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9715U -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9715U
CN219149715U CN202222654208.8U CN202222654208U CN219149715U CN 219149715 U CN219149715 U CN 219149715U CN 202222654208 U CN202222654208 U CN 202222654208U CN 219149715 U CN219149715 U CN 219149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valve
valve
tower
adsorption tower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42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彦甫
侯秋华
蒋建荣
冯成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ianli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ianli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ianli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ianli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42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9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9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9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主要包括干燥塔、吸附塔、空气进气管路、空气出气管路、制氮进气管路、制氮出气管路和氮气检测管路,其中,干燥塔包括干燥塔A和干燥塔B,吸附塔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干燥塔和吸附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A,氮气检测管路和干燥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B,吸附塔产生的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和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另一路通过阀A通向消音器B。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了制氮机排放出的低露点的排放气及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汇聚后引到干燥塔作为再生气源,这样大大节省了能耗,不需要再消耗干燥塔的本体6%左右的干燥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制氮机是以碳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加压吸附,降压解吸到常压的原理从空气中吸附和释放氧气,从而分离出氮气的自动化设备。变压吸附制氮正是利用碳分子筛的选择吸附特性,采用加压吸附,减压解吸的循环周期,使压缩空气交替进入吸附塔来实现空气分离,从而连续产出高纯度的产品氮气。
制氮机的工作流程是由PLC系统或DCS系统控制八个二位五通先导电磁阀,再由电磁阀分别控制八个气动管道阀的开、闭来完成的。八个二位五通先导电磁阀分别控制左吸、均压、右吸状态。左吸、均压、右吸的时间流程已由DCS组态完成,在断电状态下,八个二位五通先导电磁阀的先导气都接通气动管道阀的关闭口。每段流程中,除应该打开的阀门外,其它阀门都应处于关闭状态。
空气经空压机压缩后,经过除尘、除油、干燥后,进入空气储罐,经过空气进气阀、左吸进气阀进入左吸附塔,塔压力升高,压缩空气中的氧分子被碳分子筛吸附,未吸附的氮气穿过吸附床,经过左吸出气阀、氮气产气阀进入氮气储罐,这个过程称之为左吸,持续时间为几十秒。左吸过程结束后,左吸附塔与右吸附塔通过上、下均压阀连通,使两塔压力达到均衡,这个过程称之为均压,持续时间为2~3秒。均压结束后,压缩空气经过空气进气阀、右吸进气阀进入右吸附塔,压缩空气中的氧分子被碳分子筛吸附,富集的氮气经过右吸出气阀、氮气产气阀进入氮气储罐,这个过程称之为右吸,持续时间为几十秒。同时左吸附塔中碳分子筛吸附的氧气通过左排气阀降压释放回大气当中,此过程称之为解吸。反之左塔吸附时右塔同时也在解吸。为使分子筛中降压释放出的氧气完全排放到大气中,氮气通过一个常开的反吹阀GV2(手动阀)吹扫正在解吸的吸附塔,把塔内的氧气吹出吸附塔。这个过程称之为反吹,它与解吸是同时进行的。右吸结束后,进入均压过程,再切换到左吸过程,一直循环进行下去,双塔切换周期大约在2分钟,即单塔切换时间为1分钟。制氮机需要的空气量是产的氮气量的2倍以上,氮气纯度越高需要的空气量倍数越高,如氮气量500Nm3/h,则需要的低露点空气量约为1400Nm3/h,从而900Nm3/h的大部分压缩空气从消声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去,而制氮机前端1400Nm3/h吸干机,降低露点的设备需要15%的再生气,约210Nm3/h的再生气消耗,以前这部分再生气体是从吸干机本身干燥塔引出约210Nm3/h的再生气到再生塔进行常压再生,排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通过制氮出气管路出来的氮气在刚开始启动的时候,氮气浓度是不达标,如何利用这部分不达标的放空氮气,也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主要包括干燥塔、吸附塔、空气进气管路、空气出气管路、制氮进气管路、制氮出气管路和氮气检测管路,其中,干燥塔包括干燥塔A和干燥塔B,吸附塔包括吸附塔A和吸附塔B;干燥塔和吸附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A,氮气检测管路和干燥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B,吸附塔产生的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和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另一路通过阀A通向消音器B。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进气管路为: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阀A分别通向气动阀C和气动阀D,气动阀C、气动阀A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A相连通,气动阀D、气动阀B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B相连通;所述的空气出气管路为:干燥塔A和干燥塔B吸附后的干燥气体通向气动阀G、气动阀H,并与出气阀A相连通;气动阀I和手动阀串连后与气动阀E和气动阀F串连后并联,单向阀A分别与气动阀E、气动阀F相连接;
