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2045U - 计算机外设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外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2045U
CN219352045U CN202222703831.8U CN202222703831U CN219352045U CN 219352045 U CN219352045 U CN 219352045U CN 202222703831 U CN202222703831 U CN 202222703831U CN 219352045 U CN219352045 U CN 219352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mp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device
shell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38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佳俊
毛丹芸
肖杰
吴德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38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2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2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2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计算机外设设备,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枢接结构,所述枢接结构的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枢接结构的另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同时相对所述枢接结构不同轴地转动,以实现彼此打开或盖合;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结构简洁,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枢接结构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计算机外设设备具备折叠能力,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和空间折叠,减少空间占用,同时计算机外设设备还能具有支撑电子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空间占用,同时增加了计算机外设设备的功能,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计算机外设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外设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轻薄的设计与性能的提升,因此使用USB-type-c接口以替代体积较大、功能单一的USB-A/USB-B数据接口。而随着现在的多媒体内容越来越多,文件越来越大(如照片,视频等文件),所需的存储空间与传输速度已经不是普通的USB存储设备(如U盘,SD卡等)能满足,所以需要一个大容量传输速度快的存储器来解决,目前常用的是M.2接口的存储器。而M.2接口的存储器并不能直接与TYPE-C接口相连,因此M.2接口的存储器与TYPE-C的设备之间需要一个信号的转接器来实现,进而实现M.2接口的存储器与电脑的沟通与数据交换。
目前的转接器多放置在电子产品的附近空间使用,不具备其他功能,且空间占用大,使用者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外设设备,至少解决了在先技术中的转接器空间占用大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部;
枢接结构,所述枢接结构的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枢接结构的另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同时相对所述枢接结构不同轴地转动,以实现彼此打开或盖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枢接结构包括连接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的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撑部和设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设于另一所述枢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向相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材质为尼龙、硅胶、塑胶中的任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穿过所述枢接结构且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容置有拓展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内容置有散热器件,且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通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二壳体还容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电连接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散热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防滑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垫背离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风口;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针对在先技术中的转接器空间占用大且功能单一的问题作出改进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枢接结构以及能够相对枢接结构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得计算机外设设备具备折叠能力,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和使用空间进行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适应各种不同的空间需求;
2、使计算机外设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第二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完全展开,此时计算机外设设备能够放置于电子设备下方并起到支撑作用,在起到转接器效果的同时还能改变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本申请结构简洁,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枢接结构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计算机外设设备具备折叠能力,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和空间折叠,减少空间占用,同时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具有支撑电子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空间占用,同时增加了计算机外设设备的功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计算机外设设备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在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在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为图1所示的计算机外设设备中的枢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计算机外设设备中的第二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计算机外设设备中的第一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计算机外设设备;
