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838U -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838U
CN219353838U CN202320297200.2U CN202320297200U CN219353838U CN 219353838 U CN219353838 U CN 219353838U CN 202320297200 U CN202320297200 U CN 202320297200U CN 219353838 U CN219353838 U CN 21935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ire harness
assembly
pencil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72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翠飞
王伟
朱大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72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该内窥镜穿束工装包括:工作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夹持线束的一端;线束梳理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线束梳理组件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线束穿设的通孔,所述线束梳理组件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用时,利用夹持组件将线束的一端夹持固定,并将线束分别一一穿设于线束梳理组件上的多个通孔内,插入管从线束的另一端开始穿束,穿束过程中,线束梳理组件向夹持组件的一端移动,从而将线束之间进行梳理、捋顺,解决了插入管在穿束过程中线束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保证了内窥镜穿束后的正常使用,同时减少了手工分开线束的繁琐步骤、提高了穿束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通常由插入部、连接部和操作部组成,插入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操作部。使用时,将内窥镜的插入部导入待检查的器官,通过操作部控制插入部前端进行弯曲,可对待检查的器官进行直接观察。
内窥镜中的插入部通常包括插入管和位于插入管中的多根内部线束,且内部线束需要整齐插入至插入管中。而传统插入管的线束穿束方式是将多根内部线束梳理整齐后再一起穿入插入管中,从而在线束插入过程中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多根内部线束互相缠绕,进而影响内窥镜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插入管穿束过程中线束易相互缠绕,进而影响内窥镜的正常使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线束进行梳理、确保线束整齐穿束、保证内窥镜正常使用的内窥镜穿束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包括:工作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夹持线束的一端;线束梳理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线束梳理组件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线束穿设的通孔,所述线束梳理组件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束梳理组件包括:底座;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凸起,多个所述卡接凸起能够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槽之间形成所述通孔。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两侧和顶部均设有所述卡接槽,所述配合部的顶部和两侧均设有所述卡接凸起,多个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的中部。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束梳理组件还包括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配合部均连接。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结构包括:紧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紧固孔和设置于所述配合部上的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对应;锁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内。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窥镜穿束工装还包括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线束梳理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结构上。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杆,所述线束梳理组件滑动套接于所述导杆的外周。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杆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所述线束梳理组件的两侧分别滑动套接于两个所述导杆上。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的底部,所述线束梳理组件通过所述导向滚轮滚动配合于所述工作台上。
作为内窥镜穿束工装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设有夹持槽;夹持锁紧部,与所述夹持座连接,所述夹持锁紧部能够与所述夹持槽配合以将所述线束夹持固定于所述夹持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使用时,利用夹持组件将线束的一端夹持固定,并将线束分别一一穿设于线束梳理组件上的多个通孔内,插入管从线束的另一端开始穿束,穿束过程中,线束梳理组件向夹持组件的一端移动,从而将线束之间进行梳理、捋顺,解决了插入管在穿束过程中线束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保证了内窥镜穿束后的正常使用,同时减少了手工分开线束的繁琐步骤、提高了穿束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线束梳理组件包括底座和配合部,配合部与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槽,其中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凸起,多个卡接凸起能够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接槽内,卡接凸起和卡接槽之间形成通孔。通过将线束梳理组件设置成底座和配合部相互卡接的形式,同时卡接凸起与卡接槽之间形成通孔,放置线束时,可先将线束放置于通孔内,再将底座和配合部二者卡接,使得线束穿设通孔操作更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线束梳理组件还包括锁紧结构,锁紧结构与底座和配合部均连接,以将底座和配合部锁紧,避免二者相互移动或松脱,提升二者卡接配合的稳固性。
