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0838U -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 Google Patents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40838U CN219240838U CN202320159513.1U CN202320159513U CN219240838U CN 219240838 U CN219240838 U CN 219240838U CN 202320159513 U CN202320159513 U CN 202320159513U CN 219240838 U CN219240838 U CN 2192408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beam
- tenon
- mortise
- main body
- wall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中的圈梁需现场浇筑,施工效率低,且连接节点刚性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空心墙板、下空心墙板、预制圈梁和连接柱;预制圈梁包括圈梁主体、上卯榫和下卯榫;上卯榫设置于圈梁主体上方,且插装于上空心墙板;下卯榫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下方,且插装于下空心墙板;圈梁主体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与设置于圈梁主体侧方的连接柱卡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刚性强度高,且施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性,加强建筑物的完整性,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利影响,一般会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传统的建筑体系中的圈梁大多采用现场浇筑,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施工效率低,并且存在建筑墙板连接节点刚性度差且稳固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中的圈梁需现场浇筑,施工效率低,且连接节点刚性度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空心墙板、下空心墙板、预制圈梁和连接柱;
所述预制圈梁包括圈梁主体、上卯榫和下卯榫;
所述上卯榫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上方,且插装于所述上空心墙板;
所述下卯榫结构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下方,且插装于所述下空心墙板;
所述圈梁主体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侧方的连接柱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圈梁主体顶部竖直连接有预埋竖向钢筋,所述预埋竖向钢筋远离所述圈梁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上卯榫。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建筑墙板连接结构还包括水平浇筑层;
所述水平浇筑层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卯榫,所述横向卯榫用于连接水平设置的空心楼板;
所述水平浇筑层与所述圈梁主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圈梁主体远离所述空心楼板的一侧向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水平浇筑层远离所述空心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圈梁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空心楼板,且所述圈梁主体的竖直截面为矩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卯榫和所述下卯榫远离所述圈梁主体的一端均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柱包括预制构造柱、浇筑柱、通长钢筋和第一钩形拉结钢筋;
所述通长钢筋插装于所述浇筑柱;
所述浇筑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
所述预制构造柱与所述浇筑柱连接;
所述第一钩形拉结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所述浇筑柱并与所述通长钢筋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柱还包括第二钩形拉结钢筋;
所述第二钩形拉结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所述浇筑柱并与所述预埋竖向钢筋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上卯榫的直径小于所述上空心墙板的通孔孔径,且所述上卯榫与所述上空心墙板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
所述下卯榫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空心墙板的通孔孔径,且所述下卯榫与所述下空心墙板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体系,包括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空心墙板、下空心墙板、预制圈梁和连接柱;预制圈梁包括圈梁主体、上卯榫和下卯榫;上卯榫设置于圈梁主体上方,且插装于上空心墙板;下卯榫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下方,且插装于下空心墙板;圈梁主体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与设置于圈梁主体侧方的连接柱卡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上方的上卯榫插装于上空心墙板,设置于圈梁主体下方的下卯榫插装于下空心墙板,连接柱通过卡接于缺口与圈梁主体连接,各部件可为预制部件,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各部件的连接节点刚性强度高,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中的圈梁需现场浇筑,施工效率低,且连接节点刚性度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需要安装空心楼板时,预制圈梁与连接柱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空心墙板、下空心墙板和预制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需安装空心楼板时,预制圈梁与连接柱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上空心墙板;200-下空心墙板;300-预制圈梁;310-圈梁主体;320-上卯榫;330-下卯榫;340-预埋竖向钢筋;350-延伸部;400-连接柱;410-预制构造柱;420-通长钢筋;430-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40-第二钩形拉结钢筋;500-水平浇筑层;510-横向卯榫;600-空心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目前,传统的建筑体系中的圈梁大多采用现场浇筑,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施工效率低,并且存在建筑墙板连接节点刚性度差且稳固性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空心墙板100、下空心墙板200、预制圈梁300和连接柱400;预制圈梁300包括圈梁主体310、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上卯榫320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上方,且插装于上空心墙板100;下卯榫330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下方,且插装于下空心墙板200;圈梁主体31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与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侧方的连接柱400卡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上方的上卯榫320插装于上空心墙板100,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下方的下卯榫330插装于下空心墙板200,连接柱400通过卡接于缺口与圈梁主体310连接,各部件可为预制部件,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各部件的连接节点刚性强度高,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中的圈梁需现场浇筑,施工效率低,且连接节点刚性度差的问题。
