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4928U -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 Google Patents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94928U CN219294928U CN202223076603.9U CN202223076603U CN219294928U CN 219294928 U CN219294928 U CN 219294928U CN 202223076603 U CN202223076603 U CN 202223076603U CN 219294928 U CN219294928 U CN 2192949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oisture
- skin
- moisture absorption
- polyester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吸湿弹力涤纶织物,涉及纺织织物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运动服虽然贴身便于运动但是透气排汗效果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外层、连接层和亲肤层,连接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条,亲肤层通过凸条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连接层与亲肤层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贯穿连接层的透气槽,外层和亲肤层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沿透气槽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透气孔和通孔,透气孔的直径大于透气槽的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苎麻纤维使得本织物的吸湿透气性优于常规织物,同时具有天然抑菌、防螨和防臭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织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背景技术
涤纶织物是用涤纶短纤维织成的各种织物,具有外观挺括、耐穿、耐用、尺寸稳定、易洗快干等优点,但吸湿性和透气性较纯棉织物稍差,适宜制作各种服装。
在崇尚运动、休闲、舒适生活的今天,弹力织物大量应用于运动服、体操服等衣物上,因为运动服所用织物要求具有弹力、吸汗、轻薄三要素,所以弹力织物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不过现有弹力织物制成的运动服,虽然贴身方便运动,但是过于贴身所导致的透气性下降问题却难以解决,容易让穿着者感到闷热,同时在穿着者运动出汗后,也难以较快地让汗液发散至空气中,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吸湿弹力涤纶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使得本织物的透气性优于常规织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外层、连接层和亲肤层,所述连接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条,所述亲肤层通过凸条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所述连接层与亲肤层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贯穿连接层的透气槽,所述外层和亲肤层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沿透气槽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透气孔和通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大于透气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透气孔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透气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层上开设有若干将其贯穿且朝向吸湿部设置的散湿孔,所述散湿孔在连接层的宽度方向上与凸条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层包括若干沿亲肤层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弹性布片,所述透气槽通过相邻弹性布片之间的间距形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亲肤层为绉组织,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亲肤层通过吸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湿纱线通过粘胶纤维和苎麻纤维加捻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交错分布的透气孔使得吹向外层的气流更容易流入透气孔内,进而进入连接层上的透气槽处,来实现增强本织物透气性的效果,连接层则利用凸条来让亲肤层形成下陷的吸湿部,减少亲肤层与皮肤的接触面接,避免出现因为衣物过于贴身而导致的不透气闷热的情况,朝向吸湿部设置的散湿孔能够让部分气流直接吹向吸湿部,加快吸湿部的风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亲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亲肤层的绉组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湿纱线的切面图。
图中:1、外层;2、连接层;3、亲肤层;4、凸条;5、吸湿部;6、透气槽;7、透气孔;8、通孔;9、散湿孔;10、吸湿纱线;11、粘胶纤维;12、苎麻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该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如图1所示,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连接层2和亲肤层3,外层1通过涤纶纱线编织而成,连接层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条4,亲肤层3通过凸条4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5,连接层2与亲肤层3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贯穿连接层2的透气槽6,外层1和亲肤层3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沿透气槽6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透气孔7和通孔8,透气孔7的直径大于透气槽6的宽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透气孔7交错分布,通孔8的直径等于透气槽6的宽度,连接层2上开设有若干将其贯穿且朝向吸湿部5设置的散湿孔9,散湿孔9在连接层2的宽度方向上与凸条4交替设置,连接层2包括若干沿亲肤层3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弹性布片,透气槽6通过相邻弹性布片之间的间距形成。