4、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锁紧结构包括紧固孔和锁紧件,紧固孔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紧固孔和设置于配合部上的第二紧固孔,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对应,锁紧件安装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通过在底座和配合部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再将锁紧件安装在第一紧固孔和第二紧固孔内,从而实现对底座和配合部的连接固定,结构设置简单、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还包括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线束梳理组件滑动连接于导向结构上。当线束梳理组件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线束梳理组件同时沿导向结构滑动,从而实现对线束梳理组件的运动导向,提升移动路径的准确性,进一步确保穿束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导向结构包括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杆,线束梳理组件滑动套接于导杆的外周,导杆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线束梳理组件的两侧分别滑动套接于两个导杆上。通过设置两个导杆,以对线束梳理组件的两侧进行滑动支撑,在对线束梳理组件进行移动导向的同时还能提升线束梳理组件移动的平稳性。
7、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和夹持锁紧部,夹持座设有夹持槽,夹持锁紧部与夹持座连接,夹持锁紧部能够与夹持槽配合以将线束夹持固定于夹持槽内,实现对线束一端的夹持固定,确保其在穿束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松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在插入管位于第一穿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在插入管位于第二穿束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梳理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梳理组件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台;2、夹持组件;21、夹持座;22、夹持锁紧部;3、线束梳理组件;31、底座;311、卡接槽;312、导向孔;32、配合部;321、卡接凸起;33、通孔;331、第一孔;332、第二孔;34、锁紧结构;341、第一紧固孔;342、第二紧固孔;343、锁紧件;4、导杆;5、支座;100、线束;200、插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包括工作台1、夹持组件2和线束梳理组件3,其在,夹持组件2设置于工作台1上,用于夹持线束100的一端,线束梳理组件3设置于工作台1上,线束梳理组件3上设有多个供线束100穿设的通孔33,线束梳理组件3能够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使用时,利用夹持组件2将线束100的一端夹持固定,并将线束100分别一一穿设于线束梳理组件3上的多个通孔33内,插入管200从线束100的另一端开始穿束,穿束过程中,线束梳理组件3向夹持组件2的一端移动,从而将线束100之间进行梳理、捋顺,解决了插入管200在穿束过程中线束100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保证了内窥镜穿束后的正常使用,同时减少了手工分开线束100的繁琐步骤、提高了穿束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应用于插入管200的内部线束100穿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将内窥镜穿束工装应用于其他需要线束100梳理的场景中,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该内窥镜穿束工装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工作台1用于支撑夹持组件2和线束梳理组件3,同时工作台1也将支撑夹持组件2和线束梳理组件3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内窥镜穿束工装整体的移动和收纳。
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包括夹持座21和夹持锁紧部22,其中,夹持座21设有夹持槽,夹持锁紧部22与夹持座21连接,夹持锁紧部22能够与夹持槽配合以将线束100夹持固定于夹持槽内,实现对线束100一端的夹持固定,确保其在穿束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松脱。
具体的,夹持槽开设于夹持座21的中部,夹持锁紧部22螺纹连接于夹持座21的顶部并且夹持锁紧部22的底部伸入夹持槽内。将线束100的一端放置于夹持槽内,拧动夹持锁紧部22即可使夹持锁紧部22的底部向下移动,使其下压在夹持槽内的线束100上,实现将线束100抵接固定在夹持槽内。
线束梳理组件3包括底座31和配合部32,其中,配合部32与底座31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槽311,其中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凸起321,多个卡接凸起321能够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接槽311内,卡接凸起321和卡接槽311之间形成通孔33。通过将线束梳理组件3设置成底座31和配合部32相互卡接的形式,同时卡接凸起321与卡接槽311之间形成通孔33,放置线束100时,可先将线束100放置于通孔33内,再将底座31和配合部32二者卡接,使得线束100穿设通孔33操作更简单、方便。