以下结合图1-图5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预制圈梁3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制圈梁300包括圈梁主体310、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上卯榫320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上方,且插装于上空心墙板100;下卯榫330结构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下方,且插装于下空心墙板200。
具体而言,上空心墙板100和下空心墙板200均设置为预制空心墙板。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可设置为柱体,上卯榫320远离圈梁主体310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下卯榫330远离圈梁主体310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半球形的设置,方便安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卯榫320的直径小于上空心墙板100的通孔孔径,且上卯榫320与上空心墙板100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下卯榫330的直径小于下空心墙板200的通孔孔径,且下卯榫330与下空心墙板200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
具体而言,圈梁主体310的截面宽度与预制空心墙板的厚度相等,高度由设计确定,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的直径略小于预制空心墙板上的孔径,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插入预制空心墙板孔内,空隙采用定型橡胶减震垫填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圈梁主体310顶部竖直连接有预埋竖向钢筋340,预埋竖向钢筋340远离所述圈梁主体310一端伸入上卯榫320。
具体而言,根据需要,上卯榫320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形式。当上卯榫320为可拆卸形式时,圈梁主体310上仅预埋竖向钢筋340,上卯榫320单独预制,底部留空,注射植筋胶后,插在预埋竖向钢筋340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安装水平设置的空心楼板600,本实施例还包括水平浇筑层500。
关于水平浇筑层5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水平浇筑层500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卯榫510,横向卯榫510用于连接水平设置的空心楼板600,水平浇筑层500与圈梁主体310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水平浇筑层500由一体浇筑成型,空心楼板600搁置在圈梁主体310的上表面,搁置长度由设计确定,空心楼板600安装后,圈梁主体310与空心楼板600间具有空隙,此空隙以及空心楼板600端部孔内一定长度范围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填实。因此,水平浇筑层500朝向空心楼板600的一侧形成了横向卯榫510。空心楼板600孔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增设拉结钢筋,并与预埋竖向钢筋340连接,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圈梁主体310远离空心楼板600的一侧向上设置有延伸部350,水平浇筑层500远离空心楼板600的一侧与延伸部350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当圈梁主体310的侧方设置有一个空心楼板600时,上卯榫320插装于上空心墙板100后,上空心墙板100的底部、圈梁主体310的上表面、延伸部350和空心楼板600围设形成有空间,此空间连同空心楼板600端部孔内一定长度范围内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填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圈梁主体310的两侧均设置有空心楼板600,且圈梁主体310的竖直截面为矩形。
具体而言,当圈梁主体310的两侧均设置有空心楼板600时,圈梁主体310不设置延伸部350,上卯榫320插装于上空心墙板100后,上空心墙板100的底部、圈梁主体310的上表面、两侧的空心楼板600围设形成有空间,此空间连同空心楼板600端部孔内一定长度范围内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填实。
因此,圈梁主体310可根据连接上下墙板和左右楼板的不同,区分一、T、L或十字形连接等情况,预制圈梁300截面为矩形或异型。如图3所示,为一字型连接;如图1所示,为T字形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圈梁主体31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与设置于圈梁主体310侧方的连接柱400卡接。
具体而言,连接孔与上空心墙板100端部的通孔、下空心墙板200端部的通孔对齐设置。
关于连接柱400的形状和结构,详细而言:
连接柱400包括预制构造柱410、浇筑柱、通长钢筋420和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30,通长钢筋420插装于浇筑柱,浇筑柱插装于连接孔,预制构造柱410与浇筑柱连接,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30的一端伸入预制构造柱410,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浇筑柱并与通长钢筋420连接。
具体而言,浇筑柱由一体浇筑成型。如图5所示,圈梁主体310端部位置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位置、大小等均与预制空心墙板最外侧无侧壁的孔相同,且上下对照,此处预制构造柱410预埋的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30加密,后在孔内关注无收缩灌浆料,与预制构造柱410之间形成可靠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加强连接节点的刚性去强度,连接柱400还包括第二钩形拉结钢筋440;第二钩形拉结钢筋440的一端伸入预制构造,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浇筑柱并与预埋竖向钢筋340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对于T或十形连接节点,预制构造柱410预埋的横向钩形拉结钢筋,第二钩形拉结钢筋440与预埋竖向钢筋340连接。
另外,根据需要,预制圈梁300内可预埋强电、弱电及给排水管道和接口。一般情况下,预制空心墙板为六个预制孔,第一、第六孔为墙板之间、墙板与预制构造柱410的连接孔,第二、第五孔为卯榫孔,第三、第四为水电管线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安装施工时,先安装预制圈梁300,将下卯榫330插入底层竖向放置的预制空心墙板,接触面摊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然后,将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600搁置在预制圈梁300的圈梁主体310上,其接触面先涂抹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使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600与预制圈梁300牢靠连接,保障在地震等偶然荷载作用下楼板与圈梁之间不因相向位移,而产生滑落危害。