10、第一壳体;101、第一连接部;1011、第一通孔;102、第一表面;11、拓展组件;
20、第二壳体;201、第二连接部;2011、第二通孔;202、第二表面;203、通风口;2031、第一风口;2032、第二风口;204、容纳腔;21、散热器件;22、控制电路板;23、盖板;
30、枢接结构;31、连接支架;311、支撑部;312、枢接部;32、第一连接轴;33、第二连接轴;34、转轴;35、装饰盖板;
40、柔性电连接件;41、第一部;42、第二部;43、第三部;
50、防滑垫;
6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的多媒体内容越来越多,文件越来越大,所需的存储空间与传输速度已经不是普通的USB存储设备能满足,所以需要一个大容量传输速度快的存储器来解决,目前常用的是M.2接口的存储器。因此,M.2接口的存储器与TYPE-C的设备之间需要一个信号的转接器来实现,来实现M.2接口的存储器与电脑的沟通与数据交换。目前的转接器多放置在电子产品的附近空间使用,不具备其他功能,且占用空间,使用者体验较差。
由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外设设备,设置枢接结构以及能够相对枢接结构转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计算机外设设备具备折叠能力,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和空间折叠,减少空间占用,同时计算机外设设备还能具有支撑电子设备的作用,进一步减少了空间占用,同时增加了计算机外设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能够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其他具备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同样能够延伸应用于手机或其他各种具有数据交换能力的电子设备,以解决该电子设备的接口拓展外设或存储外设中存在的空间占用大、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与枢接结构30。
第一壳体10的材质可以是铝,也可以是铜、铁或其他金属或合金,第一壳体10的材质还可以聚碳酸酯(PC)等其他各种硬质材料;可选的,第一壳体10的材质为6063铝且第一壳体10显露于外界的面均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
因第一壳体10用于容纳电子元件或其他零部件,故第一壳体10的形状可以是内部具有容纳腔体的立方体、圆柱体或其他各种形状;可选的,第一壳体10的形状为内部具有容纳腔体的长方体状。
第一壳体1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01,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一壳体1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一壳体10可一体成型制成,也可通过焊接等工艺固定于第一壳体10,还可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于第一壳体10;可选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一壳体10一体成型制成,且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一壳体10的材质相同。
第二壳体20的材质可以是铝,也可以是铜、铁或其他金属或合金,第二壳体20的材质还可以聚碳酸酯(PC)等其他各种硬质材料;可选的,第二壳体20的材质为6063铝且第二壳体20显露于外界的面均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
因第二壳体20用于容纳电子元件或其他零部件,故第二壳体20的形状可以是内部具有容纳腔体的立方体、圆柱体或其他各种形状;可选的,第二壳体20的形状为内部具有容纳腔体的长方体状,且第二壳体20的形状与第一壳体10的形状相同。
第二壳体2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壳体2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壳体20可一体成型制成,也可通过焊接等工艺固定于第二壳体20,还可通过螺栓、卡扣等方式固定于第二壳体20;可选的,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壳体20一体成型制成,且第二连接部201与第二壳体20的材质相同。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的任一个用于容纳接头转接元件或拓展元件,例如第一壳体10用于容纳接头转接组件或拓展元件,以通过接头转接元件或拓展元件实现M.2接口存储器与电脑的沟通与数据交换;接头转接组件或拓展元件也可容纳于第二壳体20内。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的另一个可用于容纳散热组件、显示屏、照明组件、电源等各种其他功能的组件;例如第二壳体20用于容纳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可用于为接头转接元件或拓展元件散热;又例如第二壳体20用于容纳电源,该电源可用于为接头转接元件或拓展元件供电,以实现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自供电而无需依赖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或外接电源。
枢接结构30同时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201分别不同轴地转动连接于枢接结构30,具体的,第一壳体10可绕第一连接部101与枢接结构30的转动连接点转动,第二壳体20可绕第二连接部201与枢接结构30的转动连接点转动,且第一连接部101与枢接结构30的转动连接点与第二连接部201与枢接结构30的转动连接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以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同时相对枢接结构30转动且互不影响,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同时转动能够使两者彼此打开或盖合,并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参考图1,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第一状态可以是折叠状态并对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盖合,此时第一壳体10抵接于第二壳体20,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空间占用较小。
参考图2,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第二状态可以是平铺状态并对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打开,此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打开18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别位于枢接结构30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不仅可以打开180°,也可以打开任一角度。
参考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在使用时处于第二状态,此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可置于笔记本电脑的下方并承托笔记本电脑的一端,以使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处于倾斜状态,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枢接结构30以及能够相对枢接结构30转动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使得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备折叠能力,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和使用空间进行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适应各种不同的空间需求;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完全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第二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完全展开,此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能够放置于电子设备下方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能改变笔记本电脑的倾斜角度,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参考图1、图2、图6,在一实施例中,枢接结构30包括连接支架31、第一连接轴32和第二连接轴33;第一连接部10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轴32,以使第一壳体10能够随第一连接部101同步相对连接支架31转动;第二连接部20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轴33,以使第二壳体20能够随第二连接部201同步相对连接支架31转动。