当干燥塔A吸附、干燥塔B再生时,气动阀C、气动阀G、气动阀F和气动阀B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C、干燥塔A和气动阀G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F、干燥塔B、气动阀B、消音器A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A吸附、干燥塔B充压时,气动阀C、气动阀G、气动阀F和气动阀I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A吸附、干燥塔B均压时,气动阀C、气动阀G、气动阀F和气动阀E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吸附、干燥塔A再生时,气动阀D、气动阀H、气动阀E和气动阀A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D、干燥塔B和气动阀H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E5、干燥塔A、气动阀A、消音器A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B吸附、干燥塔A充压时,气动阀D、气动阀H、气动阀E和气动阀I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吸附、干燥塔A均压时,气动阀D、气动阀H、气动阀F和气动阀E处于打开状态。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气阀A输出的气体通过除尘罐A、除油罐、除尘罐B与空气罐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罐的输出端通过进气阀B与制氮进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制氮进气管路为:进气阀B输出的干燥气体通过吸附塔气动阀E分别通向吸附塔气动阀C和吸附塔气动阀D,吸附塔气动阀C、吸附塔气动阀A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A相连通,吸附塔气动阀D、吸附塔气动阀B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B相连通;所述的制氮出气管路为:吸附塔A和吸附塔B输出的氮气通向吸附塔气动阀F、吸附塔气动阀G,再通过串接的气动阀J和阀C输出至氮气缓冲罐;吸附塔A和吸附塔B输出管路间设置有阀B,吸附塔A和吸附塔B产生的尾气分别通过吸附塔气动阀A、吸附塔气动阀B通向气体回收管路A。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塔A的中间位置设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H与吸附塔B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吸附塔B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I与吸附塔A的输入管道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氮气检测管路为:所述氮气缓冲罐的输出端依次连接除尘罐C和调压阀,调压阀出来的氮气一路通过阀F、气动阀L、单向阀B输出,另一路与通过由串接的阀D和气动阀K自动放空或由阀E手动放空,放空气体与气体回收管路B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除尘罐C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氮分析仪和流量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后端制氮机消声器排出的900Nm3/h的气体来代替吸干机本身干燥塔引出约210Nm3/h,这样再生气量900Nm3/h远大于210Nm3/h的再生气体要求;干燥后的露点更低,更有利于后端的制氮机;同时也可以减少吸干机的吸水吸附剂的装填量,再生气量大,吸附剂再生脱水效果更好,这样又可以延长吸附剂的寿命。这样这套制氮机可以减少210Nm3/h的空气用量,节约了压缩空气能耗。而压缩空气是电带动空压机进行压缩,需要耗费电力,所以相当于节约了电耗,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
2、制氮出气管路出来的氮气在刚开始启动时,氮气浓度是不达标,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同样节约了压缩空气能耗。
3、所述的吸附塔A的中间位置设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H与吸附塔B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吸附塔B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I与吸附塔A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在氮气纯度需要高的时候,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切换均压时,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上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9%氮气进行平衡,吸附塔A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与吸附塔B的下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氮气进行平衡,或吸附塔B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与吸附塔A的下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氮气进行平衡,可以做到变负荷即改变氮气纯度,改变氮气产量,自动适用改变用户的用气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干燥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吸附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干燥塔部分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气动阀A1,气动阀B2,气动阀C3,气动阀D4,气动阀E5,气动阀F6,气动阀G7,气动阀H8,气动阀I9,手动阀10,进气阀A11,干燥塔A12,干燥塔B13,出气阀A14,消音器A15,消音器B16;除尘罐A17,除油罐18,除尘罐B19,单向阀A20,阀A21,气体回收管路A22,气体回收管路B23,空气罐24,进气阀B25,吸附塔A26,吸附塔B27,吸附塔气动阀A28,吸附塔气动阀B29,吸附塔气动阀C30,吸附塔气动阀D31,吸附塔气动阀E32,吸附塔气动阀F33,吸附塔气动阀G34,吸附塔气动阀H35,吸附塔气动阀I36,阀B37,气动阀J38,阀C39,氮气缓冲罐40,除尘罐C41,氮分析仪42,调压阀43,流量仪44,阀D45,阀E46,阀F47,气动阀K48,气动阀L49,单向阀B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如图1-3所示,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主要包括干燥塔、吸附塔、空气进气管路、空气出气管路、制氮进气管路、制氮出气管路和氮气检测管路,其中,干燥塔包括干燥塔A12和干燥塔B13,吸附塔包括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干燥塔和吸附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A22,氮气检测管路和干燥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B23,吸附塔产生的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22和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23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20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另一路通过阀A21通向消音器B16。
