲压筋1061,且冲压筋1061为沿前加强横梁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冲压筋1061的设置,可将搭接边106上的搭接面进行分隔,从而使得各搭接面之间相互独立,进而保证搭接面的连接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仅在前加强横梁1的前侧的搭接边106上设置冲压筋1061,或者仅在前加强横梁1的后侧的搭接边106上设置冲压筋1061,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前加强横梁1在货厢地板5上设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中示出的,前加强横梁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前横梁加强板2和右前横梁加强板2,各侧前横梁加强板2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6上,并与前加强横梁1的端部相连。其中,如图1和图6所示,前加强横梁1的两端搭接在两侧的前横梁加强板2上,且前横梁加强板2整体设置为与前述的前加强横梁1适配的盒型结构,并在前横梁加强板2上同样的设置有类似搭接边106的结构,以便于增加其与货厢地板5和货厢边板6之间的连接面积。
并作为优选的,前加强横梁1与各侧的前横梁加强板2通过螺接结构连接。参照图2中示出的,前加强横梁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多个螺纹连接孔108,外部螺栓等紧固件穿过螺纹连接孔108与对应的前横梁加强板2连接,从而实现前加强横梁1和对应侧的前横梁加强板2连接。或者,前加强横梁1和各前横梁加强板2之间也可采用焊接方式相连,同样的具有较高的连接效果,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在前加强横梁1与各侧的前横梁加强板2搭接的部位设有漏液孔107,具体的参照图2中示出的,在前加强横梁1上设有螺纹连接孔108的位置附近设有圆形的漏液孔107,如此设置,可避免电泳液残留,有助于保证货厢的制造品质。
另外,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4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以增加对货厢地板5的支撑强度。并作为一种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板3为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且前加强横梁1、后加强横梁4以及两侧的连接板3连接形成环形结构,如此能够利用环形结构强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对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4中示出的,各侧的连接板3均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6与货厢地板5之间,以对货厢地板5和货厢边板6具有更高的加强效果。并作为优选的,两侧的连接板3上均设有连接板减重孔301,连接板减重孔301设置在连接板3的中部,在不影响连接板3自身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利于连接板3的减重。
此外,在两侧的连接板3上均设有连接板定位孔302,仍参照图4中示出的,连接板定位孔302设置在连接板减重孔301的附近,可便于连接板3的连接操作,同样有利于提升货厢的制造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连接板定位孔302和连接板减重孔301的具体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作具体的限定,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连接板3的左右两侧也设有搭接边106,以增加与货厢地板5的连接面积,同时在搭接边106上也间隔设有多个冲压筋1061,增加搭接面与货厢地板5之间的连接精度。
为进一步的增加后加强横梁4对货厢地板5的加强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后加强横梁4内设有后横梁加强板401。具体参照图1和图5中示出的,后横梁加强板401沿所述后加强横梁4的长度方向延伸,可尽可能的增加后加强横梁4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提升多货厢后部的加强效果。
并作为优选的,在后横梁加强板401上设有后横梁减重孔402,则有利于实现后横梁加强板401自身的减重。具体参照图5中示出的,在后横梁加强板401上并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圆形的后横梁减重孔402,用于减轻后横梁加强板401自身的重量,其中将后横梁减重孔402设置为圆形,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当然还可将后横梁减重孔402设置为其它的形状,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前横梁减重孔104和连接板减重孔301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其它形状,且本实施例中,对前述的前横梁减重孔104和连接板减重孔301的数量也不作具体的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设有货厢,且该货厢内设有上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的货厢中,通过设置上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可减少货厢地板5的变形,并提升货厢整体的承载能力,从而可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货厢底部的前加强横梁(1)和后加强横梁(4),所述后加强横梁(4)设置在所述货厢的后端,所述前加强横梁(1)与所述后加强横梁(4)并排设置,且所述前加强横梁(1)位于所述后加强横梁(4)的前侧;
所述前加强横梁(1)为向下鼓出的盒型结构,并与所述货厢中的货厢地板(5)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101),且所述前加强横梁(1)位于所述货厢地板(5)下方的部分具有向所述后加强横梁(4)一侧的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加强横梁(1)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所述货厢地板(5)一侧凹陷的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前加强横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筋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加强筋(102)与后加强筋(103),所述后加强筋(103)的长度小于所述前加强筋(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加强筋(103)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加强横梁(1)上设有前横梁减重孔(104)和/或夹具定位孔(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加强横梁(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至少与所述货厢地板(5)搭接的搭接边(106),且至少一侧的所述搭接边(106)上设有冲压筋(1061),所述冲压筋(1061)为沿所述前加强横梁(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加强横梁(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横梁加强板(2),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2)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6)上,并与所述前加强横梁(1)的端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加强横梁(1)的两端搭接在两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2)上,且所述前加强横梁(1)与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2)通过螺接结构和/或焊接方式连接;和/或,
所述前加强横梁(1)与各侧所述前横梁加强板(2)搭接的部位设有漏液孔(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加强横梁(1)和所述后加强横梁(4)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
所述连接板(3)为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且所述前加强横梁(1)、所述后加强横梁(4)以及两侧的所述连接板(3)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侧所述连接板(3)均连接在同侧的货厢边板(6)与所述货厢地板(5)之间;和/或,两侧所述连接板(3)上均设有连接板减重孔(301)与连接板定位孔(302)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加强横梁(4)内设有后横梁加强板(401);
所述后横梁加强板(401)沿所述后加强横梁(4)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后横梁加强板(401)上设有后横梁减重孔(402)。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货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厢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货厢后部加强结构。
CN202320693727.7U 2023-03-31 2023-03-31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406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3727.7U CN21940659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3727.7U CN21940659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595U true CN21940659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5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3727.7U Active CN21940659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9670B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JP2010540324A (ja) ピックアップトラック用荷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717286A (zh) 一种客车多孔横向隧道铝合金腔梁结构车架
CN114248846B (zh) 一种后侧围后支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CN100396531C (zh) 车架
CN219406595U (zh) 货厢后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7622334A (zh) 一种后围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112103425A (zh) 一种高机械性能的电池盒下壳体
CN216969800U (zh)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080423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安装支架结构
CN212890580U (zh) 车架结构及其连接支架和车辆
CN212447386U (zh) 一种汽车dcdc安装支架结构
CN201240424Y (zh) 自卸车用副梁
KR20230037301A (ko) 강성이 보강된 차량의 사이드실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006313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275109A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21972836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703470U (zh) 下车体底部梁和车辆
CN201610178U (zh) 一种带弧形缺口的贯通式后地板中横梁连接结构
CN221293797U (zh) 后副车架安装点结构及车辆
CN219904034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73679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7294704U (zh) 一种c柱与货箱骨架连接结构
CN216943313U (zh) 扣板结构和半挂车厢体
CN221188754U (zh) 副车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