连接支架31的材质可以是铝,也可以是铜、铁或其他金属或合金,连接支架31的材质还可以是聚碳酸脂(PC)等其他各种硬质材料;可选的,连接支架31的材质为6063铝且连接支架31显露于外界的面均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
参考图6,连接支架31用于为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提供固定基础。
连接支架31包括支撑部311和枢接部312,枢接部312设于支撑部311两侧;支撑部311用于为枢接部312提供固定基础;两侧的枢接部312用于为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提供固定基础,第一连接轴32的一端设于相应的枢接部312且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轴33的一端设于相应的枢接部312且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连接部201,具体的,枢接部31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的一端分别设于安装孔内,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可卡装于相应的安装孔内,也可通过转轴34固定于相应的安装孔内;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可固定连接于相应的枢接部312,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也可转动连接于相应的枢接部312;可选的,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均通过转轴34固定于相应的安装孔内;可选的,转轴34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沿轴向平行,即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不同轴设置,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201能够相互不影响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2可以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轴32同轴相对设置,两个第一连接轴32的一端分别设于相应的枢接部312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01内,第一连接部101绕两个第一连接轴32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2也可以仅有一个,此时第一连接轴32穿过第一连接部101,以使第一连接部101能够绕第一连接轴32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33可以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轴33同轴相对设置,两个第二连接轴33的一端分别设于相应的枢接部312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01内,第二连接部201绕两个第二连接轴33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33也可以仅有一个,此时第二连接轴33穿过第二连接部201,以使第二连接部201能够绕第二连接轴33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的材质为具有阻尼的材料,以增加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与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201之间的转动阻尼,具体的,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的材质可以是尼龙、硅胶、塑胶中的任一种,该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连接轴32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的转动阻尼,以使第一壳体10能够相对连接支架31固定于任一位置;该设置还能够增加第二连接轴33与第二连接部201之间的转动阻尼,以使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连接支架31固定于任一位置;可选的,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的材质为尼龙材质。
本实施例中,枢接结构30还包括装饰盖板35,装饰盖板35的材质可以是铝,也可以是铜、铁或其他金属或合金,装饰盖板35的材质还可以聚碳酸酯(PC)等其他各种硬质材料;可选的,装饰盖板35的材质为6063铝且装饰盖板35显露于外界的面均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
装饰盖板35设于连接支架31相对的两侧,装饰盖板35用于遮挡第一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轴33,并同时遮挡转轴34,以防止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与转轴34直接暴露与外界,以提高枢接结构30的寿命,同时也更加美观。
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外设设备100还包括柔性电连接件40。
柔性电连接件40用于电连接第一壳体10内的元件与第二壳体20内的元件;柔性电连接件4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也可以是电线或其他各种柔性的电连接件。
柔性电连接件40的一端容置于第一壳体10内并与第一壳体10内的元件电性连接,柔性电连接件40的另一端穿过枢接结构30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0内,以与第二壳体20内的元件电性连接;当第一壳体10相对枢接结构30转动,柔性电连接件40随第一壳体10扭转,当第二壳体20相对枢接结构30转动,柔性电连接件40随第二壳体20扭转,以保证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运动时相应的元件仍能保持电连接。
具体的,柔性电连接件4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41、第二部42和第三部43,第一部41容置于第一壳体10内并与第一壳体10内的元件电性连接,第三部43容置于第二壳体20内并与第二壳体20内的元件电性连接,第二部42容置于枢接结构30内,具体的,第二部42穿过连接支架31,第二部42被装饰盖板35遮挡,以避免显露于外界,第二部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41、第三部4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柔性电连接件40为一个整体,而第一部41、第二部42和第三部43为柔性电连接件40的不同部分。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的转动不会超过360°,即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的转动不会超出一圈,故柔性电连接件40不会缠绕、螺旋扭曲等情况。
参考图1、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内容置有散热器件21,且第二壳体20上开设有通风口203。
散热器件21可以是散热风扇,也可以是自然散热的散热片、液冷散热器、风冷散热器或其他各种散热器件。