所述的空气进气管路为: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阀A11分别通向气动阀C3和气动阀D4,气动阀C3、气动阀A1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A12相连通,气动阀D4、气动阀B2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B13相连通;所述的空气出气管路为:干燥塔A12和干燥塔B13吸附后的干燥气体通向气动阀G7、气动阀H8,并与出气阀A14相连通;气动阀I9和手动阀10串连后与气动阀E5和气动阀F6串连后并联,单向阀A20分别与气动阀E5、气动阀F6相连接;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再生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B2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C3、干燥塔A12和气动阀G7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F6、干燥塔B13、气动阀B2、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充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均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再生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A1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D4、干燥塔B13和气动阀H8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E5、干燥塔A12、气动阀A1、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充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均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的出气阀A14输出的气体通过除尘罐A17、除油罐18、除尘罐B19与空气罐24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罐24的输出端通过进气阀B25与制氮进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
所述的制氮进气管路为:进气阀B25输出的干燥气体通过吸附塔气动阀E32分别通向吸附塔气动阀C30和吸附塔气动阀D31,吸附塔气动阀C30、吸附塔气动阀A28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A26相连通,吸附塔气动阀D31、吸附塔气动阀B29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B27相连通;所述的制氮出气管路为: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输出的氮气通向吸附塔气动阀F33、吸附塔气动阀G34,再通过串接的气动阀J38和阀C39输出至氮气缓冲罐40;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输出管路间设置有阀B37,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产生的尾气分别通过吸附塔气动阀A28、吸附塔气动阀B29通向气体回收管路A22。
吸附塔的创新点主要为:所述的吸附塔A26的中间位置设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H35与吸附塔B27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吸附塔B27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I36与吸附塔A26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吸附塔的氮气浓度是呈倒三角,上部高,下部低,在氮气纯度需要低的时候,关闭吸附塔气动阀H35和吸附塔气动阀I36;在氮气纯度需要高的时候,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切换均压时,吸附塔A和吸附塔B的上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9%氮气进行平衡,吸附塔A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与吸附塔B的下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氮气进行平衡,或吸附塔B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与吸附塔A的下部分通过阀门贯通99%氮气进行平衡,可以做到变负荷即改变氮气纯度,改变氮气产量,自动适用改变用户的用气情况。吸附塔的其他工作过程为常规设置,这里不再具体描述。
所述氮气检测管路为:所述氮气缓冲罐40的输出端依次连接除尘罐C41和调压阀43,调压阀43出来的氮气一路通过阀F47、气动阀L49、单向阀B50输出,另一路与通过由串接的阀D45和气动阀K48自动放空或由阀E46手动放空,放空气体与气体回收管路B23相连通。所述的除尘罐C41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氮分析仪42和流量仪44。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干燥塔的处理工艺,时序图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如下:
1、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阀A11进入空气进气管路,通过干燥塔处理后由空气出气管路输出干燥的空气;
1.1、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再生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B2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气动阀C3、干燥塔A12和气动阀G7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F6、干燥塔B13、气动阀B2、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1.2、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充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通过气动阀I9,对干燥塔B13充压;