具体的,卡接槽311的深度尺寸大于卡接凸起321的长度,当卡接凸起321卡接于卡接槽311后,在卡接槽311的内壁和卡接凸起321的端部之间形成孔隙,该孔隙即为供线束100穿设的通孔33。可以理解的是,通孔33的尺寸大于线束100的直径,便于线束100穿设并且可沿通孔33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底座31的两侧和顶部均设有卡接槽311,配合部32的顶部和两侧均设有卡接凸起321,多个通孔33均位于线束梳理组件3的中部。按此设置,可在线束梳理组件3的顶部和两侧均形成通孔33,且通孔33集中分布于线束梳理组件3的中部,以在梳理线束100的同时使得线束100更集中,便于插入管200穿束。
本实施例中,底座31的一侧设有2个卡接槽311,底座31的另一侧设有1个卡接槽311,底座31的顶部设有3个卡接槽311,与底座31相对应的,配合部32的一侧设有2个卡接凸起321,配合部32的另一侧设有1个卡接凸起321,配合部32的顶部设有3个卡接凸起321,配合部32顶部的3个卡接凸起321一一卡接于底座31顶部的3个卡接槽311内,配合部32一侧的2个卡接凸起321一一卡接于底座31一侧的2个卡接槽311内,配合部32另一侧的1个卡接凸起321卡接于底座31另一侧的1个卡接槽311内,以此形成6个通孔33,最多可实现对6个线束100的梳理及穿束。
就通孔33的具体设置来说,本实施例中,通孔33包括第一孔331和第二孔332,第一孔331的尺寸小于第二孔332的尺寸,以便于同时穿设不同直径的线束100,满足不同直径的线束100的穿束需求,适应性强。本实施例中,第一孔331设有5个,第二孔332设有1个,以供5根小直径的线束100及1根大直径的线束100同时进行穿束。
此外,线束梳理组件3还包括锁紧结构34,锁紧结构34与底座31和配合部32均连接,以将底座31和配合部32锁紧,避免二者相互移动或松脱,提升二者卡接配合的稳固性锁紧结构34。
本实施例中,锁紧结构34包括紧固孔和锁紧件343,其中,紧固孔包括设置于底座31上的第一紧固孔341和设置于配合部32上的第二紧固孔342,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对应,锁紧件343安装在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内。通过在底座31和配合部32上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再将锁紧件343安装在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内,从而实现对底座31和配合部32的连接固定,结构设置简单、可靠。
示例性的,第一紧固孔341为螺纹孔,第二紧固孔342为光孔,锁紧件343为螺栓,螺栓穿设光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就设置数量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孔341、第二紧固孔342和锁紧件343均分别设有两个,两个锁紧件343一一对应安装至两个第一紧固孔341和两个第二紧固孔342内,以提升对底座31和配合部32的配合连接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还包括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线束梳理组件3滑动连接于导向结构上。当线束梳理组件3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线束梳理组件3同时沿导向结构滑动,从而实现对线束梳理组件3的运动导向,提升移动路径的准确性,进一步确保穿束质量。
导向结构包括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杆4,线束梳理组件3滑动套接于导杆4的外周。线束梳理组件3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可同时在导杆4上滑动,同时导杆4对线束梳理组件3起到支撑作用。
就设置数量来说,导杆4平行间隔设有两个,线束梳理组件3的两侧分别滑动套接于两个导杆4上。通过设置两个导杆4,以对线束梳理组件3的两侧进行滑动支撑,在对线束梳理组件3进行移动导向的同时还能提升线束梳理组件3移动的平稳性。具体的,底座31的两侧分别滑动套设于两个导杆4上,底座31的移动时带动配合部32一同沿两个导轨滑动。
具体的,底座31的两侧设有导向孔312,两个导杆4分别滑动插接至两侧的导向孔312内,实现底座31与导杆4的滑动连接。
为便于导杆4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还在工作台1上设置有支座5,支座5与夹持组件2相对,导杆4的两端分别插接固定于夹持组件2和支座5上。具体的,导杆4的两端设有螺纹,夹持组件2和支座5上均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导杆4的一端与夹持组件2的螺纹孔固定,导杆4的另外一端与支座5的螺纹孔固定。
可选的,导向结构还包括导向滚轮(图中未示出),导向滚轮设置于线束梳理组件3的底部,线束梳理组件3通过导向滚轮滚动配合于工作台1上,以减小线束梳理组件3和工作台1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导向滚轮对线束梳理组件3起到滑动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移动稳定性好。
示例性的,当设有导向滚轮时,可设置一个导杆4,导杆4滑动穿设底座31的中心位置,在底座31的底部相对设置两个导向滚轮,以在线束梳理组件3沿导杆4进行移动时,底部的两个导向滚轮对线束梳理组件3进行移动支撑,从而提升整个线束梳理组件3的移动稳定性。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穿束工装,现对其使用过程作如下介绍:
将线束100的一端放置于夹持槽内,拧动夹持锁紧部22使夹持锁紧部22的底部向下移动,使其下压在夹持槽内的线束100上,实现将线束100抵接固定在夹持槽内;
线束100一一放置于底座31上的各夹持槽内,将配合部32与底座31卡接,使夹持凸起一一对应卡接于夹持槽内,以将各线束100限位于夹持凸起和夹持槽配合形成的通孔33内,将锁紧件343安装于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内,以将底座31和配合部32锁紧;
插入管200沿线束100的另一端(线束100远离夹持组件2的一端)开始穿束,穿束的过程中慢慢移动线束梳理组件3,线束梳理组件3沿导杆4滑动,以对线束100进行边梳理边穿束、确保插入管200内部线束100穿装的整齐性;
当线束梳理组件3沿导杆4移动至夹持组件2处时,拧动夹持锁紧部22使其松开线束100,则可使线束100穿出通孔33完全穿入插接管内,完成线束100的穿装。