通风口203开设于第二壳体20,以便于散热器件21与外界实现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表面202,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表面202朝向笔记本电脑;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表面202设于第二壳体20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还包括容纳腔204,容纳腔204一端开口且开口开设于第二壳体20背离第二表面202的一侧;容纳腔204的开口上盖合有盖板23,盖板23的材质可以是铝,也可以是铜、铁或其他金属或合金,盖板23的材质还可以是聚碳酸脂(PC)等其他各种硬质材料;可选的,盖板23的材质为6063铝且盖板23显露于外界的面均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
容纳腔204内容纳有控制电路板22,控制电路板22用于控制散热器件21的启停以及散热器件21的散热效率,具体的,控制电路板22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并设有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内的实时温度,控制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控制散热器件21的散热效率;例如,当散热器件21为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实时温度越高,散热风扇转速越高,散热器件21散热效率越高。
本实施例中,通风口203包括第一风口2031与第二风口2032。
第一风口2031设于第二壳体20与第二表面202相对的底面,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风口2031朝向背离笔记本电脑的方向。
第一风口2031可以包括多个通孔并形成蜂窝状风口,也可以包括多个长条状通槽并形成格栅状风口;第一风口203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能够实现空气流通的形状;可选的,第一风口2031包括多个通孔并形成蜂窝状风口。
第二风口2032设于第二壳体20的侧壁,该侧壁为与第二表面202相邻的各个壁面,第二风口2032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二风口2032可以设于多个侧壁中的任一个上,也可分别设于多个侧壁上。
第二风口2032可以包括多个通孔并形成蜂窝状风口,也可以包括多个长条状通槽并形成格栅状风口;第二风口2032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能够实现空气流通的形状;可选的,第二风口2032包括多个长条状通槽并形成格栅状风口。
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内容置有拓展组件11。
笔记本电脑的TYPE-C接口可与拓展组件11相连,拓展组件11能够将TYPE-C接口的TYPE-C协议转为SATA协议或PCIe协议并输出,以解决SATA协议与PCIe协议的不同设备的兼容问题;具体的,拓展组件11可以是各种支持TYPE-C协议转接SATA协议和PCIe协议的转接设备,例如型号为绿联CM400的双协议固态硬盘,又例如型号为海康威视MD202双协议固态硬盘;拓展组件11也可以是支持TYPE-C协议转接SATA协议和PCIe协议的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表面102,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表面102朝向笔记本电脑;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表面102设于第一壳体10背离第二壳体20的一侧。
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表面202,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表面202朝向笔记本电脑;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表面202设于第二壳体20背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
参考图7、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11,以便于第一连接轴32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011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01内部,以使第一连接轴32的一端能够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01。
第二连接部20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011,以便于第二连接轴33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二通孔2011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01内部,以使第二连接轴33的一端能够穿设于第二连接部201。
参考图3、图7、图8,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外设设备100还包括防滑垫50,防滑垫50分别设于第一表面102和第二表面202;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笔记本电脑的底面的一端抵接于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体抵接于防滑垫50,此时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倾斜设置,使防滑垫50与笔记本电脑相接触并有效防止笔记本电脑从计算机外设设备100上滑落。
防滑垫50的材质可以是硅胶、尼龙、塑胶或其他具有阻尼的材质;防滑垫50的形状可以是条状、片状或其他能够平稳抵接于笔记本电脑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防滑垫50的材质为硅胶材质。
本实施例中,防滑垫50为片状结构,防滑垫50朝向笔记本电脑的一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同时设于背离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一侧,该倾斜面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因防滑垫50抵接于笔记本电脑底面时,笔记本电脑底面倾斜,该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增加防滑垫50与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积,以提高防滑效果。
参考图2、图7、图8,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包括支撑件60,且支撑件60至少有两个。
支撑件6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或其他硬质材料,也可以为硅胶、橡胶或其他具有缓冲支撑作用的柔性材料;支撑件60的形状可以是片状、条状或其他各种能够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平稳放置于地面、桌面或其他承载台面的形状;支撑件60可通过胶粘、螺栓或其他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也可直接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一体成型制成。
支撑件60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以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能够平稳放置于地面、桌面或其他承载台面。
至少一个支撑件60设于第一壳体10背离第一表面102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支撑件60还设于第二壳体20背离第二表面202的一侧,支撑件60的设置用于使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与地面、桌面等承载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台面之间存在空间,以便于空气流通,防止第一风口2031被遮挡,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0的材质为磁铁,支撑件60可通过磁吸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支撑件60也可通过胶粘、卡扣、螺栓等其他各种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