1.3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均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
1.4、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再生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A1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气动阀D4、干燥塔B13和气动阀H8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E5、干燥塔A12、气动阀A1、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1.5、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充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
1.6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均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其它闭合);
2、干燥的空气通过空气罐24缓冲,并通过制氮进气管路进入吸附塔,经过吸附塔产生的氮气由制氮出气管路输出至氮气缓冲罐40;
3、氮气缓冲罐40通过氮气检测管路一路输出,另一路自动放空或阀E46手动放空,吸附塔产生的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22和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23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20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
原理:干燥塔(干燥器)是利用变压吸附原理脱水的,即A塔高压吸附,B塔常压再生,再生的时候把含有大量水分的压缩空气排到大气中去,其工艺为:
a.吸附工序
当以A塔作为吸附(干燥空气)塔时:打开气动阀C3(进气阀Y3),未经干燥带水分的压缩空气由气体进口进入,流经A塔下部湿空气在塔内自下而上流经干燥剂,湿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气动阀G7(Y7)从A塔上部出口流出。约16-25%的干燥空气通过气动阀F6(即调节阀Y6)流入B塔,以使B塔中的干燥剂解吸(再生)。
b.解吸工序
当B塔作为解吸(再生)塔时,A塔的干燥空气通过气动阀F6(调节阀Y6,约16-25%)作为再生气流经B塔,吹走被吸附的水分,经气动阀B2(排气阀Y2)后通过干燥塔消声器中排到大气中去进行常压再生。
根据《JB/T 10532-2017一般用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器》中微热干燥器的耗气量在≤16%,无热干燥器的耗气量在≤25%,可以看出干燥塔的耗气量是很大的,这部分气体是白白浪费的。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制氮机约一分钟切换一次,从吸附塔里通过制氮机消声器排到大气中的气体都白白的浪费了。而进入制氮机之前的压缩空气需要脱水处理,露点一般需要-20°以下,而干燥塔需要再生气,制氮机消声器排到大气中的气体通过结构工艺改造可以用来作为干燥塔的再生气体,从而减少浪费,节约压缩空气,从而节省能耗。
变压吸附制氮机1分钟切换一次,每次切换吸附塔的干燥气体排到大气中去,根据纯度不同,一般其消耗气量是空气进气量的一半以上;而干燥塔本身的耗气量为空气进气量的15%,如果用制氮机的消声器排气来再生干燥塔是绰绰有余的,制氮机通过分子筛只是吸附空气中的氧气,所以这部分气体只是氧含量在25-20%左右,高于大气中的氧含量而已,而且通过制氮机的吸附,气体露点水分更低,比干燥塔本身干燥的气体露点还要好,这部分气体完全可以用来再生。
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了制氮机(吸附塔A和B)排放出的低露点的排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及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汇聚后引到干燥塔作为再生气源,这样大大节省了能耗,不需要再消耗干燥塔的本体6%左右的干燥空气,又降低了制氮机排往大气中的富氧气体,且无热干燥塔排气温度较微热低,低温吸附也有利于制氮机吸附效率提高,一举两得。比同行同类型任何干燥塔设备都经济节能。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干燥塔、吸附塔、空气进气管路、空气出气管路、制氮进气管路、制氮出气管路和氮气检测管路,其中,干燥塔包括干燥塔A(12)和干燥塔B(13),吸附塔包括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干燥塔和吸附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A(22),氮气检测管路和干燥塔之间设置有气体回收管路B(23),吸附塔产生的尾气通过气体回收管路A(22)和氮气浓度不达标的放空气体通过气体回收管路B(23)汇聚后通过单向阀A(20)一路传送到干燥塔形成再生风通道,另一路通过阀A(21)通向消音器B(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进气管路为:压缩空气通过进气阀A(11)分别通向气动阀C(3)和气动阀D(4),气动阀C(3)、气动阀A(1)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A(12)相连通,气动阀D(4)、气动阀B(2)通过汇聚后与干燥塔B(13)相连通;所述的空气出气管路为:干燥塔A(12)和干燥塔B(13)吸附后的干燥气体通向气动阀G(7)、气动阀H(8),并与出气阀A(14)相连通;气动阀I(9)和手动阀(10)串连后与气动阀E(5)和气动阀F(6)串连后并联,单向阀A(20)分别与气动阀E(5)、气动阀F(6)相连接;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再生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B(2)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C(3)、干燥塔A(12)和气动阀G(7)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F(6)、干燥塔B(13)、气动阀B(2)、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充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A(12)吸附、干燥塔B(13)均压时,气动阀C(3)、气动阀G(7)、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再生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A(1)处于打开状态,气动阀D(4)、干燥塔B(13)和气动阀H(8)形成吸附通道;单向阀A(20)输出的气体通过气动阀E(5)、干燥塔A(12)、气动阀A(1)、消音器A(15)形成再生风通道;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充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E(5)和气动阀I(9)处于打开状态;