如图3和图4所示,亲肤层3为绉组织,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亲肤层3通过吸湿纱线10编织而成,吸湿纱线10通过粘胶纤维11和苎麻纤维12加捻而成。
当人们需要获得本织物时,先取粘胶纤维11和苎麻纤维12一同送进加捻机内进行加捻,从而得到吸湿纱线10,接着把吸湿纱线10送入喷气织机内按照绉组织进行编织即可得到吸湿抗菌效果较好的亲肤层3,然后把若干开设有散湿孔9的弹性布片与亲肤层3进行连接,并让相邻弹性布片之间留出一定的间距形成透气槽6,同时弹性布片上的凸条4能够对亲肤层3进行挤压,使其形成下陷的吸湿部5,再对此时的半成品的透气槽6处进行开孔,即可让亲肤层3上开设出若干通孔8,最后将开设好透气孔7的外层1与半成品进行缝合连接,便可获得透气效果较好的本织物。
当人们穿着本织物制成的衣物时,由于连接层2上的凸条4使得亲肤层3上形成了朝向穿着者体表的吸湿部5,导致吸湿部5能够与穿着者的体表接触来吸收汗液,同时减少衣物内侧与穿着者体表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出汗时衣物紧贴在身上使人觉得闷热不透气的情况,而亲肤层3上的通孔8和连接层2上的透气槽6能够让气流从该处通过,保证本织物制成的衣物的透气效果,外层1上的透气孔7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气槽6的宽度,使得透气孔7能够更便于让气流穿过进入透气槽6处,从而加强衣物的透气性,连接层2上的位于吸湿部5上方的散湿孔9则能够让气流直接吹向吸湿部5,加快吸湿部5的风干速度,让汗液尽快挥发至空气中,保证衣物穿着的舒适度,因为亲肤层3是绉组织的编织结构,使得亲肤层3上形成分散的、规律不明显的、微微凹凸的细小颗粒,让吸湿部5与穿着者体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增强衣物穿着舒适度,用于构成连接层2的弹性布片则为衣物提供了良好的弹性,避免衣物变形,用于编织成亲肤层3的吸湿纱线10则利用吸湿性优异的粘胶纤维11和苎麻纤维12保证亲肤层3的吸湿效果,同时苎麻纤维12还能起到一定的抑菌效果,避免亲肤层3因为吸收汗液而滋生大量细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包括自外而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连接层(2)和亲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凸条(4),所述亲肤层(3)通过凸条(4)形成下陷状的吸湿部(5),所述连接层(2)与亲肤层(3)连接处的中央开设有贯穿连接层(2)的透气槽(6),所述外层(1)和亲肤层(3)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沿透气槽(6)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透气孔(7)和通孔(8),所述透气孔(7)的直径大于透气槽(6)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透气孔(7)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直径等于透气槽(6)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2)上开设有若干将其贯穿且朝向吸湿部(5)设置的散湿孔(9),所述散湿孔(9)在连接层(2)的宽度方向上与凸条(4)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2)包括若干沿亲肤层(3)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弹性布片,所述透气槽(6)通过相邻弹性布片之间的间距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弹力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3)通过吸湿纱线(10)编织而成,所述吸湿纱线(10)通过粘胶纤维(11)和苎麻纤维(12)加捻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76603.9U CN219294928U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76603.9U CN219294928U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94928U true CN219294928U (zh) | 2023-07-04 |
Family
ID=86955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76603.9U Active CN219294928U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94928U (zh) |
-
2022
- 2022-11-19 CN CN202223076603.9U patent/CN2192949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114193U (zh) | 一种吸湿快干轻薄透气双层面料 | |
CN219294928U (zh) | 吸湿弹力涤纶织物 | |
CN210881145U (zh) | 一种人造丝加捻双面布 | |
CN213501205U (zh) | 一种绒面绣花面料 | |
CN209987485U (zh) | 一种护肤抗菌面料 | |
CN218527747U (zh) | 一种银纤维抗病毒抗菌防静电汗衫 | |
CN216838385U (zh) | 一种新型透气针织面料 | |
CN216100737U (zh) | 一种抗菌抗皱型针织面料 | |
CN219079763U (zh) | 透湿凉感涤棉织物 | |
CN217863124U (zh) | 一种腈纶抗菌机织面料 | |
CN216947349U (zh) | 透气散湿纱线及面料 | |
CN220219969U (zh) | 防贴舒适涤塔夫 | |
CN220374064U (zh) | 透气抑菌涤纶织物 | |
CN220332219U (zh) | 透气速干聚酯织物 | |
CN218928801U (zh) | 半弹哑光春亚纺 | |
CN220335406U (zh) | 一种透气型瑜伽服面料 | |
CN213593808U (zh) | 一种针织鞋面 | |
CN217455236U (zh) | 抗菌吸湿舒适面料 | |
CN220423166U (zh) | 一种透气梭织裤 | |
CN220517712U (zh) | 一种速干且舒适的功能面料 | |
CN219634705U (zh) | 凉感透气面料 | |
CN211000257U (zh) | 一种抗菌透气面料 | |
CN221028883U (zh) | 透气纱线及其凉爽面料 | |
CN211932783U (zh) | 一种高弹力涤棉卫衣面料 | |
CN217729871U (zh) | 吸湿速干片状织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