上述的预制空心墙板和空心楼板600均可设置为预制空心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可用于连接上下墙板以及楼板,各部件可采用预制模式,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施工效率,并且各连接节点刚性强、承载力强。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体系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空心墙板(100)、下空心墙板(200)、预制圈梁(300)和连接柱(400);
所述预制圈梁(300)包括圈梁主体(310)、上卯榫(320)和下卯榫(330);
所述上卯榫(320)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310)上方,且插装于所述上空心墙板(100);
所述下卯榫(330)结构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310)下方,且插装于所述下空心墙板(200);
所述圈梁主体(31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与设置于所述圈梁主体(310)侧方的连接柱(400)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梁主体(310)顶部竖直连接有预埋竖向钢筋(340),所述预埋竖向钢筋(340)远离所述圈梁主体(310)的一端伸入所述上卯榫(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水平浇筑层(500);
所述水平浇筑层(500)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卯榫(510),所述横向卯榫(510)用于连接水平设置的空心楼板(600);
所述水平浇筑层(500)与所述圈梁主体(3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梁主体(310)远离所述空心楼板的一侧向上设置有延伸部(350),所述水平浇筑层(500)远离所述空心楼板的一侧与所述延伸部(35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梁主体(310)的两侧均设置有空心楼板(600),且所述圈梁主体(310)的竖直截面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卯榫(320)和所述下卯榫(330)远离所述圈梁主体(310)的一端均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柱(400)包括预制构造柱(410)、浇筑柱、通长钢筋(420)和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30);
所述通长钢筋(420)插装于所述浇筑柱;
所述浇筑柱插装于所述连接孔;
所述预制构造柱(410)与所述浇筑柱连接;
所述第一钩形拉结钢筋(430)的一端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410),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所述浇筑柱并与所述通长钢筋(4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柱(400)还包括第二钩形拉结钢筋(440);
所述第二钩形拉结钢筋(440)的一端伸入所述预制构造柱(410),另一端设置为钩形,伸入所述浇筑柱并与所述预埋竖向钢筋(34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卯榫(320)的直径小于所述上空心墙板(100)的通孔孔径,且所述上卯榫(320)与所述上空心墙板(100)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
所述下卯榫(330)的直径小于所述下空心墙板(200)的通孔孔径,且所述下卯榫(330)与所述下空心墙板(200)的通孔孔壁之间填充有减震垫。
10.一种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墙板连接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9513.1U CN219240838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9513.1U CN219240838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40838U true CN219240838U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0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59513.1U Active CN219240838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40838U (zh) |
-
2023
- 2023-02-03 CN CN202320159513.1U patent/CN2192408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49498B (zh) |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的预制柱和预制梁连接结构及方法 | |
CN104652671A (zh)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 | |
CN111576619B (zh) | 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生产方法 | |
CN107476470A (zh) | 装配式内置钢管和gfrp管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1567584U (zh) | 预制建筑钢筋砼承台基础 | |
CN110359452B (zh) | 一种节点连接部件、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2352668A (zh) | 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柱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110239581A1 (en) | Precast Concrete to Foundation Connection | |
CN104453013A (zh) | 预制墙体构件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 |
CN111749365A (zh) |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714934B (zh) | 装配式圆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中柱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369544U (zh) | 装配式圆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边柱节点连接结构 | |
CN212836086U (zh) |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 |
CN112942945A (zh) | 一种装配式榫卯牛腿型梁柱节点连接装置 | |
CN219240838U (zh) | 建筑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体系 | |
CN105569192B (zh) | 装配式圆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角柱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636751U (zh) | 面向多层地下建筑的装配式定型结构体系 | |
KR101036177B1 (ko) | 피알씨 복합화 공법을 이용한 건축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 |
KR101350797B1 (ko) | 강연선 위치 고정수단을 가진 pc슬래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1방향 장선 슬래브의 연속화 시공방법 | |
CN216041287U (zh) | 一种装配式螺旋锚基础 | |
KR100860592B1 (ko) | Pc블럭 적층시공용 가설구조 | |
CN111155544A (zh) | 钢砼组合管与基础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5636750U (zh) | 一种集约化的永久支护装配式地下室结构体系 | |
CN115821972A (zh) | 一种输电线路装配式岩石锚杆基础及施工方法 | |
CN211773832U (zh) | 一种中空不锈钢-混凝土-碳素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