当干燥塔B(13)吸附、干燥塔A(12)均压时,气动阀D(4)、气动阀H(8)、气动阀F(6)和气动阀E(5)处于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阀A(14)输出的气体通过除尘罐A(17)、除油罐(18)、除尘罐B(19)与空气罐(24)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罐(24)的输出端通过进气阀B(25)与制氮进气管路的输入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氮进气管路为:进气阀B(25)输出的干燥气体通过吸附塔气动阀E(32)分别通向吸附塔气动阀C(30)和吸附塔气动阀D(31),吸附塔气动阀C(30)、吸附塔气动阀A(28)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A(26)相连通,吸附塔气动阀D(31)、吸附塔气动阀B(29)通过汇聚后与吸附塔B(27)相连通;所述的制氮出气管路为: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输出的氮气通向吸附塔气动阀F(33)、吸附塔气动阀G(34),再通过串接的气动阀J(38)和阀C(39)输出至氮气缓冲罐(40);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输出管路间设置有阀B(37),吸附塔A(26)和吸附塔B(27)产生的尾气分别通过吸附塔气动阀A(28)、吸附塔气动阀B(29)通向气体回收管路A(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塔A(26)的中间位置设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H(35)与吸附塔B(27)的输入管道相连接,吸附塔B(27)的中间位置引出管路通过吸附塔气动阀I(36)与吸附塔A(26)的输入管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检测管路为:所述氮气缓冲罐(40)的输出端依次连接除尘罐C(41)和调压阀(43),调压阀(43)出来的氮气一路通过阀F(47)、气动阀L(49)、单向阀B(50)输出,另一路与通过由串接的阀D(45)和气动阀K(48)自动放空或由阀E(46)手动放空,放空气体与气体回收管路B(23)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罐C(41)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氮分析仪(42)和流量仪(44)。
CN202222654208.8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Active CN219149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4208.8U CN21914971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4208.8U CN21914971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9715U true CN219149715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8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4208.8U Active CN219149715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9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1448B (zh) Vpsa方法和提高的氧气回收率
CN101274752B (zh) 烟道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离利用工艺
CN202237710U (zh) 一种节能型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装置
CN108619859B (zh) 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CN103693624A (zh) 一种设有一体化分子筛吸附塔的连续制氧机
CN201263957Y (zh) 按浓度梯度中-顶均压高纯氮psa系列制氮系统
CN109179335A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备高纯度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11204712A (zh) 一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提纯氢气系统及其分离提纯方法
CN219149715U (zh)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
CN112004774B (zh) 一种采用变压吸附技术生产氧气的方法
CN110240129B (zh) 一种变压吸附制氮与干燥一体式节能装置和方法
JP4895467B2 (ja) 酸素濃縮方法および酸素濃縮装置
CN204656291U (zh) 一种新型节能vpsa制氧设备
CN102380285B (zh) 多塔真空变压吸附法提浓煤矿乏风瓦斯方法及装置
CN209065415U (zh) 一种氧气快速再生装置
CN100355484C (zh) 变压吸附脱碳工艺及装置
CN115430266A (zh) 一种降低能耗干燥制氮组合装置及工艺
WO2021207906A1 (zh) 一种移动式变压吸附氧气生产装置的方法
CN215161044U (zh) 一种高纯度二氧化碳气体提纯装置
CN213965923U (zh) 一种鼓风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
CN211246029U (zh) 一种负压吸附制氧的变压吸附装置
CN209530468U (zh) 一种带射流解吸的变压吸附系统
CN211283733U (zh) 低耗高纯度变压制氮装置
CN112354325A (zh) 一种实验室用吸附塔串并联用氮气制备系统
CN218166501U (zh) 一种负压再生模组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mbined device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rying nitrogen produc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09

Pledgee: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Hangzhou Fuyang sub branch

Pledgor: HANGZHOU TIANLI AIR SEPA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935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