当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盖合,此时两个支撑件60相对并相互抵持,两个支撑件60相互磁吸以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外设设备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枢接结构30以及能够相对枢接结构30转动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使得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备折叠能力,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和使用空间进行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适应各种不同的空间需求;
2、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完全折叠,以减少空间占用,第二状态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完全展开,此时计算机外设设备100能够放置于电子设备下方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能改变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3、设置了散热器件21,以便于保证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内部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防止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内的元件过热损坏,保证了计算机外设设备100使用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使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设置支撑件60并配合第一风口2031、第二风口2032,进一步保证了散热器件21附近能够进行良好的空气循环流通,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5、设置防滑垫50,以保证计算机外设设备100在承托笔记本电脑时,笔记本电脑不会从计算机外设设备100上滑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部;
枢接结构,所述枢接结构的一侧枢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枢接结构的另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同时相对所述枢接结构不同轴地转动,以实现彼此打开或盖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结构包括连接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的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撑部和设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于所述枢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设于另一所述枢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向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材质为尼龙、硅胶、塑胶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穿过所述枢接结构且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容置有拓展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容置有散热器件,且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还容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电连接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散热器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表面;
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防滑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背离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底面开设有第一风口;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外设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CN202222703831.8U 2022-10-13 2022-10-13 计算机外设设备 Active CN219352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831.8U CN219352045U (zh) 2022-10-13 2022-10-13 计算机外设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831.8U CN219352045U (zh) 2022-10-13 2022-10-13 计算机外设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2045U true CN219352045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3831.8U Active CN219352045U (zh) 2022-10-13 2022-10-13 计算机外设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20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4896B2 (en) Portabl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US75324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6768633B2 (en) External power supply module adapted to be disposed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2366259A (ja) 可搬型情報処理装置
CN102231085A (zh) 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装置
JP2000013068A (ja) 密閉型筐体
KR20040026418A (ko) 컴퓨터 본체를 일체로 내장 가능한 콤팩트 책상
CN219352045U (zh) 计算机外设设备
CN109814693A (zh) 电子装置
US9507378B2 (en) Flat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auxiliary heat-dissipating means thereof and assembly of both
CN209357002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数据保护仪
CN215576390U (zh) 一种键盘分离式笔记本电脑
CN218784046U (zh) 一种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CN213093352U (zh) 一种电子工程用新型信号发射器
CN208047118U (zh) 压电风扇模组、具有该压电风扇模组的电子设备和保护套
CN213522833U (zh) 一种适用于电脑的高度集成耐热电路板
CN206294461U (zh) 可携式散热装置及设有该可携式散热装置的手持电子装置
CN113258623B (zh) 无线充电座
CN109739066B (zh) 微型投影仪
CN210573616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式笔记本散热器
CN217113142U (zh) 双屏笔记本
CN22034061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嵌入式主板
CN220382802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784980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塑胶壳体
CN204633066U (zh) 一种计算机用usb集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