当然上述使用过程中,也可将底座31与配合部32锁紧后,将线束100再一一对应穿设于通孔33内,不局限上述的使用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均为本实施例最优的技术方案,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设置成弹性夹;或者夹持组件2包括固定夹持部和相对固定夹持部间隔设置的移动夹持部,移动夹持部连接气缸或电机驱动移动,线束100的一端夹持固定于固定夹持部和移动夹持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线束梳理组件3设置成移动板,多个通孔33直接开设于移动板上,通过移动板的移动也能实现对多个线束100的梳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3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8个或10个等,第一孔331和第二孔332的数量关系均可根据线束100直径尺寸进行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结构34包括锁紧螺栓和设置于配合部32上的螺纹孔,锁紧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并与底座31抵接,也能将底座31和配合部32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孔341和第二紧固孔342均为光孔,锁紧件343设为锁紧销,锁紧销固定连接于光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结构设置为导轨,导轨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布置,线束梳理组件3滑动连接于导轨上,也能实现对线束梳理组件3移动的导向及支撑。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1);
夹持组件(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用于夹持线束(100)的一端;
线束梳理组件(3),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线束(100)穿设的通孔(33),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能够沿所述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包括:
底座(31);
配合部(32),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底座(31)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槽(311),其中另一个上设有多个卡接凸起(321),多个所述卡接凸起(321)能够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所述卡接槽(311)内,所述卡接凸起(321)和所述卡接槽(311)之间形成所述通孔(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的两侧和顶部均设有所述卡接槽(311),所述配合部(32)的顶部和两侧均设有所述卡接凸起(321),多个所述通孔(33)均位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还包括锁紧结构(34),所述锁紧结构(34)与所述底座(31)和所述配合部(32)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34)包括:
紧固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31)上的第一紧固孔(341)和设置于所述配合部(32)上的第二紧固孔(342),所述第一紧固孔(34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342)对应;
锁紧件(343),安装在所述第一紧固孔(34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3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杆(4),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滑动套接于所述导杆(4)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4)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的两侧分别滑动套接于两个所述导杆(4)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的底部,所述线束梳理组件(3)通过所述导向滚轮滚动配合于所述工作台(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穿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
夹持座(21),设有夹持槽;
夹持锁紧部(22),与所述夹持座(21)连接,所述夹持锁紧部(22)能够与所述夹持槽配合以将所述线束(100)夹持固定于所述夹持槽内。
CN202320297200.2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Active CN219353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7200.2U CN21935383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7200.2U CN21935383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838U true CN21935383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6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7200.2U Active CN219353838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6044748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Montage von Dichtringen
CN219353838U (zh) 一种内窥镜穿束工装
CN109261851A (zh) 一种线缆拉直切割机构
CN209134694U (zh) 一种线路板贴片加工用专用清洗夹具
CN211295649U (zh) 一种可拆卸的刷握
CN209085910U (zh) 一种充电接口插拔测试装置
CN216909255U (zh) 一种油气处理分离用保温装置
BG113534A (bg) Възел за един инструмент за кримпване и инструмент за кримпване
CN216370769U (zh) 一种电池连接线束用焊接设备
JP6960015B1 (ja) ワイヤーロープのソケッティング用治具装置およびソケッティング方法
CN211277563U (zh) 一种丝杠滑块拆装结构以及数控设备
CN111580218B (zh) 便于光缆固定的光缆熔接操作装置
CN211505013U (zh) 一种拉拔试验机
CN220241714U (zh) 一种内支撑结构及中空磁性辊
CA1150485A (en) Wire connecting apparatus
CN213903659U (zh) 一种铁芯损耗检测装置
CN218523141U (zh) 组合式中央空调管卡
CN210916546U (zh) 一种高效的缝纫机
CN208729978U (zh) 一种曲轨冲眼设备
CN219966924U (zh) 自动居中压合焊接装置
CN221572631U (zh) 线束测试夹具及测试台
CN219104323U (zh) 一种osa光器件测试工序用导向环
CN117275930B (zh) 一种柔式快速绕线机器
CN218788103U (zh) 光纤熔接机夹具定位块
CN220960969U (zh) 一种涤纶dty丝强度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